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本輯《讀庫》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賈行傢的《他們》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從軍記》則是對國共內戰時期的迴憶。其他文章既有對藍誌貴攝影藝術與瓦倫蒂諾時裝設計藝術的關注,也涉及美國山寨電影、基督教聖徒以及春鞦名相管仲等多個主題。
首篇是賈行傢的微博閤集,91頁,323篇,“條目間並沒有關聯,從哪裏看起都一樣”,描摹正在“睏苦地活著”的“他們”。白描般冷靜的筆觸之下,是作者認為應該保持中性的“同情心”:“歸人和過客,遠道而來,映入眼底,又從另一麵遠去,如同我在他們眼中的去來,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2016年6月仙逝的藍誌貴先生,是中國攝影史上繞不過的一位重要人物,本輯第二篇介紹瞭藍誌貴先生的生平與創作經曆,附有多幅藍誌貴先生的攝影作品及相關原始資料,很難想象使用世界級器材和彩色膠捲拍攝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西藏會是什麼樣子。
《從軍記》是詩人瘂弦的一篇口述史,雖然和“詩”無關,但每一句都和“人”有關。一張招“生”告示,居然讓身為流亡學生的瘂弦從此當上瞭“兵”。而國破之後的流亡,跨越半個中國的山河,你可能會在文中看到熟悉的地名,甚至是愛極的傢鄉小吃。
據說傳奇設計師瓦倫蒂諾能讓每一位時裝模特蛻變成名門淑女,也能把每一位名門淑女幻化成時裝模特。本輯第四篇文章中既有伊麗莎白?泰勒、奧黛麗?赫本這樣的名媛,也有維魯舒卡、孫菲菲這樣的超模,她們全都身著瓦倫蒂諾時裝,演繹著瓦倫蒂諾巧思與靈感之下的時尚潮流。
你有《環太平洋》,我有《環大西洋》;你有《超級戰艦》,我有《美國戰艦》。好萊塢一傢名為“精神病院”的製作公司,以惡搞與創意遊走於法律的邊緣,以年年零虧本的紀錄,成長為每年推齣二三十部B級片的 “山寨之王”。
在基督教各教派中,有名有姓的聖徒數量據說在一萬以上。大多數教堂也都是以聖徒命名的,例如,倫敦的聖保羅教堂、羅馬的聖彼得教堂。歐美國傢的人名和地名中凡是以“聖”開頭的,也幾乎都是源於某個聖徒,如法國作麯傢聖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市等。
最後的短文《煉成共同偶像》來自讀庫老作者劉勃,講述的是學術思想上多有對立的儒傢、法傢和道傢,為何都將管仲當作正麵人物,並將其奉為共同偶像。
張立憲,1987-199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著名齣版人,作傢。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齣版社副總編輯,並齣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1-91 他們 賈行傢
92-147 大師,也許不是想要成為大師的人” 黃建鵬
148-204 從軍記 瘂弦 口述/王立 整理
205-263 瓦倫蒂諾:最後的君王 Archie M
264-277 山寨之王 劉思羽
278-313 聖徒 王 巍
314-345 煉成一個共同偶像 劉 勃
《讀庫1604》:
2011年8月開始,我用“他們”做標簽,每月寫三十條微博,一百六十三個字為限,共有近韆條。這些既不成文、又不成章的微博,條目問並沒有關聯,從哪裏看起都一樣,講的就是我所視聽經曆過的、偏見中的、謠傳耳食裏的人事景物。
“同情心”總被作為判斷人性或非人的標準,但我以為這概念是中性的,反倒經常産生乾涉和災難。當我懷著同情在記這些微博時,可能是想談論做瞭一迴人所感到的局限,於時間空間,於心智和力量,悲喜、愛恨、禍福、正反,這些經不起推敲的概念也都是從這局限裏來的。歸人和過客,遠道而來,映入眼底,又從另一麵遠去,如同我在他們眼中的去來,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於是這些微博的第一條是這麼寫的:
“他們,睏苦地活著”——狂妄地用這句話作為開篇。在“活著”這條窄路上,無需對睏苦有清楚的知覺和記憶. “在經曆”就已經夠受的瞭。當我們因為破滅而活在世上、彼此戕害時,我們忍受著自己配不上的磨難。謹以自憐和同情記錄我們的行狀。
每天帶著兒子來散步的老先生像個老乾部,他的兒子像個唐氏綜閤徵患者,父子倆都乾淨體麵。他們打羽毛球,踢球,每天都玩得很盡興,老乾部用一種自豪欣賞的語氣和兒子說話,看著他一拐一顛地跑來跑去。他們從公園裏消失瞭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覺得是老乾部沒瞭。
有些精神病患者喜歡指揮交通,有些則喜歡待在氣派的辦公大樓門外,在武警或石獅子的鼻子底下,坐著憨笑、跳舞或罵些語焉不詳的髒話,保衛和信訪乾部也懶得乾涉。市裏的機關搬遷到江對岸,據說也有躲清靜的功能。沒幾個月,那個精神病患者又跟來瞭,也說不清他怎麼找到這裏的。
擺鞋墊、針頭綫腦地攤的老太太,帶著條串得看不齣種來的長毛狗。下大雪,她在攤上蓋瞭層塑料布,圍上厚圍巾,隻露一雙積雪下的眼睛,讓狗蹲在她的兩腿中間,遠看是個雪墳,這天氣,誰會來買針頭綫腦呢?天氣好,她靜坐著,狗在不遠的花壇裏幸福地鑽來鑽去。
每次在傢門前的快餐廳吃飯,都能碰上對兒二十歲左右的情人。女的有一點風塵氣,穿著很入時,男的比她矮一些,是在校學生的模樣,又長又油的頭發,錶情像個冤死鬼。女人一屁股坐下,打開鋁閤金化妝箱描繪自己,等男的托著餐盤迴來,虔誠地用雙手喂她喝水、吃東西,崇拜地凝望她。咀嚼完便一言不發地起身而去。應該是天天如此。
每月二十五號的銀行分理處是個災難,滿滿一屋子不能等待一天、一個下午的老人,顫抖著站起來、坐下,放慢一切動作,把十幾張紙幣數過正反麵。在默默地湊夠瞭一個不斷萎縮的整數時,再迴到這裏存迴來。窗口裏的人笑著交頭接耳:“差一歲九十瞭,存五年定期,要乾嗎?”
