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明的反思與重構: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研究

伊斯蘭文明的反思與重構: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俊 著
圖書標籤:
  • 伊斯蘭文明
  • 伊斯蘭中間主義
  • 當代伊斯蘭
  • 宗教研究
  • 文化研究
  • 社會思潮
  • 伊斯蘭思想
  • 中東研究
  • 政治伊斯蘭
  • 文明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851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926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是伊斯蘭世界日漸具有廣泛影響的宗教文化思潮,該思潮的勃興與發展,反映瞭伊斯蘭世界立足現實,著眼未來,試圖探索適閤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重建富有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的核心價值體係的積極努力。本書在追溯和考察有關曆史背景與理論淵源的基礎上,著重梳理和闡釋瞭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一係列思想主張,簡要介紹瞭該思潮的代錶性人物、重要研究機構與學術活動,評析瞭該思潮的發展態勢及其對伊斯蘭世界政治改革、社會變革、宗教維新以及文化創新與文明重構的現實意義與影響,並從跨文化研究的視野齣發,就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中正和諧之道作瞭相應的比照分析,認為蘊含於東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對於應對和化解當今人類社會麵臨的一係列危機,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促進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營造共生共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寶貴的藉鑒價值。

作者簡介

  丁俊,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者;同時擔任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研究甘肅基地研究員,西北民族大學中東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蘭州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河北大學伊斯蘭國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中國中東學會、中國-伊朗友好協會、中國-阿拉伯國傢閤作論壇研究中心理事,“一帶一路”沿綫國傢研究智庫聯盟副理事長等學術兼職;先後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並留學中東國傢多年;曾任西北民族大學中東文化研究所所長、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係訪問學者;長期從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東政治及民族宗教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相關領域文明對話與學術交流活動,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齣版學術論著、教材、譯著十餘部,主持完成多項國*級與省部級科研項目。

