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核农学通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核农学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核农学通论》分10章,主要内容由导言、基础、技术及应用等几大部分组成,包括中国核农学发展史、核农学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核物理和探测技术、放射化学、辐射剂量与防护、放射生物学)、核素示踪法、核分析技术、植物辐射诱变育种、辐射加工、昆虫辐射不育等,并附中国核农学大事记及一些常用参数表。
目录
第1章 中国核农学发展简史
1.1 核农学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1.1.1 核农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
1.1.2 核农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1.3 核农学与农业科学技术
1.2 中国核农学的形成与发展
1.3 核农学在科学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1 中国核农学成就回顾
1.3.2 中国核农学在国际核农学的地位
1.3.3 中国核农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中国核农学发展战略
1.4.1 中国核农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4.2 中国核农学发展战略思考
参考文献
第2章 核物理和探测技术基础
2.1 核的基本性质及核的结合能
2.1.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1.2 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稳定性
2.2 放射性核衰变
2.2.1 放射核衰变一般特性
2.2.2 单次衰变定律
2.2.3 核衰变的种类
2.2.4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2.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3.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3.2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3.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4 辐射的探测及测量方法
2.4.1 辐射探测器的种类
2.4.2 气体探测器
2.4.3 半导体探测器
2.4.4 闪烁计数器
2.4.5 契仑科夫计数器
2.5 计数统计学及测量数据处理
2.5.1 标准误差
2.5.2 放射性样品的标准误差表示法
2.5.3 最佳测量时间的确定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础放射化学
3.1 概述
3.1.1 放射化学的发展简史
3.1.2 放射化学基本内容
3.1.3 放射化学与普通化学的关系
3.2 放射化学的特点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3.2.1 放射性
3.2.2 化学组成的不恒定性
3.2.3 低浓度和微量
3.2.4 放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操作规则
3.3 放射性物质在超微量和低浓度时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状态
3.3.1 放射性物质的吸附现象
3.3.2 放射性物质的共沉淀现象
3.3.3 放射性胶体
……
第4章 辐射剂量与防护基础
第5章 放射生物学基础
第6章 核素示踪法及其应用
第7章 核分析技术
第8章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
第9章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及其应用
第10章 辐照食品加工
附录1 中国核农学大事记(1997—2014年)
附录2 常用放射性核素表
附录3 部分常用物理常数
附录4 植物辐射育种诱变剂量参考表
附录5 辐射应用常用参数
附录6 与核科技有关的网址
索引
精彩书摘
《中国核农学通论》:
1.4中国核农学发展战略
1.4.1中国核农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核农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我国科学家将核技术用于农业的不同领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作物辐射育种、食品辐照保藏、辐射昆虫不育防治害虫、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及核素示踪技术发展而言是一次大的机遇。纵观中国近60年核农学的发展历程,前景十分广阔,核农学将进一步扩大应用于农业科学的各个领域。
(1)核辐射技术的扩大应用:核辐射遗传育种除在以粮食、棉花和油料等主要作物上应用外,已拓宽应用于蔬菜、水果、花卉、药用植物、工业原料作物以及经济价值高的特种植物;充分发挥辐射诱变的“创新优势”,创造更多的优异种质资源,育成突破性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生产力;育种的目的也进一步地多样化,特别向抗性和特殊需要的诱变以及定向诱变上前进;与此同时,也开始注意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的辐射育种研究;辐射不育防治害虫技术除了扩大应用范围外,还要加速中间试验的进程,建设规模较大的昆虫养虫工厂,以尽快达到生产应用水平,同时加强害虫的人工饲养、辐照技术以及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辐射不育害虫的性竞争能力,开展有益昆虫的诱变选育和昆虫雄性化的研究,特别开展了Fi不育防止重大害虫的机理的研究;辐照农副产品与食品的实用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将更快、效果更好、面向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把现有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核素示踪技术的扩大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在大农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更加广泛。除了广辟农业生物资源,合理试用农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外,核素示踪技术已在大农业(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而且在宏观上更多地利用放射性示踪剂研究环境异物对农业生态系的污染与扩散及其运动规律,研究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与治理途径,研究环境生态系统中植物一微生物一动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核素示踪技术在农业生物学,特别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更加普遍。
(3)核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后的应用:例如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将为提高体细胞突变率、加快植物遗传改良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克服了辐射诱变的随机性、嵌合性和单细胞突变缺陷,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遗传变异、提高育种效率和加快育种进程。目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复合育种技术,已迅速纳入诱变育种的程序,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然而,在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核农学的发展速度有所下降,核农学领域的科研队伍等相关资源出现萎缩,对核农学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中国核农学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在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例如:
(1)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国内相关研究的技术瓶颈。
(2)核素示踪共享技术平台的缺乏制约了我国自主创制新农药的产业化进程。
(3)放射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缺乏和相关基础研究的薄弱限制了辐射育种乃至核农学的进程。
(4)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市场生产新需求的突变新资源(新基因)的创新力度不够,导致与生物技术等同类技术相比,独特性正逐步丧失。
(5)核辐射诱变技术的服务目标过窄,共性技术、显示度与深度未完全充分发掘。
(6)高通量、大规模检测与筛选突变基因的技术尚未开发。
(7)农产品射线辐照加工技术与工艺尚不完善。大中型辐照设施的辐照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健全,对电子加速器辐照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标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前言/序言
核农学(NuclearAgr icultural Sciences)是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发展而成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的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已成为改造和创新传统农业的重要科学技术,也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总结与反映中国核农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与成就,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农学开拓者陈子元教授提议,由中国核农学领域重点研究单位的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并邀请我国长期从事核农学教学和研究的有丰富经验的部分教授、专家共同编写《中国核农学通论》一书。
本书是“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重点图书之一,是中国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中较为全面的一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巨著。全书分为10章,内容包括中国核农学发展简史(华跃进)、核物理和探测技术基础(史建君)、基础放射化学(郭江峰、丁兴成)、辐射剂量与防护基础(史建君)、放射生物学基础(田兵、王梁燕)、核素示踪法及其应用(杨俊诚、潘家荣、葛才林、吕金印、姜慧敏、张建峰)、核分析技术(郭江峰、汪志平)、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刘录祥、吴殿星、陈秀兰)、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及其应用(季清娥)和辐照食品加工(戚文元、黄敏、孔秋莲)。
中国核农学通论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核农学通论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国核农学通论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核农学通论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