2016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

2016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涂料
  • 颜料
  • 标准
  • 试验方法
  • 通用卷
  • 2016
  • 化学工业
  • 材料科学
  • 质量控制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23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95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0
字数:1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6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按照系统完整的原则汇集了全部现行涂料颜料产品与试验方法标准,是同类标准汇编中的新版本,是相关涂料颜料生产企业、涂料用户、检验机构等非常适用的工具书。

内页插图

目录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81.1—2007 电气绝缘用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1981.2—2009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705—2003 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
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GB/T 3186—200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 取样
GB/T 4653—1984 红外辐射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 4893.3—2005 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法
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69—2008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206—2015 色漆和清漆 术语和定义
GB/T 6743—2008 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部分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
GB/T 6749—1997 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 7791—2014 防污漆降阻性能试验方法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GB/T 9278—200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750一1998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原理
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1186.3—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色差计算
GB/T 11942—1989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T 12989—1991 色漆和清漆 术语词条对照表
GB/T 13491—1992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 15258—200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 15957—1995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GB 16359—1996 放射性发光涂料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
GB/T 17306—2008 包装 消费者的需求
GB/T 20777—2006 色漆和清漆 试样的检查和制备
GB/T 21354—2008 粉末产品 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
GB/T 21774—2008 粉末涂料 烘烤条件的测定
GB/T 21776—2008 粉末涂料及其涂层的检测标准指南
GB/T 21777—2008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 氯化聚合物树脂 通用试验方法
GB/T 21782.1—2008 粉末涂料 第1部分:筛分法测定粒度分布
GB/T 21782.2—2008 粉末涂料 第2部分:气体比较比重仪法测定密度(仲裁法)
GB/T 21782.3—2008 粉末涂料 第3部分:液体置换比重瓶法测定密度
GB/T 21782.4—2008 粉末涂料 第4部分:爆炸下限的计算
GB/T 21782.5—2010 粉末涂料 第5部分:粉末空气混合物流动性的测定
GB/T 21782.7—2008 粉末涂料 第7部分: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
GB/T 21782.8—2008 粉末涂料 第8部分:热固性粉末贮存稳定性的评定
GB/T 21782.9—2010 粉末涂料 第9部分:取样
GB/T 21782.10一2008 粉末涂料 第10部分:沉积效率的测定
GB/T 21782.11—2010 粉末涂料 第11部分:倾斜板流动性的测定
GB/T 21782.12—2010 粉末涂料 第12部分:相容性的测定
GB/T 21782.13—2009 粉末涂料 第13部分: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度
GB/T 21782.14—2010 粉末涂料 第14部分:术语
GB/T 21862.2—2008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第2部分:落球法
GB/T 21862.3—2008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振动法
GB/T 21862.4—2008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第4部分:压杯法
GB/T 21862.5—2008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第5部分:比重计法
GB/T 23764—2009 光催化自清洁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GB/T 25266—2010 涂料 用安德森滴管法测定涂料填充物颗粒粒度的分布
GB/T 26323—2010 色漆和清漆 铝及铝合金表面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
GB/T 30786—2014 色漆和清漆 腐蚀试验用金属板涂层划痕标记导则
GB/T 30790.1—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1部分:总则
GB/T 30790.2—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2部分:环境分类
GB/T 30790.3—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3部分:设计依据
GB/T 30790.4—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
GB/T 30790.5—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GB/T 30790.6—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
GB/T 30790.7—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7部分:涂装的实施和管理
GB/T 30790.8—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8部分:新建和维护技术规格书的制定
GB/T 30793—2014 X-射线衍射法测定二氧化钛颜料中锐钛型与金红石型比率
GB/T 30794—2014 热熔型氟树脂涂层(干膜)中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测定 熔融温度下降法
GB/T 31411—2015 船舶防污漆磨蚀率测定法
HG/T 2458—1993 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HG/T 2997—1979(1997) 蒙布涂漆后重量增加测定法
HG/T 2998—1979(1997) 涂布漆涂刷性测定法
HG/T 2999—1979(1997) 蒙布涂漆后收缩率测定法