目錄

序一 對“中間主義”的研究是伊斯蘭教研究領域的新開拓 吳雲貴(1)
序二 正本清源恪守中道 郭承真(1)
緒論(1)
一 本書研究的相關背景及研究現狀(1)
二 本書的重要概念界定(10)
三 本書的選題意義及研究內容(13)
四 本書的研究結論、主要觀點、社會效益及對策建議(17)
五 本書的突齣特色及主要建樹(19)
第一章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背景考察(21)
第一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哲學基礎(21)
一 《古蘭經》和“聖訓”中的中正和諧思想(21)
二 伊斯蘭教法中的中正和諧思想(30)
第二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曆史淵源(34)
一 中正和諧之道是伊斯蘭文明的曆史傳統和成功之道(34)
二 近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孕育瞭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42)
第三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興起的時代背景(48)
一 “全球化”浪潮的衝擊(49)
二 霸權主義的橫行無阻與“文明衝突論”的甚囂塵上(53)
三 極端主義的流布與恐怖主義之害(59)
第二章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基本主張(64)
第一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宗教主張(64)
一 倡導中正寬容,反對極端狹隘(64)
二 主張重啓教法創製,構建新型教法體係(67)
三 主張強化道德建設,強調天道、人道並重(74)
四 緻力教內團結,反對宗派主義(76)
第二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政治主張(79)
一 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79)
二 反對霸權主義,謀求公正閤理的國際秩序(81)
三 廣泛參與國際閤作,積極應對“全球化”(84)
四 倡導民主協商精神,謀求政治體製改革(87)
第三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文化主張(90)
一 倡導文明對話,反對文明衝突(90)
二 尊重文化多樣性,緻力於構建全球倫理(92)
三 繼承文化傳統,開展文化創新(95)
四 重建當代伊斯蘭文明的基本路徑(98)
第四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社會主張(116)
一 尊重婦女權益,注重傢庭建設(116)
二 關注穆斯林少數族群的現狀(118)
三 尊重非穆斯林少數族群的權益(120)
四 追求社會公正,構建互助友愛、和閤共生的公民社會 (123)
五 強化伊斯蘭世界內部經濟閤作,探索自身發展模式(125)
第三章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代錶人物及重要學術活動(128)
第一節 尤蘇夫·蓋爾達維的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想(128)
一 尤蘇夫·蓋爾達維的生平與著述 (129)
二 尤蘇夫·蓋爾達維的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想 (133)
三 尤蘇夫·蓋爾達維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想的影響與意義(141)
第二節 倡導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知名學者(145)
一 伊朗學者阿亞圖拉·謝赫·穆罕默德·阿裏·泰斯希裏(145)
二 沙特阿拉伯學者阿蔔杜拉·圖爾基(150)
三 埃及學者穆罕默德·賽義德·坦塔維(151)
四 其他知名學者(153)
第三節 倡導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重要政治領導人(156)
一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157)
二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160)
三 阿拉伯聯閤酋長國副總統阿勒馬剋圖姆(164)
四 其他重要領導人和政治傢(167)
第四節 有關伊斯蘭“中間主義”的重要學術活動(171)
一 有關伊斯蘭“中間主義”的重要學術機構(171)
二 有關伊斯蘭“中間主義”的重要學術會議(175)
三 有關伊斯蘭“中間主義”的重要著述(178)
四 有關伊斯蘭“中間主義”的重要刊物及網站(181)
第四章 中國文化視野中的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186)
第一節 伊斯蘭文化的中正之道與中華文化的中庸之道(186)
一 伊斯蘭文化的中正和諧之道(187)
二 中華文化的中正和諧之道(190)
三 “真忠正道”與“中庸之道”(195)
第二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理念(200)
一 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將是當代伊斯蘭世界的主流價值取嚮(200)
二 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理念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抉擇(204)
三 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與和諧世界理念並行不悖(207)
第三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與中國伊斯蘭教(208)
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有助於防範和抵禦宗教極端主義的滋生和流布 (209)
二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有助於中國穆斯林弘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214)
第五章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現實意義與發展前景(221)
第一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現實意義(221)
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有助於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變革與發展(222)
二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有利於促進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225)
三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是構建全球倫理的精神資源(229)
第二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發展前景(233)
一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存在的問題(233)
二 踐行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倡導的中正理念頗具難度(236)
三 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發展前景良好(242)
第三節 研究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247)
一 研究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47)
二 研究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250)
第六章 結語(255)
一 本書的主要結論和基本觀點(255)
二 相關對策建議(258)
附錄(260)
一 伊斯蘭“中間主義”的思想特徵(260)
二 蓋爾達維將“中間主義”帶到中國(266)
三 伊斯蘭“中間主義”與人類安全(272)
四 愛資哈爾大學新任長老艾哈邁德·泰伊伯談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及熱點問題(279)
參考文獻(291)
後記(304)

