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书法全鉴
定价:1580元
作者:王艳军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2021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说实话,我之前对行书和草书的理解一直比较肤浅,总觉得那是一种“信手涂鸦”的自由发挥。但是,深入研读了这套书的后两卷,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尤其是对行书的讲解,它清晰地划分出了“尚法”、“尚意”两大流派,并辅以大量的对比案例。我以前总觉得颜真卿的行书和王羲之的行书只是风格不同,但通过书中的分析,我理解到前者是如何将楷书的端正融入行笔的连带中,保持着一种“法度森严下的洒脱”,而后者是如何在点画之间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气韵贯通。至于草书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再是单纯的“连笔”,而是对点画、结体、章法有极其严苛的内在规范。书里对连绵之势的讲解,特别是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提速与滞笔的节奏感,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明白,狂放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多么精密的结构控制和深厚的楷书功力。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将“法”与“意”的辩证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中国书法的精神层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体系”。很多市面上的书籍都只是简单地介绍“这是谁写的,这是什么碑帖”,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指导。而这套《全鉴》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鉴赏”二字体现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资料的汇编,更是一本系统的鉴赏指南。无论是欣赏篆书的古拙朴茂,还是品味隶书的横平竖直,亦或是感知楷书的骨力洞达,书中都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分析框架。比如,在讲解隶书的波磔时,它会提醒读者注意“蚕头”的饱满度和“雁尾”的挑拔力度,这比单纯告诉我“这个隶书很好看”要有效得多。再者,这套书的装帧精良,纸张的选用也极佳,使得那些精微的笔触细节都能清晰呈现,这对于鉴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书法的美感往往就藏在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无可挑剔,真正体现了“珍藏版”的价值所在,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看”每一件作品。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魏碑,特别是北魏时期的墓志铭,那种雄强、古拙的韵味,是后世楷书难以企及的。而这套书的楷书鉴赏部分,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法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名家作品,而是非常细致地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楷书进行了归类和剖析。比如,“二碑”和“二帖”的对比讲解,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相似或不同,而是深入到了用笔的提按顿挫、结体的欹侧向背之中去阐述其内在的审美逻辑。我特别欣赏它对“内擫”和“外拓”两种笔法倾向的细致区分,并且用高倍放大的局部细节图来佐证观点,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注重细节的“细节控”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记得有一页专门分析了某一块碑帖中点画的微妙变化,那种“蚕头燕尾”的收笔如何体现出金石之气,讲解得入木三分。读完之后再去看原帖,感觉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仿佛突然间能捕捉到古人运笔时那一瞬间的犹豫与果决。这套书的图文配合度非常高,文字的精炼和图片的精准,共同构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书法世界,让人不得不佩服编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态度。
评分这本《现货 中国书法全鉴 图文珍藏版精装全6册》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和那精美的硬壳包装,就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的兴趣,尤其是书法这门“无声的音乐,静止的舞蹈”,一直想找一套既全面又具有收藏价值的资料来系统学习。这套书的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书体介绍章节开篇时,都会有对该书体历史演变和审美特点的详尽阐述。比如,在讲篆书的时候,它不仅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脉络,还配上了清晰的拓片对比图,能直观地看出线条的粗细、结构的气韵是如何随时代而变化的。再说说临摹部分,它提供的范本选择非常丰富,从秦汉的碑刻到魏晋的简牍,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这对于想要深入领会不同时代“笔意”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光是翻阅篆书部分,我已经沉醉了好几个下午,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尚未完全定型的古老时代,去触摸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整体来看,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并重的,绝对是值得拥有的镇馆之宝。
评分这套精装书的整体观感非常大气,特别是它囊括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对于我这种希望全面了解中国书法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种系统性是无价的。我尤其喜欢它在内容编排上采取的“总览—分论—对比”的结构。比如,在进入具体的某个书体学习之前,它会先用一章来描述该书体与其他书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异,这种宏观视角能帮助学习者快速建立起知识地图。举个例子,在对比楷书和行书时,它强调了楷书的“一笔一划的独立性”和行书的“气韵的连贯性”,这种清晰的界定,让我在临摹实践中找到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而且,这套书在选取范例时,明显下了很大功夫,兼顾了不同时期的权威性与多样性,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也不乏一些相对冷门但艺术价值极高的珍稀碑帖。这种广博的视野,使得这套书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一部高水平的书法史和艺术史的缩影,非常值得细细品读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