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心系病名方》所收方剂,多病机复杂,仅根据其主要病机进行归类。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志,将神志性疾病归入心系病,如癫狂等。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心系病名方》分心悸怔忡、胸痹心痛、不寐、癫狂、痫证、健忘、郁证来介绍,共收录各类效验良方300余首。方剂的收入以经方、历代名方、验方为主,包括近现代名家和国医大师的心得和经验。组方要求科学合理,简明精练,临床疗效显著。
内容简介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心系病名方》以病证名为纲,以方剂为目,择取了历代中医典籍和近现代名医经用有效的心系病名方,并详细介绍每首方剂的名称、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方从法出,法从证出,方证相应,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心系病名方》适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患者家属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心悸(怔忡)
一、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温通复脉汤(陈可冀验方)
四合一方(秦家泰验方)
温阳益气复脉汤(李介鸣验方)
健心汤(陈泽霖验方)
阴阳调和汤(何立人验方)
破格救心汤(李可验方)
麻辛附子汤(顾宣文验方)
温阳散寒调脉汤(魏执真验方)
振心复脉汤(魏汉林验方)
保元强心汤(钟坚验方)
二、心气不足
人参汤(《圣济总录》)
龙齿散(《太平圣惠方》)
紫石英散(《太平圣惠方》)
惊悸养血汤(《医学正传》)
益气安神汤(《万病回春》)
三参珍灵汤(费一峰验方)
心痹汤(朱良春验方)
健脾补气调脉汤(魏执真验方)
三、心血不足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安神镇惊丸(《万病回春》)
养血清心汤(《寿世保元》)
养血安神汤(《万病回春》)
安神补心汤(《古今医鉴》)
安定汤(《辨证录》)
四、气血两虚
炙甘草汤(《伤寒论》)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补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养心汤(《医方集解》)
宁志丸(《仁斋直指方论》)
益荣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琥珀养心丹(《证治准绳·类方》)
十四友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平惊通圣散(《古今医统大全》)
枣仁汤(《备急千金要方》)
经验定心丹(《医灯续焰》)
安魂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定心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补肾健脾膏(董漱六验方)
整脉饮(朱锡祺验方)
五、阴虚火旺
补心麦冬丸(《圣济总录》)
远志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镇心爽神汤(《简易方》)
……
第二章 胸痹心痛
第三章 不寐
第四章 多寐
第五章 癫狂
第六章 痫证
第七章 健忘
第八章 郁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心悸(怔忡)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心慌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病证。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喘促等。心悸包括惊悸、怔忡。一般病程短、症状较轻者,称为惊悸;全身情况较差,病程长、病情较重者,常称为怔忡。
本病的形成因与内伤七情、痰饮、瘀血、过劳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证多由气、血、阴、阳亏损,心失养所致,实证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心悸常见证型有心气不足、心虚胆怯、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不足、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痰瘀阻络、痰火扰心等。
心悸的治疗,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互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镇心之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一、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用法】上两味,以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顿服。
【功用】补心气,温心阳。
【主治】心阳不足之心悸、怔忡。可因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心阳亏虚,短气急迫,身为振振摇,脉数不静,或大或小。
【方解】此方由二味药组成,其中的桂枝,辛甘,温通经脉,人心助阳故以桂枝补心阳;甘草甘温,补心气、健脾气、益血脉,且二药相合,辛甘化合为阳,阳生阴化而奉心,心阳得复,心悸自愈。本方在伤寒论中的主治病机主要是心阳受损,无论是由于发汗太过,或者是由于病家延治而导致的发汗太过,其结果皆为心阳受损。由于心阳受损,故而才会出现“心动悸不安,欲得手按”等,故采用桂枝温通心阳。另外,因心阳不足,同时也一定会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胸中之宗气受到严重的影响,故而采用炙甘草一味来顾护脾胃之阳气,补中气益脾胃,加之脾胃又是后天之本,治疗心脏的阳气不足则必要前提是脾胃功能正常。本方以复阳为主,阳生阴化是其宗旨,其助阳而不燥,滋阴而不寒,实为此方之特点。
【临床应用】
1.用方特点本方为心阳不足之心悸、怔忡的常用方剂。以心中悸动不安、胸闷、体疲乏力、面色淡白、形寒、舌淡苔白、脉弱或迟或结代为证治要点。
仲景治心阳虚弱,心悸、脉结代者,桂枝、甘草为必备之药,其治心阳虚为主时,皆用桂枝、甘草补益心阳。如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的苓桂术甘汤、“其人脐下悸者”的苓桂甘枣汤、“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的桂枝加桂汤、“厥而心下悸”的茯苓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又如心阳虚且心悸烦汗出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属此类。
2·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动过速、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属上述病机者。还有报道用本方合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衰;在治疗失眠、房室传导阻滞、青紫舌、阳虚感冒、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3·名家用验当代名医刘渡舟治疗心阳虚心悸,症见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上,伴有呕吐、体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缓软无力,有时也呈结象,舌苔薄白,舌质淡嫩,治当甘温补虚,以补心胸阳气,方用桂枝甘草汤。
……
前言/序言
