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山药

张锡纯用山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成文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山药
  • 张锡纯
  • 养生
  • 食疗
  • 传统医学
  • 滋补
  • 药膳
  • 健康
  • 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86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86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山药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山药方剂70余首,医案4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近90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目录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1

第一节 药性功效…………………………………………………………1

第二节 配伍………………………………………………………………4

一、中药配伍……………………………………………………………………4

二、中西药配伍…………………………………………………………………4

三、疾病配伍……………………………………………………………………5

第三节 用法………………………………………………………………8

一、山药生用……………………………………………………………………8

二、用药剂量……………………………………………………………………9

三、特殊用法……………………………………………………………………9

第二章 方剂………………………………………………………11

白虎加人参汤……………………………………………………11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11

保元寒降汤………………………………………………………13

澄化汤……………………………………………………………13

保元清降汤………………………………………………………13

参赭镇气汤………………………………………………………13

敦复汤……………………………………………………………14

参麦汤……………………………………………………………14

二鲜饮……………………………………………………………15

仿大黄?虫丸……………………………………………………16

扶中汤……………………………………………………………16

膏淋汤……………………………………………………………16

寒淋汤……………………………………………………………17

黄芪膏……………………………………………………………17

急救回阳汤………………………………………………………18

既济汤……………………………………………………………19

加减八味地黄汤…………………………………………………19

加味麦门冬汤……………………………………………………19

加味天水散………………………………………………………20

加味越婢加半夏汤………………………………………………21

建瓴汤……………………………………………………………21

健胃温降汤………………………………………………………21

坎离互根汤………………………………………………………22

劳淋汤……………………………………………………………22

离中丹……………………………………………………………23

理冲汤……………………………………………………………23

理血汤……………………………………………………………25

醴泉饮……………………………………………………………25

宁嗽定喘饮………………………………………………………26

清带汤……………………………………………………………26

清降汤……………………………………………………………27

清肾汤……………………………………………………………27

三宝粥……………………………………………………………28

山药百布圣方……………………………………………………28

山药贝母末………………………………………………………28

升陷汤……………………………………………………………28

解毒生化丹………………………………………………………29

十全育真汤………………………………………………………29

薯蓣半夏粥………………………………………………………30

薯蓣芣苢汤………………………………………………………31

薯蓣鸡子黄粥……………………………………………………32

薯蓣纳气汤………………………………………………………32

薯蓣粥……………………………………………………………33

天水涤肠汤………………………………………………………33

通变白虎加人参汤………………………………………………33

通变白头翁汤……………………………………………………34

温病遗方…………………………………………………………35

温冲汤……………………………………………………………36

温降汤……………………………………………………………36

沃雪汤……………………………………………………………37

消带汤……………………………………………………………37

小青龙汤…………………………………………………………37

燮理汤……………………………………………………………38

一味薯蓣饮………………………………………………………40

玉液汤……………………………………………………………40

镇冲降胃汤………………………………………………………41

镇摄汤……………………………………………………………41

滋阴清燥汤………………………………………………………42

珠玉二宝粥………………………………………………………43

资生汤……………………………………………………………43

资生通脉汤………………………………………………………45

滋膵饮……………………………………………………………46

滋培汤……………………………………………………………47

滋阴固下汤………………………………………………………47

滋阴清降汤………………………………………………………48

滋阴清胃汤………………………………………………………48

滋阴宣解汤………………………………………………………49

第三章 医案………………………………………………………50

第一节 内科医案………………………………………………………50

感冒………………………………………………………………50

伤寒………………………………………………………………51

温病………………………………………………………………56

发热………………………………………………………………89

咳嗽………………………………………………………………90

喘证………………………………………………………………98

肺痈………………………………………………………………108

肺痨………………………………………………………………109

肺病………………………………………………………………110

心悸………………………………………………………………112

胸痹………………………………………………………………115

不寐………………………………………………………………116

神昏………………………………………………………………119

