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

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俊 著
图书标签:
  • 伊斯兰文明
  • 伊斯兰中间主义
  • 当代伊斯兰
  • 宗教研究
  • 文化研究
  • 社会思潮
  • 伊斯兰思想
  • 中东研究
  • 政治伊斯兰
  • 文明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851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92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努力。本书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营造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丁俊,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同时担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研究甘肃基地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中东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中国中东学会、中国-伊朗友好协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研究中心理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先后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并留学中东国家多年;曾任西北民族大学中东文化研究所所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东政治及民族宗教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文明对话与学术交流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论著、教材、译著十余部,主持完成多项国*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录

序一 对“中间主义”的研究是伊斯兰教研究领域的新开拓 吴云贵(1)
序二 正本清源恪守中道 郭承真(1)
绪论(1)
一 本书研究的相关背景及研究现状(1)
二 本书的重要概念界定(10)
三 本书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13)
四 本书的研究结论、主要观点、社会效益及对策建议(17)
五 本书的突出特色及主要建树(19)
第一章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背景考察(21)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21)
一 《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中正和谐思想(21)
二 伊斯兰教法中的中正和谐思想(30)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历史渊源(34)
一 中正和谐之道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和成功之道(34)
二 近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孕育了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42)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48)
一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49)
二 霸权主义的横行无阻与“文明冲突论”的甚嚣尘上(53)
三 极端主义的流布与恐怖主义之害(59)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64)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宗教主张(64)
一 倡导中正宽容,反对极端狭隘(64)
二 主张重启教法创制,构建新型教法体系(67)
三 主张强化道德建设,强调天道、人道并重(74)
四 致力教内团结,反对宗派主义(76)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政治主张(79)
一 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79)
二 反对霸权主义,谋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81)
三 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化”(84)
四 倡导民主协商精神,谋求政治体制改革(87)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文化主张(90)
一 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冲突(90)
二 尊重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构建全球伦理(92)
三 继承文化传统,开展文化创新(95)
四 重建当代伊斯兰文明的基本路径(98)
第四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社会主张(116)
一 尊重妇女权益,注重家庭建设(116)
二 关注穆斯林少数族群的现状(118)
三 尊重非穆斯林少数族群的权益(120)
四 追求社会公正,构建互助友爱、和合共生的公民社会 (123)
五 强化伊斯兰世界内部经济合作,探索自身发展模式(125)
第三章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及重要学术活动(128)
第一节 尤苏夫·盖尔达维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128)
一 尤苏夫·盖尔达维的生平与著述 (129)
二 尤苏夫·盖尔达维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 (133)
三 尤苏夫·盖尔达维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的影响与意义(141)
第二节 倡导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知名学者(145)
一 伊朗学者阿亚图拉·谢赫·穆罕默德·阿里·泰斯希里(145)
二 沙特阿拉伯学者阿卜杜拉·图尔基(150)
三 埃及学者穆罕默德·赛义德·坦塔维(151)
四 其他知名学者(153)
第三节 倡导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重要政治领导人(156)
一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157)
二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160)
三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阿勒马克图姆(164)
四 其他重要领导人和政治家(167)
第四节 有关伊斯兰“中间主义”的重要学术活动(171)
一 有关伊斯兰“中间主义”的重要学术机构(171)
二 有关伊斯兰“中间主义”的重要学术会议(175)
三 有关伊斯兰“中间主义”的重要著述(178)
四 有关伊斯兰“中间主义”的重要刊物及网站(181)
第四章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186)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的中正之道与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186)
一 伊斯兰文化的中正和谐之道(187)
二 中华文化的中正和谐之道(190)
三 “真忠正道”与“中庸之道”(195)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200)
一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将是当代伊斯兰世界的主流价值取向(200)
二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抉择(204)
三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与和谐世界理念并行不悖(207)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与中国伊斯兰教(208)
一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有助于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和流布 (209)
二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有助于中国穆斯林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214)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221)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现实意义(221)
一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有助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变革与发展(222)
二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225)
三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构建全球伦理的精神资源(229)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发展前景(233)
一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存在的问题(233)
二 践行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倡导的中正理念颇具难度(236)
三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发展前景良好(242)
第三节 研究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247)
一 研究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7)
二 研究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50)
第六章 结语(255)
一 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基本观点(255)
二 相关对策建议(258)
附录(260)
一 伊斯兰“中间主义”的思想特征(260)
二 盖尔达维将“中间主义”带到中国(266)
三 伊斯兰“中间主义”与人类安全(272)
四 爱资哈尔大学新任长老艾哈迈德·泰伊伯谈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及热点问题(279)
参考文献(291)
后记(304)

