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传·修订本

袁崇焕传·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崇年 著
图书标签:
  • 袁崇焕
  • 明史
  • 历史人物
  • 军事家
  • 传记
  • 历史
  • 军事
  • 抗清
  • 民族英雄
  • 修订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5390
版次:2
商品编码:1196129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9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积30多年研究之功,诠释军事天才袁崇焕的丰功伟绩与人生悲剧;

  ☆ 充实内容,更新资料,修正讹误,彩色插页,推出全新修订本。

内容简介

  明朝后期为辽东边事,有两个人被错杀: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崇祯朝错杀了袁崇焕,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变:前者,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关节点;后者,朱由检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本书全面记述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后世影响,以及宝贵的精神遗产。重点是写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在辽东抵御着八旗铁蹄,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成为明王朝大厦的救火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主昏政暗、大厦将倾的局面之下,袁崇焕明知艰险,而敢于任事、不避不畏,最终惨遭冤杀的历史悲剧。


作者简介

  阎崇年,1934年4月,山东蓬莱人。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研究清史、满洲史,兼及北京史。主要著作有论文集《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专著《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上下卷)、《中国古都北京》(中、英、德文版)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根据讲稿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2014年出版二十五卷本《阎崇年集》,2016年出版《阎崇年自选集》。


目录

序/1

第一章 青年时代

一 读书科考 /2

二 满洲兴起 /11

第二章 投笔从戎

一 邵武清官 /24

二 察视边防 /30

第三章 营筑宁远

一 奏告首辅 /43

二 营筑宁远 /49

第四章 宁远大捷

一 独卧孤城 /58

二 宁远告捷 /65

第五章 宁锦大捷

一 吊丧修城 /78

二 宁锦大捷 /88

第六章 因功遭嫉

一 胜败申说 /102

二 遭谗去职 /109

第七章 督师蓟辽

一 赴辽饯别 /118

二 平台奏对 /120

附录:《袁崇焕督辽饯别图咏卷》作者与诗 /125

第八章 平息兵变

一 官逼兵反 /134

二 平息兵变 /142

第九章 议和受冤

一 天启议和 /150

二 崇祯议和 /161

第十章 斩毛文龙

一 毛帅跋扈 /170

二 计斩毛帅 /176

附录: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183

第十一章 保卫京师

一 北京危急 /188

二 两战告捷 /191

第十二章 含冤磔死

一 反间毒计 /202

二 惨遭杀害 /210

第十三章 诗文著述

一 重要诗文 /221

二 不同流传 /226

第十四章 后人追念

一 丰功伟绩 /231

二 千古凭吊 /233

第十五章 崇焕精神

一 爱国精神 /244

二 清廉为官 /248

袁崇焕年谱 /251

附录:参考书目 /286

后记 /291

精彩书摘

  序

  明朝历史上有三位军事天才:早期的徐天德(徐达),中期的戚继光,晚期的袁崇焕。他们都能做到为官、为将、为帅的高修养、高境界:仁、智、勇、新、廉。徐天德和戚继光都算是善终,袁崇焕却吞下恶果。

  袁崇焕既是一位悲剧的天才,也是一位天才的悲剧。

  明朝后期为辽东边事,有两个人被错杀: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崇祯朝错杀了袁崇焕,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变:前者,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历史关节点;后者,朱由检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通俗地说,万历帝误杀了塔克世,大明皇朝自己制造了焚烧朱家皇朝大厦的纵火者;崇祯帝错杀了袁崇焕,大明皇朝又自己杀死了保护朱家皇朝大厦的救火者。

  历史逻辑,值得深思:前因后果,因缘相报——袁崇焕是努尔哈赤的克星,皇太极又是袁崇焕的克星。

  本书主要叙述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如何中反间计、错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叙述明朝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而忘家卫国,为辽事而施展才华,也为辽事而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得罪同僚,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名垂千古。

  袁崇焕留下了滴滴血、声声泪、字字金、句句玉的至理名言:

  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古已然。

  撰写袁崇焕的生平传记,使我想起《石灰吟》诗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形象地概括了英雄豪杰生命历程的四种精神境界,也形象地概括了袁崇焕生命历程的四种精神境界。

