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古人對器物的精雕細琢及對美的追求即使是今人也應該嚮之學習的。研讀《考工記》一書,你會發現古人對待工作的嚴謹、細劃、審核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材質之美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中國傳統造物觀中的“材有美,工有巧”的思想對今天的設計師啓示很大,其實是工業設計師,他們將各種材料處理成不同的産品造型,由於各種材料的性能不同,加工成型的方法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瞭解各種材料及機器的性能,掌握必要的生産工藝流程,這樣纔可能成功設計一款好的産品。
本書的內容特點主要有如下四點:一、重視發展社會生産力;二、重視生産經營和經濟效益;三、言官府工業而不非議民間工業。
本書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如下七方麵:一、金屬冶鑄方麵;二、絲綢印染技術方麵;三、標準化管理方麵;四、力學方麵;五、聲學方麵;六、實用數學方麵;七、天文學方麵。
除對原典的注解翻譯外,編譯者加入瞭大量現代科學技術及美學聲樂等方麵的知識,供廣大讀者閱讀原典的同時對今天的相關技術有更深入的瞭解。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考工記》是我國第一部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範和製造工藝的文獻,全書記述瞭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類,30個工種。內容不僅涉及先秦時代的製車、兵器、禮器、練染、建築和水利等手工業的製作工藝和檢驗方法,還涉及天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記載瞭一係列的生産管理和營建製度。本書采用原典、注釋、譯文對應的方式對考工記進行瞭新解,並加入瞭現代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供讀者鑒賞。
佚名:關於本書原典的作者,長期以來學術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本書原典的主體內容是編纂於春鞦末至戰國初,部分內容補於戰國中晚期。是齊國官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
俞婷:研究生學曆,大學畢業後任中學曆史教師,後辭職從事圖書齣版工作,著名的圖書策劃人、撰稿人。前期作品具有濃厚的學術性,代錶作有《<史記>古代風俗考》《中國婚俗文化全鑒》等。後期作品內容更多為大眾化圖書,類型多為國學和勵誌類作品。
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今人神往不已。但很多國學古書,讀起來卻頗為艱澀。為引領今天的讀者走進一片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國學文化天地,感受國學經典中的力量與理趣,我們重新編譯瞭《考工記》。
《考工記》篇幅並不長,但它是我國第一部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範和製造工藝的文獻,也是一部聞名中外的古代科技名著。全書科技信息含量相當大,記述瞭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類、30個工種,其中6種已失傳,但後又衍生齣1種,故實存25個工種的內容。其內容不僅涉及先秦時代的製車、兵器、禮器、鍾磬、練染、建築和水利等手工業的製作工藝和檢驗方法,還涉及天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書中描寫瞭先秦時期大量的手工業生産技術、工藝美術技術等,記載瞭一係列的生産管理和營建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時的思想觀念,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關於《考工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長期以來學術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考工記》是齊國官書,即齊國政府製定的指導、監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工匠勞動製度的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同時認為該書主體內容也是編纂於春鞦末至戰國初,部分內容補於戰國中晚期。
《考工記》的産生背景是在春鞦戰國時期,這一時期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的重要階段,農業、手工業、商業、科學技術在此時都有瞭很大的發展。手工業中,一方麵是原有的操作工藝更為純熟;另一方麵又産生瞭許多新的工藝,分工亦更為精細。春鞦以前“工商食官”的格局已經被打破,除瞭官府手工業外,還齣現瞭許多私營的個體手工業。由於禮崩樂壞,學術思想上也呈現瞭一派百傢爭鳴的局麵。許多士人都比較重視實踐,關心社會的進步和生産技術的發展,魯班、墨翟、李冰這樣一些傑齣的學者、技術發明傢便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錶。為瞭進一步組織和指導生産,需對已獲得的生産經驗和技術思想進行總結,《考工記》便應運而生瞭。
今見《考工記》一書,是作為《周禮》的一個部分齣現的。《周禮》一書原有六官之記,即“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鞦官司冠”“鼕官司空”。但《鼕官》早佚。據說西漢時期,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喜歡收集先秦經典,為購求此篇,曾費韆金而不得,不得已乃以《考工記》補之。此書原無名稱,《考工記》之名亦是漢代人手筆,後又經劉歆父子之手,纔得今本。
由於20世紀以來,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以及科學考古的開展,使中外學者們更加關注《考工記》。他們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思維方法,利用考古實物和模擬實驗資料等,對《考工記》所涉及的古代技術、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科學中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發錶瞭許多論文,在整體上把《考工記》研究提升到瞭一個新的水平。因而在新編《考工記》一書時,編譯者插入瞭大量圖片,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用簡潔的文字,將此書深邃難懂的內容翻譯成現代文,大大方便瞭讀者的閱讀。
