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2版) [Soil Mechanics(Second Edition)]

土力学(第2版) [Soil Mechanics(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广信,张丙印,于玉贞 著
图书标签:
  • 土力学
  • 岩土工程
  • 地基处理
  • 土工程
  • 土力学原理
  • 土的物理性质
  • 土的力学性质
  • 地基基础
  • 土动力学
  • 边坡稳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31766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64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列教材
外文名称:Soil Mechanics(Seco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字数:573000
正文语种:中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土力学(第2版)》系统地阐述了土的基本特性、土力学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土体中的渗流及土体的变形与稳定的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适应本学科近年来的发展,也适当介绍了一些新的内容与发展。
  全书分为9章,包括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与渗流问题,土体中的应力计算与有效应力原理,土的变形计算与固结理论,土的抗剪强度及其理论,土压力理论,土坡稳定的分析方法,地基承载力及土的动力特性。《土力学(第2版)》突出了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其中书后的附录可供教学与自学时参考。
  《土力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以及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1.1 土的形成
1.1.1 土的搬运和沉积
1.1.2 风化作用和土的主要特点
1.2 土的三相组成
1.2.1 固体颗粒
1.2.2 土中水
1.2.3 土中气体
1.3 土的物理状态
1.3.1 土的三相组成的比例关系
1.3.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4 土的结构
1.4.1 粗粒土的结构
1.4.2 细粒土的结构
1.4.3 反映细粒土结构特性的两种性质
1.5 土的工程分类
1.5.1 土的工程分类依据
1.5.2 水利部《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分类法
1.5.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分类法
1.5.4 细粒土的活性指数
1.6 土的压实性
1.6.1 细粒土的压实性
1.6.2 粗粒土的压实性
习题

第2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2.1 概述
2.2 土体的渗透性
2.2.1 土体的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2.2.2 渗透系数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2.2.3 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2.3 二维渗流与流网
2.3.1 平面渗流的控制方程
2.3.2 流网的绘制及应用
2.4 渗透力和渗透变形
2.4.1 渗透力和临界水力坡降
2.4.2 土的渗透变形(或称渗透稳定)
习题

第3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1 概述
3.2 有效应力原理
3.2.1 饱和土中的两种应力
3.2.2 有效应力原理要点
3.3 地基的自重应力计算
3.3.1 地基中自重应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3.3.2 静水与自重应力计算
3.3.3 竖直稳定渗透下自重应力计算
3.4 基底压力计算
3.4.1 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
3.4.2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3.5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5.1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3.5.2 矩形面积上各种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3.5.3 条形面积上各种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3.5.4 圆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时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3.5.5 影响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的因素
3.6 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孔隙水压力系数
3.6.1 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
3.6.2 孔隙水压力系数
3.6.3 孔隙水压力系数的讨论
习题

第4章 土的变形特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变形特性试验方法
4.1.1 侧限压缩试验
4.1.2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4.1.3 土的变形特点和本构模型
4.2 土的一维压缩性指标
4.2.1 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
4.2.2 先期固结压力
4.2.3 原位压缩曲线和原位再压缩曲线
4.3 地基沉降量计算
4.3.1 一维压缩基本课题
4.3.2 沉降计算分层总和法
4.3.3 关于地基沉降计算的讨论
4.4 饱和土体渗流固结理论
4.4.1 太沙基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4.4.2 关于渗流固结理论的研究进展
习题

第5章 土的抗剪强度
5.1 概述
5.2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5.2.1 直剪试验与库仑公式
5.2.2 土的抗剪强度机理
5.2.3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5.3 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试验
5.3.1 直剪试验
5.3.2 三轴剪切试验
5.3.3 无侧限压缩试验
5.3.4 十字板剪切试验
5.4 应力路径和破坏主应力线
5.4.1 应力路径及表示方法
5.4.2 强度包线与破坏主应力线
5.4.3 总应力路径与有效应力路径
5.5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5.5.1 总应力强度指标和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5.5.2 三轴试验强度指标
5.5.3 直剪试验强度指标
5.5.4 残余抗剪强度指标
5.5.5 土的强度指标的工程应用
习题

第6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6.1 概述
6.1.1 挡土结构类型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6.1.2 墙体位移与土压力类型
6.2 静止土压力计算
6.2.1 静止土压力
6.2.2 静止土压力分布及总土压力
6.2.3 关于静止土压力系数
6.3 朗肯土压力理论
6.3.1 基本原理
6.3.2 朗肯土压力计算
6.4 库仑土压力理论
6.4.1 方法要点
6.4.2 数解法
6.4.3 图解法
6.5 朗肯理论与库仑理论的比较
6.5.1 分析方法的异同
6.5.2 适用范围
6.5.3 计算误差
6.6 几种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6.6.1 成层土的土压力
6.6.2 墙后填土中有地下水
6.6.3 填土表面有荷载作用
6.6.4 墙背形状有变化的情况
6.6.5 墙后滑动面受限
6.6.6 加筋挡土墙
6.6.7 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
6.6.8 填土性质指标与填土材料的选择
习题

