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招聘
  • 安徽省
  • 小学数学
  • 中公版
  • 2017
  • 教材
  • 学科专业知识
  • 考试专用
  • 教师资格证
  • 教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41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5267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49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是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整体使用双色设计,对大纲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易错分析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实战提升训练,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五)本书中出现的部分真题配备了视频讲解,考生可通过手机扫描题目旁边的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在线观看视频讲解,为考生答疑解惑。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目录

第一部分
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章集合与逻辑(2)
本章内容框架(2)
重要考点分布(2)
本章考点梳理(3)
实战提升训练(7)
第二章函数(9)
本章内容框架(9)
重要考点分布(10)
本章考点梳理(10)
第一节函数概念(10)
第二节基本初等函数(13)
第三节三角函数(17)
实战提升训练(22)
第三章不等式、数列与极限(24)
本章内容框架(24)
重要考点分布(24)
本章考点梳理(25)
第一节不等式(25)
第二节数列(28)
第三节极限(30)
第四节连续函数(34)
实战提升训练(36)
第四章立体几何(39)
本章内容框架(39)
重要考点分布(39)
本章考点梳理(40)
第一节直线与平面(40)
第二节棱柱、棱锥与球(43)
实战提升训练(47)
第五章解析几何(51)
本章内容框架(51)
重要考点分布(51)
本章考点梳理(52)
第一节直线与方程(52)
第二节圆与方程(54)
第三节圆锥曲线(55)
实战提升训练(58)
第六章向量代数(61)
本章内容框架(61)
重要考点分布(61)
本章考点梳理(62)
实战提升训练(66)
第七章推理与证明(68)
本章内容框架(68)
重要考点分布(68)
本章考点梳理(69)
实战提升训练(73)
第八章统计与概率(75)
本章内容框架(75)
重要考点分布(75)
本章考点梳理(76)
第一节统计(76)
第二节概率(78)
第三节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82)
实战提升训练(86)
第九章导数与微积分(89)
本章内容框架(89)
重要考点分布(89)
本章考点梳理(90)
实战提升训练(97)
第二部分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第一章数与代数(100)
本章内容框架(100)
重要考点分布(100)
本章考点梳理(101)
第一节数的认识和运算(101)
第二节常见的量(107)
第三节式与方程(109)
第四节数感和符号感(112)
实战提升训练(114)
第二章图形与几何(117)
本章内容框架(117)
重要考点分布(117)
本章考点梳理(118)
第一节点、线、面(118)
第二节特殊的平面图形(120)
第三节平移、旋转、对称(127)
第四节简单几何体(129)
第五节视图与投影(131)
实战提升训练(132)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136)
本章内容框架(136)
重要考点分布(136)
本章考点梳理(137)
第一节统计(137)
第二节概率(140)
实战提升训练(142)
第四章应用题(144)
本章内容框架(144)
重要考点分布(144)
本章考点梳理(145)
第一节工程问题(145)
第二节行程问题(151)
第三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155)
第四节几何形体应用题(158)
第五节列方程解应用题(160)
实战提升训练(162)
第三部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概述(166)
本章内容框架(166)
重要考点分布(166)
本章考点梳理(167)
第一节数学课程目标(167)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内容(169)
第三节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174)
实战提升训练(176)
第二章小学数学内容教学(178)
本章内容框架(178)
重要考点分布(178)
本章考点梳理(179)
第一节小学数学课程内容(179)
第二节数学概念教学(187)
实战提升训练(205)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过程(207)
本章内容框架(207)
重要考点分布(208)
本章考点梳理(208)
第一节数学教学方法概述(208)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概述(209)
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220)
实战提升训练(232)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原则(235)
本章内容框架(235)
重要考点分布(235)
本章考点梳理(236)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236)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240)
实战提升训练(241)
第五章数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242)
本章内容框架(242)
重要考点分布(242)
本章考点梳理(243)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243)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244)
第三节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255)
实战提升训练(265)
第六章数学教学的评价(271)
本章内容框架(271)
重要考点分布(271)
本章考点梳理(272)
第一节评价概述(272)
第二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78)
第三节学生数学学习评价(284)
附录常用数学公式汇编(292)
安徽省教师招聘面授课程(29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1)