HG/T 3000—1979(1997) 蒙布涂漆后抗张强度增加测定法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针对《2016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之外的其他相关书籍的详细简介,内容详尽,力求自然流畅: --- 图书简介:现代涂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21世纪以来,涂料行业在材料科学、应用技术及环保法规驱动下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前沿发展。它并非对现有国家或国际标准(如您提及的2016年涂料试验方法汇编)的简单复述或解读,而是聚焦于支撑这些标准背后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新兴技术路线以及面向未来的工程应用挑战。本书的读者群体设定为涂料研发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质量控制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第一部分:高性能功能性涂料的材料基础革新 (约 450 字)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新一代功能性涂料体系的基石——先进树脂与助剂的开发趋势。我们摒弃了对传统环氧、醇酸树脂的常规介绍,转而关注高固含、低VOC体系下的聚氨酯、水性丙烯酸酯以及特种氟碳树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策略。 特种树脂结构与性能调控: 详细阐述了通过精确控制聚合物支化度、分子量分布对涂层力学性能、耐候性和附着力的影响机制。重点解析了可自修复涂层中动态共价键或超分子结构的应用案例。 纳米功能填料的界面化学: 探讨了无机纳米粒子(如二氧化硅、氧化锌、碳纳米管)在涂层中的分散、表面改性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界面作用力实现紫外屏蔽、抗菌防腐等功能。内容包括湿法研磨技术优化和表面偶联剂的选择性设计。 绿色助剂与流变学控制: 聚焦于生物基或环境友好型润湿分散剂、流平剂的筛选标准。详细分析了剪切稀化、触变性在喷涂、辊涂工艺中的精确控制模型,尤其是在高固含涂料体系中对涂层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涂层应用工艺与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转型 (约 400 字) 本部分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涂料施工过程中的先进技术与质量保证手段,强调了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 高效固化技术: 详细对比了UV固化、电子束(EB)固化、光引发剂体系的优化,以及针对厚膜或复杂基材的低温热固化新工艺。分析了不同固化机制对内应力、交联密度和最终性能的影响。 智能喷涂与雾化技术: 涵盖了空气辅助(AA)、静电喷涂在不同粘度涂料中的应用优化。重点分析了雾化粒径、雾化角与喷涂效率、漆雾回收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介绍了基于传感器反馈的自动喷涂路径规划基础。 薄膜厚度与均匀性无损检测: 除了常规的电磁感应法,本章还引入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三维膜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潜力,以及红外光谱(FTIR)在固化程度快速检测中的现场应用。 第三部分:环境、安全与法规下的涂料配方策略 (约 350 字)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本部分着重于解析法规对涂料配方的约束和推动作用,并提出前瞻性的环保解决方案。 VOC与HAPs的替代路径: 深入分析了水性体系中的乳液聚合稳定性挑战、溶剂蒸发动力学控制,以及非溶剂型(如粉末涂料、高固含)配方中颜料润湿的特殊处理方法。 重金属替代与防腐蚀体系: 讨论了针对铬酸盐和铅系颜料的有效替代方案,如磷酸锌、有机缓蚀剂包封技术。重点阐述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防腐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长效保护机理。 生命周期评估(LCA)视角下的涂料选择: 介绍如何将涂料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环境影响纳入配方决策体系,以满足更严格的供应链标准。 第四部分:先进涂层性能的机理与表征方法进阶 (约 300 字) 本部分侧重于超越标准测试方法,探究涂层在极端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并介绍了尖端表征技术。 老化与失效动力学: 运用加速老化模型(如Q10模型),探讨温度、湿度、光照共同作用下聚合物基体的降解路径。分析了电化学阻抗谱(EIS)在评估涂层阻隔性能和腐蚀机理中的高级应用。 粘附机理的界面分析: 探讨了范德华力、化学键合、机械互锁等不同粘附模式在多层体系中的贡献度分析方法,并引入了原位拉伸测试对界面断裂韧性的量化评估。 热力学与机械性能的耦合分析: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精确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涂层使用温度窗口的关系,确保涂层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机械稳定性。 本书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整合了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的最新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且聚焦于未来挑战的涂料科学技术参考平台。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一丝工业复古感的排版,似乎就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容的严谨与专业。我最初翻开它,是抱着学习和提升自己实践技能的目的。我记得当时正在手头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对现有涂料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流程感到有些模糊不清,急需一本权威的参考书来厘清思路。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给人一种厚重可靠的感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汇集了无数行业专家的心血结晶。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也仿佛是技术资料特有的气味,让人瞬间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我期待着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带领我穿越复杂的标准迷宫,解决那些实战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比如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漆膜的附着力究竟该如何科学地界定和测量,以及哪些新出现的测试手段正在成为行业主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将抽象的规范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宝藏。它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团队对“合格”二字的理解深度和执行精度。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类技术汇编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其内容的滞后性。毕竟,涂料和颜料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新型助剂和环保要求的变化,如果标准更新不及时,那么手册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但翻阅这本《2016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我发现它在收录和编排上显得极为用心,展现出一种对行业脉搏的精准把握。它似乎在告诉你,在那个时间点上,整个行业公认的最佳实践是什么。我尤其欣赏它在方法论上的细致区分,比如对于同一种性能指标,它会清晰地列出不同国家或地区采用的标准差异,这对于进行国际贸易或采用进口原料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们不再需要费力去对照好几套不同的规范,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比较视角。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者组对实际操作中痛点的深刻理解,绝非是随便拼凑的文献资料可比拟的。它帮助我迅速定位到适用于我当前项目的那一套“黄金标准”,极大地节约了前期调研的时间成本,这种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可以量化的。

