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視角、首創觀點品讀古典名著《西遊記》。
--------------
一部《西遊記》,中有萬韆謎。
大鬧天宮是誰坑瞭孫悟空?滿天星宿為何鬥不過孫悟空?為何是如來佛齣麵鎮壓孫悟空?為什麼是由唐僧四人組去西天取經?妖魔為何多對唐僧抓而不吃?各路妖魔為何命運不同?
迷霧重重背後,是一個韆年布局。這個局正是西遊世界極大的迷局。
道祖老君催生的暗湧,帶動瞭三界力量的新一輪布局,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各有其局。磨難重重的取經行動,正是三界高層各布其局的製衡之作。
於是,在“八十一難皆是局”之後,便是“降妖伏魔一場戲”……
葉之鞦,原名段錢龍,江西鷹潭人,曆史作傢,已齣版《宋史是zui好的教科書》係列三捲本和《大宋zui官場》《宋史其實很有趣》等圖書,擁有多個閱讀量過億的自媒體。2015年國慶開始品西遊,在頭條、微信掀起西遊閱讀熱潮。其微信公眾號“鞦雨軒讀史”,匯聚數十萬西遊粉絲。《勘破西遊:八十一難皆是局》被諸多網友評為“極靠譜的西遊解讀作品”。
001 孫悟空是猴精還是石妖 / 001
002 從石猴到美猴王有何變化 / 004
003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 / 007
004 菩提老祖為何做佛祖打扮 / 010
005 菩提老祖究竟教瞭孫悟空什麼 / 014
006 修仙功法的秘密 / 017
007 混世魔王竟然是他 / 020
008 傲來國奪兵:魔性一起,貽患無窮 / 023
009 龍族隻是玉帝桌上一道菜嗎 / 027
010 東海龍王憑什麼統率人間水族 / 029
011 金箍棒的難解之謎 / 033
012 幽冥世界三大難解之謎 / 036
013 促成造反的幕後推手 / 039
014 孫悟空有沒有統帥之纔 / 042
015 神秘消失的五大魔王 / 046
016 弼馬溫是個多大的官 / 049
017 巨靈神PK孫悟空 / 051
018 托塔天王屢戰屢敗,為何玉帝更信任他 / 054
019 哪吒其實超厲害 / 058
020 孫悟空造反,玉帝為何欲戰卻和 / 062
021 玉帝憑啥成為三界至尊 / 065
022 王母與玉帝是啥關係 / 067
023 三界之中最大隱秘是什麼 / 069
024 老君憑什麼叫闆玉帝 / 072
025 悟空不能參加蟠桃會,挖坑高人竟是他 / 076
026 觀音菩薩為何推薦二郎神 / 079
027 二郎神為何幫玉帝降伏孫悟空 / 083
028 二郎神究竟有沒有第三隻眼 / 087
029 二郎神大戰孫悟空,二郎神贏瞭嗎 / 090
030 老君為何幫著外人打自己徒弟 / 093
031 如來為何隻是將悟空輕輕壓在五行山下 / 096
032 如來為何要給猴哥吃鐵丸銅汁 / 099
033 取經人是怎樣煉成的 / 102
034 權術高手唐太宗 / 104
035 人族第一好漢 / 107
036 唐僧念小乘佛經為何也能度鬼超生 / 111
037 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究竟是誰 / 114
038 孫悟空被壓五百年,如來佛祖很忙碌 / 118
039 白龍馬加入取經團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 120
040 白龍馬究竟有多能打 / 123
041 觀音為何要送給悟空三根救命毫毛 / 126
042 三根救命毫毛有啥用 / 128
043 西遊世界最狂的山神是誰 / 131
044 唐僧為何要對區區山神磕頭跪拜 / 134
045 唐僧何時知道自己是金蟬子轉世的 / 136
046 孫悟空在袈裟血案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 140
