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头颈部超声病变图谱,内容甚为全面,体现在总论与个论两方面,前者既涵盖了灰阶超声的基本原理、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的基本原理、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还规范了超声报告术语、书写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后者简练又不失细致地介绍了甲状腺、颈部淋巴结、颅外神经、口底、涎腺、面部软组织、鼻旁窦和面中部、喉下咽、颅外血管等器官与结构的超声诊断要点与误区。该书的另一个可圈之处是无论是示意图还是声像图均具优良品质,图解图标简明易懂、与正文密切呼应,能很好地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准确掌握核心要点。
海因里希·艾洛,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力山大大学医学耳鼻喉头颈外科系主任,教授。亚历山大·巴泽图,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力山大大学医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约翰尼斯·岑克,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力山大大学医学耳鼻喉头颈外科系副主任,教授。
朱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副主任。研究领域:浅表器官(甲状腺、喉下咽、淋巴结、乳腺、皮肤等)、胃肠超声影像学及超声设备部件研制。
社会任职: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第1部分 总论 1
第1章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3
B型超声的物理原理 3
超声频率 3
超声的产生 4
脉冲回波技术 4
声传播的物理定律 4
B型图像采集:2D成像 5
后处理 6
伪像 6
第2章 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 10
多普勒效应 10
多普勒技术 10
频谱多普勒方法:脉冲多普勒 10
混叠和尼奎斯特频率 11
频谱多普勒的角度校正及其准确性 11
多普勒取样位置 12
彩色编码双功能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12
能量多普勒 12
壁滤波 12
彩色多普勒混叠 13
角度对彩色多普勒的影响 13
频谱多普勒的参数设置及图像优化 14
彩色血流和能量多普勒参数设置 14
小结:多普勒参数设置指南 16
小结:超声图像阅读指南 16
第3章 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 17
分辨率和穿透力 17
声场特性 17
增益和时间增益补偿 19
颈部分区的临床检查 20
检查顺序 27
第4章 超声报告与术语 29
规范化的超声用语 29
第2部分 超声解剖和病理 39
第5章 甲状腺 41
局部解剖 41
超声检查 41
小结:甲状腺 56
甲状旁腺 57
第6章 颈部淋巴结 60
解剖 60
炎性病变 69
良性肿瘤 75
恶性肿瘤和淋巴结转移 81
肿瘤的超声随访 86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92
第7章 颅外神经 94
解剖 94
炎性病变 94
良性肿瘤 94
恶性肿瘤 97
第8章 口底与口咽 102
解剖 102
炎性病变 102
良性肿瘤 103
恶性肿瘤 103
第9章 涎 腺
解剖 122
炎性病变 126
良性肿瘤 143
恶性肿瘤 143
第10章 面部软组织 156
解剖 156
炎性病变 156
良性肿瘤 156
恶性肿瘤 157
第11章 鼻窦和面中部 171
解剖 171
炎性病变 171
良性肿瘤 171
恶性肿瘤 171
创伤 172
第12章 喉和下咽 178
解剖 178
炎性病变 178
良性肿瘤 178
恶性肿瘤 179
第13章 颅外血管 187
引言 187
解剖 187
颈动脉 187
椎动脉 202
颈内静脉 202
第3部分 超声新技术及展望 209
第14章 图像处理方法 211
宽景成像 211
谐波成像;组织谐波成像 211
空间复合成像 211
三维超声成像:3D成像,4D成像 212
超声造影 212
弹性成像 212
超声组织特征分析 221
展望 222
推荐阅读 226
索引 231
自上世纪下半叶超声首次应用于头颈部诊断检查以来,其设备与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对头颈部解剖和疾病诊断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时至当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新型超声探头工艺使超声图像分辨率可达亚毫米水平,使能检测出微小的组织学变化。在某些部位或条件下,其图像质量可以优于CT和MR成像。许多新的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如组织谐波成像、复合成像、弹性成像、宽景成像、超声造影等,与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融合于同一系统,不仅能够显示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还能进一步提供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CT和MR成像可以全面评价头颈部病变,然而与超声相比,这些检查方法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难以较广泛的普及,同时检查操作不够简便快速,可能会导致疾病诊治的延误。此外,超声检查操作的同时,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其他重要信息,如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使做出的超声诊断更加客观和全面。
随着技术的提高与进展,其应用范围会变得越加宽广,同时也会变得越加复杂,从而设备系统参数的调整和分析诊断就越显难度。这就需要有扎实的设备仪器知识和解剖学基础,全面掌握典型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鉴于以上所述,超声诊断检查的质量取决于具体操作的个人专业水准,即“操作者依赖性”较强,这是根本的不利因素。克服这一常常受到诟病的缺陷,以达到或超越CT和MR诊断的程度,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为此,基于编者们20多年的临床经验,试图编写一本与日常实践工作内容十分贴近、实用性较强、简明扼要的继续教育教材,力图为大家解决临床实际难题。
本书虽是图谱式的简明教程,但在为初学者系统地介绍头颈部超声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是较高年资者学习提高的可读之物。在编排上,采用了符合日常临床工作需要尽快解决问题的书写风格。第一部分的超声基础内容也分列了四个章节予以逐一的介绍。为了对头颈部超声影像学的全面了解,本书纳入了多学科交叉较明显的器官结构内容,如甲状腺和血管。为保证图片的高质,尽可能选用了在最新的超声仪器上所采集的图像。并且除本书所呈现的静态图像,为读者更容易地辨认解剖学知识、更清晰地阅读疾病影像、加深理解典型征象,在网络在线还配备有更清晰的动态录像片段。
超声诊断无创、信息量大,在头颈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作者所在单位每年达3500多人次的有关检查量便是最佳的印证。
