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6年来多次再版,美国图书网站五星好评,专业性、实用性集于一身的艺术工具书。
·收录达·芬奇、伦勃朗、鲁本斯和卡拉瓦乔等名家的主要作品,深入解析大师笔下人物面部表情的传神妙处。
·6大基本表情+49种细微表情的描绘技巧总结,全面囊括复杂的面部表情类型。
·本书适合希望深入刻画人物表情的艺术学生与艺术家。
主编推荐:
《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克的《呐喊》为何会如此触动人心?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表情为何在画家笔下成为画面的灵魂?描绘传神的人物表情,我们需要这样一本完全指南。
面部表情是人物绘画的核心。上千块面部肌肉的运动呈现出人类的六种基本表情——悲伤,愤怒,喜悦,恐惧,厌恶和惊讶。本书对于这六种表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从解剖学角度描绘面部线条的特征,分析每种表情所动用的肌肉,通过眉毛、鼻翼、嘴唇的变化表现情绪的变动,以及对各种生理状态下的面部表情进行归纳。书中以大量照片、素描、雕塑、漫画作品为例,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如何传达出人们复杂的情感的。
在本书的指导下,每个人都能画出真实可信的人物表情。
加里·费金是美国画家,1950年出生于美国,毕业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曾师从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伯特·贝弗利·黑尔(Robert Beverly Hale),现居纽约。他擅长用线条进行艺术创作,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他在纽约现实主义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Realist Art)任教,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设工作室和课程。
引言 8
第一部分
头部构造 18
表面之下 20
绘制特征 36
第二部分
表情肌肉 52
面部肌肉的特征 54
眉眼部位的肌肉 64
嘴部肌肉 88
第三部分
六种基本面部表情 124
情绪和脸 126
悲伤表情 132
愤怒表情 160
喜悦表情 188
恐惧表情 238
厌恶表情 254
惊讶表情 262
结语 268
表情简述 270
各种生理状态下的表情 281
作品授权声明和参考资料 288
我们对脸的样子再熟悉不过了。这涵盖了诸多特征的二十五平方英寸面积,是一块最细致地为人所研究的地方。人们不断地精心研究它,已经远远超乎兴趣而为之。对于鼻子、眼睛和嘴巴上的每一处细节,上面的每一处常规比例关系,不同人脸上的每一处变化,我们每个人在辨识这东西上都是权威。
我们之所以对脸如此了解,是因为脸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实际上,脸是我们全部情感生活的中心。从生到死,脸将我们和朋友、家人以及每一个对我们有意义的人联系在一起。几乎没有东西能像我们所爱的人的脸一样能深深地打动我们,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我们所爱的人的脸一样能让我们对它的情绪和它转瞬间发生的变化充满兴趣。
因此,毫无疑问地说,面部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哪怕一丝最微弱的微笑都能让陌生人开始交谈,一个最不易察觉的皱眉都能使朋友之间发生口角。
仔细观察微笑、皱眉之类的表情,我们会意识到,面部只需产生非常微弱的变化,就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情绪的变化。尝试画表情时,我们会发现,表情和绘制表情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
从一种表情切换到另一种表情,这一动作的变化临界点是非常微妙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正在发言的人变得悲伤、困倦或恼怒,台下的观众能立即感受到他的情绪变化;观众们也许会因为坐得太远而无法区分出两英寸大的字母P和两英寸大的字母F,但哪怕发言人的眉毛只发生了四分之一英寸大的变化,观众们也绝对能注意到,并且能正确地感受到这表情的含义。
识读面部表情的能力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这种能力是我们本能的一部分,好比我们疼痛时会本能地产生厌恶感,看到毛茸茸和长着大眼睛的动物时会本能地产生温暖感。识读表情的本领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脑海中。即便我们不能辨识出一个人的脸,我们仍然知道这张脸上的微笑和皱眉头的不同。对中风病患进行研究发现,一些中风患者虽然无法辨认出镜子中自己的脸,却能识别出多种面部表情。这显然表明,识读表情的能力是一种本能,是一种持久性的技能,它不受大脑严重受损的影响。
与识读面部表情的能力一样,做表情的反应能力也是天生的。我们会哭会笑,这种本领并不是模仿成年人学会的。做表情的欲望,通常是强烈的且无法抑制的,就像打喷嚏或打冷战。刚出生的婴儿都会闭着眼大笑或大哭。实际上,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婴儿大笑和大哭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大多数专家认为,人类的一切基本面部表情——恐惧、愉快、悲伤、惊讶、厌恶和愤怒——都是一样的,而且数千年来不曾发生变化。
长久以来,面部表情一直吸引着画家们的注意。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在他那本写给画家们的著名手册《论绘画》(1435)中说,“当一个画家能让笔下的人物都清晰地表现出观众的心理活动时,他就能打动观众的内心…我们与画中人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他建议画家们细心地研习面部表情,“画家要是没画过笑脸,他就不会懂这任务有多么困难。这样画出的笑脸只会让你感到疑惑不解,让你觉得这笑脸不是在笑,而是在哭。”
阿尔伯蒂的话恰如其分地总结出两条有关艺术创作和面部表情之间关系的重要事实:(1)面部表情对画面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2)要想精准地画出理想的面部表情是非常困难的。这两个事实通过两个方式互相关联。首先,要感知面部表情对人的感知意识的冲击力及各种表情的主要特征,再到辨识出这种冲击力在塑造面部表情时的运用,这个过程很短;其次,面部表情的塑造过程既是强有力的,又是微妙的,面部表情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一幅画作的成败。
关于古代画家们是如何为了画一张匠心独具的笑脸或鬼脸而煞费苦心,流传着很多故事。据说列奥纳多·达·芬奇为了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苦心工作了数年。他雇佣了杂耍艺人、乐师和小丑,试图让模特露出他理想中的微笑;贝尼尼在创作雕塑《圣劳伦斯殉教》时,为了准确地领悟到人物痛苦的表情,他曾用蜡烛把自己的腿烧伤;伊里亚·列宾在创作油画《不期而至》时对画中突然归来的流放者的面孔表情感到困苦不已,他曾进行过多次改动——部分原因是迫于公众的批评——因为他认为,整个作品意义的表现全仰仗于此。