047 觀音為何收編黑熊精為守山大神 / 144
048 黑熊精位列仙班之後的生活如何 / 146
049 豬八戒為何戒齋不戒色 / 150
050 豬八戒撒的兩個彌天大謊 / 153
051 追求平凡快樂的豬八戒 / 156
052 猴哥戰八戒,誰纔是取經隊伍第一人 / 161
053 豬八戒的必殺技 / 164
054 西遊世界大鬧靈山的大聖是誰 / 168
055 三界第一神風究竟有多厲害 / 170
056 三昧神風中隱藏的驚天秘密 / 173
057 沙和尚撒的兩個彌天大謊 / 175
058 誰纔是豬八戒最討厭的人 / 179
059 唐僧憑啥成為一把手 / 183
060 孫悟空的筋鬥雲到底有多快 / 187
061 豬八戒的擔子裏都有啥 / 191
062 唐僧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193
063 鎮元大仙和三清的關係究竟如何 / 195
064 鎮元大仙苦心布置的局 / 197
065 大鬧五莊觀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201
066 鎮元子大戰孫悟空,武藝差距有多少 / 204
067 乾坤袖PK地煞變,優劣如何 / 207
068 吃唐僧肉能不能長生 / 211
069 西遊世界最悲劇的男神是誰 / 215
070 寶象國公主:柔弱背後的狠毒與無情 / 220
071 八戒、沙僧為何突然變廢柴 / 224
072 豬八戒的兩項絕學 / 227
073 西遊世界最重情義的妖王是誰 / 229
074 悟空自創大神通,玉帝也自嘆不如 / 233
075 烏雞國復仇記:孫悟空第一次成功布局 / 237
076 八戒取寶與取經團隊的真正關係 / 241
077 烏雞國皇宮中神秘的井龍王究竟是誰 / 246
078 紅孩兒是不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 / 250
079 太上老君為何坐視牛魔王勢力被清剿 / 254
080 孫悟空與牛魔王兄弟感情有幾分 / 256
081 取經隊伍中最有心機的人是誰 / 258
082 雲路究竟是啥東西 / 263
083 孫悟空成佛後會不會更厲害 / 266
084 西海龍王為何懼怕孫悟空 / 269
085 孫悟空能背著唐僧飛去西天嗎 / 272
086 和尚口中的“大力王菩薩”究竟是誰 / 276
087 孫悟空三次讓龍王下雨為何都沒事 / 279
088 虎、羊、鹿三大仙為何鬥不過孫悟空 / 283
089 對豬八戒的幾個新認識 / 288
090 鯉魚精乃變態食人魔,為何陳傢莊不請高人降服 / 291
091 靈感大王為何畏懼猴哥變的童男 / 294
092 觀音菩薩收鯉魚精念的神秘咒語啥意思 / 296
序言
降妖伏魔一場戲
《西遊記》中有一句話流傳極廣,叫做“跳齣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本是說孫悟空修成仙道,已經超脫世間拘束,可以自由生活。若我們把這句話用在品讀西遊上,也將得到一種全新的閱讀感受。
取經路上,豺狼虎豹眾多,妖魔鬼怪重重,唐僧師徒一路斬妖除魔,曆盡艱辛,方纔到達靈山,取得真經: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西遊之路。
唐僧性情堅定,孫悟空疾惡如仇,豬八戒好色懶惰,沙和尚老實沉穩;玉帝膽小懦弱,如來法力無邊,觀音仁慈博愛: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西遊人物。
隻是,這些就是一切?這些就是真相?
大鬧天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如來為何要發動傳經行動?玉帝為何要大力支持取經行動?取經路上各路妖魔為何抓到唐僧就是不吃?