前言/序言

  序一
  對“中間主義”的研究是伊斯蘭教研究領域的新開拓
  吳雲貴
  丁俊博士是近年來我國伊斯蘭教與中東研究領域十分活躍的中青年學者之一。他的阿拉伯文和英文基礎甚好,宗教專業基礎知識堅實,重視理論修養,文字錶達能力也很強,這些有利條件對於做學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難能可貴的。我讀過丁俊的幾篇文章,知道他在主持一個關於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的研究課題,但直到幾天前我纔得到他的書稿,對其結項成果有瞭一些感性知識。說句實話,我對伊斯蘭“中間主義”所知甚少,所以很難對這方麵的成果做齣準確的評價。這裏隻能作為一個讀者,談一點感想或印象,不當之處,在所難免。
  初讀這部書稿,立即使我聯想到這是一部獨具特色的開拓之作。開拓創新是學術研究生命力的體現。不斷瞭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是科研工作對研究主體提齣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衡量科研成果水平的一把尺子。以往我國學者在當代伊斯蘭教研究中,大都密切關注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態勢和影響,就力主改革與復興的原教旨主義(伊斯蘭主義或政治伊斯蘭)思潮與運動進行瞭較為全麵、係統和深入的研究。人們之所以關注迴歸傳統的原教旨主義傾嚮,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顯性”的宗教社會思潮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其鼓吹的宗教思想政治化、宗教團體政黨化代錶和體現瞭對伊斯蘭教的一種政治功利主義解讀。如果說“顯性”的伊斯蘭因其不斷大造聲勢而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那麼相對更加“斯文”一些,時隱時現的伊斯蘭“中間主義”,長時間沒有形成氣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如今伊斯蘭復興的呐喊聲早已遠離我們而去,人們靜下心來思考,突然發現瞭“中間主義”的解讀似乎更符閤伊斯蘭教的本真信仰和思想文化傳統。在此意義上是否可以說人們從暴烈的原教旨主義轉嚮溫和的“中間主義”,不僅是文化價值觀的一種“轉嚮”,也是研究興趣的一種“轉移”?這個問題可以不必匆忙下結論,因為它不會影響到人們對本書的總體評價。在我看來,本書作者選擇一度被人們忽視的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問題展開深入係統的研究和論述,體現瞭一位中青年學者知難而進、大膽進行理論創新的能力和勇氣,這種認真做學問的態度值得提倡。當然,“開拓創新”是一種努力方嚮,一部著作還談不上“填補空白”,但隻要認準方嚮、努力進取就大有希望。
  樹立良好的學風,遵循嚴謹的學術規範,是這部書稿給我留下的另一個印象。本書稿從立項選題、框架設計、理論思考到具體撰寫成文,都體現瞭作者認真做學問的科學態度。核心概念的思考、論證和確立,可以說是這種科學態度的重要體現。作者在本書中用“中間主義”一詞來指稱當代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湧現的一種宗教文化思潮,但何謂“中間主義”?這個寬泛的詞語概念既源自於《古蘭經》和《聖訓》所倡導的“中正”理念,又不完全等同於該詞語在經訓中的含義。作者在這裏所要錶達的一個重要思想——如果我沒有誤讀的話,可能是指宗教神學普遍確認和強調的“神聖”與“世俗”、“絕對”與“相對”的區彆與聯係。意即經訓所倡導的“中正”理念,是指世人不斷努力追求嚮往,然而卻永無止境的理想的精神境界,即經中所言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與此不同,“中間主義”雖然源齣於經訓的中正理念,其具體含義則是指倡導和追求伊斯蘭中正理念的思潮或學派,它所強調的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一種文化價值取嚮和宗教思想傾嚮。這種聯係和區彆,有些類似於伊斯蘭法學概念體係中“沙裏亞”(Sharia)與“斐格海”(Fiqh)一詞的聯係和區彆。前者是指無限和絕對的“真主之言”、“真主之道”,而後者是指世人對真主啓示和戒命的參悟、理解和闡釋。作者在緒論中對本書所使用的重要詞語概念予以必要的界定和解釋,雖然是撰寫學術著作的通例,但仍然值得鼓勵和提倡,因為如今一些宗教學術齣版物中,“各說各話”的現象時有所見,建立嚴謹的學術規範可以說是“尚需努力”。
  本書作者強調指齣,伊斯蘭“中間主義”之所以愈益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秉承伊斯蘭文明和平中正、寬容和諧的文化傳統,緻力於弘揚伊斯蘭教的和平理念與仁愛精神,反對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主張並積極倡導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與互鑒,謀求人類社會的和閤共生與世界的持久和平。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興起,反映瞭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從自身的經曆中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大潮的理解、認同和積極參與,力圖通過文化反思與重建來實現改革與發展、自立與自強的目標。但也正如本書作者所明確指齣的,由於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人們對“中間主義”的確切含義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加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斷從外部插手、乾預地區事務,企圖將自己的“普世價值觀”強加於人,因此“中間主義”欲成為主流價值觀,將是一個漫長、麯摺和復雜的曆史過程。
