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咖啡厅:卢梭民主哲学

哲人咖啡厅:卢梭民主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卢梭 著
图书标签:
  • 卢梭
  • 民主哲学
  • 政治哲学
  • 社会契约论
  • 启蒙思想
  • 西方哲学
  • 咖啡厅哲学
  • 思想史
  • 哲学普及
  • 公共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8019512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283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5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很多人自以为是别人的主人,其实比起别人来,他是更大的奴隶。

  ——卢梭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整,哲学是生命的诗,这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内容简介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平民阶层的代言人,卢梭从根本上否定当时贵族统治阶级的“文明”,他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出于自然的人是生来自由平等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目录

一、社会契约论1
1.人,生而自由1
2.原始的社会2
3.最强者的权利5
4.奴隶6
5.最初的约定11
6.社会契约12
7.主权体14
8.国家17
9.财产权18
10.主权不可转让21
11.主权不可分割22
12.公共的意志24
13.主权体的权限26
14.生死权30
15.法律32
16.立法者35
17.人民39
18.各种法制46
19.什么是政府49
20.良好政府的标志54
21.政府的妄为与堕落56
22.政治社会的灭亡58
23.公共意志不可摧毁60
24.票决与选举62
25.监察制67

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70
1.致祖国70
2.关于人的知识82
3.两种不平等88
4.自然状态中的人92
5.形而上的人100
6.语言106
7.道德的人114
8.恋爱121
9.围起自己的土地127
10.原始事物的进步131
11.人类的新情况139
12.社会制度145
13.关于父权149
14.真正的契约153
……

精彩书摘

  3.最强者的权利

  最强者绝不能强到永远做王,除非他把他的强力(force,power)变为权利(droit,right),服从变为义务。故“最强者的权利”(简称为“强者权”)一词,表面虽含着讽刺的意思,然而实际上是被当作根本的原则定下来的。但是人们对于该词就永远不加以解释吗?强力便是实力,我看不出它能有什么道德上的效果。服从强力是件出于不得已的行为,却不是出于意志的行为——至少亦不过是委曲求全的行为而已,它依什么意义能成为义务呢? 让我们暂时假定确有所谓“最强者的权利”。但我仍要说,结果亦不过是些不可解的无意义的东西罢了,因为,如果强力能生权利,则结果随原因而变,苟有更大的强力,便又可夺取其权利了。人们一到可不服从而无伤时,便可合法地不服从了。既然最强者永远有权利,则人的行为只求为最强者便行了。但因强力终止而消失的权利又是一种什么权利呢?如果我们只有因受强力而服从的必要,那便没有依义务而服从的必要了。如果我们不再被迫而服从,那便不再有服从的义务了。所以,我们看出“权利”一词,对于强力无所增益;在这里,它是毫无意义的。

  服从权力。如果这话是说服从强力向强力屈服,那么这个教训虽是很好的,但亦是多余的;我可以说,这话是永远不致被违反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我承认,但一切疾病也是来自上帝;难道因此就不许我们请医生吗?