前言/序言

  序一
  对“中间主义”的研究是伊斯兰教研究领域的新开拓
  吴云贵
  丁俊博士是近年来我国伊斯兰教与中东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中青年学者之一。他的阿拉伯文和英文基础甚好,宗教专业基础知识坚实,重视理论修养,文字表达能力也很强,这些有利条件对于做学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我读过丁俊的几篇文章,知道他在主持一个关于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的研究课题,但直到几天前我才得到他的书稿,对其结项成果有了一些感性知识。说句实话,我对伊斯兰“中间主义”所知甚少,所以很难对这方面的成果做出准确的评价。这里只能作为一个读者,谈一点感想或印象,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初读这部书稿,立即使我联想到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开拓之作。开拓创新是学术研究生命力的体现。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是科研工作对研究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科研成果水平的一把尺子。以往我国学者在当代伊斯兰教研究中,大都密切关注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态势和影响,就力主改革与复兴的原教旨主义(伊斯兰主义或政治伊斯兰)思潮与运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人们之所以关注回归传统的原教旨主义倾向,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显性”的宗教社会思潮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其鼓吹的宗教思想政治化、宗教团体政党化代表和体现了对伊斯兰教的一种政治功利主义解读。如果说“显性”的伊斯兰因其不断大造声势而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那么相对更加“斯文”一些,时隐时现的伊斯兰“中间主义”,长时间没有形成气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如今伊斯兰复兴的呐喊声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突然发现了“中间主义”的解读似乎更符合伊斯兰教的本真信仰和思想文化传统。在此意义上是否可以说人们从暴烈的原教旨主义转向温和的“中间主义”,不仅是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转向”,也是研究兴趣的一种“转移”?这个问题可以不必匆忙下结论,因为它不会影响到人们对本书的总体评价。在我看来,本书作者选择一度被人们忽视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体现了一位中青年学者知难而进、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值得提倡。当然,“开拓创新”是一种努力方向,一部著作还谈不上“填补空白”,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进取就大有希望。
  树立良好的学风,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是这部书稿给我留下的另一个印象。本书稿从立项选题、框架设计、理论思考到具体撰写成文,都体现了作者认真做学问的科学态度。核心概念的思考、论证和确立,可以说是这种科学态度的重要体现。作者在本书中用“中间主义”一词来指称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涌现的一种宗教文化思潮,但何谓“中间主义”?这个宽泛的词语概念既源自于《古兰经》和《圣训》所倡导的“中正”理念,又不完全等同于该词语在经训中的含义。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如果我没有误读的话,可能是指宗教神学普遍确认和强调的“神圣”与“世俗”、“绝对”与“相对”的区别与联系。意即经训所倡导的“中正”理念,是指世人不断努力追求向往,然而却永无止境的理想的精神境界,即经中所言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与此不同,“中间主义”虽然源出于经训的中正理念,其具体含义则是指倡导和追求伊斯兰中正理念的思潮或学派,它所强调的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宗教思想倾向。这种联系和区别,有些类似于伊斯兰法学概念体系中“沙里亚”(Sharia)与“斐格海”(Fiqh)一词的联系和区别。前者是指无限和绝对的“真主之言”、“真主之道”,而后者是指世人对真主启示和戒命的参悟、理解和阐释。作者在绪论中对本书所使用的重要词语概念予以必要的界定和解释,虽然是撰写学术著作的通例,但仍然值得鼓励和提倡,因为如今一些宗教学术出版物中,“各说各话”的现象时有所见,建立严谨的学术规范可以说是“尚需努力”。
  本书作者强调指出,伊斯兰“中间主义”之所以愈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秉承伊斯兰文明和平中正、宽容和谐的文化传统,致力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与仁爱精神,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主张并积极倡导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与互鉴,谋求人类社会的和合共生与世界的持久和平。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从自身的经历中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的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力图通过文化反思与重建来实现改革与发展、自立与自强的目标。但也正如本书作者所明确指出的,由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人们对“中间主义”的确切含义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加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从外部插手、干预地区事务,企图将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强加于人,因此“中间主义”欲成为主流价值观,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
