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思维方式的影响上,心理学家意识到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作者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通过对成功人士的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思维特征,并试图把这些成功思考者所使用的方法提供给我们每一个人,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的人将会成为命运的主宰。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思维决定 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你没有 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思维的质量 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大部分悲观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悲观的 一样,他们以消极悲观的方式来思考自我和生命经验 ,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不高兴。我们都是自己非理 性思维方式的受害者,它妨碍我们对机会的觉察和把 握,使我们不能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妨害我们的 人际关系,使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
如果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 素,我们为何不去发现和学习那些幸福成功人士的思 维技巧呢?《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将会呈 现那些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学习和练习它 的方法。
批判性思维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名词,掌握它, 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加出色、 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乃至 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 终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由理查德·保 罗、琳达·埃尔德编写。
理查德·保罗:在批判性思维发展领域,理查德·保罗是有着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维中心(1980)、**批判性思维讨论会(1987)以及*近的**批判性思维学会(1995—2000)。他还组织、主持或与琳达·埃尔德共同主持了20次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他写出了六本书和二百余篇文章,思想观点纷纷见诸报端,包括《纽约时报》、《教育周刊》、《高等教育新闻》、《美国教师》、《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他还为美国广播公司设计出八期批判性思维节目。
译者序
前言
绪论//1
*新的批判性思维概念//1
作为一个思考者,你的技能如何//2
良好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努力//4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6
成为自己思维的批判者//7
建立新的思维方式//8
培养对自己推理能力和识别事物能力的信心//8
**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11
批判性思维的强弱//11
公正性需要什么//14
认识思维特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24
小结//26
第2章 你处于批判性思维前四个阶段的哪个阶段//27
阶段1 鲁莽的思考者//28
阶段2 质疑的思考者//29
阶段3 初始的思考者//30
阶段4 练习中的思考者//33
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34
为制订练习计划而建议的策略//34
第3章 自我理解//40
监控日常思维和生活中的自我中心//41
努力做到思维公正//41
识别大脑的三个与众不同的功能//42
理解你与大脑间的特殊关系//43
将所学课程与你的生活问题建立联系//46
整合理智和情感的学习//46
第4章 思维的组成//48
推理无处不在//49
思维的成分//50
思维成分的整合//56
思维要素之间的关系//57
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目标//57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58
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60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63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67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调整观点立场//69
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立场//70
小结//71
第5章 思维标准//72
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73
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79
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84
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91
思维中提问的重要性//91
质疑你的问题//92
呆板的问题反映惰性的思考//93
三种问题类型//93
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96
关注问题的类型//97
关注思维标准//98
关注思维元素//99
关注问题优先次序//101
关注思维领域//102
小结//104
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105
**表面化的记忆,深度学习//105
内容和思维的关系//106
通过思维理解内容,通过内容进行思考//107
用思维的知识在课堂上思考//109
第8章 了解**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111
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112
典型大学课堂的逻辑//113
理清你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115
清楚课程和学科必要的思维模式//117
生物化学的逻辑//119
另外四门学科的逻辑//122
确保课程设计对你有效//126
听说读写和思考//130
找出一篇文章的逻辑//131
弄清教科书的逻辑//132
评价作者推理的标准//132
第9章 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133
发展自我评估的策略//134
运用特征来评价你的表现//134
运用学生特征去评价你自己在具体学科中的表现//137
小结//140
**0章 决策和问题解决//141
决策//141
问题解决//147
小结//157
**1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159
管好自私的天性//160
控制你的社会中心倾向//178
小结//185
**2章 如何甄辨新闻中的媒体偏见和宣教//186
民主与新闻媒体//187
使得新闻媒介逻辑晦涩难懂的谬见//188
新闻媒体的客观性//188
对主流观点偏见的知觉//191
辨别社会中心思维//194
歪曲报道来支持特权的观点//195
找到替代的信息来源//202
成为一个自我思考者//203
小结//210
