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1884-1957) 字诚之, 江苏武进 (今常州市) 人。童年受旧式教育,6 岁起随私塾教师读书, 16 岁自学古史典籍。自 23 岁以后, 即专意治史。先生在中国现代史学界创造了三个 “中国之zui” , 即治学zui勤、 著述zui丰、 研究领域zui广。治学zui勤是因为他一生中把二十四史从头到尾读过二至三遍; 著述zui丰, 是因为他的全部著作合计达九百万字; 研究领域zui广, 是因为他的著作从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史、 中国制度史、 政治思想史、 文化史、民族史、 经学史到中国通史几乎无所不及, 而且在每一方面, 都有独特的见解。先生夙抱大同思想, 毕生关注国计民生, 学习新文化, 汲取新思想, 与时俱进, 至老弥笃。
编著通史时, zui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 缺乏见解。有鉴于此, 先生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 为通史写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本次出版的 《中国通史》 是一部选集, 选取了先生的两部通史著作, 即 《白话本国史》 和 《吕著中国通史》 。
《白话本国史》 是先生所写的第*部通史著作。1920 年拟定写作序例,1922 年完成全书的编撰。1923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 并一再重印,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行量很大的一部中国通史。该书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 经济组织、 宗教文化、 社会情形之外, 尤其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 中西亚各国、 各民族的历史, 这些与现代中国休戚相关的问题, 多为后来通史著作所缺失。全书以进化史观作为指导思想, 论证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化之中的,也正是基于此, 《白话本国史》成为了中国史学界第*部有系统的新式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 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 “孤岛” 的时候, 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分门别类地、 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 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前言
《白话本国史》
序例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上古史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三皇五帝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禹的治水
第四章三王时代
拿到手后,我立刻开始对不同时期的章节进行抽查,以检验其信息的准确性和覆盖面。最让我满意的是,它对于近代史的开端处理得相当扎实,并没有因为篇幅的限制而草草带过。在描述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方的碰撞时,它试图还原当时中国统治阶层所面临的认知困境,而不是将其简化为“落后与进步”的二元对立。这种努力平衡内部视角与外部冲击的叙事策略,使得历史的复杂性得以充分展现。平装书的轻便性,让我愿意带着它去不同的环境阅读,无论是安静的书房还是户外的长椅。而且,由于是套装共八册,恰好可以将漫长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八个相对独立的、易于消化的时间段落,这对于长期阅读计划的制定非常有利。每一册都可以作为独立学习的一个阶段,读完一册,就仿佛完成了一次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度考察,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套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构建宏大而又细节丰富的中国历史观的读者,精心准备的一份厚礼。
评分我是一个喜欢将书架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人,这套八册的装帧配合插盒,拿在手里质感非常好,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所提供的历史广度是令人敬佩的,但真正让我愿意投入时间去细读的,是它在处理那些“转折点”时的精妙笔触。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周期性的循环与突破,如何界定这些关键的“变局”,是任何通史的难点。我注意到,这套书对于从宋代向明清过渡时期的论述,处理得尤为审慎和深入。它没有简单地将明初的专制强化视为历史的倒退,而是将其置于蒙元统治结束后的社会重塑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了“内卷化”的早期形态是如何在权力结构中扎根的。这种超越了简单的好坏评判,追求历史合理性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它要求读者带着一种历史同情心去理解古人的选择,而不是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轻易审判。这种成熟的治史态度,让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一般性的历史普及读物。
评分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诚意所打动。虽然是平装,但纸张的质量却出乎意料地好,内页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需要仔细辨认的年代标注或人名,也做得非常到位。更让我惊喜的是,插盒的设计——虽然没有提及内含多少插图,但从整体的开本和厚度来看,它必然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所侧重。我个人尤其关注文化史的演变,这套书在描述不同朝代文化成就时,并没有采用简单的罗列,而是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比如,从唐诗的恢弘大气过渡到宋词的婉约细腻,作者分析了社会结构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范式转变的深层推动作用,这种由表及里的挖掘,远比单纯背诵几首名篇要来得深刻。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像是一部“中国文明的进化史”,将制度的更迭、思想的碰撞和艺术的繁荣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厚实的知识之网,让你在阅读时能够不断地串联起知识点。
评分这套《中国通史》平装插盒版,光是捧在手里就已经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特意选了平装版本,主要是考虑到日常阅读的方便性,毕竟厚重的精装本抱着看久了还是有些吃力的。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相当用心,字号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内容上,它涵盖了从远古传说一直到近现代的漫长历史进程,脉络清晰,逻辑性极强。我尤其欣赏它在叙事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地渲染情绪化的描述,而是专注于史实的梳理和关键节点的分析。比如,在阐述秦汉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郡县制、中央集权等制度的深远影响,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都考虑进去,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历史图景。对于想要系统性梳理中国历史框架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翻阅过程中,时常会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这正是优秀史学著作的魅力所在。它的装帧设计,那个插盒尤其别致,既能保护书脊,也方便分类存放,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细致关怀。
评分说实话,我对历史著作一直抱有一种又爱又怕的心态:爱它的博大精深,又怕它晦涩难懂。这套八册的《中国通史》在易读性上给了我一个惊喜。我不是专业历史学家,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将复杂的历史概念用相对平实的语言阐释出来的作品。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就非常偏向于叙事性和知识普及的平衡点。它在处理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展现出了一种成熟的史学态度——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多角度呈现史料,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比如,书中对魏晋玄学兴起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辨层面,还结合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思潮,将思想的“出世”与现实的“入世”困境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这段看似飘忽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它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完整且易于吸收的。平装书的特性也让我在通勤路上也能随时拿出来翻阅几页,碎片化的时间也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进行一次次微型的“历史穿越”。
评分很好
评分看的懂再多的兵法,也看不懂这么多年的爱情
评分11111111111111
评分阳明先生的书应该仔细读,很好,很方便,也很实惠,值得购买。
评分折扣力度不错,赶紧入手了。这下读经典方便了。
评分此书装钉,有特色,可以收藏,但是内容全不全还不好说
评分还可以,实惠还是不错的
评分行
评分宝贝宝贝宝贝宝贝女宝宝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