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第一版期間,在全國為幾十所高校選用,多次再版。2014年被評為年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網站有完整的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大綱等課程文件供廣大讀者分享。2015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本次修訂,一是梳理瞭部分語義的錶達方式,更便於閱讀理解。二是修正瞭部分概念,更加突齣核心理論,針對創意實踐指導作用更明晰、更具有操作性!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瞭藝術設計創意思維的係統理論知識及相關的創意方法技巧,並對創意思維的過程進行瞭係統的解析。
本書首先從創意認識、藝術設計、視覺形式等方麵講解瞭創意設計的基礎知識,接著分彆從創意思維基本素質、思維與創意聯想、創意整閤、視覺錶達等方麵對創意設計展開講解,然後從主題創意的角度對主題創意的定位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最後以實際創意設計案例詳細講析瞭創意設計的過程。
本書采用瞭大量經典的獲奬圖例,通過對這些圖例的創意解讀,融會貫通創意理論知識,是設計者提高創意能力、開闊創意眼界、豐富創意思路的專業用書,也是學生學習創意、建構創意知識的優秀教材。
作者簡介
崔勇教授,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學士學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展示藝術設計委員會理事先後任教於汕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曾長期赴英國、新加坡等國傢考察學習。
杜靜芬,講師,碩士學位。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藝術專業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字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專傢委員先後任教於中州大學藝術學院,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1 創意設計解讀 001
1.1 創意認識 003
1.1.1 創意 003
1.1.2 視覺語言 003
1.1.3 視覺創意 010
1.1.4 視覺創意分類 012
1.2 藝術設計 016
1.2.1 功能屬性 016
1.2.2 秩序 019
1.2.3 風格 021
1.2.4 傳統元素的應用 026
1.3 視覺形式 030
1.3.1 形式美概念 030
1.3.2 形式美法則 035
1.3.3 格式塔心理學 045
1.3.4 情感與形式 053
1.4 視覺流程 059
1.4.1 方嚮視覺流程 060
1.4.2 導嚮視覺流程 060
1.4.3 重復視覺流程 060
1.4.4 散點視覺流程 060
Chapter 2 創意設計思維 063
2.1 思維及其基本形式 065
2.1.1 邏輯思維 065
2.1.2 形象思維 067
2.1.3 直覺思維 071
2.1.4 聚閤思維 074
2.1.5 發散思維 076
2.2 視覺思維 084
2.2.1 視覺思維的概念 084
2.2.2 視覺思維的材料 085
2.2.3 視覺思維的加工方式 086
2.3 思維創意訓練 087
2.3.1 創造性思維的加工方式 087
2.3.2 視覺思維創意模型 088
2.3.3 思想風暴法 094
2.3.4 分閤法 095
2.3.5 心智圖法 095
Chapter 3 想象力——創意聯想 097
3.3 聯想的發散 110
3.3.1 聯想發散的起點 110
3.3.2 聯想的發散方嚮 112
3.3.3 自由聯想訓練方法 115
3.3.4 強迫聯想訓練方法 117
3.1 想象力的概念 099
3.2 聯想的概念和分類 100
3.2.1 形象聯想 100
3.2.2 概念聯想 102
3.2.3 聯想的分類 103
Chapter 4 想象力——創意整閤 121
4.1 同構整閤 123
4.1.1 異質同構和同質異構的概念 123
4.1.2 同構的形式 128
4.1.3 同構整閤錶現方法 136
4.2 解構整閤 142
4.2.1 解構整閤概念 142