精彩书摘

  部分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系统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能准确理解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因此,本教材的部分详细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帮助考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全面系统地把握数学专业知识。
  该部分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历年考试中,该部分内容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多加练习,学以致用。
  章集合与逻辑
  一、集合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的含义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长的河流;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与图示法。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x∈R|x-3>2};
  (3)语言描述法:例如{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也叫文氏图,它既可以表示一个独立的集合,也可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鄢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例如{x|x2=-5,x∈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包含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哿B,读作“A包含于B”。
  真子集:如果A?哿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芴B(或B?芡A)。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芫B或B?芸A。
  由上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哿A。
  (2)对于集合A、B、C,如果A?哿B,且B?哿C,那么A?哿C。
  (3)如果A?哿B且B?哿A,那么A=B。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
  【例题】50名学生做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那么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答案】25。解析:方框里的总人数是50人,两个椭圆里的人数分别是40和31,黑色区域的人数为40+31+4-50=25。
  二、简易逻辑
  (一)逻辑联结词
  1.“或”“且”“非”这些词叫作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q);非p(记作?劭p)。
  逻辑联结词“或”可以与集合中的“并”相联系,CU(A∪B)=CUA∩CUB。
  逻辑联结词“且”可以与集合中的“交”相联系,CU(A∩B)=CUA∪CUB。
  逻辑联结词“非”可以与集合中的“补”相联系,CUA={x|x∈U,且x?埸A}。
  2.“或”“且”“非”的真值判断
  (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
  (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二)命题
  1.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作命题。
  若一个命题是正确的,该命题叫真命题;若一个命题不正确,该命题叫假命题。由命题的概念,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2.命题的四种形式与相互关系
  (1)原命题:若p则q;
  (2)逆命题:若q则p;
  (3)否命题:若?劭p则?劭q;
  (4)逆否命题:若?劭q则?劭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
  ■
  (三)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属性
  若p?圯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即“前者为后者的充分,后者为前者的必要”;
  若p?圳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p是q的充要条件;
  若p?圯q,且q■p,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q,且q?圯p,那么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q,且q■p,那么称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题】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负实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因为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必然p与q中有一真一假。分两种情况:p为真,q为假;q为真,p为假。
  (1)若p为真,则q为假。
  p为真,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负实根成立,即Δ=m2-4>0,x1+x2=-m<0,解得:m>2或m<-2,m>0。综上两式得到:m>2。
  q为假,方程4x2+4(m-2)x+1=0无实根不成立,即有实数根,Δ=16(m-2)2-16≥0,所以m≥3或m≤1。
  取交集得到,m≥3;
  (2)若q为真,则p为假。
  q为真,即方程4x2+4(m-2)x+1=0无实根成立,即Δ=16(m-2)2-16<0,所以1<m<3。
  p为假,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负实根不成立,即①无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Δ=m2-4≤0,或②有两个不等正实根,Δ=m2-4>0,x1+x2=-m>0。解得,①-2≤m≤2或②m<-2,所以m≤2。
  取交集得到:1<m≤2;
  综上所述,m≥3或1<m≤2。










































