  袁崇焕平生第一大历史功绩,就是夺取宁远大捷。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的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凭坚城以用大炮”。这个历史经验概括得贴切,也很精辟。我认为,袁崇焕获得宁远大捷,自然有其政治的、军事的、思想的、策略的、经济的、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指挥的、武器的原因;然而,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的直接经验,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这就是“指挥正确”和“武器先进”。

  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之后,又相继夺取了宁锦大捷和京师大捷。宁远、宁锦、京师三次大捷,奠定了袁崇焕的历史地位。袁崇焕感人之处,既是他的丰功伟绩,更是他的品格精神。

  袁崇焕的性格,凸显一个“敢”字——敢走险路,敢担责任,敢犯上司,敢违圣颜。他为大明江山社稷,披荆斩棘,跋涉前进,竭尽所能,身心践行。袁崇焕的这种性格,既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也铸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袁崇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智慧、勇敢、求新、清廉,简言之,就是仁、智、勇、新、廉。为官清廉,很不容易。《宋史 ·岳飞传》记载:“或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袁崇焕的确做到了——当文官不爱钱,做武官既不爱钱又不惜死。他能够爱国亲民,任劳任怨,知难而上,敢于创新。他居官十年,热血沸腾,智勇超群,勤恳敬业,俭朴清廉,坦坦荡荡,熠熠煌煌,其“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袁崇焕留给后人的座右铭是: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袁崇焕的德言与功业、勤政与清廉、无私与无畏、冤死与风骨,动天地、泣鬼神、撼人心、贯古今。袁崇焕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不仅是大明朝的悲剧,不仅是汉文化的一幕悲剧,而且是中华文明的一场悲剧。这场历史悲剧,袁崇焕以陨星的光亮,划破君主专制黑暗的天庭,震撼世人的愚昧与心灵,激发人们的智慧与觉醒。

  袁崇焕也有疏失——失言(如五年复辽)、失友(如同满桂关系)、失礼(如先斩毛文龙而后奏)。疏失之原,或则有三:其一,阅历:袁崇焕由七品知县在五年之间升为巡抚,不到一年又升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历练短,见识浅,未能把握明朝、后金、蒙古、朝鲜四方关系之大局与走势,智慧不周,谋虑有隙,顾此失彼,留下后患;其二,性格:性情狷躁,急于求成,袁崇焕“复辽”的话说得过满,斩帅的事做得过莽;其三,修养:格局贵大,器量忌小,袁崇焕在处理高层人事关系上,缺乏胸怀、机谋、沉稳和气度。

  然而,瑕不掩瑜,这些都不能掩盖袁崇焕的英雄光辉。

  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天才和英雄。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伟岸脊梁、精神化身,是历史和人民的传承者、引路人。人们可以生动而通俗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却不可以低俗、庸俗、媚俗、粗俗地扭曲历史事实,更不能玷污他们的才华、人格、贡献和牺牲。天才和英雄是人、不是神,他们身上也有欠缺和灰尘。不满的污水可以倒掉,但不能泼在他们身上以发泄愤情,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光荣,玷污他们就是在玷污自己;而讲述他们的英雄故事,也就是讲述我们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历史。

  历史人物,不胜枚举。研究袁崇焕个案历史,重要价值与意义在于:

  第一,从历史观来说,有助于探讨英雄与群众在历史体系、历史事件中的相互作用,没有群众的英雄是好汉,没有英雄的群众是众生,英雄与群众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历史能量,翻江倒海,惊天动地,克敌制胜,天下守正。

  第二,从国家观来说,有助于研究并认识明清交替历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明朝“治也封藩、乱也封藩”,清朝“兴也八旗、亡也八旗”,前人创设典宪,后人率祖旧章,其兴其亡,血之教训,殷鉴不远,勿覆前辙。

  第三,从方法论来说,有助于透过明清之际的十字路口,打开三个视窗:既从明亡看清兴,看到清朝崛起之文化专横;又从清兴看明亡,看到明末衰朽之吏治腐败;更从大历史走向,看到中华民族之融合强盛。

  第四,从人生观来说,有助于从袁崇焕性格长短,考察历史人物性格的正负影响。《三国志》记述关羽和张飞言:“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之后论道:“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长取胜,以短取败,人当自警,扬长制短。

  第五,从世界观来说,有助于从袁崇焕一生轨迹,来看人生四合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袁崇焕个案提供一个典型史例:人生的成败、得失、进退、荣辱——天、地、人、己,四合则泰;天、地、人、己,四不合则否。

