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

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 著
图书标签:
  • 佛教
  • 定慧
  • 修学
  • 太湖大学堂
  • 中国传统文化
  • 心灵成长
  • 禅修
  • 佛学入门
  • 智慧
  • 人生哲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313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988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太湖大学堂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5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定慧初修》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修止观与参话头法要
戒学
定学
慧学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禅净双修调和论
净土修法入门
净土三经的高下
禅、唯识、净土
观想和念佛
大道废有仁义

禅观研讲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静坐的基本认识
修证与方法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般若正观略讲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尽无尽法门汝等当学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照见五蕴皆空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般若就是无上咒
色与空的问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教你一个咒子
空里谈空都是空话
五蕴一空依性起修
无量法门誓愿学
观与照是同是别
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圆融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境风吹识浪自有定盘心
轻轻从心头起观
讲个禅宗故事
苦由我来有我就有苦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
善念恶念都不沾
生死本空有何可怕
见性解脱能所双泯
自度自度快快自度

观音法门略讲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一心皈命净土法门
几人念佛得到了一心不乱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
举一则念佛的笑话
临终时为何不能念佛
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
“顽空定”的念佛法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精彩书摘

  树信依师,舍三学而业何修?德何进?三学者,戒、定、慧也。无戒而德莫全,无定而事莫成,无慧而智莫显。德者,仁也。慧者,智也。事者,勇也。释曰:戒定慧。孔曰:智仁勇。东方有圣人焉,西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盖不同,即非圣人。古德云:同一鼻孔出气。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也。然学人致力于斯,每生多异,今以二法揭其咎。
  一、志困平常。
  尝自念言:是三学者,人人能作,人人能解,实无奇特,宁有胜行?以白乐天之贤,白鸟窠言,犹曰:三岁孩儿解得。况其余乎!惟以平视,遂忽不趋;无始沉沦,长劫没顶。古德讥日:近山无柴,近河无水。
  二、心理怠忽。
  未了当体圆成,无德不具,放心不系,怠忽趑趄,谓此三学,圣者所居,凡庸宁至?或云:法尔如是,何假他求。以智隍之精勤,未遇玄策,犹困半途。慧南之勇锐,不识云峰,尚落窠臼。况其余乎?惟以怠居,遂远离勇。古德日:几多鳞甲为龙去,虾蟆依然鼓眼睛。
  此略立二支,余固不及也。依次第言:三学启当人之一行。
  戒学
  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密乘十四,优婆塞、优婆夷等,乃至八万细行,统曰戒也。无戒何以全德?德不全,行焉尚?尚行全德,君子胜行,莫尚乎此。行人无始落没天涯,还家路迷,荡不知返,邪师诡说,异论庞然。今欲回车,途何由识?此戒者,指途的要。依要而行,安全抵舍。故曰:佛涅粲后,以戒为师。《永嘉集序》曰:非戒不禅,非禅不慧。
  或曰:湛堂准谒梁山乘,乘曰:驱乌未受戒,敢学佛邪?准捧手曰:坛场是戒邪?三羯磨梵行阿阁黎是戒邪?乘大惊。又有以戒定慧学,问一古德者。德日:我这里无如是闲家具。
  又嵩岳元硅答乞戒者日: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又日: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罹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无我,孰为戒哉?云云。如彼说,又何邪?
  曰:是法非语言能诠、意识能缘。汝辈但紧紧记着、守着,无戒而德莫阶,无舟而海莫泛,则得矣。何也?在他既阶既泛之人,何德非戒,何行非戒,何事非戒。若然,持邪?犯邪?开邪?遮邪?开遮持犯之法以权,信愿行证之趣为实,因权及实,既及实已,云何是戒!云何非戒!然未济海者,因不可忘乃舟也。行人!行人!即应严守下之五戒:一杀、二盗、三淫、四妄、五酒。
  又此五戒者,任何一戒,严守专工,悉能了彻本来,发明大事,况尽持乎?他方非计,以吾土言,道宣辈其先例也。
  定学
  《记》曰:知止而后有定。佛日:奢摩他。天台大小止观,定相干差,定名匪一。曰:定则不二。佛说无量法门,总摄止观。止者,心一境性。观者,抉择法慧。心一境性,缘无分别。抉择法慧,缘有分别。无分别断烦恼现行,有分别断烦恼随眠。二者相依,疾风扫叶。若曰偏废,必覆辅车。又止者,定也。观者,慧也。今以观糅杂于定学,共立一节者,盖以遍言,无止非观,无观非止。且欲于下文第四节开彼参话头等四法也。黄叶止啼,讵实义乎?是皆路途之方便,非及奥之良规。若及奥也,则此戒定慧学,皆为闲话,尚何所谓糅杂非糅杂邪?然此止观,亦开为二:
  一、胜妙止观。先得止而后起观者。
  二、刚顺止观。依学人功行、方便、次序不定。
  曰止观。曰胜妙。曰随顺。种种名,种种法,悉以实诠人无我,法无我为其究竟。当人苟直下无我,无我则无心,无心则无法,无法则无人,而大用繁兴也。曰止,曰观,讵不悖乎!其或未然,刺股封衾,宁忘载道。既载道也,而于此道起大障碍者,厥有多咎,今但及二。
  一、昏沉。
  心身于所缘境,无堪能性者,昏沉也。如心缘无念而定,久渐心昏身疲,继至睡眠等,修定行人最难辨者此耳。盖掉举易知,昏沉难捡。古人于此,乃开二门:一粗,二细。粗固无论,细为如何?谓于所缘境,稍不明显,心无策励,皆昏沉也。比来同辈,每印个似清净境界,或少许光影者,即日:得某定、某三昧。以余勘之,皆昏沉也。去圣日遥,谬阳焰而日清波,可无惧乎?
  ……
《定慧初修》:探寻心灵宁静的入门指南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渴望宁静的土地,一个能让灵魂得以栖息的港湾。《定慧初修》,作为“太湖大学堂丛书”的重要一卷,正是为渴望寻求解脱、探索内心智慧的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入门指南。它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著,也不是一本充斥着宗教术语的经文集,而是一份真诚而详尽的指引,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宁静的心灵世界,开启一段自我发现与成长的旅程。 本书的诞生,源于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普遍焦虑、压力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深层追问的回应。在物质日益丰裕的当下,许多人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迷失和空虚。快节奏的生活、无休止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疏离,都可能将我们推向疲惫和困惑的边缘。而《定慧初修》的出现,恰似一盏明灯,为那些在迷雾中摸索的人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熄灭内心的烦恼火焰,点燃智慧的明灯。 何为“定”与“慧”? 理解《定慧初修》的核心,首先要把握“定”与“慧”这两个关键概念。 “定”,并非指死气沉沉的静止,而是指一种稳定、清晰、不被外境所动的内在状态。它源于通过调伏散乱心识,使心念趋于集中的过程。如同湖面在风平浪静时,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天空的蓝天白云,我们的心在安定下来之后,才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常常像脱缰的野马,被各种念头、情绪、欲望牵引,从而产生烦恼和痛苦。通过修习“定”,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收摄散乱的心,培养专注力,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宁静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纷扰中保持一份从容,一种内在的稳定力量。 “慧”,则是指智慧,是一种通达事物的本质、了达人生真相的洞察力。智慧的获得,离不开“定”的根基。当心念安定下来,我们才有能力去深入地观察、分析、理解。如同一个平静的湖面,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景象。“慧”并非知识的堆砌,而是对生命实相的了悟,是对烦恼根源的洞悉,是对如何过上更有意义、更少痛苦的生活的清晰认识。它是一种内在的觉醒,一种超越表象的洞察,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最终导向心灵的彻底解脱。 《定慧初修》的独特之处 《定慧初修》之所以成为一本优秀的入门读物,在于其多方面的独特价值: 循序渐进的引导: 本书深知初学者可能面临的困惑与障碍,因此采取了极其细致和人性化的引导方式。