前言/序言

  从2014年开始,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以切实、有力地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安徽省教师招聘笔试分为教育综合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两个科目,其中专业知识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被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从2014—2016年真题来看,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题量较大,题型多样,题目难度较大,且知识点覆盖范围广
  2015、2016年中小学教育综合知识题量均为45道,包括单选、多选、辨析、简答、材料分析等各种题型,题目难度较高,整体命题趋势比较稳定。学科专业知识各学科中教学设计题分值较高,难度较大,答题用时较长。总体来看,考试涵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大纲中的每一板块都有对应的真题出现。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考查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综合知识真题中既有教育基础知识的题目,也有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题目,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认知能力,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考核考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兼顾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论知识,注重考查考生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为帮助更多有崇高理想、励志耕耘三尺讲台的朋友加入教师队伍,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组织一线师资和图书研发人员对笔试大纲深入研究,对历年真题进行解读,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教材。本套教材有以下特色:
  在本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研发人员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研讨确定每一道试题的答案及考点,倾力打造出本套与考试情况相契合的辅导教材系列。本系列图书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进行合理点拨,助力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本套教材在讲述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内容之前,根据考情制作了本章内容框架和重要考点分布,使考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力求用精简的语言完成对知识点详尽的描述,既保证知识完整,又便于理解记忆。后,在每一个知识板块内容讲述完毕之后,配有一定数量的实战提升训练,便于考生自我检测和考前查看。
  本套教材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双栏设计,在主栏区域对重要内容进行红色标记,侧栏区域设置知识拓展、考题再现等内容。在知识拓展板块,我们对主体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考题再现板块,我们为考生精选了有代表性的真题,旨在帮助考生快速定位考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相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帮助考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快速抓住图书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而且能够辅助考生实现准确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全书紧密围绕“理解、掌握、应用”三个层级,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深入剖析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本书不仅梳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新理念与发展趋势,更侧重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力求帮助教师构建科学的教学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第一章:儿童数学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本章深入探讨儿童数学思维的早期萌芽及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将从儿童的感知、动作、表象入手,解析他们如何从具体的、直观的数学活动中抽象出数学概念。重点将放在皮亚杰、维果茨基等著名心理学家的发展理论 on 儿童认知发展 on 数学学习的影响,并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阐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数学思维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数学学习: 分析皮亚杰的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理论,以及每个阶段儿童在理解数、量、形等基本数学概念时的能力差异。强调教师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 探讨数学概念(如数、运算、图形、测量、统计等)是如何在儿童的经验中被建构起来的。分析概念形成中的误区与挑战,以及教师如何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儿童克服这些困难,形成清晰、准确的数学概念。 数学表征的研究: 关注儿童如何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如实物、图示、符号、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数学信息。分析不同表征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儿童灵活运用多种表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早期数学能力的培养: 强调在低年级阶段,应着重培养儿童的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帮助教师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第二章:小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解析 本章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核心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每个概念提供深入的教学分析与策略。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对儿童数学思维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概念,如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测量、统计与概率等。 数与运算: 数的认识与理解: 深入剖析“数”的含义,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讲解数位、数的大小、数的表示法(如数轴、数条)等。重点分析如何帮助儿童建立数感,理解数的意义,并进行数的估算与近似。 运算的意义与算理: 详细解析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包括合并、增加、减少、比较、倍数关系、平均分等。深入探究运算的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么算”,而非死记硬背计算法则。 运算律与运算性质: 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分析这些规律在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数与小数的教学: 探讨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基本运算,以及它们与整数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在教学中运用数轴、图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割意义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 负数与整数的初步认识: 讲解负数的概念、意义,以及整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负数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方面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涵盖平面图形(如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特征、名称、性质。 空间观念的培养: 强调通过观察、操作、折叠、拼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感知能力。讲解如何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构成要素和变换。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深入解析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割、拼凑、转化等方法推导面积公式。 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 介绍图形的简单变换,以及这些变换在图案设计、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和观察能力。 测量: 长度、质量、时间、角、面积、体积的测量: 讲解各种测量单位及其相互关系,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在测量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量感,理解单位的意义。 估测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估测,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敏感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 讲解收集、记录、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如表格、计数器)。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重点分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性,指导学生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概率的初步认识: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确定”、“可能”、“不可能”等概念。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直观教学法: 强调利用教具、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操作法: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加深理解。 引导探究法: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化教学: 运用数学游戏、趣味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化教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差异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展示抽象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评估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和反思指导。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 强调课堂观察、提问、作业、随堂测验等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 终结性评价: 讲解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以及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题,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表现性评价: 探讨项目式学习、作品集、问题解决报告等,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评价指标的设计: 结合课程标准,设计涵盖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 诊断性评价与学困生辅导: 分析如何通过诊断性评价,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教师的教学反思: 强调反思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收集与分析,从中提炼成功的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视野放宽,探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改革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前沿。 新课标理念解读: 深入解读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阐述其核心理念、目标以及对教学的导向。 核心素养的培养: 重点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意识、模型思想、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STEM教育与数学融合: 探讨小学数学如何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 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构建智慧课堂。 国际视野下的数学教育: 简要介绍国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 本书特点: 理论体系扎实: 融汇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实践指导性强: 提供了大量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案例、活动设计和练习题,帮助教师直接应用于课堂。 内容全面深入: 涵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认知到教学方法,再到评价反思,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了晦涩的专业术语,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便于教师理解和运用。 紧跟时代步伐: 关注小学数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师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本书旨在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点亮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之光,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从一个多年与教辅材料打交道的读者的角度来看,是相当可靠的。纸张的质地摸起来比较厚实,不像有些廉价印刷品那样容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会减轻不少。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得也比较得当,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导图,让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在复习周期紧张的时候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知识盲区。不过,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是,书中提供的例题和习题设置,虽然覆盖面广,但区分度上略显不足。大部分题目都集中在中等难度,旨在帮助考生巩固基础概念,对于那些极具区分度的、需要深度思维挖掘的难题,篇幅相对有限。我期待在后续的版本中,能看到更多针对高难度区域进行专项突破的训练模块,毕竟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那些区分题往往才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套教材的“学科专业知识”部分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能看到大量贴合小学教学实际的案例和情境分析。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告诉我,它更侧重于构建一个坚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而不是直接提供“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时,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梳理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进制的转换逻辑,这对于我们成年人复习是必要的,但对于备考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更希望看到如何用最直观、最贴近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去呈现这些知识点。例如,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操作材料(如小棒、计数器)的有效使用指南,或者针对不同学段(一二年级与五六年级)的知识重难点差异化解析,效果会更佳。但这本教材的取向似乎更偏向于“巩固学科素养”的层面,对“教学法”的侧重相对较轻,这可能意味着考生需要搭配其他侧重教学设计的辅导资料才能达到“笔试+面试”的全方位覆盖。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数学思维体检”。它强迫你重新审视那些你认为自己早已了如指掌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它对周长、面积和体积概念的界定,非常精确且严谨。我记得当时在看“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作者用了好几种不同的辅助线方法来演示,从分割拼凑到极限思想的隐性渗透,展示了数学概念的灵活性和深度。这种学习体验的好处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你对教材内容的驾驭能力,让你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理解者和传授者。但与此同时,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信息量巨大,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很可能会因为“信息过载”而感到压力倍增。建议初次接触的读者,最好能结合听课笔记或者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同步进行,将书中的线性知识结构转化为更易于记忆的网络结构。