  序二
  正本清源恪守中道
  郭承真
  丁俊教授的新書《伊斯蘭文明的反思與重構——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研究》馬上要齣版瞭,丁教授見到我時請我寫篇序言,自覺纔疏學淺,不敢當此重任,但又考慮到在宣傳伊斯蘭中道思想工作上我們中國伊協的職責,就恭敬不如從命瞭。
  我第一次知道伊斯蘭有中道思想(即丁教授書中的“中間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初到中國伊協工作,參加劉智《天方至聖實錄》齣版工作時,那時感到中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近似,但是對中道沒有什麼深刻的理解。到瞭本世紀初,參加中國伊協的解經工作,再次研究瞭中道,就感覺到瞭其偉大。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伊斯蘭教已經麵臨來自國際國內伊斯蘭教內部的極端主義的強烈的衝擊,我們必須正本清源,堅持伊斯蘭教的正道,批駁“三股勢力”散布的歪麯伊斯蘭教的極端主義歪理邪說,必須走伊斯蘭的中正的道路。
  從本世紀初以來,通過中國伊協和廣大伊斯蘭教界的努力,通過伊斯蘭研究專傢學者們的努力,伊斯蘭中道思想已經在中國穆斯林中廣為傳播,影響逐步擴大。但是,大傢講中道時還是理論講得多,經訓原文講得多,運用中道思想或中間主義來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少。要深化中道思想的研究與宣傳教育,就必須落實到學以緻用,解決實際問題。丁俊教授的書好像是及時雨,書中介紹瞭不少國際伊斯蘭教界“中間主義”思想傢對具體問題的研究成果。我相信這本書能開闊大傢的視野,推進我們的解經工作,這本書是我們把中道思想與解決具體問題結閤起來的一大福音。
  丁教授介紹的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的基本主張中不僅指齣:“‘中間主義’強調恪守和平中正、反對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倡導文明對話、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與時俱進、開展文化創新等”,從大框架上介紹瞭當代“中間主義”思想的上層建築;而且介紹瞭許多“中間主義”的研究課題,如在今世與後世、精神與物質、天道與人道、經典與理性、思維與存在、理想與現實、傳統與現代、個人與集體等各方麵都要堅持中正均衡原則,做到不偏不倚,恪守中正之道。
  丁教授的書又一個十分重要的貢獻是介紹瞭當代“中間主義”的時代背景,強調瞭“中間主義”的産生和發展與當代國際社會發展變化的關係。書中分析瞭當代中東阿拉伯—伊斯蘭社會的睏境,指齣“中間主義”是反對全盤西化與頑固保守的“第三條道路”,是時代的産物;同時又指齣,這第三條道路,即當代的伊斯蘭“中間主義”,是要在繼承伊斯蘭文明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開拓進取,重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價值體係和現代伊斯蘭文明。書中介紹瞭國際知名伊斯蘭學者尤蘇夫·蓋爾達維先生的當代伊斯蘭文明論:“創建科學與信仰兼備的文明,這種文明,是天道人道並舉的文明,是崇尚道德的普世文明,這種文明,科學與信仰相結閤,精神與物質相融閤,身心和諧,天地相連,個人與社會均衡不偏,真理與力量強於力量即真理。”而這種文明是理性文明,即“在尊奉天啓經典的同時,更推崇理性,倡導理性,科學的觀察與思考,反對死闆僵化以及對前輩、領袖和大眾的盲從。主張明確的經訓與正確的理性不會相互抵觸”。
  本書還介紹瞭“中間主義”的一批思想主張,如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謀求公正閤理的國際秩序,廣泛參與國際閤作,積極應對“全球化”,倡導民主協商精神,謀求政治體製改革;倡導文明對話,反對文明衝突,尊重文化多樣性,開展文化創新。從重外錶與形式走嚮重本質與真諦,從衝動與宣泄走嚮理性與科學,從重枝節到重根本,從嚴苛走嚮寬鬆,從保守與僵化走嚮創製與維新,從狹隘與封閉走嚮寬容與開放,從暴力與仇恨走嚮溫和與仁慈,從內訌與敵視走嚮和睦與團結等等。
  總之,丁教授的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道思想十分豐富而有創意,具有時代精神。書中運用的經訓豐富,除瞭大傢比較熟悉的,並且也常用的外,我也學到瞭不少新的,我不熟悉的經訓,我想許多阿訇、毛拉也會很有興趣。
  國際伊斯蘭教主流自1789年拿破侖率兵攻占埃及起,就走上瞭漫長的應對西方全麵挑戰的道路,曆史上國際伊斯蘭教界創立瞭許多主義來應對挑戰,經過兩百餘年的奮鬥,終於在20世紀末創立瞭“中間主義”,一條立足於伊斯蘭教根本,既不全盤西化,又不頑固保守的道路,這是國際伊斯蘭教界當代最偉大的變革與創新,是一條看到瞭希望和前途的光輝道路。
  我們中國伊斯蘭教界,有責任與義務,在學習、宣傳和發展中正之道上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也是中國伊斯蘭教自身健康發展的需要。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發行將推動中正之道在中國伊斯蘭教界的普及與深化,使中國的伊斯蘭教界更加熟練地運用中正之道這一強大的伊斯蘭思想武器,有力抵製極端主義與保守主義,維護伊斯蘭教的真精神。

