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尚书·尧典·皋陶谟》为基础,系统准确阐释尧舜是如何肇始华夏,构造超大规模之文明共同体:华夏—中国。以此窥探中国文明诞生之过程。且在中西文明源头的对比中,讲述尧舜是如何突破巫术的束缚,超过神教,从而确立中国人的真精神:敬天。中国文明,始自尧舜。在尧舜有效治理下,中国文明共同体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成为今天之中国。尧舜之道,不仅构成了今后中国政府之范本,也成为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典范。
姚中秋,笔名秋风,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宏道书院院长。作者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近年来致力于儒家义理的阐述,中国王道治理的研究。出版译著《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等十余种,出版儒学著作《国史纲目》《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论语>大义浅说》等。
二十、天统众神
天与众神
由舜所立之祀典,可见华夏神教生活之基本格局:诸神统于天,或曰一天多神。
在此之前,只有多神。人类早期文明都有此阶段,但人类终究有追寻普遍之蕲向,只是路径大不相同。
有些文明走一神教之路,多神变为唯一真神,完全拒斥此前之多神。据犹太教之《创世记》,在西奈山上,神对摩西颁布“十诫”,首先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唯一真神以言辞宣告自己是唯一神,并命令人放弃其他神,否则将惩罚人。伊斯兰教义与此相当。唯一真神之降临,必定消灭一切其他神灵。
颛顼、尧另有其道,即“绝地天通”,由此,彻底超出了神灵,最为崇高者不是任何神灵,而是天。原来各族群之神灵仅保护本族群,天则遍覆万物,一切人皆在天之下。敬天,让长期生活在不同族群中的人们的心得以对陌生人敞开,从而塑造了华夏、天下意识。
天是普遍的,这一点与唯一真神相同。唯一真神让本来生活在狭小族群中的人们心智开放,天也如此。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天不是独断的,遍覆之天没有挤压、消灭人们此前信奉之各种神灵;现在,天巍然在众神之上,又含容众神。实际上,众神在天中,故祭天,并不妨碍王者及其他人祭祀各种神灵。人也在天中,祭天也不妨碍王者祭祀祖先,以及造福于民之圣贤。故舜祭天,祭祀天的部分人格化之形态——上帝,但他不只是祭天,他也祭祀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和祖先。此后历代王者均如此。
尧“协和万邦”,尊奉和而不同之道;在信仰领域中,尧舜同样确立“和而不同”之道。或者可以说,信仰领域中的“和而不同”,实为政治上协和万邦之基础。各族群当初处在分立状态,最为根本的区隔力量,就是其各信其神。此为“不同”。天是“和”的力量,天让不同神灵得以处在和的状态,由此才有政治上之万邦协和。天不像唯一真神那样,“同”各邦之神,而是“和”之。
尧舜时代确立诸神统于天的神教格局,由此形成“祀典”制度:它规范各个等级的人的祭祀。比如《礼记·曲礼》谓: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由此可见,祭祀与政治之间有密切关系。
这是一个开放的信仰世界:每个人同时崇奉多个神灵,这些神灵形成一个系统。由此,人们祭祀的对象在持续地变化,有些神灵被人遗忘,又有新的神灵获得人们崇奉。华夏之外各种神教的神灵,也可进入这个开放的信仰世界。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动态的神灵崇拜体系。
然而,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因为天始终享有崇高地位。这是一个以天为本、和而不同的神灵崇拜体系。
相比于多神教和一神教,这似乎相当独特,然而,这恰恰是神教生活之中道。天是普遍的,但不独断。众神和而不同,没有人可借一个神要求其他人。因此,尧舜以后,中国的信仰世界是自由的。
至孔子,删述六经,发展文教,汉武帝复古更化以后,广泛渗透社会各层面,并渗透到各种神灵崇拜体系中,而形成“一个文教、多种神教”的格局。这同样是和而不同:多种神教共存,文教协调多种神教,使之和平共处,且具有若干共同价值。
一天多神或者一个文教、多种神教,正是华夏—中国之为天下,始终具有包容力,从而在过往历史中持续成长的生命力所在。
二十九、天下观念
不可逾越之区隔,宇宙仍是分裂的,人受到其约束,终究不能真正普遍化。
颛顼、尧树立敬天。天恒在,所有人都在天之下。唯当人知天,敬天,才可有天下观念。在中国,天下观念之肇事,在尧舜时代。
由人之敬天,而有天下。天是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大全,而其直观呈现是天空,故有“上天”之说。与之对应,人所立足、活动的大地,在天之下,此即“天下”。
天下是真正普遍的。天是遍覆的,天外无物,一切皆在天之中,天之下,包括一切已有之物,一切未来之物。因为,天的根本属性就是生生不已,一切生者、所生者,均为天所生,生一切是天之实存形态。天生生不已,故无固定之体,如《周易·系辞》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天无体,故不二。神灵必有其体,唯一真神也毕竟有其体,能言就是其有体之明证。一切有其自体者,都是局部的,不能遍覆。故唯一真神虽宣告自身为“一”,事实总是,诸神同在,有此体的唯一真神必与另外的唯一真神同在。天无体,故不二,无外。
万物与人皆在天下。以天下观人,则天下就是人所能结成之最广泛的共同体。天下者,至大无外之人的存在体也。实际上,天下乃无体之体。天本身生生不已,则天下同样生生不已。天下包容一切未来将生之人,哪怕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同在天下。子曰,“惟天为大”[1],而正是尧确立了这一事实;由此,唯天下最大。
天下意识
唯一真神有助于打破族群、邦国之隔离,但普遍的人类共同体之形成,对人提出强势要求:所有人同时绝对服从唯一真神。但第一,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前提,故唯一真神不能塑造真正普遍的秩序;第二,这一要求太高,服从者完全可能因懈怠而放弃,则其所支持之普遍的人类共同体必定解体。
天不言,不必有人传达唯一真神之言,故人之于天,无所谓服从,遑论绝对服从。人生而在天下,人就在天之中。人只需知天,就在天下,而不需经过复杂的皈依程序。
人知天,即可有天下意识。天下意识者,关于人的存在之最为开放、包容的自我意识也。天下意识让人的心智超出自我,超出自己所在的族群、邦国,对所有人开放。因而,天下意识让人成为普遍的人。这是真正的普遍,在此,没有神、人之隔。天就是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大全,人在其中,故天、人不二。人的普遍化没有任何不可逾越的阻隔。
天下意识不仅涵容一切人,还涵容万物。天生万物以及人,人与人为一体,人也与万物为一体,故张载《西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下无外,天下无体,那么,天下何在?每一个人都在天下,每一个人就是天下的原点。天下不是静态的,也永远不可能达到终结的平衡、静止状态,天下永远不会是已完成态,因为天生生不已,人所在之天下必定呈现为连绵不绝之道德的历史过程,天下永远在以每一个体为原点、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扩展过程中。
故在圣贤话语中,天下有大、小之别:有时,天下指王权所及、政教覆盖之华夏;有时,天下包括与华夏发生较频密关系之蛮夷戎狄;有时,天下包括虽不与华夏发生关系,但华夏所知之人;有时,天下涵括上天之下所有人。
天下概念如此游移,正由天下概念之内在属性决定:天下不是固定的圆满状态,天下不是静态的“一”,天下是人类持续不断的生存过程,天下是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文明化过程。此一无终点的过程之原点在每个人,在每个人对天的自觉。
……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重塑”了对中国文明的认知。我过去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一些零散的片段和浅显的了解。而这本书,则像一座宏伟的宫殿,将那些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画面。作者对“中国文明”的定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他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道”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取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的共鸣。作者笔下的尧舜时代,虽然遥远,但却并不陌生。那些关于勤劳、智慧、互助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并没有将他们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这种“人性化”的描写,让我感到亲切,也让我更容易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书中关于“礼”的形成,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这本书或许就提供了部分答案。
