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振 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中药材标准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荣誉顾问,美国药典委员会草药典东亚专家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临时顾问等职。长期从事本草学、中药鉴定学和世界传统药物研究。陈虎彪 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中药课程主任。曾任日本金沢大学药学部助理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及中药资源学研究。
前言
中药鉴定是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基础之一,是保障中医临床安全用药的 必经步骤。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中药鉴定在方法上已经由性状鉴定、显微 鉴定、理化鉴定、色谱鉴定,拓展到了 DNA 条形码鉴定、蛋白质电泳鉴别, 以及仿生技术(如电子舌、电子鼻)的应用。尽管如此,显微鉴定现在依旧是 日常药品检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显微鉴定通过观察药材在显微镜下所呈现的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微观特征来判断中药的真伪及优劣。它具有快速、简便、环保等优点。作为鉴别大多 数药材与一些中成药的重要方法,显微鉴定不仅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必备内容,亦被《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等 多个国家的药典正式采用。
从事中药显微鉴别,需要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以及经验的积累。由于显微 鉴定研究的是检品的微观图像,因而来源可靠的中药样品、清晰而代表性强的 图像、科学精准的文字描述,以及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业参考书,对从事 中药鉴定工作的人士来说是十分需要的。
《中药显微鉴定图典》是笔者在过去三十年的实验室工作心得的积累,也 是在笔者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1999 年) 和《中药显微鉴别图鉴》(2005 年)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通力合作而成的最新 研究成果。
全书共收载 230 种常用中药材、10 种西草药以及 10 种中成药,以彩色数 码相片配以简洁的说明,直观而生动地展现出药材样品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特 征,并配以墨线简图进一步标示各部位的构造,特别列出其关键的鉴别特征, 部分药材还列出其与易混淆品种的显微特征差异。
本书内容来自笔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全部药材均经过严格 的基原鉴定,所有实验材料均完好保存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银行(香港)中药 标本中心,可供核实与对照。
《中药显微鉴定图典》不仅可供中医药界的学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从 事药物检验、中药贸易及植物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学习参考,也适合对中医药有兴趣的其他人士阅读。 中药显微鉴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在使用本书后,将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本书再版时能 更加充实完备。
我近期读了一本关于《中医养生智慧》的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生活指南。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阐述了中医的养生之道。我一直觉得养生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是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才需要操心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养生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书中从四季的更替,到饮食的宜忌,再到起居的规律,都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比如,在介绍春季养生时,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在春天多吃些绿色的蔬菜,为什么要在早晨多活动筋骨,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背后都蕴含着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刻道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志养生”的部分,它让我明白,情绪的好坏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吃任何补品都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和,没有丝毫的教条感,仿佛是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到了中医的精髓。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尝试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感觉身心都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评分这本《本草纲目》的解读本,绝对是给现代人打开中医大门的金钥匙。我之前对中药的认识,仅限于一些零碎的民间说法,总是觉得它神乎其神,又带着点神秘莫测。可读了这本书,才发现事情远非如此。作者并非直接照搬古籍,而是结合了现代科学的视角,将那些古老而精深的药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示,一一呈现在我眼前。比如,关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过去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能清晰地理解为何如此搭配能达到最佳疗效,又为何随意改动会适得其反。书中对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配有精美的插图,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地辨识和记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绍一些常用药时,还会穿插一些关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比如某种成分的提取和作用机制,这让我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医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弥合了古籍与现代读者的鸿沟,让那些宝贵的医学遗产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也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
评分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一本叫做《中国针灸学概论》的书,对于一直对针灸感到好奇的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从针灸的历史渊源讲起,到针灸的理论基础,再到具体的穴位和操作方法,都做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我之前总觉得针灸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技术,操作起来也一定非常复杂,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针灸背后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精细的操作规范。书中对每个重要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都做了图文并茂的讲解,并配有相关的临床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针灸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针灸的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虽然我目前还无法亲自实践,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针灸有了初步的认识,还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兴趣。它让我看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佩。
评分最近偶然间翻阅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名医传》的书,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它并非枯燥的史书堆砌,而是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古代医学画卷。我得以跟随那些仁心仁术的先贤们,穿越时空的迷雾,亲历他们的悬壶济世,感受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医学的执着。书中对每位名医的生平事迹都有详尽的介绍,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师承关系,到他们独特的医学思想、临床经验,甚至是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娓娓道来。我尤其被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探索、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故事所打动。例如,那位为了治愈百姓的瘟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区采集草药的医生;那位即使身患重病,依然笔耕不辍,将毕生所学著成传世名著的学者。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医学的传承,更是人性的光辉。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为中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前辈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它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中国传统医学背后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让我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最近拜读了一本《中医方剂学原理》,着实让我对这门学科刮目相看。我一直认为中药方剂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是“对症下药”的简单叠加。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方剂的构成逻辑,揭示了药与药之间是如何协同增效,如何化解彼此的副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作者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例证,详细讲解了方剂的组方原则,如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以及不同证型下方剂的选择要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名方的解析,不再是简单的功效罗列,而是从病机入手,分析为何选用特定的药物,为何采取特定的剂量,为何采用特定的煎煮方法。这种深入的探究,让我看到了方剂学背后强大的思维体系和科学性。它让我明白,中医的魅力不仅在于药物的天然属性,更在于其精妙的组合与应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习了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从“知其然”提升到了“知其所以然”。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评分o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