《伊斯蘭世界的光影:曆史、思想與未來對話》 一、 緣起:曆史的迴響與現實的呼喚 人類文明的長河中,伊斯蘭文明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奪目、影響深遠的一支。它自誕生之初,便以其獨特的信仰體係、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深刻的哲學思辨,塑造瞭廣袤地域的社會形態,孕育瞭無數輝煌的成就。從古老的阿拉伯帝國到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從科學、哲學、藝術的繁榮到法律、倫理的規範,伊斯蘭文明的印記深深地刻在全球曆史的版圖上。 然而,進入近代以來,麵對西方文明的強勢崛起和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伊斯蘭世界也經曆瞭一係列深刻的變革、挑戰與反思。曆史的慣性、殖民的遺留、內部的張力以及外部的壓力,共同塑造瞭當代伊斯蘭世界復雜而多元的麵貌。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如何理解伊斯蘭文明的過去,如何迴應當下的挑戰,如何塑造未來的發展方嚮,成為瞭一個擺在伊斯蘭世界麵前,也牽動著全球目光的重大課題。 《伊斯蘭世界的光影:曆史、思想與未來對話》一書,正是誕生於這樣一種曆史的迴響與現實的呼喚之中。它並非要對某個特定思潮進行 exhaustive(詳盡的)的梳理,而是試圖以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勾勒齣伊斯蘭文明在曆史長河中的軌跡,探討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呈現齣的多元麵貌,並以此為基石,展望其在當代語境下的可能演進。本書希望能夠超越狹隘的地域或宗教界限,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伊斯蘭世界的深邃殿堂,感受其光影流轉,理解其脈搏跳動,並一同思考其未來對話的可能性。 二、 曆史的維度:文明的潮起潮落與思想的傳承演變 本書首先將著眼於伊斯蘭文明的曆史演進。我們將迴溯其發源,探尋其早期擴張的動力與機製,分析其在鼎盛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包括在科學、醫學、天文學、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傑齣貢獻。這一部分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而是著重於挖掘這些成就背後所蘊含的思想基因和價值取嚮,理解其如何與伊斯蘭信仰深度融閤,並塑造瞭獨特的文明範式。 接著,我們將深入考察伊斯蘭文明在麵對外部衝擊,尤其是近代以來西方文明的挑戰時所經曆的轉型與調整。這一時期,傳統的權威受到質疑,思想體係麵臨衝擊,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主體性的同時,吸納外來文明的精華,成為瞭一個重要的議題。我們將審視不同曆史時期伊斯蘭思想傢對此問題的探索,他們提齣的各種改革方案、復興路徑,以及這些努力所帶來的影響和局限。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強調伊斯蘭文明內部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從最初的教法學派、神學流派,到蘇菲神秘主義的興起,再到不同地域文化與伊斯蘭教的交融,伊斯蘭文明從來不是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內部的辯論、創新與發展。我們將努力呈現這種多元性,避免將伊斯蘭世界描繪成一個同質化的整體,而是挖掘其內部的張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理解其思想的傳承與演變是如何在復雜多樣的現實土壤中生根發芽。 三、 思想的探索:傳統與現代的張力與融閤 在曆史的維度之上,本書將深入探究伊斯蘭思想界在當代所進行的深刻探索。當代伊斯蘭思想的議題是極其豐富和復雜的,它關乎信仰的解釋、社會秩序的構建、政治參與的模式、經濟發展的路徑,以及在全球化語境下與他者共存的智慧。 我們將審視那些緻力於在傳統伊斯蘭教義與現代價值之間尋求平衡的思想傢。他們如何在尊重經典的同時,對其進行創造性的詮釋,使其能夠迴應當代社會的挑戰?他們如何理解民主、人權、法治等現代概念,並試圖將其融入伊斯蘭的價值體係?本書將探討這些思想傢在“伊斯蘭化”現代性、構建“伊斯蘭自由主義”等議題上的努力。 同時,我們也將關注那些對既有伊斯蘭思想範式進行批判性反思的學者。他們對曆史上的伊斯蘭思想傳統提齣瞭哪些新的質疑?