不语………………………………………………………………122

痫证………………………………………………………………122

狂证………………………………………………………………123

胃脘痛……………………………………………………………124

痞满………………………………………………………………126

呕吐………………………………………………………………127

呃逆………………………………………………………………129

噎膈………………………………………………………………130

反胃………………………………………………………………131

腹痛………………………………………………………………131

泄泻………………………………………………………………133

便秘………………………………………………………………138

痢疾………………………………………………………………142

胁痛………………………………………………………………152

黄疸………………………………………………………………156

癥瘕………………………………………………………………158

头痛………………………………………………………………163

眩晕………………………………………………………………168

中风………………………………………………………………170

水肿………………………………………………………………173

淋证………………………………………………………………175

白浊………………………………………………………………176

小便不禁…………………………………………………………177

血证………………………………………………………………178

瘀血………………………………………………………………189

痰饮………………………………………………………………189

消渴………………………………………………………………189

汗证………………………………………………………………190

虚损………………………………………………………………191

腰疼………………………………………………………………195

腿疼………………………………………………………………196

疟病………………………………………………………………197

危证………………………………………………………………199

霍乱………………………………………………………………199

奔豚………………………………………………………………204

鼠疫………………………………………………………………205

放血欲脱…………………………………………………………207

第二节 妇科医案………………………………………………………207

月经量多…………………………………………………………207

闭经………………………………………………………………208

倒经………………………………………………………………210

月经未来…………………………………………………………211

带下病……………………………………………………………211

妊娠恶阻…………………………………………………………213

堕胎………………………………………………………………214

子痫………………………………………………………………214

妊娠温病…………………………………………………………214

不孕症……………………………………………………………217

产后神昏…………………………………………………………217

产后下血…………………………………………………………218

产后温病…………………………………………………………220

产后喘证…………………………………………………………222

产后痞满…………………………………………………………222

产后痢疾…………………………………………………………223

产后汗证…………………………………………………………223

产后虚劳…………………………………………………………224

产后怔忡…………………………………………………………224

第三节 儿科医案………………………………………………………225

伤寒………………………………………………………………225

温病………………………………………………………………226

咳嗽………………………………………………………………231

疳积………………………………………………………………232

呕吐………………………………………………………………233

泄泻………………………………………………………………235

惊风………………………………………………………………238

小儿瘈疭…………………………………………………………239

黄疸………………………………………………………………239

疟病………………………………………………………………240

血证………………………………………………………………240

痹证………………………………………………………………241

疹…………………………………………………………………242

疮疡………………………………………………………………243

第四节 外科医案………………………………………………………244

疮疡………………………………………………………………244

疹…………………………………………………………………245

梅毒………………………………………………………………247

痃癖………………………………………………………………247

外伤………………………………………………………………248

第五节 五官科医案……………………………………………………249

眼睛红肿…………………………………………………………249

牙痛………………………………………………………………249

白喉………………………………………………………………250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

  第一节 药性功效

  山药虽系寻常服食之物,实为药中上品。(《医学衷中参西录.答张汝伟问其令尊咳嗽治法》)且山药饶有补益之力,又为寻常服食之品。(《医学衷中参西录.妇女科.处女经闭》)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解》)山药之汁晶莹透彻,黏而且滑,纯是蛋白之质,故人服之大有补益。然必生煮服之,其蛋白之质始全;若炒焦而后入煎剂,其蛋白之质已涸,虽服亦何益哉。(《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一味薯蓣饮》)而山药性本收涩,故煮粥食之,其效更捷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泄泻方.薯蓣粥》)至山药之性最善养肺。(《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肺病治法》)山药以滋肺之阴。(《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肺病方.黄芪膏》)且山药在上大能补肺生津。(《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薯蓣半夏粥》)生山药能代粳米和胃,兼能滋真阴固气化。(《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吴氏〈温病条辨〉二甲复脉三甲复脉二汤》)而山药则善于养脾胃、滋津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火不归原治法》)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资生汤》)山药能滋补肾经,使肾阴足。(《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泄泻方.薯蓣粥》)

