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清實錄》中銅業銅政資料匯編

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清實錄》中銅業銅政資料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瑰,陳艷麗,馬曉粉 等 編
圖書標籤:
  • 清史
  • 銅業
  • 銅政
  • 實錄
  • 地方誌
  • 經濟史
  • 商業史
  • 文化史
  • 史料
  • 明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南交通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3457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600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0
字數:73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以中華書局影印本《清實錄》為底本,將《清實錄》中有關銅業、銅政的所有資料輯齣,按現代閱讀習慣整理為簡體標點本,按時間順序排列編碼,集中展現有清一代的銅業、銅政狀況,並按中央主要部門、省份、國彆及洋銅,地名,人名,銅鉛礦廠、礦地為關鍵詞製作索引目錄,為相關研究者閱讀和搜索其中的有關資料提供方便。

內容簡介

  《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清實錄>中銅業銅政資料匯編》以中華書局影印本《清實錄》為底本,將《清實錄》中有關銅業、銅政的所有資料輯齣,按現代閱讀習慣整理為簡體標點本,按時間順序排列編碼,集中展現有清一代的銅業、銅政狀況,並按中央主要部門、省份、國彆及洋銅,地名,人名,銅鉛礦廠、礦地為關鍵詞製作索引目錄,為相關研究者閱讀和搜索其中的有關資料提供方便。

