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政治要义》全书共有18章,具体内容为皇室典章之发明、国家宪法之制定、宫中与政府之区分、立宪政体君主之权力、君主之至高顾问府、政府即责任内阁之编制、国会之设立、会计监督及预算之制、法律命令、立宪政体之行政原则、行政司法之分划及司法制度、海陆军之制度、中央行政各部之编制、中央行政各部与地方行政官署之关系、地方会议、地方自治制度、臣民之权利义务和非常警察及戒严之制度。这些内容基本概括了各立宪君主政体的基本内容。本书为清末出使欧美的考政大臣戴鸿慈、端方等裒辑考察所得编撰而成的一部中国立宪运动的重要著作。书中将五大臣考察所见当时欧美各国的宪政情况按照清政府的需要罗列出来,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制度渊源和内在结构,涵盖面很广,除去其本身的文物史料价值,对研究中国立宪运动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戴鸿慈(1853-1910),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庵,广东南海大同绿涌村人,清末军机大臣,清末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中国近代史上di一位司法部长。光绪二年(1876)进士,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历官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任命为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归国后,极力主张以立宪政体代替专制政体,认为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提倡中国要富强,必须“固边疆”、“振兴实业”及开矿、兴学、修铁路等,是清末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戴鸿慈是清朝二百余年广东省籍任职zui高的官员,其一生的亮点是出洋考察及回国后倡言和参与新政。
一 評介
五 歐美政治要義(清光绪三十三年石印本)書影
七 奏稿
一三 原刊本目録
二一 設立立憲君主政體之總因
三一 第一章 皇室典章之發明
五五 第二章 國家憲法之制定
七一 第三章 宫中與政府之區發
七九 第四章 立憲政體君主之權力
九三 第五章 君主之至高顧問府
一〇七 第六章 政府即責任内閣之編制
一四五 第七章 國會之設立
一七一 第八章 會計監督及預算之制
一八九 第九章 法律命令
二〇五 第十章 立憲政體之行政原則
二一七 第十一章 行政司法之分劃及司法制度
二二九 第十二章 陸海軍之制度
二五一 第十三章 中央行政各部之編制
二八三 第十四章 中央行政各部與地方行政官署之關係
三一三 第十五章 地方會議
三二七 第十六章 地方自治制度
三五一 第十七章 臣民之權利義務
三六七 第十八章 非常警察及戒嚴之制度
三七五 刊誤表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关于欧美政治的知识,更在于它塑造了我对政治的理解方式。作者并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他深刻的分析和精妙的论述,引导我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政治理论著作,但常常因为其晦涩的语言和抽象的概念而望而却步。然而,《欧美政治要义》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变得易于理解,却又不失其深刻性。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政治实践中的权衡与妥协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他并没有简单地将政治理想化,而是深入分析了现实政治中各种力量的博弈,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妥协。读到关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斗争的叙述,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达成共识,我才真正理解了政治的艺术所在。这种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让我对那些宏大的政治叙事有了更为审慎和辩证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参与政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欧美政治要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政治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与你进行一场关于人类政治文明的深刻对话。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扉页,看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养,就已经预感这不会是一次简单的信息输入。他并没有急于将结论摆在读者面前,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从古老的政治哲学思考,到现代民主的实践困境,作者的笔触时而沉稳,时而激昂,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让人信服的逻辑性。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权力”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权力简单地视为一种压迫性的工具,而是将其置于社会结构、利益博弈以及历史演进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揭示了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被分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中被约束和制衡。读到关于不同时期精英阶层的构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我才真正理解了“权力 Dof 谁”这个问题,远比“权力 Dof 什么”来得更加复杂和重要。这种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对政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让我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有了更多的维度。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欧美政治要义》,我的期待值其实并不算高,毕竟市面上关于政治理论的书籍琳琅满目,想要找到一本既深刻又不失趣味的实属不易。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流畅的笔触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像许多教科书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的概念和枯燥的定义,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贴近现实的角度切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进入欧美政治的复杂世界。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欧洲政治思想演变脉络时的细腻之处。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到罗马的共和与帝国,再到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最后过渡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被赋予了生动的解读。他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制度和思想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冲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读到关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仿佛看到了革命的火花在人群中点燃;而理解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再看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更是有了豁然开朗之感。这种将历史的纵深感与政治的现实意义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得阅读过程既有知识的获取,更有思想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不止于理论的梳理。作者在阐述欧美政治核心概念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在讨论“自由”这个概念时,他并没有止步于亚当·斯密式的经济自由,而是将其拓展到政治自由、个体自由等多个维度,并且深入探讨了这些自由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和平衡。我曾花费大量时间试图理解何为真正的“民主”,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将它与选举、投票等形式化的东西划等号。但作者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民主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例如参与、问责、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对概念的深入挖掘,让我对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也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政治的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讨论现代政治制度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争议和复杂性。他并没有试图将任何一种政治体制描绘成完美的乌托邦,而是坦诚地呈现了各种制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它们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挑战。这种客观且审慎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信服。读到关于议会制度的演变,以及不同国家如何处理权力制衡的机制,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治理艺术的深入对话之中。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并非是那种流于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制度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如何影响到政治的走向。
评分对于我而言,阅读《欧美政治要义》更像是一次思想的远足,而作者则是我旅途中那位引路人。他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欧美政治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政治事件或理论,而是深入到这些事件和理论的“筋骨”之处,解析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脉络。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论述,试图从中汲取更多营养。 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梳理政治思想的演进时,能够将不同思想家之间的联系和碰撞,以及他们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在阐述自由主义的兴起时,他清晰地勾勒出了洛克、密尔等人的思想是如何相互呼应,又如何为现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石。我曾以为政治理论是零散的知识点,但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它们之间如同星辰般相互辉映的图景。这种宏观的视野和精妙的细节把握,让我对欧美政治的发展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解,也为我认识当今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