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

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奇逢,王澍 著,王承略,聂济冬 编,秦跃宇,郝桂敏 校
图书标签:
  • 朱子
  • 白鹿洞规
  • 夏峰
  • 语录
  • 理学
  • 宋明理学
  • 修身
  • 养性
  • 传统文化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1133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804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1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与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出版“子海精华编”丛书。现已有11册(《女诫·忠经集校·物理论·素履子校注》《朝野佥载辑校》《春秋繁露》《管城硕记》《挥麈录》《孔子集语集校》《避暑录话》《王子年拾遗记·金华子杂编》《西溪丛语》《夏峰先生语录·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殷芸小说补证》)精装出版。“子海精华编”为王承略教授、聂济冬教授主编,系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委托山东大学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整理与研究”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其将子部珍稀文献、精华文献进行深层次的整理、研究和译介,挖掘子部文献的价值,促进子学研究的发展。


内容简介

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晚号岁寒老人,明清之际著名理学家。顺治七年(1650)行至河南辉县苏门山夏峰村,授徒讲学,著书立说,设立“苏门会”“十老社”“孟城会”“洛社”等民间社学组织,居二十五年,因此又被称为“夏峰先生”。《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言其人“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著”。《夏峰先生语录》原收录于《夏峰先生集》中,此集为孙奇逢逝世后,门生王伯生、赵宽夫于康熙十七年(1678)收集编纂而成。其为孙奇逢思想的荟萃之作,语约义丰,集中体现了孙氏的学术观念,所提出的“心性论”与“工夫论”是其思想的要旨所在。《夏峰先生集》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被收编于《丛书集成初编》。该本根据“畿辅丛书文集本”加以断句排印,大致内容与“畿辅丛书文集本”相同,但校雠不甚精湛,订正讹误不多,横生新误不少。本书选择的底本,是《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梁书院重刊本,该本是以孙奇逢仲孙孙洤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刊刻的十四卷本为基础刊刻而成的,其椠刻精审,文字本身错讹少见,是今所能见到的*早的详本。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是清初著名学者王澍所撰的一部儒家著作,尽管辑合众说,却条理清晰,内容详尽,涉及封建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宦仕为官等内容,上至君主,下至普通百姓,都可以从书中获得宝贵的政治或人生经验。其学术价值体现为:首先,该书辑合宋儒及孔孟等先贤的言论,条理清晰,不漏不繁,不重复,不纷乱,结构清晰,科学合理。其次,《洞规》在内容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上可以治理天下,下可以修身齐家。再次,该书是儒学入门之阶梯。另外,《洞规》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其教育目的在于改变人的气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此书传世版本只有清乾隆年间金坛王氏所刻《积书严六种》本,国家国书馆、首都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清华大学国书馆所藏皆为此本。清华大学藏本由齐鲁书社于1997年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出版,此次点校即以此影印本为底本。《洞规》迄今未见今人标点本,底本亦无断句。此次整理用现代标点符号对全书做了标点,同时进行了校勘整理工作。