我一直觉得,一个画不好表情的画家,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演员,即便有精湛的技巧,也无法真正打动观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面部表情的奥秘。它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解,将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最喜欢的是它对“潜藏情绪”的解析,比如一个人表面上在微笑,但眼睛里却流露出悲伤,这种微妙的对比,往往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书中还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表情表达的影响,虽然我主要画西方人物,但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人性的多样性。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细致,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个表情看起来“假”,或者为什么某个表情如此“生动”。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总觉得抓不到神韵,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我缺乏对表情背后逻辑的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表情不仅仅是表面的模仿,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评分我一直觉得,面部表情是人物画中最能体现画家功力的地方,也是最吸引我继续深入学习的领域。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到面部肌肉的结构和运动原理,让我明白了每一个表情是如何产生的。书中的图示非常精美,并且讲解清晰易懂,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复杂的解剖学知识。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情绪的细微差别”的探讨,比如从一丝微笑到开怀大笑,肌肉是如何一点点收缩和拉伸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表情不仅仅是五官的简单组合,更是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内容运用到我的绘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绝对是我的绘画道路上的一大突破。我曾经很苦恼于自己的画作总显得“死气沉沉”,人物的情感表达总是差那么一口气。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它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给我直接的“公式”,而是教会我如何去“看”。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情绪下的人物表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参考图例,这些图例的质量非常高,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微的差别。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眼神”的章节,眼神是心灵的窗户,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用眼神传递情绪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瞳孔的大小、眼白的变化、眼角的细微皱纹来表现喜怒哀乐。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们,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观察不仅仅是“看到”,更是“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面部表情是绘画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也是最能体现画家功力的地方。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引导我去理解情绪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表情差异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表情并非是普适的,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尽,它会从多个角度剖析同一个表情,比如在不同情绪下的微妙变化,或者在不同光影下的表现。我曾经尝试过很多关于面部表情的书籍,但都没有像这本书一样,让我感到如此系统和深入。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画出准确的表情,更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表情,从而将情感注入我的作品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提升,更是对人物情感表达的全新认识。我曾经觉得,画好表情就是模仿,就是记住一些公式。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表情表达,是基于对人体结构和情感机制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案例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表情,从最常见的喜怒哀乐,到一些更复杂的情绪,比如困惑、轻蔑、犹豫等等。并且,它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面部特征对表情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眼神”的章节,眼神是灵魂的窗户,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眼神来传递情感的技巧。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内容运用到我的绘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美术技法书,应该能够引领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而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直接告诉我“怎么画”,而是通过对人体解剖学、肌肉运动的深入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么画”。