  序二
  正本清源恪守中道
  郭承真
  丁俊教授的新书《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马上要出版了,丁教授见到我时请我写篇序言,自觉才疏学浅,不敢当此重任,但又考虑到在宣传伊斯兰中道思想工作上我们中国伊协的职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第一次知道伊斯兰有中道思想(即丁教授书中的“中间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中国伊协工作,参加刘智《天方至圣实录》出版工作时,那时感到中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近似,但是对中道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到了本世纪初,参加中国伊协的解经工作,再次研究了中道,就感觉到了其伟大。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伊斯兰教已经面临来自国际国内伊斯兰教内部的极端主义的强烈的冲击,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坚持伊斯兰教的正道,批驳“三股势力”散布的歪曲伊斯兰教的极端主义歪理邪说,必须走伊斯兰的中正的道路。
  从本世纪初以来,通过中国伊协和广大伊斯兰教界的努力,通过伊斯兰研究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伊斯兰中道思想已经在中国穆斯林中广为传播,影响逐步扩大。但是,大家讲中道时还是理论讲得多,经训原文讲得多,运用中道思想或中间主义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少。要深化中道思想的研究与宣传教育,就必须落实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丁俊教授的书好像是及时雨,书中介绍了不少国际伊斯兰教界“中间主义”思想家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我相信这本书能开阔大家的视野,推进我们的解经工作,这本书是我们把中道思想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的一大福音。
  丁教授介绍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中不仅指出:“‘中间主义’强调恪守和平中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倡导文明对话、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与时俱进、开展文化创新等”,从大框架上介绍了当代“中间主义”思想的上层建筑;而且介绍了许多“中间主义”的研究课题,如在今世与后世、精神与物质、天道与人道、经典与理性、思维与存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等各方面都要坚持中正均衡原则,做到不偏不倚,恪守中正之道。
  丁教授的书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当代“中间主义”的时代背景,强调了“中间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当代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书中分析了当代中东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的困境,指出“中间主义”是反对全盘西化与顽固保守的“第三条道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指出,这第三条道路,即当代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是要在继承伊斯兰文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进取,重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和现代伊斯兰文明。书中介绍了国际知名伊斯兰学者尤苏夫·盖尔达维先生的当代伊斯兰文明论:“创建科学与信仰兼备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天道人道并举的文明,是崇尚道德的普世文明,这种文明,科学与信仰相结合,精神与物质相融合,身心和谐,天地相连,个人与社会均衡不偏,真理与力量强于力量即真理。”而这种文明是理性文明,即“在尊奉天启经典的同时,更推崇理性,倡导理性,科学的观察与思考,反对死板僵化以及对前辈、领袖和大众的盲从。主张明确的经训与正确的理性不会相互抵触”。
  本书还介绍了“中间主义”的一批思想主张,如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谋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化”,倡导民主协商精神,谋求政治体制改革;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冲突,尊重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创新。从重外表与形式走向重本质与真谛,从冲动与宣泄走向理性与科学,从重枝节到重根本,从严苛走向宽松,从保守与僵化走向创制与维新,从狭隘与封闭走向宽容与开放,从暴力与仇恨走向温和与仁慈,从内讧与敌视走向和睦与团结等等。
  总之,丁教授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道思想十分丰富而有创意,具有时代精神。书中运用的经训丰富,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并且也常用的外,我也学到了不少新的,我不熟悉的经训,我想许多阿訇、毛拉也会很有兴趣。
  国际伊斯兰教主流自1789年拿破仑率兵攻占埃及起,就走上了漫长的应对西方全面挑战的道路,历史上国际伊斯兰教界创立了许多主义来应对挑战,经过两百余年的奋斗,终于在20世纪末创立了“中间主义”,一条立足于伊斯兰教根本,既不全盘西化,又不顽固保守的道路,这是国际伊斯兰教界当代最伟大的变革与创新,是一条看到了希望和前途的光辉道路。
  我们中国伊斯兰教界,有责任与义务,在学习、宣传和发展中正之道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中国伊斯兰教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将推动中正之道在中国伊斯兰教界的普及与深化,使中国的伊斯兰教界更加熟练地运用中正之道这一强大的伊斯兰思想武器,有力抵制极端主义与保守主义,维护伊斯兰教的真精神。