由於編譯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和欠妥之處,還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多方麵的。它讓我認識到,我們對古代的認識可能存在很多片麵的理解。我們常常將古代等同於落後,但《考工記》以及作者的解讀,卻嚮我們展示瞭古代中國在技術、管理、美學等方麵的超前和輝煌。作者在分析《考工記》時,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 我尤其喜歡他對“度量衡”的解讀,那不僅僅是簡單的測量工具,更是古人對宇宙秩序和萬物和諧的理解。書中對於禮器、兵器、日用器物等不同類彆物品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以及這些物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認識又上升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當讀到那些關於古代城市規劃的篇章時,我仿佛置身於昔日的都城之中,感受著那井然有序的布局和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作者對於《考工記》中關於城市建設的論述,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分析,從都城的規模、宮室的形製,到街巷的走嚮、住宅的排列,無不展現齣古人超前的智慧和對社會秩序的深刻認識。 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解讀僅僅停留在曆史研究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他通過對古代城市建設的剖析,闡述瞭“天人閤一”的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體現,以及這種理念如何影響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讀著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一種宏大的曆史敘事感,仿佛看到瞭一個文明的脈絡在眼前緩緩展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引人入勝瞭,古樸的字體搭配上一些象徵性的紋飾,讓人一看就知道它蘊含著深厚的曆史底蘊。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沉靜而充滿智慧的氛圍。我本來以為《考工記》這類古籍會晦澀難懂,充斥著枯燥的技術術語,但作者的解讀方式卻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原文,而是將那些散落在字裏行間的智慧,用一種非常貼近現代生活的方式重新解讀。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萬物之生”的闡釋,他不僅僅局限於工匠技藝的層麵,而是將這種“生”的概念延伸到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中。讀到他分析古人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如何在生産過程中遵循天時地利,那種對自然的尊重和對規律的深刻理解,讓我不禁反思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書中那些關於器物製作的細節,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仿佛能看到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藝和一絲不苟的精神。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我之前對《考工記》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介紹,知道它是一部記錄古代手工業的書籍,但從未想過它還能如此生動有趣。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將那些晦澀的文字轉化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我仿佛親眼看到瞭古代工匠如何利用最原始的工具,創造齣令人驚嘆的器物,如何將天地萬物的規律巧妙地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之中。 書中對材料的運用、對工藝的精雕細琢,以及對産品質量的嚴格把控,都讓我對古人的智慧充滿瞭敬意。作者在解讀這些內容時,並沒有迴避其中的技術細節,反而將其細緻地呈現齣來,但又避免瞭技術手冊式的枯燥。他巧妙地在技術描述中穿插瞭對古代社會、文化、哲學等方麵的思考,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豐富。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法今觀”這個書名取得太貼切瞭。作者就像一位導遊,帶領我們深入探訪古代的工匠世界,但他的視角又非常現代,總能從古老的技藝和製度中挖掘齣與我們當下息息相關的啓示。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規矩”的討論印象深刻。在作者的筆下,“規矩”不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對自然法則和事物內在規律的遵循,是對精益求精的極緻追求。 他通過對各種器物製作的細節描寫,展現瞭古人對工藝的嚴謹態度和對完美的執著。那種“心手閤一”的境界,那種將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做到極緻的精神,在當今這個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捷徑”和“妥協”,思考是否在追求效率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瞭很多寶貴的東西。
評分這幾本書很是精美 很好
評分好書不解釋
評分很好的圖書嗬。
評分書不厚。老師推薦的。看著還可以
評分很實用的機械製造技術,我們的古人太聰明太偉大瞭。
評分書不厚。老師推薦的。看著還可以
評分很好
評分喜歡
評分寫專業論文要用到的,活動的時候一起買的,很劃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