第7章 土坡稳定分析
7.1 概述
7.2 无黏性土坡的稳定分析
7.2.1 均质干坡和水下坡
7.2.2 有渗透水流的均质土坡
7.2.3 非线性抗剪强度的影响
7.2.4 部分浸水土坡
7.3 黏性土坡的稳定分析
7.3.1 整体圆弧滑动法
7.3.2 条分法的基本概念
7.3.3 瑞典条分法
7.3.4 毕肖甫法
7.3.5 简布法
7.3.6 有限元法
7.3.7 最危险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和容许安全系数
7.3.8 边坡稳定分析图解法
7.4 边坡稳定分析的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
7.4.1 基本概念
7.4.2 稳定渗流期土坡稳定分析
7.4.3 施工期的边坡稳定分析
7.5 天然土体的边坡稳定问题
7.5.1 裂隙硬黏土的边坡稳定
7.5.2 软土地基上土坡的稳定分析
习题

第8章 地基承载力
8.1 概述
8.2 地基的失稳形式和过程
8.2.1 临塑荷载pcr和极限承载力
8.2.2 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
8.3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8.3.1 无重介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普朗德尔(PrandtlL1920)-瑞斯纳(ReissnerH1924)公式
8.3.2 基础下形成刚性核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太沙基公式
8.3.3 考虑基底以上土体抗剪强度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梅耶霍夫公式(MeyerhofGG1951)
8.3.4 汉森(HansenJB)极限承载力公式
8.3.5 地基承载力机理及其公式的一般形式
8.4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8.4.1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概念
8.4.2 按控制地基中极限平衡区(塑性区)发展范围的方法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8.4.3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确定地基承载力
习题

第9章 土的动力特性
9.1 动荷载
9.2 土的动强度
9.2.1 冲击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
9.2.2 周期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
9.2.3 不规则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
9.3 土的振动液化
9.3.1 液化的基本概念
9.3.2 振动孔隙水压力的发展
9.3.3 影响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9.3.4 土单元体的液化可能性判别
9.4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和阻尼特性
9.4.1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9.4.2 土的阻尼特性
习题