  早在1981年,我就打算写一本《袁崇焕传》。出版社为此发布了新书预告。文债久未偿还,心中甚为愧歉。其后,我研究袁崇焕写了五本书:一是《袁崇焕资料集录》(合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二是《袁崇焕研究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三是《袁崇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四是《袁崇焕传》(中华书局,2005年);五是《明亡清兴六十年》(其原名是《袁崇焕》),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讲稿由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30多年来,我对袁崇焕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发现新资料,不断探索新问题,不断纵横新思考,不断取得新收获,值《袁崇焕传》出版10周年之际,再加修订,并做补充,战战兢兢,献给读者。

前言/序言

  明朝历史上有三位军事天才:早期的徐天德(徐达),中期的戚继光,晚期的袁崇焕。他们都能做到为官、为将、为帅的高修养、高境界:仁、智、勇、新、廉。徐天德和戚继光都算是善终,袁崇焕却吞下恶果。

袁崇焕既是一位悲剧的天才,也是一位天才的悲剧。

  明朝后期为辽东边事,有两个人被错杀: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崇祯朝错杀了袁崇焕,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变:前者,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历史关节点;后者,朱由检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通俗地说,万历帝误杀了塔克世,大明皇朝自己制造了焚烧朱家皇朝大厦的纵火者;崇祯帝错杀了袁崇焕,大明皇朝又自己杀死了保护朱家皇朝大厦的救火者。

  历史逻辑,值得深思:前因后果,因缘相报——袁崇焕是努尔哈赤的克星,皇太极又是袁崇焕的克星。

  本书主要叙述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如何中反间计、错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叙述明朝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而忘家卫国,为辽事而施展才华,也为辽事而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得罪同僚,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名垂千古。

  袁崇焕留下了滴滴血、声声泪、字字金、句句玉的至理名言:

  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古已然。

  撰写袁崇焕的生平传记,使我想起《石灰吟》诗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形象地概括了英雄豪杰生命历程的四种精神境界,也形象地概括了袁崇焕生命历程的四种精神境界。

  袁崇焕平生第一大历史功绩,就是夺取宁远大捷。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的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凭坚城以用大炮”。这个历史经验概括得贴切,也很精辟。我认为,袁崇焕获得宁远大捷,自然有其政治的、军事的、思想的、策略的、经济的、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指挥的、武器的原因;然而,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的直接经验,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这就是“指挥正确”和“武器先进”。

  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之后,又相继夺取了宁锦大捷和京师大捷。宁远、宁锦、京师三次大捷,奠定了袁崇焕的历史地位。袁崇焕感人之处,既是他的丰功伟绩,更是他的品格精神。

  袁崇焕的性格,凸显一个“敢”字——敢走险路,敢担责任,敢犯上司,敢违圣颜。他为大明江山社稷,披荆斩棘,跋涉前进,竭尽所能,身心践行。袁崇焕的这种性格,既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也铸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袁崇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智慧、勇敢、求新、清廉,简言之,就是仁、智、勇、新、廉。为官清廉,很不容易。《宋史 ·岳飞传》记载:“或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袁崇焕的确做到了——当文官不爱钱,做武官既不爱钱又不惜死。他能够爱国亲民,任劳任怨,知难而上,敢于创新。他居官十年,热血沸腾,智勇超群,勤恳敬业,俭朴清廉,坦坦荡荡,熠熠煌煌,其“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袁崇焕留给后人的座右铭是: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袁崇焕的德言与功业、勤政与清廉、无私与无畏、冤死与风骨,动天地、泣鬼神、撼人心、贯古今。袁崇焕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不仅是大明朝的悲剧,不仅是汉文化的一幕悲剧,而且是中华文明的一场悲剧。这场历史悲剧,袁崇焕以陨星的光亮,划破君主专制黑暗的天庭,震撼世人的愚昧与心灵,激发人们的智慧与觉醒。

  袁崇焕也有疏失——失言(如五年复辽)、失友(如同满桂关系)、失礼(如先斩毛文龙而后奏)。疏失之原,或则有三:其一,阅历:袁崇焕由七品知县在五年之间升为巡抚,不到一年又升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历练短,见识浅,未能把握明朝、后金、蒙古、朝鲜四方关系之大局与走势,智慧不周,谋虑有隙,顾此失彼,留下后患;其二,性格:性情狷躁,急于求成,袁崇焕“复辽”的话说得过满,斩帅的事做得过莽;其三,修养:格局贵大,器量忌小,袁崇焕在处理高层人事关系上,缺乏胸怀、机谋、沉稳和气度。