  盖以山药含蛋白质甚多,大能滋阴补肾,而其浓郁之汁浆又能代粳米调胃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续申白虎加人参汤之功用》)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黏,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阳虚方.敦复汤》)用山药粥以补下焦之虚脱也(这是张锡纯分析三宝粥中用山药的目的。编者注)。(《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痢证治法》)因山药既可补产后之肾虚。(《医学衷中参西录.续申白虎加人参汤之功用》)诚以产后肾虚,生山药之和胃不让粳米,而汁浆稠黏兼能补肾。(《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之用法》)以生山药代粳米者,因粳米但能留恋肠胃,俾石膏之寒凉不下趋,而生山药之汁浆黏润多含蛋白质,既能和胃,兼能补产后肾虚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答王隆骥君石膏生用煅用之研究》)以生山药代粳米者,取其浓厚之汁浆既可代粳米和胃,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质又能补益产后者之肾虚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治病无分南北论》)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真良药也。且又为寻常服食之物,以之作粥,少加砂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一日两次煮服,数日必愈(张锡纯在文前分析说,农村小儿,于秋夏之交,多得滑泻证。盖农家此时多饮凉水,而小儿尤喜饮之。农家此时多食瓜果,而小儿尤喜食之。生冷之物,皆伤脾胃,脾胃伤,则滑泻随之,此自然之理也。而滑泻之证,在小儿为最难治。盖小儿少阳之体,阴分未足,滑泻不止,尤易伤阴分。往往患此证者,数日即浑身发热,津短燥渴,小便不利,干呕懒食,唯嗜凉物。当此之际,欲滋其阴,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阴愈耗,凉润温补,皆不对证。而小儿又多苦于服药,病家又多姑息,以婉随小儿之意,以致迁延岁月,竟成不治者多矣。编者注)。若系哺乳稚子,不能食粥,即食之亦不能多者,但浓煮生山药汁,饮之亦可。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志在救人者,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山药之功效一味薯蓣饮(在第一卷)后曾详言之。至治泄泻,必变饮为粥者,诚以山药汁本稠黏,若更以之作粥,则稠黏之力愈增,大有留恋肠胃之功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泄泻方.薯蓣粥》)至方名薯蓣纳气汤者,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薯蓣纳气汤》)山药富有蛋白质,人皆知其为补肾润肺之品。