《伊斯兰世界的光影:历史、思想与未来对话》 一、 缘起: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伊斯兰文明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影响深远的一支。它自诞生之初,便以其独特的信仰体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塑造了广袤地域的社会形态,孕育了无数辉煌的成就。从古老的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从科学、哲学、艺术的繁荣到法律、伦理的规范,伊斯兰文明的印记深深地刻在全球历史的版图上。 然而,进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势崛起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伊斯兰世界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挑战与反思。历史的惯性、殖民的遗留、内部的张力以及外部的压力,共同塑造了当代伊斯兰世界复杂而多元的面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伊斯兰文明的过去,如何回应当下的挑战,如何塑造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一个摆在伊斯兰世界面前,也牵动着全球目光的重大课题。 《伊斯兰世界的光影:历史、思想与未来对话》一书,正是诞生于这样一种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之中。它并非要对某个特定思潮进行 exhaustive(详尽的)的梳理,而是试图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伊斯兰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轨迹,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多元面貌,并以此为基石,展望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可能演进。本书希望能够超越狭隘的地域或宗教界限,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伊斯兰世界的深邃殿堂,感受其光影流转,理解其脉搏跳动,并一同思考其未来对话的可能性。 二、 历史的维度:文明的潮起潮落与思想的传承演变 本书首先将着眼于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演进。我们将回溯其发源,探寻其早期扩张的动力与机制,分析其在鼎盛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包括在科学、医学、天文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这一部分并非简单的历史陈述,而是着重于挖掘这些成就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基因和价值取向,理解其如何与伊斯兰信仰深度融合,并塑造了独特的文明范式。 接着,我们将深入考察伊斯兰文明在面对外部冲击,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挑战时所经历的转型与调整。这一时期,传统的权威受到质疑,思想体系面临冲击,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吸纳外来文明的精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将审视不同历史时期伊斯兰思想家对此问题的探索,他们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复兴路径,以及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影响和局限。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伊斯兰文明内部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最初的教法学派、神学流派,到苏菲神秘主义的兴起,再到不同地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交融,伊斯兰文明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内部的辩论、创新与发展。我们将努力呈现这种多元性,避免将伊斯兰世界描绘成一个同质化的整体,而是挖掘其内部的张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理解其思想的传承与演变是如何在复杂多样的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 三、 思想的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与融合 在历史的维度之上,本书将深入探究伊斯兰思想界在当代所进行的深刻探索。当代伊斯兰思想的议题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它关乎信仰的解释、社会秩序的构建、政治参与的模式、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与他者共存的智慧。 我们将审视那些致力于在传统伊斯兰教义与现代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的思想家。他们如何在尊重经典的同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使其能够回应当代社会的挑战?他们如何理解民主、人权、法治等现代概念,并试图将其融入伊斯兰的价值体系?本书将探讨这些思想家在“伊斯兰化”现代性、构建“伊斯兰自由主义”等议题上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那些对既有伊斯兰思想范式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学者。他们对历史上的伊斯兰思想传统提出了哪些新的质疑?他们如何看待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他们又为解决当代的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公、环境危机等,提出了哪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本书将呈现这些思想的激辩与碰撞,理解当代伊斯兰思想的活力正是在于其内部不断的自我审视与超越。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伊斯兰世界中关于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科学、宗教与世俗化等议题的深入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关乎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发展,也对全球的政治格局、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尝试去理解不同学派和思想家在这些核心议题上的立场、论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四、 未来对话的可能性:构建包容与理解的桥梁 《伊斯兰世界的光影:历史、思想与未来对话》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与思想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试图指向未来,探讨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中,伊斯兰文明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对话,如何构建与其他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桥梁。 本书将探讨伊斯兰文明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跨文化冲突、经济不平等、意识形态对立等方面的潜力。我们相信,伊斯兰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伦理资源,能够为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可能的方案。 同时,本书也将强调“对话”的重要性。这种对话不仅包括伊斯兰世界内部不同派别、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呼唤着伊斯兰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开放对话。这种对话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消除误解与偏见,增进理解与信任。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促进跨文化、跨宗教对话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所面临的障碍与希望。 本书希望能够鼓励读者以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伊斯兰文明。它不仅仅是宗教的,更是历史的、文化的、思想的,并且是动态发展的。通过对伊斯兰世界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的深入探索,我们希望能够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理解与合作的世界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五、 结语:一扇理解的窗户 《伊斯兰世界的光影:历史、思想与未来对话》是一次对伊斯兰文明的深度探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它试图描绘伊斯兰世界丰富的内在图景,揭示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不竭生命力,展现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求索。本书希望能为每一位对伊斯兰世界抱有好奇与关切的读者,打开一扇理解的窗户,让他们能够从中看到伊斯兰文明的光影流转,感受其思想的深度,并一同思考其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学术性太强的著作往往有点望而却步,但这个书名中的“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却有种独特的吸引力。它让人联想到,在两个极端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可持续的、既能保持信仰的纯粹性,又能拥抱现代文明成果的第三条道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详尽的路线图,描绘出这些“中间派”学者们是如何搭建他们的思想桥梁的。他们如何应对来自原教旨主义者的指责,同时又要疏远那些被视为彻底西化的力量?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思潮,其韧性和创新性是这本书最让我期待的部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将复杂的哲学思辨,用相对平实、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这样即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营养。