目录

夏峰先生語錄
整理說明
卷一
卷二
朱子白鹿洞規條目
整理說明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朱子白鹿洞規
卷之一父子有親
卷之二君臣有義
卷之三夫婦有别
卷之四長幼有序
卷之五朋友有信
卷之六博學之
卷之七審問之
卷之八慎思之
卷之九明辨之
卷之十篤行之
卷之十一言忠信
卷之十二行篤敬
卷之十三懲忿
卷之十四窒欲
卷之十五遷善
卷之十六改過
卷之十七正其誼,不謀其利
卷之十八明其道,不計其功
卷之十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卷之二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探寻经典智慧,涵养君子风范 本书籍《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顾名思义,乃是汇集整理了两位在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先贤——夏峰先生与朱子(朱熹)——的精要语录与规条。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语录集,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宝藏。本书旨在通过梳理和呈现这两位大家在不同层面的思想精华,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引导我们反思人生价值,探寻修身养性之道,并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力量。 一、夏峰先生语录:个体修养的智慧之光 夏峰先生,作为一位饱经世事、洞察人心的智者,其语录往往直指人心,精辟入里。他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道路。这些语录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根植于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普遍困境的体察。 在夏峰先生的语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真”的执着追求。“真”在他那里,意味着真实无妄,意味着回归本心,意味着与大道同合。他或许会告诫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深入事物的本质;要以诚待人,以信立身,切忌虚伪与欺瞒。这种对“真”的强调,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幻,内心的真诚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同时,夏峰先生的语录也充满了对“道”的体悟。“道”在他看来,并非玄之又玄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点滴之中的规律与法则。他可能在论述如何待人接物时,点出“恕道”的重要性;在谈及个人成长时,强调“学而不厌”的精神;在讲到人生困顿时,启发我们“顺天而应时”的智慧。这些关于“道”的阐释,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以更为达观的态度去理解和应对世事。 此外,夏峰先生的语录也常常触及“心”的修炼。他或许会引导我们如何管束自己的欲望,如何平息内心的躁动,如何培养一种不为外物所役的自由精神。他可能强调“内观”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向内寻求答案,而非向外攀缘。在现代社会,压力与焦虑普遍存在,夏峰先生关于“心”的教诲,对于我们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可能教导我们如何认识情绪的来去,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 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夏峰先生的语录所展现的,是一种“君子”应有的品格与风范。他可能在强调责任感时,指出“知者不失其所守”;在论述学习的价值时,揭示“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在指引人生方向时,鼓励我们“立志高远”。这些语录,如同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学问、有担当的人。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升华,更是对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贡献。 二、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教育的基石,为人之准绳 朱子(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而《白鹿洞规》则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白鹿洞书院,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学府,其设立的规条,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准则,更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大法。本书收录的“朱子白鹿洞规条目”,便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智慧呈现在我们面前。 《白鹿洞规》中的条目,首先强调的是“读书”与“明理”的重要性。朱子深知,知识的获取是基础,而理解知识背后的道理,更是关键。他可能在条目中规定,读书要有计划、有方法,要精读细嚼,反复体味。他会强调,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涵养性情,拓展智慧,明辨是非。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读书,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提炼出精华,朱子的规条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可能鼓励我们,不要浅尝辄止,要深入钻研,要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共鸣。 其次,《白鹿洞规》对“修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朱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首先要修养自身品德。他可能在条目中规定,要“慎独”,在无人监督时也要恪守道德规范;要“正心”,保持内心的端正与纯净;要“诚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关于修身的规条,是对君子品格的细致勾勒,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诠释。它们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力量,源于道德的坚守。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内在品格的磨砺。 再者,朱子还非常重视“处事”的原则。《白鹿洞规》中的条目,也渗透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他可能强调“忠恕”之道,待人要诚恳,推己及人;要“和而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但又不失自己的原则;要“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警惕,谨慎行事。这些处事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的社会交往,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们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共赢。 《白鹿洞规》的条目,还体现了朱子对“教化”的深刻思考。书院作为教育机构,其规条的设计,也体现了对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重视。他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甚至其心理健康。这些规条,为我们思考现代教育的本质,如何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可能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三、编纂的意义与价值:汇聚古今,启迪未来 《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的编纂,其核心意义在于“汇聚”与“传承”。它将两位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思想大家之精华汇聚一堂,形成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思想图景。夏峰先生的语录,侧重于个体生命的反思与内在修炼,而朱子的《白鹿洞规》,则更侧重于系统性的教育原则与为人处世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完善之人的完整框架。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汲取古圣先贤智慧的便捷途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缺乏静下心来研读浩瀚经典的时间和精力。而本书将两位大家最精粹的思想提炼出来,使得我们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启发。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迷茫时给予指引,在你困顿时给予力量,在你懈怠时给予激励。 阅读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精神的洗礼。通过品味夏峰先生语录中的睿智,我们可以反观自心,审视自身;通过学习朱子《白鹿洞规》中的条目,我们可以明确人生目标,端正行为规范。它能够帮助我们: 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如何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培养高尚品德,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丰盈。 掌握为人处世的智慧: 学习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做到真诚、宽容、谨慎,建立和谐的人际网络。 明确学习的方向与方法: 学习如何有效地读书,如何明辨事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智慧。 涵养君子风范: 学习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德行、有学问的人。 获得应对挑战的力量: 在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挑战时,从中汲取哲学智慧与精神支持,保持乐观与坚韧。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贴近原著的精神,同时又易于现代读者理解。编者在整理过程中,想必也是经过了细致的研究与考量,力图忠实地呈现两位先贤的原意,并将之以一种更为 Accessible 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味的书籍。它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窗户,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先贤对话,感受他们思想的光辉。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以更加积极、从容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它鼓励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追求一份高远的志向,践行一份如水的品德,最终,活出生命的深度与厚度。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这本《子海精华编:夏峰先生语录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我心中的期待是能从中窥见一股清新的学术气息,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夏峰先生的语录部分,文字朴实,却蕴含着对儒学精髓的深刻体悟,读来令人心神为之一振。那种不事雕琢却直击人心的力量,仿佛能穿透现代的喧嚣,直达古人的智慧核心。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知行合一”的阐述,不同于许多枯燥的理论说教,他用生动的例子和日常的哲思,将晦涩的道理化为可感的实践指南。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术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每读一段,都像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对面交流,那种敬畏与亲近交织的情感,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立刻放下手中的其他杂务,沉浸其中。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远超我预想中的“阅读文献”,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为整体的阅读体验增色不少。整体风格沉稳大气,字体选择恰到好处,使得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在视觉上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阅读障碍。我特别留意到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在关键的引文旁会用不同深浅的灰色进行区分,这种视觉上的层次感,极大地帮助了读者梳理条理,理解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这表明编者在出版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他们深知,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籍,如果阅读体验不佳,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被真正吸收。这种对读者的体贴,是许多同类出版物所欠缺的,也让我对这份“精华编”的诚意倍感赞赏。