  ……

前言/序言


咖啡馆里的回响:自由、平等与人民意志的沉思 在那个被理性之光照亮的时代,当咖啡馆的氤氲香气与思想的激荡交织,一种崭新的社会契约精神正在悄然萌芽。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存在、社会构建与政治理想的深刻对话。本书《哲人咖啡厅:卢梭民主哲学》便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对让-雅各·卢梭这位启蒙时代伟大思想家的民主哲学进行一次沉浸式的解读与再现。我们并非直接向读者呈现他那些晦涩难懂的论著,而是试图在那个充满生命力的“哲人咖啡厅”场景中,让卢梭的思想以一种更具象、更鲜活的方式与我们相遇。 本书将带您走进十八世纪巴黎的一家虚构的“哲人咖啡厅”。这里聚集着一群热衷于思想交流的知识分子、艺术家、以及对社会变革充满热情的市民。他们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或是窗边阳光洒落的桌边,手中端着一杯醇厚的咖啡,时而低声讨论,时而慷慨陈词。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思想碰撞的空间里,我们将围绕卢梭的几大核心民主思想展开一系列的对话与思辨,如同亲历一场场思想的盛宴。 第一幕:回归自然,重塑初心——《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与基础》的启示 在咖啡馆的角落,一位年长的哲学家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缓缓开口:“我们常常追问,为何现代社会如此充满不平等?贫富差距、权力滥化,这些问题如同阴影笼罩着我们的生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与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视角。” 他停顿了一下,呷了一口咖啡,继续说道:“卢梭并非认为不平等是天生的,而是认为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私有制的产生,逐渐累积形成的。他描绘了一个‘自然状态’,并非原始的野蛮,而是强调人的自然善良、自由与独立。在这个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情感的交流自然而然。然而,当有人开始圈占土地,并声称‘这是我的’时,不平等便开始滋生。这种对‘拥有’的执着,扭曲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制造了新的欲望与野心。” 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不解地问道:“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回到原始社会?那岂不是意味着放弃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文明成果?” “不,年轻人,”坐在他旁边的历史学家温和地回应,“卢梭的意图并非让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他是在批判我们现有的社会制度,提醒我们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社会结构。他让我们看到,许多我们认为‘必须’的社会等级与私有财产,实际上是人为构建的,并且可能导致普遍的痛苦与不公。他的思想,是让我们在审视当下时,保持一份对‘自然状态’下那种纯粹与自由的追忆,从而警惕过度发展、失控的社会结构。” “这就像我们品尝一杯咖啡,”一位女士轻声说道,“如果糖放得太多,或是咖啡豆的品质不够好,它的原味就会被掩盖。卢梭便是提醒我们,文明的发展,不应掩盖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 第二幕: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的革命性宣言 咖啡馆的气氛愈发热烈。一位曾经参与过革命的退伍军人,用他粗犷的声音说道:“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理论。他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放弃自己的自然自由,服从于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统治?” “因为,正如卢梭所言,在自然状态下,虽然自由,但却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坐在他对面的律师接话道,“个体力量微薄,难以保障自身安全。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自愿将一部分权利转让给一个集体,以此来换取集体的保护和共同的福祉。但这并非是将权力拱手让给某个统治者,而是建立一种‘社会’,一个由全体人民通过契约形成的共同体。” “关键在于,”哲学家强调,“这个契约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在传统的政治思想中,主权常常被归于君主或少数精英。但卢梭坚定地认为,主权永远属于人民,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政府只是人民的‘代理人’,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并且必须时刻为人民的整体利益服务。” “这便引出了‘公意’的概念。”年轻艺术家兴奋地补充道,“人民的意志并非是所有个体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向共同利益的‘公意’。它超越了个人狭隘的私利,是一种集体理性与道德的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法律和制度,去发现和遵循这个‘公意’。” “但如何确保这个‘公意’不被曲解,不被少数人的‘特殊意志’所取代?”退伍军人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质疑。 “这就是卢梭思想的深刻之处。”律师回答,“他强调了直接民主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在立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人民应该直接参与制定法律,而不是通过代议制来间接表达。虽然在现代社会,完全实现直接民主有其局限性,但他的思想提醒我们,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须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并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根本。” “就像一杯好咖啡,它的醇厚和回甘,最终需要品尝者自己去感受。”女士总结道,“公意,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共同追求和守护。” 第三幕:公民教育,自由的养成——《爱弥儿》中的人格塑造 咖啡馆的讨论逐渐转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理解并实践民主思想的公民? “卢梭的《爱弥儿》不仅仅是一本教育著作,更是他关于如何塑造一个独立、自由、有道德感的人的深刻洞见。”哲学家说道,“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灌输了不合时宜的社会习俗。这使得孩子们长大后,更容易被社会上的虚伪和不公所同化。” “因此,”历史学家补充道,“卢梭提倡一种‘自然教育’。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通过直接的经验去认识世界,发展他们的感官和思考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初心’,使他们不被社会的腐蚀所沾染,能够保持一份天然的纯真与好奇。” “这并非是放任自流。”律师提醒道,“自然教育也包括了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当孩子进入了社会,就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而这种学习,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情感和需求的认知之上。” “更重要的是,”哲学家目光炯炯,“卢梭强调,公民的自由,并非是无所顾忌的放纵,而是‘遵守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主动遵守规则的人。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样一种能够自我约束、并能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 “这就像在烘焙咖啡豆,”女士再次用类比来总结,“我们需要掌握火候,才能激发出它最完美的风味。而公民教育,便是要适时地引导,让每个人都能在自由的土壤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尾声:咖啡馆的余韵,思想的传承 当夜幕降临,咖啡馆的灯光摇曳,人们三三两两地起身告别。虽然卢梭的哲学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甚至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在哲人咖啡馆中所激发的那些关于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以及公民责任的深刻思考,却如同一杯醇厚的咖啡,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悠长的回味。 本书《哲人咖啡厅:卢梭民主哲学》并非是要为卢梭的思想画上句号,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生动的方式,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思想的殿堂,与卢梭的智慧对话,并从中汲取养分。它鼓励我们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去思考我们作为个体的责任,并去追求一种更公正、更自由、更符合人性的社会形态。这杯关于民主哲学的咖啡,将继续在我们的思考中,散发出不灭的芬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社会性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悲悯情怀。它没有将人塑造成一个纯粹的理性机器,而是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激情乃至偏见在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书中所描绘的“理想公民”形象,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一个在不断试错、不断妥协中努力寻求平衡的鲜活个体。作者在论述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的边界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富有感染力的,它带着一种深刻的忧虑感,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了不当权力导致的悲剧,因而才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出警示。这种情感化的写作手法,使得严肃的政治哲学讨论,也带上了一层人性温暖的光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公共领域”的界定,它不再是空泛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日常的交流、媒体的塑造,乃至我们如何看待邻人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政治生活不是遥远的权力游戏,而是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言说的累积。