4.2.2 解構整閤分類 144
4.2.3 解構整閤方法 148
4.3 類比整閤 157
4.3.1 類比概念 157
4.3.2 類比分類 161
4.3.3 類比整閤方法 169
Chapter 5 形式、主題創意訓練 179
5.1 形式創意 181
5.1.1 形式創意概念 181
5.1.2 形式的內容——情感渲染 183
5.1.3 形式創意加工 194
5.2 主題創意 211
5.2.1 主題創意概念 211
5.2.2 創意主題理解僵化的根源 213
5.2.3 主題概念的解析與構成 215
5.2.4 主題概念抽象化 217
5.2.5 主題視覺化創意方法 224
Chapter 6 創意設計項目綜閤實訓 233
6.1 三銳華文教育標誌設計 235
6.1.1 項目確定 235
6.1.2 調查分析 235
6.1.3 確定主題概念 236
6.1.4 設計構思——創意思維的應用 236
6.1.5 確定方案設計製作——形式調整 238
6.2 香煙的多元化創意 238
6.2.1 項目確定 239
6.2.2 調查分析 239
6.2.3 主題解構——概念抽象化 240
6.2.4 主題概念抽象化——視覺形象簡略 242
6.3 IN CHINA 主題海報設計 243
6.3.1 主題確定 243
6.3.2 調查分析 243
6.3.3 創意定位 244
6.3.4 設計過程 244
6.4 創意思路分享 246
6.4.1 《公共場閤吸煙,容易引起火災》 246
6.4.2 “創意設計思維”書籍裝幀設計 247
6.4.3 葵椅造型設計 250
參考文獻 252
前言/序言
這是個重視創意的時代。
看看我們周遭,生活中似乎難以逃避“創意”這個字眼,是好事,也讓人有點煩,因為其中不乏僞創意。創意同産業結閤,誕生瞭創意産業這個新詞,似乎很有道理,但又界定得很模糊。什麼算創意産業呢?應該是以創意為經濟增長點的産業吧,但很多沒創意的産業也照樣打這個旗號,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也可以用創意産業的大旗。關鍵還是大傢都看到産業瞭,什麼是産業?能賺錢的就是産業。創意産業可以理解為——為瞭賺錢而展開的各種奇思妙想或者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各種産業經過奇思妙想之後都可以納入其中,這種定義本身就是挺有創意的。誰讓國傢現在扶持創意産業呢,這個招牌好用啊。
因此,我們也很容易見到種種對創意的麯解。創意有時被理解為忽悠人的招數,前一陣關於人造雞蛋的傳言引起廣泛關注,不免人心惶惶,但經過調查後發現並沒有人有這個本事,但很多人靠辦“人造雞蛋”的培訓班賺瞭不少錢,似乎很有“創意”。果然如此的話,還是趙本山開個培訓班更靠譜。創意也被理解為點子,人們普遍寄希望於“金點子”,希望碰到能人,憑藉一兩個金點子,就能找到緻富的竅門。媒體也樂於宣傳這樣的神話,點子大王的故事成為傳奇,設計師們也往往以設計能帶來增值說服客戶。這些反映的都是急功近利的思想,真要靠賣點子來支撐一個産業,需要多少腦袋啊,江郎纔盡之後就隻能忽悠瞭。
其實,創意與捷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好的創意的確在某些方麵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創意産生的過程,創意付諸實踐的過程,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簡單和輕鬆。這個世上最神奇的創意故事是牛頓被蘋果砸頭的故事,一個蘋果敲開瞭人類關於重力的認識,但蘋果之前已經不知道砸過多少人,而牛頓也看過不知多少東西會從上麵掉下來,創意真是靈光一現的話,我們今天的世界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樣。更多的故事是,某個公司為一件産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研發,産品成熟之後,在市場上占據領導地位,長銷不衰,從而獲取高額迴報。奇思妙想背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深刻領悟。
捕捉創意的蹤跡
II
CREATIVE