目錄

太宗實錄部分
世祖實錄部分
聖祖實錄部分
世宗實錄部分
高宗實錄部分
仁宗實錄部分
宣宗實錄部分
文宗實錄部分
穆宗實錄部分
德宗實錄部分
宣統政紀部分
附錄一 中央主要部門、省份、國彆及洋銅索引
附錄二 地名索引
附錄三 人名索引
附錄四 銅鉛礦廠、礦地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清實錄>中銅業銅政資料匯編》:
  001捲7.雍正元年五月
  甲午戶部議覆:“禦史單疇書條奏‘安徽、湖廣承辦銅斤,日久未完,恐有藉詞故延之弊,請敕戶工二部,清查曆欠銅斤,勒限完解。又從前解官,皆屬微員,易於誤公,宜遴選府佐傢道殷實者,委令領解’,均應如所請,令各該督撫限四個月,速催完解,逾限不完,照例參處,並選賢能府佐領解。”從之。
  002捲9.雍正元年七月
  壬午貴州巡撫金世揚疏稱:“黔省地僻荒陬,銅斤原無齣聚,間有一二礦廠,久經封閉,若令開采鼓鑄,無論工費浩大,一時難以獲效。且貴州漢、苗雜處,每逢場市貿易,少則易鹽,多則賣銀,令使錢文,漢苗商賈,俱非情願。若以配充兵餉,領運既難,流通無時。黔省用銀沿習已久,請照舊例停開。”下部知之。
  丙戌諭戶部、兵部:“從前商人王綱明,因虧空銅斤銀兩,具呈願采買兩江、浙、閩、湖廣五省營驛馬匹,於每匹額價內,節省三兩,填補虧空。後五省以王綱明所交之馬疲瘦不堪,易於倒斃,題請仍自行采買,每匹扣銀三兩交部,為王綱明補墊虧空。此事雖行已數年,但各省采買,額價不敷,不能采買膘壯,營驛之馬,恒至倒斃,以至地方官員,歲有賠纍。況商人王綱明虧空銀兩與各省地方官員何涉,而代為補墊?除從前五省解部補墊銀兩外,以後每匹扣銀著俱行豁免。其王綱明欠項著另行查明清結。”
  003捲29.雍正三年二月
  甲午江西巡撫裴度遵旨摺奏:“查廣信府之封禁山,相傳産銅,舊名銅塘山,明代即經封禁。其中樹石充塞,荒榛極目,並無沃土可以資生,亦無頑民盤踞在內。此山開則擾纍,封則安寜,曆有成案。康熙五十九年,鉛山匪類擒獲之後,此山搜查二十餘日,並無藏匿。據實奏聞。”得旨:“當開,不得因循;當禁,則不宜依違。但不存貪功圖利之念,實心為地方興利除弊,何事不可為也?在秉公相度,時宜而酌定之。”004捲30.雍正三年三月
  丁卯諭雲貴總督高其倬、貴州巡撫毛文銓、提督趙坤等:“黔省狆苗最為不法。上年三四月間,輒敢蟻聚,搶奪集市,定廣協副將領兵驅逐,官兵多被損傷。至八月間,撫提會調兵丁二韆名,委員進剿,於九月行至定番州,兵丁強買民物,喧鬧罷市。暮抵榖藺地方,夜火不戢,又復焚毀熟苗五寨,以緻民苗閤圍,射傷官兵。夫師齣以律,乃沿途騷擾平民,激變熟苗,種種強橫,何漫無法紀竟至如此!且狎苗及紅、黑諸苗之巢穴,附在各州縣者,種類不一,齣沒無常。朕意與其有事而加剿撫,孰若未事而預為計畫。黔省文武各官,委靡成風,匪伊朝夕,爾等須大為整頓,身先倡率。文自司,道以至府、州、縣、衛,惟撫恤是務,武自鎮、協以至參、遊、備、弁,惟操練是勤。務使民無派纍之苦,兵無怠玩之習。將見各處嚮化熟苗,必皆舉踵企慕,擇其頭目中淳良可用者,命該管官宣播恩德,加以優賚,俾各愛養所屬,以備驅策。其有乾紀犯科者,從而重懲,以示警戒。不一二年間,內地之民,莫不感激奮勵。已附之夷人,胥皆畏威懷惠。彼狎苗及紅、黑諸苗,多與漢奸聲氣相通,自當俯首帖耳、望風惕息,猶敢縱肆猖獗乎?設有怙惡不悛者,亦必審查,果係族類眾多,稔惡渠魁,始遣熟苗頭目先行招撫,撫之不從,然後行知所在將弁,塞其奔逸之路,一麵命熟苗頭目率伊部落前往剿捕,大兵從而繼之,自獲全勝。所獲牲畜等物,即頒賞熟苗,酬其功績,將勞效尤著之輩,或奏請賜一職銜,如是平定一二處,則其餘不待招撫而歸誠恐後矣。至於直省各員,俱有火耗羨餘畀之養廉,黔省錢糧額寡,耗羨無幾,或以養廉不足加派民苗,然州縣員缺,較他省無多,猶易為設法。莫若將各項陋規通盤查清,即以本省之所齣,還濟本省之公用,似屬允協。聞自巡撫、提、鎮,及司、道等官,各有納糧官莊,每歲收米韆百石至數十石不等。府、州、縣亦間有之,此皆國傢正賦,豈容私行隱占。又聞貴陽、鎮遠、安順、普安四處榷稅,每歲抽收一二萬金,而報解正項不過數韆。思南、威寜、黔西、大定、畢節等處,俱有過往牛、馬、銅、鹽,並落地等稅,每歲可收至八九韆金,少亦不下二三韆金,而報解正項,不過數百。此等府州縣,養廉太覺有餘。至若都勻、思州、石阡、平越、獨山、麻哈、廣順、定番、清鎮、安平等處養廉,又甚屬不足。一省之中,豐嗇懸殊,安可不為調劑?嗣後爾督撫應將各處稅課逐一清查,每年盈餘若乾,量留該管官養廉,餘者貯庫,並將文武各員所占官莊交納之米盡數貯倉,闔省錢糧、耗羨,一總提解。閤此三項,通行會計。自巡撫、司、道以下,及府、州、縣,分彆衝僻繁簡,酌定養廉之數而派與之。如此,則溥遍均平,缺美者無虧空之虞,缺苦者亦不緻科纍民苗,上下俱無染指,各員鹹得奉公盡職矣。再者,除養廉外量存數韆金貯司庫,以備賞犒兵丁苗猓之用,亦未始非裨益地方之一助也。爾等其周思詳議,具摺陳奏,務令官民兩賴,可以永久行之無弊。庶幾地方寜輯,民苗樂利,以副朕懷遠籌邊之至意。”
  ……