附录Ⅰ 布辛内斯克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表面上竖向集中力作用的附加应力与位移解
附录Ⅱ 求附加应力的感应图法
附录Ⅲ 有黏聚力和地面均布荷载的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公式
附录Ⅳ 无限斜面土坡的朗肯土压力计算
附录Ⅴ 埋管与地下工程的土压力
附录Ⅵ 地震期边坡稳定分析
附录Ⅶ 极限平衡理论与用特征线法求解无重介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学基础》 本书深入探讨了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关键作用,旨在为读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分析方法。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地质学、力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理解和解决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基石。 第一部分:地球的构造与物质组成 本部分首先从宏观角度审视地球的构造,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随后,将视角转向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和矿物。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类岩石的成因、分类(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主要的矿物成分。通过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性质,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地质作用下的演变规律,以及对工程性质的影响。此外,还将探讨地质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这些作用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地质体,并直接影响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 第二部分:地貌与地质构造 本部分将聚焦于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我们将分析各种主要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岸地貌等,探讨其成因和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讲解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对于每种构造类型,我们将详细阐述其形成过程、特征表现,以及它们在工程中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断层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节理对岩体稳定性的削弱作用等。理解地质构造对于评价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地下水与工程水文地质 地下水是影响岩土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部分将全面介绍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我们将讨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等过程,以及不同含水介质中地下水的渗透性。重点将放在地下水对土体或岩体的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以及渗透变形的影响。此外,还将研究工程活动如何改变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例如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抽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物(如隧道、基坑)的长期作用。对工程水文地质的深入理解,是进行合理地下水控制和排水设计的基础。 第四部分: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 为了成功开展一项工程,精确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工程地质调查的各个环节和方法。这包括: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现场勘察(包括钻孔、物探、室内试验等)、室内试验(如岩石力学性质、土力学性质的测定)以及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本部分将阐述工程地质评价的方法,如何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工程特点,对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稳定性评价、灾害评价(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以及适宜性评价。这为工程设计提供关键的地质依据。 第五部分:特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本部分将重点讨论这些领域。我们将探讨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地基等特殊土的形成原因、性质特征及其在工程中应采取的特殊处理措施。同时,还将关注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如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分析其成因机制,并介绍相应的监测、预警和治理技术。对于城市工程,还将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和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管线、地铁建设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地质环境。 第六部分: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实践 本部分将把工程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岩土工程实践相结合。我们将探讨工程地质学在不同类型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水利工程(大坝、水库)、交通工程(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矿山工程等。对于每类工程,都将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工程地质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工程案例,从中学习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的经验教训。 本书力求内容详实,概念清晰,图文并茂,并结合最新的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旨在培养读者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更全面地认识地球的内部奥秘与地表特征,并深刻理解这些地质因素对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为各类岩土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认为,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如何运作的,是构建安全、可持续城市的基础。而《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我想象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城市工程师,会向我展示,我们每天行走、生活、建造的土地,其下方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结构和力量。它是否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比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它们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动力学性质的描述尤其感兴趣。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土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是如何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边坡加固和支护技术的内容抱有很高的期待。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挡土墙、锚杆、土钉墙等工程措施,它们是如何设计和施工的,其背后的土力学原理是什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这些工程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我也对书中关于土体动力触陷和液化的现象感到好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砂土或饱和土体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液化,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这些现象的发生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简而言之,《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大地和谐共处的“生存指南”。它应该能够为我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技能,让我能够为建设更安全、更美好的城市贡献力量。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程科学充满好奇的学习者,而《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就像一个未被探索的宝藏,激起了我深入了解的欲望。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阅它的内页,但其标题本身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领域。 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定是一位在土力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将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土壤世界的奥秘。我好奇书中是否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土的形成、分类,以及各种土体参数的物理意义。它会不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理论,让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我对书中关于土体的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的介绍尤其期待。我知道,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是工程设计的基础,而这些分析和理论是理解这些能力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实例,帮助我理解应力传递的路径,以及土体在何种条件下会发生破坏。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地下水对土体性质的影响的论述非常感兴趣。地下水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土体的有效应力、渗透性和强度。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以及如何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地下水的因素。 我也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土力学试验,比如三轴试验、直剪试验等。通过对这些试验的了解,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是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的。 我相信,《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程中遇到的与土壤相关的问题,为我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我被一本名为《土力学(第2版)》的书深深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它的名字就足以激起我无限的探索欲。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这本书将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为我展示如何在地基的处理上做到“万无一失”。 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基础类型,例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它们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上部结构荷载而量身定制的?我期待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地段需要打入长长的桩,而另一些地方则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浅基础。 土力学,听起来就像是在与大地对话,而这本书,则是我与这位“大地”交流的指南。我设想,它会带领我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行为,这对地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计算和控制地下水位,以及它对土体的渗透性和强度有何影响? 我也对书中关于边坡稳定性的内容充满期待。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山体滑坡或边坡垮塌的报道,这些灾难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复杂的土力学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哪些因素会导致边坡失稳,以及工程师们又是如何通过加固、排水等手段来保证边坡的安全。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压缩性和沉降计算的描述非常好奇。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都在不断增加,如何精确预测地基的沉降,避免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这无疑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 简而言之,我希望《土力学(第2版)》能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建筑物的“立足之本”,不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而是与脚下这片土地的有机结合。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有力工具。