评分

翻到后半部分,朱子的《白鹿洞规条目》的解读,则展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韵味。如果说夏峰先生的语录是热烈的、富于生命力的,那么朱子的规条便是严谨的、结构分明的。但令人惊喜的是,编者在注释和梳理上做得极为精到,使得这些跨越时空的古老规训,在今天读来不仅不觉陈旧,反而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在对照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来反思这些规条的适用性。比如其中关于“慎独”的论述,在如今信息爆炸、隐私日益成为奢侈品的时代,它所强调的内在自律和道德坚守,显得尤为珍贵和紧迫。这种对比和反思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层次,不再是单纯的文本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思想碰撞。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种“语录体”的整理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担心内容会显得零散、不成体系。然而,当我将整本书读完之后,这种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夏峰先生和朱子所代表的两种不同侧重点的智慧,在编者的巧妙编排下,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和谐与互补。它并非是简单的将两者的言论拼凑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一种对话——关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治学修身的双重视角。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安排,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发现的乐趣,仿佛在解构一个关于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拼图。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精神遗产的精炼总结,足以让人在浮躁的时代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方向感。

评分

从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兴趣的普通学习者角度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通往深奥学问的桥梁。我曾尝试阅读过不少直接的朱子理学原著,常常因为术语的艰涩和语境的陌生而望而却步。然而,这本“精华编”通过精选和串联,提供了一个更易于入口的切入点。它像是一个资深的向导,在你迷失方向时及时出现,用恰到好处的提示将你引向核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涵养”与“践履”的论述,它们不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被具体化为日常可以实践的步骤。这种“去芜存菁”的做法,使得学习成本大大降低,却又不失其内涵的丰富性,非常适合那些希望系统性了解儒家思想精髓,却又苦于无从下手的读者。

评分

繁体横排,价格虚高,可惜了

评分

好书,值得阅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书,值得阅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繁体字横排,经典古籍整理。

评分

繁体字横排,经典古籍整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