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姊妹篇,心理学大师点评版
1.超级畅销书《乌合之众》姊妹篇,英国《泰晤士报》推荐为“当权者都要学习的书”!
2.附弗洛伊德、荣格点评,看两位心理学大师如何解读勒庞群体心理学!
◆揭示群体心理操纵的真相:人们歌颂革命,却往往不知道为何而革命
1. 曾3次被禁,7次限级阅读,80多国党政图书馆绝密珍藏!
2.《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革命为什么会发生;《群体心理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革命民众如何变得盲目、无理性。
3.阳光下没有新鲜事,阅读后你将发现:本书的理论可以解读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社会事件!
本书为超级畅销书《乌合之众》姊妹篇。作者勒庞曾亲身经历过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等历史时期,目睹了法国民众如何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人,并且做出了各种骇人听闻的暴行。《群体心理学与大革命》中,勒庞通过刻画法国大革命期间各色人群的心路历程,对政治与社会行为了做深入的心理分析,就像书中总结的那样:民众往往缺乏理性,习惯于盲从。当我们用书中的理论来审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社会事件时,将发现太阳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之父,被誉为“群体社会学的马基雅维利”。勒庞在20世纪初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群体心理学与大革命》、《战争心理学》等。191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认真阅读勒庞作品后,坚持要会见勒庞;亚历山大德里在1924年写道:“如果你见到勒庞,告诉他智利共和国总统是他的狂热崇拜者。我曾从他的作品中摘录了一些句子”。
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
——经济学家 熊彼特
当权者都应该学习一下勒庞的这本书(《群体心理学与大革命》)。
——英国《泰晤士报》
第一卷 革命的一般特征
第一章 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 2
第二章 宗教革命 14
第三章 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30
第四章 民众在革命中扮演的角色 39
第二卷 革命中的主要心理形态
第一章 革命中个体人格的变化 54
第二章 神秘主义心理和雅各宾心理 64
第三章 革命心理和犯罪心理 73
第四章 革命大众的心理 78
第五章 革命议会的心理 88
第三卷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第一章 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 96
第二章 旧制度的心理基础 106
第三章 大革命时期的精神无政府状态与哲学家的影响 114
第四卷 制宪议会
第一章 制宪议会的心理 128
第二章 立法议会的心理 139
第三章 国民公会的心理 145
第四章 国民公会时期的法国政府 156
第五章 革命暴行的实例 165
第六章 大革命时期的军队 174
第七章 大革命领袖的心理 182
第五卷 古代传统与革命原则之间的冲突
第一章 无政府状态的最后挣扎 202
第二章 执政共和,秩序的恢复 213
第三章 最近一个世纪革命与传统原则冲突的政治后果 221
第四章 革命原则的新近发展 227
第五章 民主演进的结果 236
第六章 民主信仰的新形式……………………………………240
二、民众眼中的革命
在任何一场革命中,民众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既不会自发地去发起一场革命,也不能胜任指导革命的艰巨任务;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革命运动中受革命领袖的领导。
只有在直接利益受到严重触动时,各阶级群体的民众才会发起反抗,但这仅限于地方性的、偶发的运动,最终它所形成的也不过是一场群体性骚乱,而非真正的革命。
发生在葡萄牙和巴西的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领袖具有超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影响力时,革命就会非常容易发生。然而,要让民众从内心深处接受一种新的思想,并且将其付诸实践,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民众往往是在一知半解,还没有真正全面认识新思想的情况下,就糊里糊涂地接受了一场革命,等他们终于理解了革命的原因时,革命却早已结束了。
于是大多数情况下,民众只是在革命领袖们的宣扬和鼓舞下民众匆匆投身于革命,但他们对革命领袖们的真正意图并无多少理解。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革命意图,这种理解与革命真正发动者们所向往和希望的相去甚远,法国大革命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1789年大革命的真正目的是资产阶级想要分享贵族阶级的权力,或者说,平庸无能的旧精英将被精明强干的新精英所取代。
在大革命的最初阶段,民众虽然会公布民众主权的原则,但它所谓的民众主权也不过是人们享有选举代表的权利,而民众自己的权利则并未被列入革命的议题中。
就文化或见识方面来说,普通民众的修养不可能与中产阶级一样高,他们未必同样拥有跻身社会上层的强烈渴望。事实上,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脑,他们已经不认为自己与贵族是平等的,甚至从来不会奢望拥有与他们一样的平等地位。所以,普通民众无论是在看法上还是利益上,都与社会上层阶级存在很大的差别。
然而,普通民众毕竟是构成一个国家的主要群体,议会与王权之间的斗争都需要有他们的参与,革命者需要得到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的支持和拥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众越陷越深,很快,资产阶级革命就演变成了一场大众革命。我们必须知道,单独一种思想本身并不具有很大的力量,但在情感及神秘主义的支持下,它却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对普通民众产生影响之前,资产阶级的理论必须按照明显的实际利益转化成一种新的、非常明确的信仰。
“能与原来的主人平起平坐”这样巨大的诱惑,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就会积极响应和拥护革命,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民众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在政府的蛊惑下,他们开始暴力烧杀、无所不为,而且群体中的民众还会认为这样做是在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
革命原则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主要是原因在于它们放纵了野蛮的原始本能,而在此之前,社会环境、传统及法律一直约束着这些本能。
在革命领袖的承诺和动员下,群众开始狂热起来,理性已不复存在,那些原本存留的社会约束被逐渐卸除,到最后,群众被拥有无限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他们幸灾乐祸地看着以前高高在上的阶层被驱逐、掠夺。既然大家都拥有同样的主权,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
在革命之初,革命领袖们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格言,确实表达了民众对真实希望和信执著追求。但是时间会让很多东西变质,嫉妒、贪婪及对优越者的仇恨随着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人们被一时的欲望和仇恨遮住了双眼,最初所追求的平等、博爱已经沦为人们为各种丑行辩护的堂皇借口,沦为邪恶情感的遮羞布。在这些口号的背后,脱离纪律的束缚才是大众真实的动机,这也就是大革命爆发不久之后就因失序、暴力、无政府状态而告终的原因所在。