  ……


《草木集:古方养生与时令智慧》 一、 编纂缘起与价值 《草木集:古方养生与时令智慧》是一部集医学、农学、民俗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旨在系统梳理与传承我国古代关于草本植物药用价值、时令养生之道以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智慧。本书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扎根于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经过精细的考证、归纳与整理。 编纂此书的初衷,在于面对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对自然与健康的关注日渐缺失的现状,重新拾起那些被遗忘的、蕴含着古人朴素而深刻智慧的草木知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关于草木药用的记载多散见于医书、农书、本草志、方志以及民间传说之中,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易于理解的梳理。本书力求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汇聚一堂,以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体例呈现,让读者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从中汲取养生智慧,提升生活品质。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 学术价值: 它为中医药学、植物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线索,尤其是在草药的传统应用、时令疗法的变迁以及地域性养生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实践价值: 对于广大养生爱好者、中医从业者、民间药师以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丰富实用的养生知识和方法。通过了解草木的特性与时令的契合,读者可以更科学、更自然地调养身心,预防疾病,达到“治未病”的养生境界。 文化传承价值: 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 内容构成与体系 《草木集》的体系设计严谨且富有逻辑性,分为“草木辨识与药用”、“时令养生指南”、“草木生活应用”三个主要部分,相互呼应,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草木辨识与药用 此部分是本书的基石,着重于对各类常见及具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进行详细的辨识和药用价值的阐述。 草木辨识: 针对每一种草本植物,提供其准确的学名、常用名、别名、地方俗称,以及最重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力求精确,包括其生长环境、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大小,以便读者在野外或药铺中能够准确识别。部分关键植物,辅以精美的插图,直观展示其外形,增强辨识的准确性。 药用价值: 详细介绍该草木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遵循中医经典理论,阐述其温、凉、寒、热的药性,以及归于哪些经络(如肺经、脾经、肝经等),从而决定其在人体内部的作用方向。功效方面,则罗列其主要的治疗范围,如清热解毒、疏风散寒、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等。 炮制与用量: 阐述草木的常用炮制方法(如生用、炒、炙、煨、醋制、酒制等)及其对药性的影响。同时,提供适宜的用量范围,并强调“是药三分毒”,提醒读者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配伍禁忌: 介绍与该草木配伍时应注意的禁忌,包括不相宜的药物,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食物或行为,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经典验方举例: 针对每一种草木,选取一到两个源自古籍或流传久远的经典验方,简述其组成、用法、主治,展现草木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部分:时令养生指南 此部分将草木知识与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系统阐述不同时令下,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以及相应的养生对策。 节气与人体: 详细解读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物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例如,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初生,肝气易亢;夏季炎热,湿气重,暑邪易侵;秋季干燥,易伤肺;冬季寒冷,阳气潜藏,易损肾气。 节气养生要点: 针对每个节气,提出具体的养生原则,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涵盖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个方面。 时令草木推荐: 结合每个节气的养生需求,推荐适宜食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草木。例如,春季推荐具有疏肝理气、祛风散寒功效的草木;夏季推荐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功效的草木;秋季推荐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功效的草木;冬季推荐具有温肾助阳、益气健脾功效的草木。 时令药膳与茶饮: 针对不同节气,提供具体可行的药膳食谱和药草茶饮配方。这些食谱和配方都以易于获取的食材和草木为基础,操作简便,注重时令性与疗效性。例如,春季的葱白煮鸡蛋、夏季的绿豆薏米粥、秋季的梨炖川贝、冬季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第三部分:草木生活应用 此部分将草木的知识延伸至日常生活,展现其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强调人与自然物质的和谐互动。 草木入馔: 介绍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巧妙运用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木,如将香料类草木(如艾草、薄荷、迷迭香)用于烹饪调味,提升菜肴风味的同时,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草木熏蒸与香薰: 介绍利用草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熏蒸或香薰,用于改善居家环境、舒缓情绪、辅助治疗某些小病症(如助眠、驱蚊、缓解鼻塞等)。 草木外用与护肤: 介绍一些草木在皮肤护理、伤口处理等方面的传统用法,如用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用薰衣草、洋甘菊等舒缓镇静。 草木与民俗: 探讨草木在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的角色,如端午节的艾草、中药香囊,春节的桃符、菖蒲等,展现草木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草木的收集与保存: 提供关于如何辨识、采集、干燥、储存草木的基本常识,帮助读者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些天然资源。 三、 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 《草木集》在写作风格上,力求做到严谨而不失雅致,通俗而不失专业。 严谨求实: 所有关于草木的药用信息、配方药方,均力求考证于权威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审慎阐述。在描述形态特征时,力求精确,避免模糊不清。 雅致生动: 语言不拘泥于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力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草木的魅力。例如,在描述某种草木的生长环境时,会描绘其“依山傍水,沐浴晨露”的姿态。 通俗易懂: 尽管涉及专业知识,但本书始终以普通读者的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专业术语,也会在必要时进行解释说明。 注重实践: 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让读者不仅能“知”,更能“用”。因此,在介绍各类草木时,会重点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人文关怀: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通过本书,引导读者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连接,回归健康朴素的生活方式。 四、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爱好者与学习者: 渴望系统学习草本植物药用知识,了解古代医家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治病养生。 养生实践者: 寻求健康、天然的养生方法,希望将草木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家庭主妇与烹饪爱好者: 希望了解如何利用草木为家人制作营养美味的药膳,提升家庭健康水平。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通过了解草木,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与自然的深厚渊源及生活智慧。 中医药材经营者与从业人员: 丰富和巩固草木药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自然爱好者与户外探索者: 学习辨识常见草本植物,了解其潜在的价值。 《草木集:古方养生与时令智慧》是一部集知识性、实用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著作,它将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古老草木智慧的旅程,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收获健康与宁静,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近期阅读了《张锡纯用山药》,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我领略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它并非简单地介绍山药的药理作用,而是将其置于张锡纯这位医家的大成理论体系之中进行考察。书中对于山药药性的论述,立足于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基础,并在此之上,详细阐述了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对山药的独到见解。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很多篇章都在探讨山药与其它脏腑功能的关系,比如它如何通过健脾来达到补益肺肾的目的,又如何通过益气来辅助津液的生成。这些论述都非常具有系统性,将山药的功效与中医整体观紧密地联系起来。作者在书中并非孤立地看待山药,而是强调其在中医方剂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以及它在不同复方中的具体角色。通过这些细致的分析,我得以窥见张锡纯在遣方用药时的深谋远虑,以及他如何利用山药这一味看似平凡的药物,解决各种复杂的医学难题。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并非一门僵化的学科,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而山药的使用,也正是这个体系中一个生动的缩影。