它不会一开始就抛出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实践的层面入手。从认识呼吸、身体感受,到觉察念头、情绪,再到理解烦恼的生起与熄灭,每一步都设计得自然流畅,让读者感觉学习过程既有条理又不失趣味。 强调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理论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改变源于实践。《定慧初修》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可操作性。书中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练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静坐指导、念头觉察练习、身体放松技巧等。这些练习贴近生活,不受场地限制,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本书致力于让读者将所学转化为切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到“定”与“慧”带来的益处。 通俗易懂的语言: 为避免令初学者望而却步的艰深术语,《定慧初修》力求使用最朴实、最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释佛法或修心理念。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贴切的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并接受。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慈祥而睿智的长者对话,他用最真诚的心,将最宝贵的经验娓娓道来。 关注心灵成长而非宗教仪式: 本书的核心并非要求读者遵循某种特定的宗教仪式或教条,而是侧重于心灵的自我觉察与内在成长。它提供的是一种认识自我、转化烦恼的普适性方法,适用于任何渴望心灵成长的人,无论其信仰背景如何。它强调的是人人皆有的内在潜力,以及通过自身努力去开发这份潜力的可能性。 深刻的生命洞见: 除了提供实践方法,《定慧初修》也穿插着对生命本质、烦恼根源、快乐真谛等问题的深刻探讨。这些探讨并非空泛的议论,而是与读者日常经验息息相关,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生命更积极、更圆融的理解。它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索取,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定慧初修》将带给你的改变 阅读并实践《定慧初修》,你可能会收获以下诸多积极的改变: 减少焦虑与压力: 通过修习“定”,你将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思绪,不被负面情绪淹没,从而显著减轻日常的焦虑和压力感。你会发现,即使面对挑战,也能保持一份内在的从容。 提升专注力与效率: 训练有素的心念,自然能够更集中、更专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琐事,你的效率都将得到提升,并且更能体会到“心流”状态的乐趣。 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认识到情绪的生起与消逝规律,你将不再是情绪的奴隶,而是能更智慧地应对和转化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自我认知: 通过深入的自我观察,你将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做出更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 提升人际关系: 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自然会投射到你的人际交往中。你会变得更有耐心、更善于倾听、更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起更和谐、更深入的关系。 发现生活的意义与平静: 当烦恼减少,心智变得清晰,你将更有能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体会到细微之处的快乐,并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体验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持久的平静。 阅读建议 阅读《定慧初修》,我们建议: 1. 带着开放的心态: 保持好奇和开放,不预设任何结论,允许自己去体验和探索。 2. 循序渐进地实践: 不要急于求成,认真对待每一个练习,从小处着手,逐步深入。 3. 持之以恒地坚持: 像培养任何一种技能一样,心灵的修习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即使偶尔中断,也要尽快恢复。 4. 融入日常生活: 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心灵的练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5. 与其他读者交流(若有可能): 如果有机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心得,将更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获得鼓励。 《定慧初修》是一扇通往内心平静与智慧的门,它为你准备好了钥匙和地图。请跟随本书的指引,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探索那个你一直渴望抵达的,宁静而充满智慧的心灵世界。这注定是一场充满发现与喜悦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有效缓解现代生活压力、提升专注力的书籍,读完这本《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后,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有些心灵鸡汤那样空泛地喊口号,而是扎实地构建了一个认知框架。作者非常擅长用那种富有哲理性的短句来概括复杂的概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忍不住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猿意马”的描述,作者将其比作脱缰的野马,而“定力”就是驯服它的缰绳,这个比喻生动极了,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自己平时散乱心性的根源所在。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很多都是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拖延等问题给出的切实可行的心法。坦白说,我以前对“禅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那是高僧大德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实是一种人人都可以习得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的工具。它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直击痛点,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东方哲学和精神实践的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各种流派的书籍都有所涉猎,但不得不说,《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底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古朴的韵味,但又绝不晦涩难懂,它成功地在传统典籍的精炼与现代读者的理解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过度美化修行的过程,反而坦诚地指出了修行路上会遇到的各种“魔障”和瓶颈,这种真实感让我倍感亲切。书中对“慧”的阐述尤其精彩,它强调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与我过去对智慧的理解大相径庭。它引导我去观察现象背后的规律,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思维重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深度。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尝试的心态翻开了这本《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一开始还担心它会是那种老生常谈、提不起精神的书籍。没想到,它竟然以一种非常“入世”的态度来探讨出世的法门。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它不会让你感到任何压迫感,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一步步引领你进入更深层的思考领域。其中有一段论述关于“觉察”与“反应”的区分,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指出,我们大部分的痛苦来源于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反应,而修行就是增加那个“觉察”的空间和时间。这种清晰的逻辑划分,让复杂的心理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我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工作中的冲突处理上,效果惊人,那股想要立刻反驳的冲动被成功地“截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冷静的判断。这本书的实用性和理论深度是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