在銀行的玻璃後麵坐瞭幾年之後的櫃員熟悉來這裏的一半儲戶。“那個剛進來的是個小姐。”“這麼胖會是小姐嗎?”“那幫老頭子,隻要年輕就行瞭。她的錢你得注意,小姐收到的錢裏有四分之一都是假幣。這幫老頭子,真他媽的!”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語言藝術的教科書級範本。我必須承認,我並不是一個追求華麗辭藻的讀者,但我在這本書中發現瞭一種奇特的、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銳氣的錶達方式。作者的用詞精準、講究,絕無半點贅餘,每一個詞匯的擺放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密的化學實驗,確保反應的純粹與高效。更令人驚嘆的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竟然還時不時地冒齣一些冷幽默和帶著智慧光芒的諷刺,讓我在嚴肅的思考之餘,忍不住會心一笑。這種對語言的精雕細琢,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主題,變得清晰、可感、富有美感。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欣賞一幅用文字勾勒齣的多層次油畫,從遠處的宏大結構,到近處的筆觸細節,無不體現齣作者對母語的深刻駕馭能力和對錶達的極緻追求。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和附錄部分,處理得極其專業和細緻,這往往是一個被許多普通讀物忽略的環節,但恰恰是專業讀者最看重的地方之一。我仔細查閱瞭它引用的文獻列錶,那種紮實的研究背景和橫跨多個學科的知識融匯,令人肅然起敬。每一個引用的來源都標注得清清楚楚,使得追蹤源頭信息變得異常便捷,這對於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或者希望核實觀點的讀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和可靠性保障。更不用說那份詳盡的術語錶和人名地名索引,幾乎可以把它當作一本獨立的工具書來使用。這種對知識係統性構建的重視,遠遠超齣瞭“講故事”的範疇,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讓讀者能夠站在這本書提供的堅實基礎上,繼續嚮外探索。這錶明瞭齣版方和作者對知識傳承的嚴肅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停留在閱讀的那一刻,更能成為長期的參考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質感,散發著淡淡的書捲氣,讓人愛不釋手。封麵設計低調卻極富深意,幾筆簡約的綫條勾勒齣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仿佛在預示著裏麵蘊含的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每一次翻閱,指尖拂過那些精心排版的文字,都能感受到齣版者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裝訂得非常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絲毫沒有鬆垮的跡象,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産品”的尊重,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快速消費的媒介。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留白處理,恰到好處地給瞭眼睛喘息的空間,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易産生疲勞感。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而不是轉瞬即逝的閱讀材料。光是欣賞這本書的外在,就已經是一種享受,讓人對內部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仿佛進入瞭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知識殿堂的入口。這種對實體書體驗的堅持,在當下這個快速數字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著我們,閱讀本身,也可以是一種慢下來、細品味的儀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如同老練的音樂指揮傢,時而激昂澎湃,如同夏日午後的雷陣雨,信息量如同瀑布般傾瀉而下,令人應接不暇,需要屏住呼吸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時而又戛然而止,進入一段近乎冥想般的沉靜,用極簡的語言描繪齣復雜的情緒或哲思的轉摺點。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它不像那些平鋪直敘的論著,而是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我發現自己常常在某個精彩的論斷前停下來,反復咀嚼那幾句話的含義,然後纔戀戀不捨地翻到下一頁,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微妙的語調變化。作者似乎深諳如何調動讀者的情感共鳴,筆下的場景、人物(即便是抽象概念的擬人化)都鮮活得仿佛觸手可及。這種敘事上的“彈性”,讓閱讀不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而是一場與作者心神交匯的、充滿驚喜的探險之旅,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觀點犀利到讓人有點招架不住,它仿佛是一位不留情麵的老教授,直接掀翻瞭許多我習以為常的、根深蒂固的認知基礎。閱讀過程中,我好幾次忍不住要停下來,揉揉太陽穴,消化一下那些挑戰性的論斷。它沒有迎閤大眾的口味,也沒有使用那些空洞的、聽起來很“正確”的套話,而是直指核心,用一種近乎殘酷的精確性來解剖現實中的種種悖論與荒謬。這種“不友好”的姿態,反而成就瞭它真正的價值——它逼迫你進行深層次的自我審視和批判性思考。讀完某一章節後,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伴隨著一絲被挑戰後的不適感,久久不散。它不是用來佐餐的讀物,而是需要你全神貫注、拿齣精神武器去應對的“思想搏擊”。這種挑戰,恰恰是優秀作品的標誌之一,因為它真正做到瞭“拓寬邊界”,而不是在舒適區內打轉。
評分不錯,送貨快,態度好
評分有塑封,品相好。不過還是更喜歡老版的大小。
評分有活動,還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很有意思的故事,講什麼的都有,大小也比較閤適。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還沒有看過。。。。。。
評分商品質量很好,很滿意,配送速度快啊,而且配送員態度也非常好。
評分不知怎麼搞的,買的讀庫竟然少瞭一本1604,還好,現在把它補全瞭
評分京東活動進的,非常好,性價比非常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