评分

《张锡纯用山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于“变通”的深刻理解。作者在书中并非一味地强调山药的经典用法,而是深入地挖掘了它在不同病症、不同体质下的灵活运用。书中对山药药性的阐述,既有经典的“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等归纳,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论述,展现了山药是如何“活”起来的。比如,在书中我看到,对于一些痰湿互结的病人,山药可以与陈皮、半夏等一同使用,以加强其健脾化痰的作用;而对于一些阴虚火旺的病人,山药则可以与知母、黄柏等配伍,以滋阴降火。这种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调整方药的思路,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作者在书中对山药的这种“辨证施治”式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药材背后所蕴含的无穷变化的可能性。他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同样一味药,在不同的配伍和不同的疾病面前,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会千差万别。这种精细的分析,不仅是对山药本身药效的拓展,更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生动诠释,让我对“用药如用兵”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我近期拜读了《张锡纯用山药》这本书,虽然我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但怀着对传统医学的好奇心以及对这位著名医家张锡纯的景仰,我还是沉浸其中,尝试理解书中对于山药这一味寻常食材的独特运用。读罢全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山药的药性,而是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它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山药在经典方剂中的应用,比如在补脾益气、滋肾益精方面的独特贡献,更着重于阐述其如何与其它药材配伍,达到协同增效、化解疾病的作用。例如,在治疗肺虚久咳的方剂中,山药如何与杏仁、甘草等相辅相成,发挥其润肺止咳的功效;又如在调理脾胃虚弱的方剂中,山药如何与白术、茯苓等一同发挥健脾渗湿的优势。这些论述都力求细致入微,从药理到临床,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作者对于山药的理解,已然超越了单一药物的范畴,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庞大中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致的分析,展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评分

《张锡纯用山药》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内容之扎实,论证之严谨。它并非一味地追求新奇的用法,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辅以大量的临床实践来支撑。书中对山药药性的阐述,都力求精准,避免了过于夸大或模糊不清的描述。我看到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和张锡纯本人的著作,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证明其观点的合理性。同时,书中也包含了许多张锡纯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对山药用法的体会和总结,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具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山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体质下应用差异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将山药的用法“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这种精细化的分析,体现了中医“辨体施治”、“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医学研究上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功底。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医学著作,它不仅让我对山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在翻阅《张锡纯用山药》的过程中,我被书中那种充满实践智慧的医学论述所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细致地讲解他多年行医的心得体会。作者在阐述山药的各种功效时,常常会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的描述生动具体,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般。他会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以及在应用山药后身体出现的细微变化,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抽象的药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多处提及张锡纯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时,如何巧妙地运用山药来打开局面,既有对症下药的精准,又不乏出奇制胜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处理某些虚损性疾病时,山药的甘平滋润之性,如何成为其调补身体、恢复元气的关键;又比如,在一些湿邪内困的病情中,山药如何与其它健脾利湿的药物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通过具体病例展现出来的治疗思路,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医“活法”的精髓,也让我对山药这一味普通食材的药用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好东西 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经典之作质量好,还是京东自营图示质量过关n

评分

书是不是正品我也不知道,买个老爸的,他是一个自学老中医,希望能带来收获

评分

这本书方子好多。一直在京东买书,活动叠加优惠券,价格太划算了,而且京东配送超级快,感谢京东。

评分

还不错,京东物流挺好的,挺快的,下雨天也给送过来了,非常感谢!活动买的图书,督促自己好好学习!中医想好好学习!

评分

正版,趁着活动一下买八本,超划算

评分

值得信赖,值得看

评分

奇效良方,这本书已收到,送货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

趁着搞活动,充实自己,开卷有益,这书质量非常不错,京东的服务质量更不错,京东加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