他們如何看待宗教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他們又為解決當代的社會問題,如貧睏、不公、環境危機等,提齣瞭哪些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本書將呈現這些思想的激辯與碰撞,理解當代伊斯蘭思想的活力正是在於其內部不斷的自我審視與超越。 此外,本書還將觸及伊斯蘭世界中關於宗教與政治、宗教與科學、宗教與世俗化等議題的深入討論。這些討論不僅關乎伊斯蘭世界的內部發展,也對全球的政治格局、文明對話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嘗試去理解不同學派和思想傢在這些核心議題上的立場、論證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 四、 未來對話的可能性:構建包容與理解的橋梁 《伊斯蘭世界的光影:曆史、思想與未來對話》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曆史與思想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試圖指嚮未來,探討在當下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世界中,伊斯蘭文明如何能夠更好地參與全球對話,如何構建與其他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橋梁。 本書將探討伊斯蘭文明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跨文化衝突、經濟不平等、意識形態對立等方麵的潛力。我們相信,伊斯蘭文明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倫理資源,能夠為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提供獨特的視角和可能的方案。 同時,本書也將強調“對話”的重要性。這種對話不僅包括伊斯蘭世界內部不同派彆、不同思想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呼喚著伊斯蘭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開放對話。這種對話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鑒的基礎上,消除誤解與偏見,增進理解與信任。我們將關注那些緻力於促進跨文化、跨宗教對話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所麵臨的障礙與希望。 本書希望能夠鼓勵讀者以一種更為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理解伊斯蘭文明。它不僅僅是宗教的,更是曆史的、文化的、思想的,並且是動態發展的。通過對伊斯蘭世界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的深入探索,我們希望能夠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理解與閤作的世界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五、 結語:一扇理解的窗戶 《伊斯蘭世界的光影:曆史、思想與未來對話》是一次對伊斯蘭文明的深度探索,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它試圖描繪伊斯蘭世界豐富的內在圖景,揭示其在曆史長河中的不竭生命力,展現其在當代語境下的深刻反思與積極求索。本書希望能為每一位對伊斯蘭世界抱有好奇與關切的讀者,打開一扇理解的窗戶,讓他們能夠從中看到伊斯蘭文明的光影流轉,感受其思想的深度,並一同思考其麵嚮未來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學術性太強的著作往往有點望而卻步,但這個書名中的“中間主義思潮研究”卻有種獨特的吸引力。它讓人聯想到,在兩個極端之間,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個可持續的、既能保持信仰的純粹性,又能擁抱現代文明成果的第三條道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詳盡的路綫圖,描繪齣這些“中間派”學者們是如何搭建他們的思想橋梁的。他們如何應對來自原教旨主義者的指責,同時又要疏遠那些被視為徹底西化的力量?這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思潮,其韌性和創新性是這本書最讓我期待的部分。我需要的是那種能將復雜的哲學思辨,用相對平實、邏輯清晰的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這樣即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從中汲取營養。

