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高、思路新、案例实,规划师必备,管理者必备,专业人士必备
本书从城市空间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广义内涵及其模式化的析构方法。并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结合城市环境下的土地利用均衡布局和开发区自身的产业特征和人地关系分析,从可评判、可操作的用地结构优化角度提出几种有利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途径。本书适合于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绪 论.........................................................................1
第一章 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的效用...............................7
1.1 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变迁 ................................................7
1.2 当代城市的空间功能.......................................................15
1.3 城市土地利用与效用.................................................29
1.4 基于外部性考虑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用 .......................................37
1.5 城市土地利用效用的空间表现形式 ......................................46
1.6 小结 .................................................................54
第二章 结构功能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57
2.1 对当前几种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回顾与讨论 ...........................58
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功能主义解析 ...................................63
2.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化析构理论 .......................................75
2.4 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化析构策略 ..............................82
2.5 小结 ........................................................87
第三章 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91
3.1 开发区 ...............................................................91
3.2 开发区与城市 ...........................................................94
3.3 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问题 ...............................................100
3.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特殊性 .........................................109
3.5 小结 ...............................................................119
第四章 开发区的位置选择:关于城市用地
结构效用的量化分析和讨论 ..............................................121
4.1 局部均衡条件下城市地价的空间特征 .......................................121
4.2 地价分布中涵盖的信息:武汉的案例 .......................................127
4.3 利用工业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用的可能 ...........................140
4.4 小结 ...................................................................143
第五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选择:
武汉东湖开发区案例 ..................................145
5.1 武汉东湖开发区 ...........................................................145
5.2 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构建指向 ...........................................162
5.3 武汉东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构建 ........................168
5.4 小结 .....................................................177
主要参考文献...........................................................179
附录A................................................................191
附录B..............................................................195
后 记.............................................................205
这本书的标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从城市结构和功能视角解读”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我总觉得,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往往侧重于速度和规模,而忽略了土地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这本书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去解读“土地集约利用”,这给我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治学态度。我想象中,书中会首先描绘一幅宏大的城市蓝图,然后将开发区置于其中,分析其在城市整体肌理中的位置,比如它与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区域的联动关系。接着,它会深入探讨开发区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例如各宗地之间如何衔接,公共空间如何配置,绿化如何融入。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从“功能”的角度,去审视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是否真正服务于其应该承担的城市使命。比如,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开发区,其土地利用是否能充分支持研发、孵化、生产、以及配套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它是否能够吸引高端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视角,来评估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效,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从城市结构和功能视角解读”,我immediately联想到了我们城市中那些拔地而起的新区,它们的面貌日新月异,但背后的土地利用模式,我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视角,试图从“城市结构”和“功能”这两个维度来解构“土地集约利用”这个概念,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房地产开发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城市发展的深度研究。我个人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城市结构”如何制约或促进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例如,历史遗留的城市肌理、现有的交通网络、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连接方式,都会对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和用地效率产生深远影响。而“功能视角”,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关注土地的物理空间,更关注这些空间承载的城市职能。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人口规模、以及发展目标,来设计更加集约和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我过去对开发区的印象,往往是“大片土地,快速建设”,但“集约利用”这个词,却暗示着一种更精细、更可持续的开发模式。而“城市结构和功能视角”的定位,则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到城市发展的骨子里去。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解析“城市结构”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是不是说,开发区的选址,周边已有的交通、市政设施,甚至城市整体的产业布局,都会对它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一个脱离了城市整体结构的开发区,是否注定难以实现真正的集约利用?同时,“功能视角”这一点也让我跃跃欲试。我猜想,书中会探讨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比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或者综合性开发区,它们在土地利用上应该有哪些侧重点?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其土地利用是否应该能够很好地支撑其核心功能,并同时兼顾居住、商业、休闲等多元需求?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我看到土地集约利用在塑造未来城市形态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开发区”这个概念都带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它似乎代表着一种快速发展和现代化,但同时又感觉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遥远。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结构和功能视角”,让我觉得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能够帮助我理解开发区背后的逻辑。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城市结构”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是说开发区的选址和布局,会直接决定了它未来能否有效地进行集约利用吗?比如,如果一个开发区交通不便,或者远离人口密集区,那么即使规划得再好,也很难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同时,“功能视角”这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猜想,这本书会探讨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也大不相同。比如,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开发区,可能更侧重于生产空间的效率;而一个以研发和总部经济为主的开发区,则需要更多的办公空间、科研设施,甚至生活配套。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开发区是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成功地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完善的,同时又避免了城市扩张带来的弊端。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深度,让我对“开发区”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有着复杂的脉络和功能。而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土地集约利用”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本书从“城市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宏观视角切入,这让我非常期待。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剖析开发区在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中的定位,例如它是否是连接城市核心区与外围区域的枢纽,或是承担着特定产业集聚的功能。同时,它还会探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影响城市的功能分化,比如是否会形成单一的工业区,还是能够实现产城融合,融入居住、商业、研发等多元功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开发区在土地集约利用上的成功经验和挑战,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概念。比如,书中是否会提到如何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容积率、引入混合用地等方式,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又不至于让城市变得过于拥挤和失衡。我对书中关于“功能视角”的解读尤其好奇,它可能会探讨开发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以及民生需求,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地开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