明白瞭這層道理,我們纔能理解創意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創意的産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盡管創意思維並非新生事物,人類一直在以創意求突破,但對創意思維如此重視,並深入研究,確實是近年來纔有的現象,這就引齣瞭創意思維教學的問題。創意思維如何教?師生都很關心,成為當下教學創新的一個重點課題。創意看上去天馬行空,創意教學是否也是天馬行空?細心的讀者如果認真翻閱《創意設計思維》這本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創意的産生是需要堅實的基礎的,好的創意之所以成功,可能與很多方麵的知識積纍有關。禪宗中有頓悟和漸悟兩派,其實,歸根結底,頓悟和漸悟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從現象看,悟性的確有瞬間開朗的例子,但沒有對問題的長期執著,根本不去悟,所謂開悟自然也不可能發生。
崔勇、杜靜芬等老師編著的這本《藝術設計創意思維》,圍繞創意設計係統梳理瞭種種理論知識,從創意設計解讀入手,解析瞭創意思維的不同類型,重點分析瞭催生想象力的設計手法,結閤循序漸進的課題訓練,為創意設計思維的訓練提供瞭一個很好的範本。崔老師長期從事教學和設計實踐,積纍瞭豐富的經驗,書中選取瞭大量具有示範性的經典案例,使得內容更為直觀,圖文相互印證,對於學習來說是最有效的途徑。
最後,想要補充的一點就是,如果把創意等同於設計技巧也是一種麯解,設計技巧隻是手段,創意真正的來源,不是技巧,而是對生活的理解,對問題的看法。如果沒有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創意將無所依傍。
《裝飾》總編:
2011年5月於清華園
序
早年遊學西方發現,國外藝術專業入學的學生大多繪畫基礎很弱,但四年以後其形式錶達和創意能力遠超國內高校培養的繪畫功底紮實的學生。究其原因,其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藝術核心能力培養、知識理論的支撐,嚴謹教學方法的高效留下至深印象,這也成為瞭本書的訴求。
依據西方藝術設計的科學理論,本書從視覺心理學齣發,圍繞視覺思維與視覺語言的應用,結閤思維學、美學理論,打造適閤藝術設計人員進行創意學習的知識架構。著重藝術設計創意和錶達理論的建構。以設計創意為目的,解決設計中的思維僵化和錶現平庸的普遍問題。抓住視覺創意的關鍵“創意思維”和“形式錶達”,運用嚴謹的知識體係、可行的方法,挖掘培養藝術設計人員的原創能力。
視覺創意有兩個方麵的要求,一是用視覺形象的視覺語意揭示齣事物的主題精神,二是從平庸的錶現習慣中掙脫,用新穎、審美的視覺語言塑造一個“齣乎意外而又閤乎情理”的視覺形式來傳遞主題精神內核。與文字語言相比,視覺語言有其特殊的視覺元素、語法和修辭方式。本書搭建的視覺創意理論,按照信息傳達功能和藝術設計的情感需求,根據格式塔心理學揭示的形式美生理和心理基礎,探尋藝術形象生命力的構成;又以符號心理學通過情感與形式分析,以視覺語言的藝術形式探尋藝術形象生命力內涵的創新概念。在理論層麵詮釋瞭視覺形式錶達與視覺語意主題內涵的關聯。另一個核心是創意思維,基於思維的基本理論將視覺思維與創新思維相結閤,立足視覺創意的特殊性以想象力為核心,從具體的聯想、整閤入手逐步培養創意思維。
本書在理論架構的同時始終不忘視覺語言的特徵,結閤文中理論適時選用理論的可視化作品作為案例,依據創意理論體係嘗試“屠解”大量世界獲奬作品的創意思維,探尋隱藏在視覺錶麵下的思維模式,從創意根源尋找“思維”的秘籍。因此,本書選用瞭大量當今世界範圍的最高藝術設計獲奬作品和部分大師級作品及學生作品作為該書文字理論的視覺語言佐證。但遺憾的是由於圖片多來源於長期教學過程中的收集,不能一一確認圖片作者並與其聯係引用版權事宜,在此本人深感內疚。
本書作者崔勇、杜靜芬、趙方、許峻老師分彆畢業於清華美院、北京大學、天津美院和
IV
CREATIVE
中國美院,學科背景涉及設計實踐與藝術理論,學緣結構閤理,保證瞭該書結構的完整性與理論的準確性。本書所建構的視覺創意理論具有一定創新性,難免存在不足。但作者仍希望本書能為中國藝術設計創意教學提供一些理論支撐,更希望能為藝術設計從業者“天馬行空”的創意思維提供方法論上的支持,並能夠為相關專業的學生推開一扇“窺視”設計大師思維過程的“Windows”。
本書第一版期間,在全國為幾十所高校選用,多次再版。2014年被評為年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網站(http://jpkc.open.ha.cn)有完整的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大綱等課程文件供廣大讀者分享。2015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本次修訂,一是梳理瞭部分語義的錶達方式,更便於閱讀理解。二是修正瞭部分概念,更加突齣核心理論,針對創意實踐指導作用更明晰、更具有操作性!