评分

总体而言,这本教材无疑是为那些想要在小学数学专业知识上打下“铜墙铁壁”基础的考生量身打造的。它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的权威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它提供的知识点广度与深度,足以应对绝大多数考试的理论考察需求。然而,作为一本“专用教材”,它在与实际考试流程的对接方面,略显保守。例如,书中对于历年真题的分析和归纳,虽然有提及,但深度和广度上,我认为可以再加强一些,特别是对历年命题趋势的精准预测和相应知识点的权重分配建议。如果能在这方面增加一个专题模块,比如“近五年考点分布图谱”,那它在“专用”二字上的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一本优秀的“小学数学知识系统复习指南”,而非一份事无巨细的“考试通关秘籍”。但瑕不掩瑜,对于需要系统性地重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依然是值得信赖的基石。

评分

这本教材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不像现在很多教辅材料花里胡哨的,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我当时是冲着它“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这个名头去的,毕竟考试大纲和真题的风向标在那几年还是非常关键的。坦白说,初翻的时候,感觉内容有些偏理论和概念的堆砌,对于一个急于上手做题的考生来说,可能会有点不耐烦。比如,关于数域的划分和一些基础公理的阐述,写得非常细致,甚至有些像大学里的数学分析入门教材的风格。但坚持读下去后,我发现这种深度是有价值的,它让你在面对那些看似灵活多变的真题时,能迅速回归到最核心的数学思想上,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解题套路。尤其是在几何部分,对于一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它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循序渐进地展示了推理的每一步,这对于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教导孩子理解“为什么”比直接告诉他们“是什么”要困难得多,而这本书恰恰在“为什么”上下了不少功夫,非常适合那些追求基础扎实,不满足于表面功夫的备考者。

评分

高中知识,忘完了,怎么办?

评分

挺好的,发货很快,到的也快

评分

价格有点贵!纸箱包装不错!

评分

很好的东西。质量有保障,好评。快递很给力。很好的东西。质量有保障,好评。快递很给力。

评分

京东商品不仅质量好速度简直了,里面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慢慢看吧!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

物流速度也很快,质量还可以

评分

恩,书还可以吧,知识点不是很全

评分

书不错,支持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