我是一名医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对头颈部的超声影像学知识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相对比较零散,很多知识点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和巩固。我了解到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头颈部的各个主要器官和常见病变的超声诊断,这一点让我非常欣慰。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声窗选择、探头摆放开始,一步步地引导我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尤其是我对于一些细微的结构,比如甲状腺的实质性结节、淋巴结的淋巴门结构,以及唾液腺的囊性或实性病变,总是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标准化的图像,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解读,帮助我理解不同病变在超声下的典型声像图特征。此外,如果书中能有一些“陷阱”式的病例,或者说一些容易混淆的鉴别诊断,并提供一些巧妙的鉴别方法,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在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需要能够建立起一套严谨的诊断思维。这本书的“实用教程”三个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的超声影像学基础,顺利过渡到临床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影像科的进修医生,我正努力提升自己在头颈部超声领域的专业技能。市场上关于普通腹部、妇产科超声的书籍很多,但专门针对头颈部的,特别是讲解得既系统又实用的,却相对较少。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觉得它很有可能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不同角度的超声图像,最好能涵盖各种年龄段、不同病理类型的典型和非典型病例。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超声图像的解读要点,比如回声强度、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以及这些特征与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而且,对于一些声窗不好的区域,比如深部淋巴结,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提供一些技巧性的指导,帮助我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我还关注书中对于一些常用超声参数的设置建议,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病变类型进行参数的调整,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非常有帮助。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头颈部超声的“圣经”,在我未来的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超声医生,平时接触的病例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对头颈部超声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一些基础病变。我一直渴望能够学习到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本书的书名“实用教程”,让我觉得它非常贴合我的需求。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常见病变的详细讲解,比如甲状腺结节的分类、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以及唾液腺腺体的正常解剖和常见病变。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流程图或者对比表,帮助我快速掌握诊断要点。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进阶的内容,比如胎儿颈部超声的筛查,或者一些特殊类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对我而言,能够获得一本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科学严谨的书籍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瓶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准确的超声诊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简洁有力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专业性很强的医学书籍。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医学影像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图文不搭,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装帧很精良,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我个人是做临床工作的,平时接触头颈部的病例也比较多,经常会遇到一些诊断上的瓶颈,尤其是超声方面,虽然看得多了,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能兼顾基础理论,又能有大量临床实例分析的书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它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我特别期待它在超声成像原理、声像图特征、以及各种常见和少见疾病的超声表现上能有详细的阐述。而且,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临床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作为一本“实用教程”,我相信它在操作技巧、图像优化等方面也会有所提及,这对于我们一线医生来说,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我在影像科工作多年,接触过不同学科的超声书籍,但对于头颈部超声,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上,往往需要参考更多的文献和经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我特别关注书中的病例分析部分,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影像图片,而是能深入地剖析病变的形成机制、超声影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比。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前沿的超声技术,比如弹性成像、造影超声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此外,对于一些少见但临床上需要高度警惕的病变,比如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或者一些血管性病变的鉴别,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论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拓展我的视野,提升我的鉴别诊断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头颈部超声病例。毕竟,在日益精细化的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