评分

从排版和视觉呈现来看,这本书的处理也颇为讲究,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字体选择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哲学著作来说至关重要。内容上,作者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的对比分析,做得尤为精彩。他并未将历史简单地视为进步或退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系列不断被重新协商的“妥协集合”。书中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探讨,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作者正在与那些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严肃对话。它不是简单地复述或赞美某个历史时期,而是以一种审慎的、带着历史责任感的姿态,去评估不同社会结构下的利弊得失。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框架,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审视自身的成熟视角——一种愿意在复杂性面前保持清醒,并拒绝简单答案的勇气。

评分

这本新近出版的哲学著作,初读之下便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与深邃。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抛出惊世骇俗的论断,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古典的、循序渐进的论证路径。全书的行文风格颇为典雅,大量使用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和排比句式,读起来有一种置身于某个古老学府辩论厅中的错觉。尤其是对于“普遍意志”这一核心概念的探讨,作者并未简单地套用既有的理论框架,而是尝试从更具日常性和情境性的角度去剖析,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政治哲学命题,获得了令人惊喜的触感与重量。书中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之间那种微妙张力的描摹,尤其深刻,仿佛能够洞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想独处又怕被遗漏”的矛盾心态。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需要耐心,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构建的知识体系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严丝合缝,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它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书,而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场漫长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漫步。

评分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好,它不像某些晦涩的哲学经典那样令人望而却步,反而有一种近乎于文学作品的流畅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宏大的理论建构与细微的个人体验之间进行巧妙的切换。例如,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自然状态”的想象,但它并非冰冷的逻辑推演,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情境重构,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个特定时代下,人们面对未知世界时的那种既敬畏又跃跃欲试的心态。文字的韵律感很强,尤其是在表达那些关于社会契约的论述时,语言的力度陡然增强,充满了批判性的张力,如同铁锤敲击般掷地有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观念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精准,既没有过度简化问题,也没有陷入无休止的术语泥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世纪前的思辨,用一种全新的、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的方式重新激活了。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思考我们是如何被“构建”的,而不是仅仅接受“如此如此”的现状。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堪称一绝,展现出一种高度的逻辑自洽性。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的编排方式,而是似乎遵循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式的螺旋上升结构。每一章的结尾都像是为下一章抛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驱动着读者不由自主地翻到下一页。我尤其关注作者在引用和旁证方面的处理,他似乎有意避免了那些过于陈旧或耳熟能详的学派观点,而是从一些相对冷门的文献中汲取灵感,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论证链条。这种对史料的精耕细作,让整本书的理论根基显得异常稳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精心设计的段落,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现有主流解读的微妙修正或颠覆。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为你量身定做一把解构复杂概念的钥匙。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酣畅淋漓的马拉松,考验着读者的专注力,但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评分

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

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

这本书很值,里面内容很有吸引力。

评分

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

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

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

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评分

一套快收集齐了

评分

正版图书!哲学入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