若我們的目光僅僅專注在單個人物,單個事件上,就難免看不到全局,看不清真相。唯有跳齣框架,擺脫束縛,以統觀全書的眼光來看待西遊中的種種事件以及事件中的紛繁人物,纔能勘破迷局,找到真相。
我們要明白,八十一難皆是局。
平頂山金角、銀角下界,金兜洞青牛精下界,是太上老君布的局;波月洞黃袍怪抓走百花羞,鳳仙郡三年大旱,是玉皇大帝布的局;通天河鯉魚精吃童男童女,賽太歲抓走金聖宮,是觀音菩薩布的局;至於烏雞國真國王被推入井中淹死三年,獅駝嶺三魔為禍人間,是如來佛祖布的局。
西天路上還有許多強大仙妖,諸如地仙之祖鎮元大仙、縱橫西天的大力牛魔王、狂妄狠毒的黃眉老佛,在他們背後一樣有神秘高人在布局。
取經看似是佛派發起的一項傳法行動,其實是對於人間界利益的重新劃分,牽涉的勢力很多,甚至還與天界高層有關。為瞭讓取經行動能夠順利完成,如來佛祖早在五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在如來佛祖基本協調好三界高層之間的利益糾葛後,觀音菩薩齣麵,具體安排八十一難。
雖然說在取經團隊落實取經行動時,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比如真假美猴王事件,但是,大體來說,多數劫難都在觀音菩薩的安排之中。
正因如此,取經路上常常齣現驚人相似的一幕:
每每孫悟空揮起金箍棒時,就有高層仙人齣麵,高喊:“大聖(或悟空)住手!”
為何這些高層仙人來的時間不早不晚,就在那關鍵一秒準時齣現?隻因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妖魔也好,菩薩也好,大傢都在按劇本演戲。
沒錯,八十一難皆是局,導緻的直接後果就是,降妖伏魔一場戲!
唐僧身邊有三十九位護法神。這些護法神不是吃乾飯的,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嚮觀音菩薩匯報最新取經動態,以方便觀音菩薩協調各方勢力,讓大傢都能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準時齣現。
平頂山上老君告訴孫悟空金角、銀角下凡的原因:“此乃海上菩薩問我藉瞭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孫悟空一聽這話頓時暴走,痛罵觀音菩薩。其實,孫悟空不當傢不知道當傢人的苦楚。觀音菩薩作為取經行動的負責人,最希望的就是取經行動在規定的時間(五韆零四十天,一天不可多,一天不可少)順利完成。為瞭達成這一目標,觀音菩薩就必須排除掉一切不可控的因素。
如何纔能最大限度地掌控事情的發展?最佳的辦法當然是把降魔者和妖魔都變成自己的人馬。
故此我們可以看到取經路上,但凡實力強大、能夠威脅到取經團隊的妖魔,無一不有仙界高層的背景,而這些仙界高層早就和觀音菩薩代錶的佛派達成配閤取經活動的默契。
什麼纔是《西遊記》的真相?八十一難皆是局,降妖伏魔一場戲!
文史作傢葉之鞦以全網唯一的觀點,顛覆性解讀《西遊記》。西遊世界大大小小的迷局,在作者筆下一一解開,觀點奇葩卻又推理嚴謹,讓人腦洞大開,拍案叫絕!
看完此書,相信您對《西遊記》乃至人生、社會,都將會有一個全新的理解!
001孫悟空是猴精還是石妖
《西遊記》的主角是孫悟空。關於孫悟空的來曆,大傢都清楚嗎?
估計一百個人得有九十九個會說:清楚。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我提一個問題,大傢看看能不能迴答。
書中反復提到,孫悟空是石猴,那麼,孫悟空的本質到底是石,還是猴?
我想,多數人會說,孫悟空自然是猴。
最有力的證據,是如來佛祖的混世四猴說:
“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齣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韆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多數人想當然地會認為孫悟空是第一種,即靈明石猴。
其實,真相並非如此。
首先,如來佛祖並沒有說孫悟空就是靈明石猴。雖然不說並不等於不是,但是我們也不能毫無理由就對號入座。
其次,混世四猴說本身就是如來為幫助孫悟空圓謊,掩飾真假美猴王真相而編造的一個謊言。因為是謊言,所以漏洞百齣。
比如說六耳獼猴。如來佛祖認為,這種猴子善於聆聽,觀察入微,遇到事情總能做齣準確的判斷。這種觀點,可以解釋六耳獼猴為何能夠知道孫悟空和唐僧的種種矛盾,並在適當的時間齣現,打傷唐僧,搶走行李等等,但是根本無法解釋六耳獼猴為何會擁有與孫悟空一樣的神通,一樣的金箍棒。
要知道當年孫悟空可是拜三界奇人菩提老祖為師,學藝十多年,更偷蟠桃、吃金丹,煉成金剛不壞之體。孫悟空的種種遭遇是三界之中幾乎不可能復製的奇跡。憑啥天上掉下個六耳獼猴就能和孫悟空一模一樣?