由于下层阶级具有局限性,因此一个无可避免的情况就是,当革命从中产阶级向底层社会蔓延时,理性对本能的支配也就宣告终结,本能反过来开始支配理性。
这种遗传的本能对理性的胜利是压倒性的,文明社会所做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将人类的自然本能通过社会传统、习俗及法律的力量来加以限制。这些自然本能正是人类遗传而来的原始兽性,人类完全有可能将其控制起来,一个民族如果将这些本能控制得越好,那么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但这种本能只是蛰伏起来而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它们可能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因素所激活,而一旦故态重萌,所造成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为什么民众的狂热一旦被点燃后会变得如此可怕的原因,这种热情如同奔流的洪水,冲垮堤坝、势不可挡,直至泛滥成灾,哀鸿遍野。里伐罗尔在大革命之初就曾经哀叹道:“激发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糟粕,无异于引火烧身……进行民众启蒙和开导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了。”
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有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去整理自己被颠覆的认知。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温和的答案,它直截了当地指出,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其集体智慧水平甚至可能低于其中最愚昧的个体。这种对“精英”和“大众”二元对立的消解,非常大胆。它提醒我们,智识上的优越感在情绪的洪流面前是何等不堪一击。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如何将历史事件中的“幻觉”与“现实”进行切割,这种方法论上的严谨,使得即便是最激烈的论断,也建立在对人类心智运作模式的深刻观察之上。它让人开始反思,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时代”,究竟是建立在多厚的知识壁垒之上,而这壁垒又在多大的压力下会轰然倒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是如此的独特,它摒弃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发展,转而采用一种更偏向心理病理学的视角来审视重大历史事件。我喜欢它那种近乎病态的关注点——不是关注政策的得失,而是关注参与者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当讨论到特定情境下个体如何溶解于群体之中,失去自我约束力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能看到,在某个广场上,理性正在被一种无形的、集体的“热病”所吞噬。这种对“非理性传染”过程的描摹,比任何单纯的政治批判都更具穿透力。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大规模非理性行为的底层逻辑,让我们明白,最可怕的野蛮并非来自外部的侵略,而是可能在自我标榜“文明”的群体内部萌发。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超越了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批判,直指人类心性中那种对秩序的渴望与对释放的潜在需求之间的永恒张力。它探讨的不是“错在哪里”,而是“为什么会这样”。那种对“群体精神”的抽象化处理,虽然读起来有些晦涩,但一旦领会,便会发现它解释了太多看似孤立的社会现象。这种对深层心理动力的挖掘,让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瞬间变得“个人化”和“可感”。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社会动荡,其核心驱动力往往不是物质短缺或制度缺陷,而是某种集体潜意识的集体爆发。这无疑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它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专注力,但回报则是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更深一层理解,尤其是在面对“我们”如何成为“他们”的临界点时。
评分拿起这本书时,我主要抱着一种学术探讨的心态,想了解社会思潮是如何演变的。然而,它给我的冲击远超预期,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阴影。作者对“传统秩序瓦解后,虚空被何物填补”的探讨极为深刻。当既有的信仰和规范崩塌时,群体并不会自动导向启蒙,反而更容易被原始的冲动和最简单的口号所裹挟。我特别欣赏它那种跨越时代的洞察力,似乎历史的循环论调在这里得到了某种印证。那些关于“暗示”、“夸张”和“重复”如何塑造群体记忆的论述,在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看来,更是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它强迫我们思考,究竟是理念塑造了人群,还是人群的集体无意识筛选并扭曲了理念本身?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又向下沉了一层,认识到它其实是一种极其脆弱的表层结构。
评分这本《群体心理学与大革命》真是让人读得心惊肉跳,它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触,揭示了群体行为中那些潜藏的、令人不安的特质。我原以为革命总是代表着进步和理想的火焰,但作者却像一个冷静的解剖学家,剖开了民众在情绪驱动下会呈现出的那种非理性的、易受暗示的脆弱性。书中对“领袖”的分析尤其到位,那种能轻易煽动大众、将理性转化为狂热的魅力型人物,简直就是历史舞台上的常客。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在想,那些曾经光辉灿烂的口号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盲从和兽性?它让我对“民意”这个词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不再轻易相信那些激昂的集体呐喊,而是开始探究其深层心理机制。这种从理想主义的温情中抽离出来,直面群体黑暗面的勇气,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愉快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让你清醒的书。
评分书书刚收到还没看,应该是正版,优惠大 入手了好多 挺想问一下有谁抢到了满200减100的券,神速啊,我都抢不到
评分买了寄给女朋友的,然后女朋友多读点书,挺值的,内容还没看
评分赶上活动,价格非常合适,还没有看,一下子买了好多书,只是这本书没保护,不过还好。
评分买了寄给女朋友的,然后女朋友多读点书,挺值的,内容还没看
评分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对心理学等诠释都很到位,快递也是杠杠的,给打五星好评
评分6月份大促买了5单书,算下来都是两三折,质量都不错。我购物车里剩的都是每次都不参加满减,全场大促直接下架的了,能满减叠加用券的都买了,估计剩下的都不可能叠加满减了,下次用勋章券硬买吧。。
评分印刷质量很好,物流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很不错的书,经典之作,物流很快
评分书挺厚实的,内容丰富,价格优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