评分

我最近在关注中东地区的一些社会变迁,特别是对那些试图进行深刻社会改革的声音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书名“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着作者不仅在描述现状,更是在探讨一种未来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当代伊斯兰思想家们是如何重新诠释经典文本,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中间的“反思”过程一定充满了艰辛和争议。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处理诸如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现代国家治理等敏感议题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展现出这种思想重构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非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好”或“坏”,那它就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能提供多角度观察,甚至是展现出内部不同流派之间争论的著作,而不是只有单一叙事的作品。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国际政治格局的人,我深知伊斯兰世界的稳定与否,对全球安全都有深远影响。这本书的题目似乎暗示着,作者正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重建力量。我更关注的是,这种“重构”的力量,是否具备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能否从精英思辨走向大众实践。换句话说,这些“中间主义”的声音,在社会基层和青年群体中有多少共鸣?他们的理论是否能转化为实际的政治行动或文化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超越纯粹的文本分析,进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去探究这些思潮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生命力。如果能提供一些鲜活的、跨地域的比较研究,那就更好了,能让我看到这场思想运动的广度和深度。

评分

我一向对那些试图在宏大叙事中挖掘细微差别的研究抱有极高期待。伊斯兰文明的“反思”,必然涉及到对历史的重新梳理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几位思想家的观点,而是能构建一个动态的、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分析框架。比如,当代这些思潮的根源,是不是可以追溯到某个特定的历史转折点?他们对现代性的理解,是全盘接受还是有选择地吸纳?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对“重构”的未来展望,即这种中间立场是否真的能成为解决当前冲突的有效药方,或者说,它本身是否就潜藏着新的矛盾和解体风险。这本书如果能以一种审慎、不预设立场的态度,去考察这场思想的“成人礼”过程,那它将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感觉能触及到当代伊斯兰思想深处的一些核心议题。作为一个对伊斯兰世界发展现状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中间道路”或者说“温和派”思潮的清晰脉络。我一直很好奇,在全球化和激进主义思潮日益抬头的背景下,那些试图在传统信仰与现代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知识分子和运动,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他们面临的挑战又有哪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中间主义”思潮的内部张力,比如,他们如何在坚持伊斯兰核心价值的同时,应对世俗化、民主化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复杂变化。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复杂的问题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了解这场思想博弈的格局,那绝对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阐述,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评分

正版书!准备慢慢阅读

评分

很先进啊,牛掰,这样的书都写出来了

评分

京东618搞活动时买的,超级便宜,很划算,书也是正版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丁俊是国内研究盖尔达维的权威,作者也试图提出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模式,中间主义是重要的思想起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学习

评分

丁俊是国内研究盖尔达维的权威,作者也试图提出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模式,中间主义是重要的思想起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商品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