评分

我对《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它能否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实际工程问题的窗户。在我看来,土力学不仅仅是学科,更是解决无数工程难题的钥匙。 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我深入到工程项目的现场。它是否会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土体性质测试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试验方法所能揭示的信息?我渴望了解,为何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是成功工程的基石。 我对书中关于土拱效应和土压力理论的介绍尤为期待。在地下工程中,土拱效应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降低支护结构的设计难度。而土压力理论,则是设计挡土墙、隧道衬砌等结构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阐述和计算方法,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效应和理论的应用。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软土地基处理和改良的技术充满好奇。在中国很多地区,软土地基普遍存在,给建筑物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如换填、排水固结、桩基、强夯等,并分析它们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我也对书中关于土力学在特殊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水利工程中的堤坝稳定性分析,在交通工程中的路基设计,以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垃圾填埋场设计,都离不开土力学原理的应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土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本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指南,它将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工程实践,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土木工程领域怀揣梦想的学生,我对《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土壤科学的著作,更是通往现实工程世界的一扇窗户。 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读懂”地面。它是否会深入讲解各种土层的特性,比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以及它们在工程建设中的适用性?我渴望了解,为什么有的地方适合建造高楼,而有的地方却只能修建低矮的建筑。 我对书中关于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的相关内容尤为关注。从浅基础到深基础,从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到筏板基础的沉降分析,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我也对书中关于土体稳定性的分析非常着迷。无论是边坡的稳定,还是基坑的开挖,都需要对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抗剪强度进行准确的评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严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工具,让我能够自信地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如何设计能够抵御地震的结构,如何评估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 我相信,《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土力学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程领域的学生,我一直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奥秘充满好奇。 soil mechanics,这门学科听起来就带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感,而《土力学(第2版)》更是我入门的敲门砖。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打开这本书,但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唤起了我对这门学科的无限遐想。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以一种极其严谨但又不失生动的方式,为我揭示土壤的秘密。它会不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耐心地向我讲解不同土层的形成过程?它会不会用精妙的公式和图表,解释土壤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和稳定性?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出现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从宏伟的桥梁地基到隐蔽的地下隧道,都离不开土力学的支撑。这本书会不会让我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看似坚固的地面会突然塌陷,又或者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规避这些风险。 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分类、性质以及如何进行试验的章节尤其感兴趣。我希望它能让我认识到,不仅仅是表面的土壤,深埋于地下的岩石和土层,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而理解这些性格,是成功进行工程建设的关键。 想象一下,我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掌握分析土体行为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土壤在各种工程场景下的表现,甚至能够预测潜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获得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本书的第二版,一定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让我对它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充满了信心。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深度,更在于它能否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真实工程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土力学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自从得知《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的存在,我的思绪就被它深深吸引。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土壤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向导,引领我探索这个我们每天都接触,却又常常忽略的世界。 我想象着,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大家,他会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工程的视角,来阐述土力学的原理。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工程案例,从经典的案例分析到最新的工程实践,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土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对书中关于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分析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地下水的流动,对于地基的稳定性、地下结构的防水以及水利工程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渗流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排水、防渗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的影响。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压缩性和沉降预测的介绍抱有很高的期望。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都在不断增加,如何准确预测地基的沉降,避免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结构破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 我也对书中关于软土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充满了好奇。中国许多地区都有软土分布,如何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提高其承载能力,是工程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先进的处理技术。 总体而言,我认为《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将是我学习土力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程领域的学生,《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工程图景,而土力学,正是这一切的基石。 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为我细致地剖析地壳的构造,以及不同土层的形成过程。它是否会讲解,为何有些地区富含优质的砂石,而有些地区则被厚厚的粘土覆盖?这些地质条件,又将如何影响我们在此之上进行的各项工程活动? 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压缩性和沉降计算的介绍尤为期待。我知道,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地基之上,而地基的沉降是衡量其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让我能够准确预测不同荷载下地基的沉降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沉降。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和防治措施充满了好奇。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边坡失稳的内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手段,如排水、加固、植被等,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我也对书中关于地下水对土体性质的影响的论述抱有浓厚的兴趣。地下水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土体的有效应力、渗透性和强度,进而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影响,并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将帮助我深入理解工程建设的本质,并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对《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名词,在我心中,它更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 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为我细致入微地剖析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土的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土体的强度和变形能力的? 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土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阐述。我知道,土壤在承受外力时会产生内部应力,而这些应力又会导致土体变形。如何准确地描述和预测这种关系,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剪切强度理论的内容感到非常着迷。土壤的抗剪强度决定了它能否承受侧向的推力,这在挡土墙、隧道开挖等工程中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什么是莫尔-库仑准则,以及如何利用它来评估土体的承载能力。 我也对书中关于土的固结理论的介绍抱有极大的兴趣。当土壤中的孔隙水被挤压排出时,土体会发生沉降。这种现象在处理软粘土地基时尤其普遍,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让我理解固结过程的机理,以及如何进行固结沉降的预测和控制。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应该能够为我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我对《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心中,它不仅仅是关于土壤的知识汇集,更是一本揭示隐藏在地面之下世界运行规律的百科全书。 我设想,这本书的扉页上,或许会写着这样一句话:“大地并非静止,它有自己的脉搏和力量。” 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土体的颗粒组成、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各种各样的土性。它是否会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粘土颗粒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赋予土壤粘聚力和塑性? 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强度理论的介绍尤其期待。我知道,土壤的抗剪强度是决定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挡土墙的受力等。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土的动力学性质的探讨充满了好奇。地面的振动,无论是来自交通、机械设备还是地震,都会对土体产生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土体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动力分析和设计。 我也对书中关于土体加固技术的内容抱有很高的期望。当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时,工程师们就需要采用各种加固技术来改善土体的性质。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桩基、锚杆、土钉墙、改良土等多种加固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土力学(第2版)》这本书,在我眼中,将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之旅,它将帮助我建立起对土壤世界的深刻理解,并为我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提供坚实的支持。

评分

书很不错,努力努力再努力

评分

好书,很经典的教材。。。。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吃发发发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备战岩土

评分

正品,要加油复习了哦!!!!

评分

印刷精美清晰,京东物流很快,希望考研成功

评分

一本很好的教材,适合,专业人士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