評分

我一嚮對那些試圖在宏大敘事中挖掘細微差彆的研究抱有極高期待。伊斯蘭文明的“反思”,必然涉及到對曆史的重新梳理和對現實的深刻批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幾位思想傢的觀點,而是能構建一個動態的、具有曆史縱深感的分析框架。比如,當代這些思潮的根源,是不是可以追溯到某個特定的曆史轉摺點?他們對現代性的理解,是全盤接受還是有選擇地吸納?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對“重構”的未來展望,即這種中間立場是否真的能成為解決當前衝突的有效藥方,或者說,它本身是否就潛藏著新的矛盾和解體風險。這本書如果能以一種審慎、不預設立場的態度,去考察這場思想的“成人禮”過程,那它將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著作。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觀察國際政治格局的人,我深知伊斯蘭世界的穩定與否,對全球安全都有深遠影響。這本書的題目似乎暗示著,作者正試圖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重建力量。我更關注的是,這種“重構”的力量,是否具備足夠的社會動員能力,能否從精英思辨走嚮大眾實踐。換句話說,這些“中間主義”的聲音,在社會基層和青年群體中有多少共鳴?他們的理論是否能轉化為實際的政治行動或文化影響?我期望這本書能超越純粹的文本分析,進入到社會實踐的層麵,去探究這些思潮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體錶現形式和生命力。如果能提供一些鮮活的、跨地域的比較研究,那就更好瞭,能讓我看到這場思想運動的廣度和深度。

評分

我最近在關注中東地區的一些社會變遷,特彆是對那些試圖進行深刻社會改革的聲音特彆感興趣。這本書的書名“伊斯蘭文明的反思與重構”讓我眼前一亮,它暗示著作者不僅在描述現狀,更是在探討一種未來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當代伊斯蘭思想傢們是如何重新詮釋經典文本,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這中間的“反思”過程一定充滿瞭艱辛和爭議。我特彆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處理諸如人權、性彆平等、以及現代國傢治理等敏感議題的。如果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種思想重構的復雜性和多麵性,而非簡單地將其歸類為“好”或“壞”,那它就具有瞭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我更傾嚮於閱讀那些能提供多角度觀察,甚至是展現齣內部不同流派之間爭論的著作,而不是隻有單一敘事的作品。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分量,感覺能觸及到當代伊斯蘭思想深處的一些核心議題。作為一個對伊斯蘭世界發展現狀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中間道路”或者說“溫和派”思潮的清晰脈絡。我一直很好奇,在全球化和激進主義思潮日益抬頭的背景下,那些試圖在傳統信仰與現代性之間找到平衡點的知識分子和運動,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他們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他們麵臨的挑戰又有哪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中間主義”思潮的內部張力,比如,他們如何在堅持伊斯蘭核心價值的同時,應對世俗化、民主化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復雜變化。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復雜的問題梳理得井井有條,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瞭解這場思想博弈的格局,那絕對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閱讀體驗。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而不僅僅是抽象的理論闡述,這樣會更具說服力。

評分

丁俊是國內研究蓋爾達維的權威,作者也試圖提齣伊斯蘭教的本土化模式,中間主義是重要的思想起點,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很不錯,值得購買看看,你會喜歡的。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學習

評分

京東618搞活動時買的,超級便宜,很劃算,書也是正版書

評分

很先進啊,牛掰,這樣的書都寫齣來瞭

評分

很先進啊,牛掰,這樣的書都寫齣來瞭

評分

商品滿意

評分

京東618搞活動時買的,超級便宜,很劃算,書也是正版書

評分

商品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