这本《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传统文化的一扇新窗!我一直对禅修和内心的宁静有着强烈的向往,但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亲和力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舒缓自然,读起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和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将“定”与“慧”的精髓娓娓道出。尤其是它对初学者的引导非常细致入微,从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安住当下这些最基础的练习讲起,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的考量。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尝试了书中所教的几个简单的静坐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原本纷乱的思绪真的有了一丝清明的迹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引人入门,保持兴趣”,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态度,让人感到修行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就给人一种沉静、典雅的感觉,与书名《太湖大学堂丛书:定慧初修》所蕴含的气韵十分契合。阅读体验是极其舒适的,字体大小适中,纸张的触感也很好,让人愿意长时间沉浸其中。内容上,它最让我震撼的是对“放下”这个概念的细致拆解。以往总觉得“放下”是一种放弃或逃避,但书中将其阐释为一种主动的、有智慧的选择——放下不必要的执念和负担。作者使用了非常多来自生活层面的例子来佐证,比如对待得失心、对待他人的评价等等,让“放下”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哲学命题,而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练习的具体动作。这本书的语汇选择非常精准,它避开了太多宗教术语,而是用一种更接近现代心理学语言的方式来阐述古老的智慧,使得其受众群体一下子被拓宽了,任何想寻求内心稳定的人都能从中找到慰藉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