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讲解,让我的绘画创作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透彻,它会从多个角度去解析一个表情,比如不同光影下的表现,或者在不同情绪下的微妙变化。我曾经在描绘一些复杂的情绪时感到困惑,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它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增强对表情的感知能力。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美术技法书,不应该只是提供“怎么做”的指导,更应该教会读者“为什么这么做”。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了面部表情形成的生理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当我们感到悲伤时,嘴角会向下,而当我们惊讶时,眉毛会向上扬起。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讲解,让我对绘画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有信心去创作。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它会列举一些经典作品,然后详细解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表情的精准把握,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我曾经对一些表情的描绘感到困惑,但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通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练习,来理解光影对表情的影响。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面部表情的书,虽然我一直对绘画有浓厚兴趣,但对于如何准确捕捉和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情感,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看到了不同情绪在脸上的具体呈现方式。书里没有直接告诉我“画眼睛要这样,画嘴巴要那样”,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解剖学和肌肉运动入手,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笑、会哭、会惊讶。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情绪强度变化的描绘,比如从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到开怀大笑,肌肉是如何一点点收缩和拉伸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表情不仅仅是五官的堆叠,更是大脑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面部肌肉的复杂舞蹈。书中还引用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画派的经典作品作为案例,分析了大师们是如何通过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人物的灵魂。这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背后是如此科学而精妙的表达。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对着镜子练习,观察自己不同情绪下的面部变化,再对照书中的插图,感觉自己的观察力有了显著提升。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细节要求极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次完美的体验。它没有停留在“画出鼻子、眼睛、嘴巴”的表面层次,而是深入到了面部肌肉的结构和运动原理。我之前总以为画好表情就是记住几个模板,然后套用,结果画出来的总是千篇一律,缺乏生气。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通过清晰的图示,展示了不同情绪下,额头、眉毛、眼角、嘴唇等部位的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甚至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书里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增强对表情的感知能力。我尝试着对着镜子做鬼脸,然后对照书里的分析,发现自己以前的理解有多么片面。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光影对表情的影响,一个恰到好处的光影,能够极大地增强表情的立体感和感染力,这让我对绘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我对于绘画的热情一直很高,但对于人物的面部表情,总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时,我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像一些基础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画”,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解剖学和心理学角度,去解析面部表情的形成。书中的图示非常精美,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而且还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表情背后的肌肉运动。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潜藏情绪”的讲解,比如一个人表面上在微笑,但眼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这种微妙的对比,往往最能触动人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表情不仅仅是五官的组合,更是内心世界的直接映射。
评分对学习微表情也有用。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讲理原理基础的,适合有一定绘画基础的人看,大有益处!!初学者就闪吧
评分——看客(豆瓣读者)
评分国外很经典书,推荐绘画爱好者看看
评分送货快,正品有保障,棒棒哒,很不错
评分比实体便宜不少,送货快,质量保证。
评分书不错,没事看看。
评分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