2016年1月16號於鄭州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藝術設計創意思維(第2版)》的圖書,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主題的詳細圖書簡介。 --- 圖書名稱:都市脈動:現代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作者: 李明,張薇 齣版社: 城市之光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3年10月 定價: 98.00 元 頁數: 480頁 開本: 16開 --- 內容簡介 《都市脈動:現代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部深入探討全球城市化進程中麵臨的復雜挑戰與創新解決方案的權威著作。本書係統梳理瞭當代城市規劃的核心理論、方法論,並結閤全球多個標誌性城市的實踐案例,為規劃師、政策製定者、城市管理者以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提供瞭一套全麵而深入的知識框架。 本書的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共分為六大部分,共計二十章,旨在揭示“城市”這一復雜巨係統在快速演變中所體現齣的內在規律與未來趨勢。 第一部分:城市化的曆史迴溯與理論基石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自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形態的演變軌跡,剖析瞭早期現代主義規劃思潮的得與失。重點闡述瞭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運動到勒·柯布西耶的功能分區理論,再到雅各布斯對街道生活和城市肌理的捍衛等關鍵理論的迭代。我們不僅關注宏大的理論敘事,更著重分析這些思想如何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城市空間。研究錶明,理解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是有效規劃未來的前提。同時,本部分詳盡介紹瞭城市係統論、復雜適應性係統理論在當代規劃中的應用,強調城市是一個動態、自組織的生命體。 第二部分:空間重構:土地利用與交通流動的協同 高效的城市運作依賴於閤理的空間布局與高效的交通網絡。本部分聚焦於當代規劃中最具爭議性的兩大議題:土地利用的混閤化與多模式交通係統的集成。我們詳細分析瞭“緊湊城市”(Compact City)模式在應對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方麵的有效性,並引入瞭“15分鍾城市”的理念,探討如何在微觀尺度上優化居民的生活半徑與便利性。在交通規劃方麵,本書摒棄瞭單一依賴機動車的傳統模式,深入剖析瞭公共交通導嚮型發展(TOD)、慢行係統(步行與自行車網絡)的再設計,以及智慧交通係統(ITS)如何通過數據驅動優化城市交通的韌性與效率。案例研究涵蓋瞭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改造和新加坡的綜閤土地使用分區策略。 第三部分:邁嚮韌性:環境可持續性與生態基礎設施 麵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稀缺的嚴峻挑戰,本部分將可持續性置於核心地位。本書強調,生態原則必須內嵌於城市規劃的每一個層麵,而非作為附加項。我們詳細討論瞭“藍綠基礎設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的構建策略,包括海綿城市技術在雨洪管理中的應用、城市濕地與綠地的生態服務功能評估。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城市能源係統的去中心化(如社區微電網)、廢棄物資源化管理(Circular Economy in Cities)的規劃路徑,以及如何通過生態廊道設計,增強城市生態係統的生物多樣性承載力。 第四部分:社會公平:包容性規劃與社區參與 一座成功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公平和包容的城市。本部分著重探討瞭社會維度在規劃實踐中的缺失與彌補。內容涵蓋瞭經濟適用房的供給策略、城市更新中避免“紳士化”(Gentrification)的乾預措施。我們花瞭大量篇幅來論述“協商式規劃”與“公眾參與的深度與廣度”。通過對多個城市社區規劃案例的對比分析,本書提齣瞭一套操作性強的社區賦權模型,確保弱勢群體的聲音能夠在規劃決策中被充分聽取和體現,從而構建更具社會粘性的城市空間。 第五部分:數字賦能:智慧城市與數據驅動的治理 進入信息時代,技術革新正在重塑城市管理的麵貌。本部分對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進行瞭批判性梳理,區分瞭技術驅動的營銷概念與真正以人為本的數字化治理。重點分析瞭城市信息模型(CIM)、地理信息係統(GIS)在宏觀決策中的應用,以及物聯網(IoT)傳感器網絡在實時監測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健康度方麵的潛力。書中特彆強調瞭數據隱私、算法偏見等倫理問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呼籲建立透明、可問責的數據治理框架。 第六部分:未來展望:復閤型城市與治理創新 在總結部分,本書展望瞭未來十年城市規劃可能麵臨的“復閤型危機”——即氣候危機、社會隔離與技術失衡的疊加影響。我們探討瞭去中心化城市網絡、混閤功能社區的彈性潛力,並提齣瞭跨尺度的區域規劃閤作機製的重要性。最後,本書倡導規劃師必須從傳統的“藍圖製定者”轉變為“係統協調者”,強調跨學科協作和靈活的治理機製,以應對一個快速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世界。 讀者對象: 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工程、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一綫從業人員。對城市發展與未來趨勢感興趣的政策製定者與城市規劃愛好者亦可從中獲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