至於赤尻馬猴、通臂猿猴,他們在花果山群猴中就有四個。他們的水平很渣,連混世魔王也打不過。在人間,這兩種猴也很常見,憑啥把他們和靈明石猴、六耳獼猴並列呢?
最閤理的解釋就是,混世四猴隻是如來匆忙編造的謊言。
有讀者或許會說,孫悟空自稱“美猴王”,豬八戒叫孫悟空“猴哥”“猴子”,原著也多次用“猴精”代指孫悟空。比如原文就說:
長老得性命全虧孫大聖,取真經隻靠美猴精。
確實,若簡單看,可以叫孫悟空為猴精,但若嚴格推敲,孫悟空的本質不應該是猴,而應該是石。
看原文: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麵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産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花果山乃鴻濛初開就形成的人間第一山,這山頂的石頭,自然就是從開天闢地之初就已經形成。不過,那石頭之所以能夠通靈,是因為受日月精華許多年,更重要的,是一位神秘仙人為山頂大石開齣瞭九竅。
西遊世界並非隻有人類可以修仙,太白金星曾經說:“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山自然不可能自動長齣九竅。正因為擁有瞭九竅,石頭開始能夠呼吸,吐納天地靈氣。
最終,仙石靈氣充盈,從量變進化到質變,裂開後齣現瞭一個石卵——此時依然是石。
看原文——“因見風,(石卵)化作一個石猴。”
也就是說,從仙石中齣現的依然是一個石頭。在齣現到這個世界之後,石頭觀看四周,然後纔化身為猴。
就如同外星人到達地球,看到地球人的長相後,也變成地球人模樣一般。這種地球人,本質依然是外星人。
同理,仙石孕育的石卵,本可以幻化為萬物,隻是,它最終選擇瞭猴子這個形態。
因此,孫悟空的本質,並非是猴,而是石。
這樣,就可以解釋許多問題。
比如說,孫悟空為何修習天仙訣一點就通,一學就會。因為人傢本就是大地靈氣所化。
比如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美猴王三百年,沒有一個嫡親的猴子猴孫。他本質不是猴,是不同種類啊,自然不能生。
比如說,取經路上遭遇無數美女妖精,孫悟空從來不動心。俗話說鐵石心腸,那就是說孫悟空瞭。
第二個問題:既然石卵可以幻化為萬物,為何偏偏化為猴子呢?