《心系病名方:经典验案精粹与临证要义》 一、 卷首语:医者仁心,心病难医,名方致远 心,居五脏六腑之尊,为君主之官,主身之血脉,藏神。心之所系,关乎生命之火,情志之枢,乃至一身之康宁。古往今来,医家莫不视心为重。然心病之复杂,尤为难治。脉象微细,神志难辨,证候纷繁,每使良医束手。 幸而,经典之中,星辰闪耀,历代名家,薪火相传,留下了无数针对心系疾病的精妙方剂,既有治病之本,亦有固本之法,更有扶正祛邪之良策。这些名方,历经岁月洗礼,临床考验,疗效卓著,为我们攻克心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书《心系病名方:经典验案精粹与临证要义》,正是基于此初心而作。我们精选历代医家善用且疗效确切的心系病名方,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精髓、加减变化,并结合详实的经典验案,展现名方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智慧与医理奥秘。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爱好者,乃至所有关心心血管健康的朋友们,一本值得信赖的案头宝典,助您在辨识心病、选方用药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真正做到“读经典,学名方,心无碍”。 二、 著书立意:承古启新,探求心病治疗的“道”与“术” 心血管疾病,古今皆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在中医典籍中,涉及心病的论述浩如烟海,从《内经》论心主身之血脉,到《伤寒杂病论》辨心悸、胸痹、怔忡等证,再到历代医家对温病挟心、痰浊阻滞、瘀血内停等心系病因病机的深入探索,无不体现了中医对心病的深刻认识。 然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医者在面对复杂的心系疾病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多在于对经典名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辨证论治的运用不够灵活,对古今医理的融会贯通不够。 本书的编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方剂,而是致力于: 1. 挖掘名方的深层价值:深入研究每一个名方的药物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药性药理的协同作用,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医理思想。力求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 彰显临证的实用智慧:精选历代名医治疗心系疾病的经典验案,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阐释名方在具体病情中的运用策略、加减变化、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让读者看到名方的生命力,学到临证的真功夫。 3. 融汇古今的理论升华: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探讨名方在现代语境下的应用前景与理论价值。引导读者在古今碰撞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4. 启迪辨证的创新思维:通过对不同名方的比较分析,以及在不同证候中的灵活运用,启发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灵活运用名方的能力,而非拘泥于一方一药。 我们相信,通过对经典名方的深入学习,医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辨证能力、用药水平,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病痛,实践“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 三、 内容梗概:汇集名方,精研验案,条分缕析,尽显智慧 本书主体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展开: 模块一:心系病名方精选与解析 我们将系统性地精选一系列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享有盛誉的经典名方。每个名方将进行如下深入解析: 溯源与出处:追溯方剂的起源,明确其经典出处,了解其历史沿革。 组方原理与药物功效:详细分析方剂的药物组成,阐述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剖析各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及其在方剂中的协同作用。 主治病证与辨证要点:明确该方剂适用的主要心系病证,如心悸、胸痹、心痛、怔忡、失眠(属心神不宁)、心衰等,并提炼出辨别病证的关键要点,指导临床辨证。 加减变化与临证指导:根据不同的兼证、体质、病程阶段,列举常见的加减方法,并给出具体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现代研究进展(选择性):适度介绍近年来对该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认识。 模块二:经典验案精粹汇编与剖析 这是本书的亮点与核心价值所在。我们将从浩如烟海的医籍中,遴选出历代名家治疗心系疾病的代表性验案,并进行深入的解读。每一个验案都将包含: 病案原文(或精炼复述):呈现患者的病症、症状、脉象、舌象等关键信息。 名家辨证析病:详述名家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准确辨识病证,理清病机。 名方选用与加减运用:详细说明名家为何选用此名方,以及在具体患者身上的加减变化。 处方用药与剂量:列出具体的处方药物与剂量,便于读者参考。 疗效评价与经验总结:医家对疗效的评价,以及从中提炼出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 本书点评与启示:由本书编者对验案进行点评,从现代视角分析其精妙之处,提炼出可供借鉴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模块三:心系疾病辨治要义与方药结合 除了名方和验案的解析,本书还将穿插性地探讨与心系疾病治疗相关的辨证论治要义,以及如何将名方与具体的辨证论治有机结合。这部分内容将涉及: 心系疾病常见病因病机:深入剖析寒、热、痰、饮、瘀、虚等导致心系疾病的内在机理。 辨证论治的核心原则:强调“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中医核心思想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体现。 临证疑难解答:针对临床上可能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案。 治心养生相结合:探讨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情志调摄等方法,辅助治疗心系疾病,达到治未病、养生之目的。 四、 目标读者:医者、学子、爱好者,共襄中医盛举 本书的读者群广泛,主要包括: 广大中医师:尤其是在心血管内科、内科等领域工作的医师,本书将为其提供宝贵的临床参考,提升辨证论治水平。 中医药院校学生: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经典名方,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药师:深入了解名方配伍,有助于其在药事服务中提供更专业的咨询。 中医药爱好者:对中医养生保健、心血管健康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本书将带领您走进经典,领略中医的智慧。 五、 结语:继往开来,心系苍生,名方筑梦 心系疾病,牵动人心,古方治病,功在当代。我们深信,《心系病名方:经典验案精粹与临证要义》的出版,定能为广大读者带来裨益,为中医治疗心系疾病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愿本书能成为您案头常备,学而不厌,用而有得,最终以精湛医术,守护好每一个“心”的健康。 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我们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对生命健康的尊重,以及对历代先贤的敬仰。我们期待,通过此书,能将经典名方的智慧,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惠及更多患者,真正实现“读经典,学名方,心无碍”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