评分

对于非专业背景的人来说,这样的标准汇编可能看起来枯燥乏味,充满了术语和图表。然而,对我这个长期与涂料配方打交道的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确定性”。在研发和质量控制的世界里,模糊性是最大的敌人。当我需要向管理层汇报一个新产品的耐候性数据时,我需要的是一个无可辩驳的、基于公认标准的支撑。这本书就像是我们的“技术宪法”,确保了团队内部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都有一个统一的、可靠的基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评估一批新采购的颜料时,对分散均匀度的判定出现了分歧。不同的人对“目视检查”的标准理解存在偏差。最终,我们就是查阅了这本书中关于颗粒度测量的特定章节,通过对比其描述的仪器要求和判定阈值,才得以快速达成一致,避免了潜在的质量纠纷。这种“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是任何网络搜索或非官方文档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权威的、可被法律和合同引用的依据。

评分

回顾过去使用其他标准资料的经历,我最大的困扰是更新和交叉引用上的困难。不同标准之间常常存在互相引用和版本迭代的问题,一本旧书可能引用了一个早已被废止的新标准章节,导致读者陷入“标准套标准”的死循环。这本2016年的汇编,在我使用的那段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切片。它有效地整合了当时最新的、被广泛接受的测试方法,并且在涉及不同类型涂料测试时,它能清晰地指出哪些是通用方法,哪些是特定应用所需。例如,在讨论耐腐蚀性测试时,它不仅包含了盐雾箱的设置细节,还清晰地界定了不同等级的“锈蚀程度”对应的视觉判断标准,并且配有清晰的图例(虽然我是在电子版中看到的图例,但其描述让我能想象出实体书中的对照表)。这种详尽到位的描述,极大地减少了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测试偏差。它真正做到了将“标准”从理论文本转化为实验室里可重复、可验证的“操作手册”,是提升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评分

从使用体验上讲,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结构设计得相当人性化,这对于一本动辄厚达数百页的工具书来说,是衡量其可用性的关键指标。通常,我们查找标准并不是从头读到尾,而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需要迅速定位到特定的测试流程。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非常清晰,无论是按照涂料的类型(如水性、溶剂型)来分类,还是按照测试的目的(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耐久性)来组织,都非常顺畅。我特别是为它在“安全操作规程”部分所占的篇幅感到惊喜。涂料测试往往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潜在的有害物质,确保测试过程本身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没有将安全部分简单地放在附录里草草带过,而是将其融入到相应的测试方法说明中,提醒操作人员在执行特定步骤时必须注意的防护措施。这种将“标准”与“安全”紧密结合的编写思路,体现了作者对行业规范的全面关怀,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指标的罗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