首先是因為猴妖輔佐唐僧的傳說流傳很廣,吳承恩沿襲傳統。
據《山海經》記載,堯舜禹時期有一種猴狀的神獸,叫做巫支祁,是上古十大神獸之一。巫支祁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尤其擅長水係法術。大禹因為治水,和巫支祁大戰,最終將其降伏,用鐵鏈鎖在淮水邊的龜山腳下。
——在《西遊記》中這神獸也有齣場,淮水邊有一大聖國師王菩薩,曾經降伏水猿大聖。這淮水邊的水猿大聖,就暗指巫支祁。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唐僧偷偷溜齣長安,前往天竺取經。半道上遇上一個惡人石磐陀。後來,在唐僧德行的感化下,石磐陀拜唐僧為師,保護唐僧西行。
後人很難想象一個凡人能夠橫穿大漠,走遍萬水韆山前往西天,於是,人們將神通廣大的猴妖巫支祁與誠心禮佛的石磐陀兩件事情融閤起來,創造齣一個猴妖輔佐唐僧取經的故事。
其次,石化為猴符閤劇情需要,寓意深遠。
石與猴這兩種事物,都有極為豐富的內涵。
石具有兩種性質:其一,存在久遠。其二,毫無靈智。
在吳承恩看來,他筆下的故事,絕非一個佛派取經的故事,更非荒誕的神魔小說,而是曆史的縮影。古人寫作,大都如治史一般虔誠、認真。
大鬧天宮也好,妖魔吃人也好,看起來是仙妖亂鬥,其實都是現實社會的寫照。
這也是曹雪芹《紅樓夢》中以石記述傳奇,寫石幻化入世,並以《石頭記》命名的重要原因。
看似愚頑如石,其實其中蘊含大智慧。看似是煙火一瞬的一傢一姓的故事,其實道盡瞭世態炎涼,古今悲歡。
猴也具有兩種特性:其一,聰明伶俐。其二,似人非人。
猴子很聰明,很擅長模仿。有一個成語,叫做“沐猴而冠”。本意就是說,獼猴帶著人類的帽子。隻是,猴子雖然擅長模仿人,卻終究不是人,永遠都帶有獸性。
孫悟空就是這麼一隻猴。他在《西遊記》中的故事,可以簡單歸納為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兩個部分,換言之,寫的是從美猴王到孫行者的經曆。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從猴到人的轉變。大鬧天宮是獸性大發,群魔亂舞。靈山成佛,是擯除獸性,成為真正的人。
那麼,孫悟空是如何從一個石猴晉級成為美猴王的呢?他從外到內,發生瞭哪些變化?
002從石猴到美猴王有何變化
整部西遊,其實就是孫悟空從猴到佛的經過。猴與佛之間,存在著猶如鴻溝般的差距。孫悟空是如何實現人生跨越的?
我們可以將孫悟空的前半生簡單歸納為四個階段:
一是從石猴到美猴王;
二是從美猴王到齊天大聖;
三是從齊天大聖到孫行者;
四是從孫行者到鬥戰勝佛。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孫悟空為何能從石猴華麗轉身為美猴王。
在一般情況下,猴王應當是群猴中最為勇悍、最擅長打架的一個。
自古以來,猴群、狼群、狗群等等群居禽獸,都有王者。成為王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夠強、夠狠。在動物世界,沒有什麼仁義道德,沒有什麼禮法規範,一切以拳頭說話。它們之間流行的,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原則。
可是,石猴(孫悟空)雖然是天地靈氣所化,但除瞭誕生時天顯異象外,看起來和其他的猴子沒有什麼不同。
靠打架,石猴是無法成為猴王的。
那麼,一個戰力平平的猴子,如何突破動物世界規範的局限,成為猴中之王呢?
其一,石猴擁有敢為天下先的霸氣。
韆百年來,群猴都知道山澗下泉水清澈,洗澡好舒服。韆百年來,大傢也都知道泉水來自一個大瀑布。可是,韆百年來,從來沒有一個人敢跳入瀑布中,查看泉水的真正源頭。
有猴提議說:“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齣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此話一齣,群猴沉默。
無論是猴也好,還是人也好,最恐懼的,不是鬼怪,而是未知。
瀑布後可能是石壁,驟然跳入很可能撞牆而死。瀑布後還可能是妖怪洞穴,一旦激怒潛伏妖怪,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未知,所以有一切可能。恐懼也就由此産生。
就在此時,石猴跳齣來,應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說完,他毫不猶豫,跳入瀑布中!
這一跳,看似容易,其實非常艱難。
在中國曆代帝王中,秦始皇口碑不佳。此君有大過,更有大功。他前無古人地開創瞭一個中央集權製大帝國,並且對帝國製度的建設影響瞭兩韆年。之後的曆代帝王再優秀,也不過是在秦始皇的基礎上,縫縫補補。
秦國一統天下並非秦始皇個人功勞,但他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智慧,成功開創多項第一,使得他足以稱為“韆古一帝”!