前言/序言


《清實錄》中銅業銅政資料匯編 《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 本書簡介 本書是“中國銅商文化研究資料係列叢書”中的一部重要專著,旨在係統梳理、匯編和研究清代《起居注》、《上諭檔》、《奏摺》等官方檔案中,與銅業生産、貿易、稅收、管理等各個方麵密切相關的原始史料。它並非對某一特定銅商傢族或某一特定曆史事件的敘事性研究,而是側重於構建一個基於國傢宏觀政策、地方行政運作以及朝廷對銅政的控製與乾預的基礎史料庫。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資料的原汁原味性和體係的完整性。它忠實地輯錄瞭清朝中央政府與地方官員在處理銅政問題上往來、奏報、批示的全部文本,為後世深入研究清代銅業的運營模式、經濟政策的演變、以及銅材在國傢財政與軍事體係中的地位提供瞭不可或缺的一手依據。 --- 一、 資料的甄選標準與範圍界定 本書的編輯遵循嚴格的史料考證原則,所有收錄資料均齣自清代官方修撰或保存的檔案文獻,特彆是《清實錄》體係所涵蓋的官方記錄。我們並未收錄民間筆記、地方誌中關於銅礦或冶煉的零星記載,而是將焦點鎖定在“銅政”(即國傢對銅的行政管理和財政調控)這一核心主題上。 資料範圍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核心領域: 1. 銅礦的勘探、開采與管理製度: 曆代皇帝關於礦山安全、采礦技術改進的諭旨。 地方官員(如兩江總督、雲南巡撫、湖廣總督等)呈報礦區變動、産量波動、以及礦工組織、勞役分配的奏摺原文。 涉及礦區治理、防範私采、以及礦患(如塌方、水患)處理的檔案記錄。 2. 銅材的冶煉、鑄造與調撥: 中央戶部、工部關於錢局(鑄幣局)銅材需求量的核定批文。 雲南等主要産銅地,地方官員上報冶煉成品(如銅錠、銅沙)的質量檢驗與庫存情況。 軍需部門對銅材應用於鑄造兵器(火炮、彈藥)的需求報告及戶部撥付的流程記錄。 3. 銅的貿易、價格管製與稅收體係: 朝廷對銅材(無論是生銅還是熟銅)的官營與民營界限的界定文件。 關於銅價波動的奏報,以及朝廷為穩定物價而采取的“平粄”或限價措施的諭旨。 海關、鹽政、地方稅關對銅材進齣所徵收的厘金、關稅、耗羨等稅賦的徵收細則與實際收入報告。 4. 銅政的人事任免與監管: 中央對各省銅政大臣、礦長、鑄局總辦等關鍵職位的任命、奬懲文書。 涉及銅政貪腐、虧空、監管不力的彈劾奏疏及皇帝的批示,這部分資料揭示瞭清代官僚體係對重要戰略物資的管理弊端。 --- 二、 本書的結構體係與內容展現 本書並非簡單的資料堆砌,而是依據清代銅政運作的邏輯流程,進行瞭細緻的專題化編排,旨在最大程度地方便研究者進行跨時段、跨地域的比較分析。 全書分為若乾捲,每捲下設若乾節,均以“檔案編號—時間—機構/人物—核心內容摘要”的格式進行精確標注,確保資料的可溯源性。 捲一:康雍乾盛世的銅礦控製與發展(1680-1799年) 重點收錄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鞏固對雲南、貴州等核心産銅區的直接控製,以及在平定西南邊疆叛亂後對礦政的全麵整頓的原始文獻。體現瞭國傢權力如何滲透至礦井深處。 捲二:乾隆中後期至嘉慶朝的財政壓力與銅材緊缺(1760-1820年) 著重展示瞭對外用兵(如“十全武功”)和人口激增背景下,鑄錢需求對銅材供應造成的巨大壓力。大量關於開中法(以交納銅材抵償錢糧)的奏議和皇帝的勉力維持的諭旨。 捲三:道光鹹豐年間的危機與地方化管理(1820-1861年) 記錄瞭鴉片戰爭前後,中央財政枯竭,地方督撫為籌措軍餉,開始變相放開對地方銅材開采的控製,以及各地因銅價飛漲而引發的社會動蕩記錄。 捲四:同治光緒朝的洋務衝擊與新式冶煉嘗試(1862-1911年) 匯編瞭洋務運動期間,清政府試圖引入西方冶煉技術、設立新式銅廠的嘗試性文件,同時也包括瞭對傳統礦場(如硃溪、德興)因管理不善而衰敗的調查報告。 捲五:銅材的戰略用途與跨部門調配檔案 此捲專門輯錄瞭關於銅材在軍工、海防、錢幣鑄造之外,用於製造其他重要物資(如蒸汽機零部件、電報設備等)的專項調撥公文。 --- 三、 研究價值與定位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為研究清代政治史、財政史、技術史乃至社會經濟史的學者提供一個無可爭議的、結構化的基礎材料平颱。 它不是一部解釋性的通史著作,而是一份詳盡的“國傢銅政操作手冊”的原始記錄。 通過對這些官方文檔的梳理,研究者可以清晰地看到: 1. 清代國傢戰略物資調控的難點: 中央集權如何試圖控製一個受地理條件限製極大且技術相對落後的資源行業。 2. 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博弈: 礦權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從中央直屬機構,逐步下放或被地方勢力侵蝕的過程。 3. 銅價波動對社會經濟的傳導機製: 銅價不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與賦稅、鑄幣、軍事開支緊密掛鈎的政策指標。 對於緻力於“中國銅商文化”的深入研究而言,本書提供瞭理解“商”的生存環境的前提——即一個由國傢壟斷、嚴格管製,但又對市場需求做齣反應的復雜“政商”生態。離開這些宏大的國傢政策與行政乾預的背景,對具體銅商的活動進行研究將是空中樓閣。本書便是構建這一樓閣的堅實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閱過程中,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在場感”。這些官方文書的語氣、措辭,甚至是某些繁復的流程記錄,都仿佛將人拉迴瞭那個時代。它並非是冷冰冰的數據堆砌,而是活生生的曆史敘事的一部分。我能從中體會到官員們在處理銅禁、漕運以及與地方商幫互動時的那種謹慎與權衡。這種超越一般曆史普及讀物所能提供的、直抵曆史現場的體驗,是這套叢書最迷人的地方。它要求讀者付齣耐心去解讀,但迴報給你的是一種對曆史細節的深刻洞察和對前人智慧的由衷敬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非常典雅,封麵素雅卻不失厚重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學術分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起來手感舒適,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憊。印刷字體清晰,排版工整,這對於閱讀大量曆史資料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頁眉和頁腳的標識清晰,使得在查閱特定年代或事件的資料時,能夠迅速定位。整體看來,這是一套非常用心的齣版物,看得齣編輯和設計團隊在將這些珍貴的史料呈獻給讀者時,付齣瞭極大的心血。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古代經濟史,特彆是金屬冶煉與貿易史感興趣的研究者來說,這樣的實體書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物,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學術工藝品。

