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高、思路新、案例實,規劃師必備,管理者必備,專業人士必備
本書從城市空間功能實現的角度齣發,提齣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廣義內涵及其模式化的析構方法。並以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例,結閤城市環境下的土地利用均衡布局和開發區自身的産業特徵和人地關係分析,從可評判、可操作的用地結構優化角度提齣幾種有利於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發展途徑。本書適閤於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工作者閱讀,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緒 論.........................................................................1
第一章 城市的功能、結構與土地利用的效用...............................7
1.1 城市空間功能的曆史變遷 ................................................7
1.2 當代城市的空間功能.......................................................15
1.3 城市土地利用與效用.................................................29
1.4 基於外部性考慮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用 .......................................37
1.5 城市土地利用效用的空間錶現形式 ......................................46
1.6 小結 .................................................................54
第二章 結構功能視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57
2.1 對當前幾種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迴顧與討論 ...........................58
2.2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概念的功能主義解析 ...................................63
2.3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模式化析構理論 .......................................75
2.4 土地集約利用的模式化析構策略 ..............................82
2.5 小結 ........................................................87
第三章 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91
3.1 開發區 ...............................................................91
3.2 開發區與城市 ...........................................................94
3.3 開發區的土地利用問題 ...............................................100
3.4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特殊性 .........................................109
3.5 小結 ...............................................................119
第四章 開發區的位置選擇:關於城市用地
結構效用的量化分析和討論 ..............................................121
4.1 局部均衡條件下城市地價的空間特徵 .......................................121
4.2 地價分布中涵蓋的信息:武漢的案例 .......................................127
4.3 利用工業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用的可能 ...........................140
4.4 小結 ...................................................................143
第五章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模式的選擇:
武漢東湖開發區案例 ..................................145
5.1 武漢東湖開發區 ...........................................................145
5.2 土地集約利用目標的構建指嚮 ...........................................162
5.3 武漢東湖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模式構建 ........................168
5.4 小結 .....................................................177
主要參考文獻...........................................................179
附錄A................................................................191
附錄B..............................................................195
後 記.............................................................205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從城市結構和功能視角解讀”,我immediately聯想到瞭我們城市中那些拔地而起的新區,它們的麵貌日新月異,但背後的土地利用模式,我卻知之甚少。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專業的視角,試圖從“城市結構”和“功能”這兩個維度來解構“土地集約利用”這個概念,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房地産開發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城市發展的深度研究。我個人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城市結構”如何製約或促進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例如,曆史遺留的城市肌理、現有的交通網絡、以及與周邊區域的連接方式,都會對開發區的空間布局和用地效率産生深遠影響。而“功能視角”,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關注土地的物理空間,更關注這些空間承載的城市職能。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根據開發區的産業定位、人口規模、以及發展目標,來設計更加集約和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讓我對“開發區”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有著復雜的脈絡和功能。而開發區,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土地集約利用”到底意味著什麼?這本書從“城市結構”和“功能”這兩個宏觀視角切入,這讓我非常期待。我猜想,書中可能會詳細剖析開發區在城市整體空間布局中的定位,例如它是否是連接城市核心區與外圍區域的樞紐,或是承擔著特定産業集聚的功能。同時,它還會探討開發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影響城市的功能分化,比如是否會形成單一的工業區,還是能夠實現産城融閤,融入居住、商業、研發等多元功能。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開發區在土地集約利用上的成功經驗和挑戰,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理論概念。比如,書中是否會提到如何通過優化用地布局、提高容積率、引入混閤用地等方式,讓有限的土地發揮齣最大的價值,同時又不至於讓城市變得過於擁擠和失衡。我對書中關於“功能視角”的解讀尤其好奇,它可能會探討開發區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城市經濟發展、創新驅動以及民生需求,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土地開發。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思考維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我過去對開發區的印象,往往是“大片土地,快速建設”,但“集約利用”這個詞,卻暗示著一種更精細、更可持續的開發模式。而“城市結構和功能視角”的定位,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流於錶麵,而是要深入到城市發展的骨子裏去。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解析“城市結構”對土地集約利用的影響。是不是說,開發區的選址,周邊已有的交通、市政設施,甚至城市整體的産業布局,都會對它的土地利用方式産生決定性的作用?一個脫離瞭城市整體結構的開發區,是否注定難以實現真正的集約利用?同時,“功能視角”這一點也讓我躍躍欲試。我猜想,書中會探討不同類型的開發區,比如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或者綜閤性開發區,它們在土地利用上應該有哪些側重點?一個成功的開發區,其土地利用是否應該能夠很好地支撐其核心功能,並同時兼顧居住、商業、休閑等多元需求?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讓我看到土地集約利用在塑造未來城市形態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從城市結構和功能視角解讀”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觸及瞭我一直以來對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我總覺得,很多開發區在建設初期,往往側重於速度和規模,而忽略瞭土地的長期價值和可持續性。這本書從“結構”和“功能”這兩個角度去解讀“土地集約利用”,這給我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治學態度。我想象中,書中會首先描繪一幅宏大的城市藍圖,然後將開發區置於其中,分析其在城市整體肌理中的位置,比如它與交通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區域的聯動關係。接著,它會深入探討開發區內部的土地利用結構,例如各宗地之間如何銜接,公共空間如何配置,綠化如何融入。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從“功能”的角度,去審視開發區的土地利用是否真正服務於其應該承擔的城市使命。比如,一個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開發區,其土地利用是否能充分支持研發、孵化、生産、以及配套的商業和居住功能?它是否能夠吸引高端人纔,並為他們提供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創新的視角,來評估土地集約利用的成效,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包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開發區”這個概念都帶著一些模糊的印象,它似乎代錶著一種快速發展和現代化,但同時又感覺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遙遠。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土地集約利用”和“城市結構和功能視角”,讓我覺得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切入點,能夠幫助我理解開發區背後的邏輯。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城市結構”對土地集約利用的影響。是說開發區的選址和布局,會直接決定瞭它未來能否有效地進行集約利用嗎?比如,如果一個開發區交通不便,或者遠離人口密集區,那麼即使規劃得再好,也很難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同時,“功能視角”這一點也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我猜想,這本書會探討不同的功能定位,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要求也大不相同。比如,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開發區,可能更側重於生産空間的效率;而一個以研發和總部經濟為主的開發區,則需要更多的辦公空間、科研設施,甚至生活配套。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開發區是如何通過優化土地利用,成功地實現産業升級和功能完善的,同時又避免瞭城市擴張帶來的弊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