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很多人自以为是别人的主人,其实比起别人来,他是更大的奴隶。
——卢梭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整,哲学是生命的诗,这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平民阶层的代言人,卢梭从根本上否定当时贵族统治阶级的“文明”,他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出于自然的人是生来自由平等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一、社会契约论1
1.人,生而自由1
2.原始的社会2
3.最强者的权利5
4.奴隶6
5.最初的约定11
6.社会契约12
7.主权体14
8.国家17
9.财产权18
10.主权不可转让21
11.主权不可分割22
12.公共的意志24
13.主权体的权限26
14.生死权30
15.法律32
16.立法者35
17.人民39
18.各种法制46
19.什么是政府49
20.良好政府的标志54
21.政府的妄为与堕落56
22.政治社会的灭亡58
23.公共意志不可摧毁60
24.票决与选举62
25.监察制67
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70
1.致祖国70
2.关于人的知识82
3.两种不平等88
4.自然状态中的人92
5.形而上的人100
6.语言106
7.道德的人114
8.恋爱121
9.围起自己的土地127
10.原始事物的进步131
11.人类的新情况139
12.社会制度145
13.关于父权149
14.真正的契约153
……
3.最强者的权利
最强者绝不能强到永远做王,除非他把他的强力(force,power)变为权利(droit,right),服从变为义务。故“最强者的权利”(简称为“强者权”)一词,表面虽含着讽刺的意思,然而实际上是被当作根本的原则定下来的。但是人们对于该词就永远不加以解释吗?强力便是实力,我看不出它能有什么道德上的效果。服从强力是件出于不得已的行为,却不是出于意志的行为——至少亦不过是委曲求全的行为而已,它依什么意义能成为义务呢? 让我们暂时假定确有所谓“最强者的权利”。但我仍要说,结果亦不过是些不可解的无意义的东西罢了,因为,如果强力能生权利,则结果随原因而变,苟有更大的强力,便又可夺取其权利了。人们一到可不服从而无伤时,便可合法地不服从了。既然最强者永远有权利,则人的行为只求为最强者便行了。但因强力终止而消失的权利又是一种什么权利呢?如果我们只有因受强力而服从的必要,那便没有依义务而服从的必要了。如果我们不再被迫而服从,那便不再有服从的义务了。所以,我们看出“权利”一词,对于强力无所增益;在这里,它是毫无意义的。
服从权力。如果这话是说服从强力向强力屈服,那么这个教训虽是很好的,但亦是多余的;我可以说,这话是永远不致被违反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我承认,但一切疾病也是来自上帝;难道因此就不许我们请医生吗?
……
这部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社会性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悲悯情怀。它没有将人塑造成一个纯粹的理性机器,而是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激情乃至偏见在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书中所描绘的“理想公民”形象,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一个在不断试错、不断妥协中努力寻求平衡的鲜活个体。作者在论述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的边界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富有感染力的,它带着一种深刻的忧虑感,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了不当权力导致的悲剧,因而才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出警示。这种情感化的写作手法,使得严肃的政治哲学讨论,也带上了一层人性温暖的光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公共领域”的界定,它不再是空泛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日常的交流、媒体的塑造,乃至我们如何看待邻人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政治生活不是遥远的权力游戏,而是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言说的累积。
评分从排版和视觉呈现来看,这本书的处理也颇为讲究,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字体选择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哲学著作来说至关重要。内容上,作者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的对比分析,做得尤为精彩。他并未将历史简单地视为进步或退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系列不断被重新协商的“妥协集合”。书中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探讨,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作者正在与那些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严肃对话。它不是简单地复述或赞美某个历史时期,而是以一种审慎的、带着历史责任感的姿态,去评估不同社会结构下的利弊得失。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框架,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审视自身的成熟视角——一种愿意在复杂性面前保持清醒,并拒绝简单答案的勇气。
评分这本新近出版的哲学著作,初读之下便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与深邃。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抛出惊世骇俗的论断,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古典的、循序渐进的论证路径。全书的行文风格颇为典雅,大量使用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和排比句式,读起来有一种置身于某个古老学府辩论厅中的错觉。尤其是对于“普遍意志”这一核心概念的探讨,作者并未简单地套用既有的理论框架,而是尝试从更具日常性和情境性的角度去剖析,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政治哲学命题,获得了令人惊喜的触感与重量。书中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之间那种微妙张力的描摹,尤其深刻,仿佛能够洞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想独处又怕被遗漏”的矛盾心态。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需要耐心,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构建的知识体系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严丝合缝,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它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书,而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场漫长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漫步。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好,它不像某些晦涩的哲学经典那样令人望而却步,反而有一种近乎于文学作品的流畅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宏大的理论建构与细微的个人体验之间进行巧妙的切换。例如,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自然状态”的想象,但它并非冰冷的逻辑推演,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情境重构,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个特定时代下,人们面对未知世界时的那种既敬畏又跃跃欲试的心态。文字的韵律感很强,尤其是在表达那些关于社会契约的论述时,语言的力度陡然增强,充满了批判性的张力,如同铁锤敲击般掷地有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观念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精准,既没有过度简化问题,也没有陷入无休止的术语泥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世纪前的思辨,用一种全新的、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的方式重新激活了。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思考我们是如何被“构建”的,而不是仅仅接受“如此如此”的现状。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堪称一绝,展现出一种高度的逻辑自洽性。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的编排方式,而是似乎遵循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式的螺旋上升结构。每一章的结尾都像是为下一章抛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驱动着读者不由自主地翻到下一页。我尤其关注作者在引用和旁证方面的处理,他似乎有意避免了那些过于陈旧或耳熟能详的学派观点,而是从一些相对冷门的文献中汲取灵感,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论证链条。这种对史料的精耕细作,让整本书的理论根基显得异常稳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精心设计的段落,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现有主流解读的微妙修正或颠覆。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为你量身定做一把解构复杂概念的钥匙。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酣畅淋漓的马拉松,考验着读者的专注力,但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评分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这本书很值,里面内容很有吸引力。
评分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