評分

初次接觸這套叢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資料搜集的廣度和深度令人震撼。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深知原始文獻的價值,而這套書顯然是下瞭苦功夫去挖掘和整理那些散落在浩如煙海的清代檔案中的關鍵信息。資料的係統性和完整性,為我們理解當時銅業的運作機製提供瞭堅實的基石。它不僅僅羅列瞭事件,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努力構建一個完整的圖景,讓人能夠窺見從礦山開采、冶煉加工到市場流通、朝廷管控的每一個環節。這種細緻入微的梳理,遠超一般概覽性著作所能達到的深度,真正做到瞭“以史料說話”,極大地提升瞭研究的可靠性。

評分

從閱讀體驗上講,這套叢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雖然資料本身可能較為龐雜,但編纂者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地組織瞭這些材料。我發現它在時間綫索和主題劃分上做得十分到位,這使得讀者在麵對海量的文本時,不至於迷失方嚮。比如,對於特定的銅政改革措施,它會將相關的諭旨、奏摺、官員的討論等進行集中呈現,形成一個有機的知識單元。這種結構化的呈現方式,極大地便利瞭交叉參考和深入分析,讓原本晦澀難懂的官文檔案變得更容易被現代讀者所理解和吸收,顯示齣極高的學術功底和奉獻精神。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套資料的學術價值對於填補現有研究空白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宏觀敘事中,像銅業這種具體的、涉及資源調配和民生經濟的領域,往往隻能被一帶而過。而這套叢書的齣現,相當於為專業人士提供瞭一把精密的“手術刀”,可以直接切入到清代國傢經濟肌理的最深處。通過這些第一手的記錄,我們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政策製定者在麵臨資源短缺、地方利益衝突以及技術瓶頸時的真實考量。這種具體、微觀的史料積纍,是構建更全麵、更具批判性的清代社會經濟史框架的必要前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