  然而,瑕不掩瑜,这些都不能掩盖袁崇焕的英雄光辉。

  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天才和英雄。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伟岸脊梁、精神化身,是历史和人民的传承者、引路人。人们可以生动而通俗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却不可以低俗、庸俗、媚俗、粗俗地扭曲历史事实,更不能玷污他们的才华、人格、贡献和牺牲。天才和英雄是人、不是神,他们身上也有欠缺和灰尘。不满的污水可以倒掉,但不能泼在他们身上以发泄愤情,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光荣,玷污他们就是在玷污自己;而讲述他们的英雄故事,也就是讲述我们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历史。

  历史人物,不胜枚举。研究袁崇焕个案历史,重要价值与意义在于:

  第一,从历史观来说,有助于探讨英雄与群众在历史体系、历史事件中的相互作用,没有群众的英雄是好汉,没有英雄的群众是众生,英雄与群众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历史能量,翻江倒海,惊天动地,克敌制胜,天下守正。

  第二,从国家观来说,有助于研究并认识明清交替历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明朝“治也封藩、乱也封藩”,清朝“兴也八旗、亡也八旗”,前人创设典宪,后人率祖旧章,其兴其亡,血之教训,殷鉴不远,勿覆前辙。

  第三,从方法论来说,有助于透过明清之际的十字路口,打开三个视窗:既从明亡看清兴,看到清朝崛起之文化专横;又从清兴看明亡,看到明末衰朽之吏治腐败;更从大历史走向,看到中华民族之融合强盛。

  第四,从人生观来说,有助于从袁崇焕性格长短,考察历史人物性格的正负影响。《三国志》记述关羽和张飞言:“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之后论道:“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长取胜,以短取败,人当自警,扬长制短。

  第五,从世界观来说,有助于从袁崇焕一生轨迹,来看人生四合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袁崇焕个案提供一个典型史例:人生的成败、得失、进退、荣辱——天、地、人、己,四合则泰;天、地、人、己,四不合则否。

  早在1981年,我就打算写一本《袁崇焕传》。出版社为此发布了新书预告。文债久未偿还,心中甚为愧歉。其后,我研究袁崇焕写了五本书:一是《袁崇焕资料集录》(合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二是《袁崇焕研究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三是《袁崇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四是《袁崇焕传》(中华书局,2005年);五是《明亡清兴六十年》(其原名是《袁崇焕》),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讲稿由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30多年来,我对袁崇焕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发现新资料,不断探索新问题,不断纵横新思考,不断取得新收获,值《袁崇焕传》出版10周年之际,再加修订,并做补充,战战兢兢,献给读者。