评分《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是一本让我感到“震撼”的书。不仅仅是因为它探讨的主题宏大,更是因为它带给我的思想冲击。我一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而这本书则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作者对于“文明”这个概念的界定,并非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他详细描述了早期社会人们在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方面是如何逐步形成的,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了中国文明的雏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礼乐文化”起源的探讨,让我对中华民族为何如此重视礼仪和和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早期诗歌以及考古发现的解读,勾勒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了文明萌芽阶段的独特魅力。
评分《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以为,那个时代是野蛮和混沌的,是各种原始力量相互碰撞的时期。然而,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秩序、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时代。他对“仁”和“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价值是如何在那时就开始孕育。书中对于“孝道”的起源和演变,也让我对家庭伦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更侧重于展现那个时代所孕育的积极因素和光明面,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作者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笔触,描绘了尧舜时代的生活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淳朴、勤劳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中对早期社会制度的描写,如部落联盟的形成、早期国家的雏形,也让我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问政”和“纳谏”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通过还原尧舜时期君臣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如何倾听民意、如何集思广益,这与现代政治中的沟通和协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显得更加质朴和真诚。读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就已经有了如此宝贵的政治智慧。
评分《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是一本“启迪心智”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智慧。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创新”和“传承”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既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传承,也在于勇于革新和创造。书中对早期社会制度的演变,也展现了这种辩证关系。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技巧。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讲述了历史,更在于它如何讲述历史。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史料时的严谨态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个细节的考证和推敲。同时,他并没有将这些考证过程变成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流畅的叙事之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一些关键节点,会引用一些古代文献的原文,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历史的原汁原味,又让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尧舜时期的社会结构时,并没有简单地套用现代的社会学模型,而是努力去还原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评分阅读《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仿佛是一次“溯源”的旅程。我跟着作者的笔触,一路追溯到中国文明的源头,去感受那股最纯粹、最原始的力量。书中对“天地人”关系的探讨,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哲学概念变得晦涩难懂,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德”的论述,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贯穿于生活、政治和文化方方面面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来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在尧舜时代找到端倪。
评分阅读《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一次与古老智慧的对话。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尧舜的时代描绘成一个简单的“禅让”故事,而是深入探讨了“道”的内涵。作者对“仁政”、“德治”等概念的解读,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实际行为,展现了这些理念是如何在实践中孕育、发展和演变的。我反复琢磨书中关于“天下为公”的论述,试图理解在那个没有现代政治制度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构建一种超越私利的社会秩序的。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选贤任能”的讨论,让我对领导者的素质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尧舜如何选拔人才,而是探讨了选拔的标准、过程的公正性以及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将这些古代的智慧与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对照,发现许多古老的道理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找时间细细品读。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泡了一壶茶,卷起袖子,准备潜入“尧舜之道”的世界。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中国文明的诞生”这个副标题有点儿模糊,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充斥着年代、事件和人名。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担忧便烟消云散了。作者的笔触并没有一开始就摆出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从更微观、更具象的角度切入。他仿佛是一位耐心的说书人,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描绘了那个遥远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氏族生活、早期农业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敬畏的描写。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的”,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他们如何合作耕种、如何应对季节的变化、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感恩,让你自己去体会和想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服,也让我对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