**3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诡计//211
人类心理的真实和自欺//212
三种类型的思考者//212
思维谬误的概念//215
错误的概括化//217
分析概括//219
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223
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236
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240
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243
避免两个**//245
小结//246
**4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247
为什么人们对道德感到困惑//247
道德推理的基础//249
小结//261
**5章 策略性思维:**部分//262
理解和使用策略性思维//262
策略性思维的成分//264
策略性思维的开始//264
**6章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272
小结//282
**7章 成为一名**的思考者:总结//283
练习批判性思维//283
阶段5:**的思考者//284
阶段6:完善的思考者//286
完善的思考者的心理品质//287
完善的思考者的内在逻辑//288
完善的思考者//289
参考文献//290
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是渐进且深远的,它更像是一场缓慢的“认知革命”,而不是一次即时的“知识灌输”。起初阅读时,可能会觉得很多概念有些抽象,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背后的分量。但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它已经内化成了你思考的“底层操作系统”。举个例子,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过去可能会立即陷入情绪对立,但现在,我能更迅速地将对话“降维”成对彼此核心假设的检验,去探寻冲突双方逻辑框架的错位点,而不是纠缠于表面的情绪表达。这种从“反应式思维”到“分析式思维”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我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决策的质量。它不是一剂快速见效的“聪明药”,而是一套需要持续维护和应用的“思维操作系统升级包”,一旦安装成功,其带来的认知自由度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犀利感,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一种带着点挑战性的语气引导你去审视自己的思维定式。我记得书中某个部分在讨论“默认偏见”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场景模拟,让你在情境中不自觉地暴露自己思维中的漏洞。那种感觉就像是照了一面镜子,一开始有点不舒服,因为它揭示了你习以为常的思维捷径其实有多么不可靠。比如在分析新闻报道时,它会让你停下来,不是问“这个信息对不对”,而是问“为什么这个信息会以这种方式呈现给我?” 这种对信息源和表达方式的深度剖析,远远超出了普通方法论书籍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套思维的“外科手术刀”,要求你精准地切割掉那些模糊不清、未经检验的假设。读完第一遍后,我发现自己看任何论证结构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去拆解它的前提和结论,这种习惯的养成,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它不是教你如何思考某个具体问题,而是教你如何思考“思考本身”的机制,这无疑是提升认知效率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充满了目的性,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堆砌理论,而是采用了一种高度模块化和实战化的编排。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思维谬误或分析技术,并且紧随其后的是大量精心构造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背景极其贴近现实生活和职场决策,这使得理论的学习不再是空中楼阁。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归纳法与演绎法局限性”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作者巧妙地将两种推理方式的强项和弱点置于同一张桌面上进行比较,迫使读者理解:没有一种思维工具是万能的。当你需要快速做出生死攸关的决策时,某种直觉性的归纳可能是必要的;但当你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知识体系时,严谨的演绎逻辑就不可或缺了。这种动态的、情境依赖的工具使用指南,远比单纯的定义和公式来得实用得多。它教会我的是一种“工具箱”思维,而不是“单一工具”思维,让我能根据任务的性质灵活切换我的认知引擎。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未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元认知”的层面——即对自身思维过程的思考和监控。它给出的很多练习题,并非让你得出“正确答案”,而是要求你记录下你得出答案的整个过程,包括你遇到的犹豫、你进行的选择、你放弃的替代路径。这种要求“自我解剖”式的反思练习,是许多市面上的成功学或思维导图书籍所不具备的。通过这种内省,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犯错并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某个事实,而是因为我在信息不全或压力环境下,我的认知资源分配出现了偏差。书中建议的“思维日志”记录方法,起初觉得繁琐,但坚持下来后,它成了一个强大的反馈循环系统,让我能够系统地追踪自己的思维“Bug”并进行迭代优化。这使得批判性思维不再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是一种动态的、自我修正的实践过程。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是极其克制和精准的,每一个词语的选择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没有一个多余的形容词或情绪化的表达,这本身就体现了作者推崇的清晰思考原则。然而,这种克制感带来的震撼力却异常强大。在探讨“模糊语言的操纵性”那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一些商业合同和政治演讲中的常见措辞陷阱,通过剖析那些看似中立的词语背后隐藏的权力意图,我开始对日常交流中那些看似无害的表达产生了高度警惕。例如,书中对于“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这类表述的拆解,展示了如何通过引入模糊动词来规避责任和承诺具体行动。这种对语言层面的深度挖掘,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信息免疫力”。它迫使我不再满足于表面信息,而是深入探究“谁在说话”、“为何如此说”,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一种从语言到思想的立体化防御体系的构建过程。
评分自从耐插妹妹跟了黑东后,每次买东西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评分不错,研究看看,对自己有好处
评分应该是正版,还没看。
评分不错,研究看看,对自己有好处
评分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评分看介绍很感兴趣,但还没看,先备着。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看介绍很感兴趣,但还没看,先备着。
评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书,相对来说京东上购买有点价格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