                    阎崇年

                    2015年2月19日


好的,下面是一份为您准备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袁崇焕传·修订本》: --- 《江山破碎:明末的烽火与人心的抉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明朝末年剧烈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的史学著作。它以宏大的叙事视角,聚焦于一个国家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如何从盛极一时走向崩溃的复杂进程。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帝王将相的功过,而是将笔触伸向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士绅阶层、以及地方武装的生存图景与精神面貌。 明末,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时代。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与文官政治的僵化;另一方面,是空前白热化的农民起义浪潮,以及东北边疆永无宁日的战事。本书试图通过对数十年间重大历史节点的精微勾勒,展现“天命”转移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腐朽的根系与初现的裂痕 开篇追溯至万历朝后期,详细描摹了帝国晚期的财政枯竭与政治失衡。我们审视了宦官专权对朝政的侵蚀,以及党争的白热化如何耗尽了帝国最后的中枢力量。通过对矿监税使制度的剖析,揭示了中央对地方财富的过度汲取,如何直接点燃了社会底层的怒火。本书特别关注了江南士绅阶层的“不作为”与“消极抵抗”,探讨了他们如何在保持自身既得利益与国家存亡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与选择。这不是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对特定历史环境下,精英阶层理性选择的冷静叙事。 第二部分:燎原之火:农民起义的复杂图景 本书着重辨析了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一系列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路径。我们摒弃了将起义简单等同于“流寇”的传统叙事,而是试图理解这些运动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基础(无论是朴素的平等诉求还是宗教性的狂热色彩),以及他们与地方武装、散落的明朝卫所之间的动态关系。对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的社会根源分析,以及对张献忠在四川地区建立“大西政权”的社会实验的详细考察,构成了本部分的核心。我们关注每一次起义的“生命周期”——从爆发、发展到最终被剿灭或分化,每一次挫折与胜利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学解释。 第三部分:北疆的泥潭:边事的连锁反应 在讨论内部动荡的同时,本书毫不偏废地分析了女真部族的崛起及其对明朝的战略压力。重点梳理了萨尔浒之战前后的战略失误,以及边军体制的系统性崩溃。我们详细呈现了辽东明军的募兵制度如何演变成一个吞噬国库的黑洞,以及地方卫所如何被私有化和“军头化”。与传统仅关注特定将领的叙述不同,本书将视角投向了军户阶层的世袭困境与逃亡潮,这直接导致了边防力量的空虚,迫使朝廷不断增加饷银征收,进一步加剧了内地民变。这种内外互动的恶性循环,是理解明朝覆亡的关键。 第四部分:南方的帷幕:福王政权的挣扎与终结 随着北京的陷落,南明政权的建立与分裂构成了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们细致描绘了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在南京、福州、肇庆等地建立的短命政府。本书深入探讨了南明政治的内在分裂:是以马士英、阮大铖为代表的“复社”文官集团,与以史可法、黄道周为代表的“清流”派之间的权力倾轧,以及以拥立明宗室为号召的各路“勤王”力量之间的互不统属。对“借兵于闯,却被李自成所灭”的讽刺性历史事件,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史料辨析,力求还原决策层的焦虑与无力。 第五部分:新秩序的降临与旧世界的消散 本书的收官部分,探讨了清军入关这一历史转折点。我们分析了清朝如何利用明朝内部的矛盾,特别是“吴三桂冲冠一怒”的复杂动机,并评估了其在占领区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在文化与社会层面的深远影响。最后,本书以对江南士人阶层在“顺治元年”后的集体性心态变迁作为结束。他们如何从最初的“坚贞不屈”走向“变节”,或转向“遗民”的坚守,这种思想上的断裂与重构,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剧变时期适应性的重要窗口。 《江山破碎:明末的烽火与人心的抉择》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去神圣化的明末画卷。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是一面映照任何时代权力结构脆弱性的镜子。通过对细节的打磨和对宏观趋势的把握,本书邀请读者重新审视那个“千古幽情”的时代,思考在命运的洪流面前,个体与集体所能做出的真正抉择。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用词考究,既有史书的庄重典雅,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一种强大的气场所吸引,难以自拔。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腻描摹,更是精彩绝伦,让人在理解其行为动机的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需要沉浸其中,去感受、去体味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震撼。它打破了我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更加立体和多维度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作者在平衡史实与故事性的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保证了历史的准确性,又使得阅读过程引人入胜,丝毫没有枯燥感。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那种在乱世之中坚守信念的执着,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又扼腕叹息。它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像是在同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探讨着永恒的价值与抉择。

评分

翻开此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行云流水般的叙事风格,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置身于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亲眼目睹着历史事件的发生。作者的笔法老练,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有序,逻辑严密,使得原本复杂纷繁的历史脉络变得清晰易懂。读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织,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书中对当时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剖析,角度新颖独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批判性思维,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史料的整理与呈现。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态和人情冷暖。作者的叙事视角十分巧妙,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捕捉到那些微小的、却足以影响全局的人性瞬间。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个体命运的悲悯,深深打动了我。读完之后,不仅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对如何面对困境、坚守原则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精品。

评分

这本书读完,感觉像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时光旅行。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据之严谨,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书中对明末清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的描绘,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种家国存亡之际的沉重与悲壮。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更是匠心独运,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复杂、有血有肉的形象,让人在掩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史实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度关怀与审视,读来令人深思,受益匪浅。

评分

很好看的一本书昨晚下单今早就到了,京东的速度没话说

评分

评分

算是明朝末期的转折点吧 不是很了解 赶紧称活动入了

评分

袁崇焕,民族英雄!

评分

很好,材质不错!

评分

好,分析透彻,值得看的好书。

评分

中华书局出版,精品图书,名家名作。

评分

给儿子买的,他喜欢呵呵。

评分

很不错 鞠躬尽瘁袁崇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