石猴能在群猴沉默、畏懼中第一個說“我進去”,敢為天下先,最終他也成為“韆古一猴”。
其二,石猴擁有顧慮長遠、看破迷局的智慧。
群猴在水簾洞中享樂天真,無憂無慮,好不快活。有一天,石猴忽然落淚,群猴忙問原因,石猴說:“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群猴一聽,紛紛笑石猴貪心不足。猴王卻說:“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在群猴看來,自由自在活完一生,已經是最大的快樂。絕大多數人,在年老時都會選擇接受死亡,很少想到當神仙,求長生。隻因長生太遙遠,遙遠到似乎很荒唐。
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很正常,可是,換個角度就會發現結果完全不同。比如,古人一直認為天圓地方,否則,人如何能在大地上生存。可是大地周圍都是海洋,於是古人又提齣,應當是有神龜在馱著陸地,維持平衡。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很荒誕的事情,古人卻信之不移。
一個真正的王者,必須擁有顧慮長遠、看破迷局的智慧。
三國時期的曹操多被後人視為奸雄。其實,但凡偉人,幾人不奸?何況,曹操的奸是為瞭實現他的雄。曹操能一統中原,最重要的是施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一些讀者或許會說,這是荀彧、荀攸、毛玠等謀士所提,功勞歸他們。其實,謀士即便有良謀,還需要君主能采納。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曾經提齣類似觀點,卻被袁紹否定。歸根到底,是曹操敏銳地發現瞭漢獻帝的真正價值,見他人所未見,想他人所未想。
石猴能在眼前的享樂中看到未來的苦楚,可謂見識過人,考慮長遠,非常難得。是以通臂猿猴慨嘆為“道心開發”,為之喝彩!
其三,擁有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
石猴離開花果山,踏上修仙路,一去就是二十多年。
遇上菩提老祖之前,孫悟空曾經在南贍部洲四處尋訪仙人,可是,八九年過去,一個仙人也沒有遇到。
在花果山,石猴過的是稱王稱霸、衣食無憂、群猴敬仰、前呼後擁的生活。在南贍部洲,石猴則穿州過府,朝餐夜宿,受盡瞭人類的嘲諷,飽嘗旅途的艱辛。並且,這種苦難、艱辛的日子不是一天,而是八九年。我想,絕大多數猴(人)麵對如此差彆,都會放棄目標,迴轉傢園。
可是,孫悟空沒有。他既然選擇瞭求仙,就一定要尋得長生不老之術。
其實,南贍部洲群仙匯聚,為何孫悟空卻一個也未見,隻因老君一路施法屏蔽。一方麵老君為瞭引導石猴前往西牛賀洲,另一方麵也是為瞭觀察、考驗石猴的性情。
老君要選擇的傳人,必須是一個強者,一個具有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的強者。
石猴很幸運,他通過瞭考核,在西牛賀洲見到瞭菩提祖師。
天賦對於一個人很重要。有的人,先天優勢確實很強,但是,生而知之的神童方仲永,隻因自身不努力,不拼搏,最終也隻能“泯然眾人矣”。
不是因為孫悟空是天生石猴,然後就成瞭齊天大聖,成瞭鬥戰勝佛,而是因為石猴曆經磨難,通過考核,方纔成為孫悟空,成為孫行者,成為佛。
美猴王能夠成為孫悟空,得到瞭許多人的幫助,比如花果山上的通臂猿猴、三星洞中的菩提祖師。除瞭這些重要人物之外,還有一個龍套人物,看似微不足道,其實一言一行彆有意味,對孫悟空的得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個神秘人,就是在西牛賀洲指點孫悟空尋仙的那個樵夫。
003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
一直覺得,西牛賀洲山林中那個指點孫悟空尋仙的樵夫是個高人。
樵夫高在何處?
他已經明悟瞭人生大道,甚至在不經意間,樵夫已經踏上瞭仙途。
人生在世,最難擺脫的是什麼?
是對於功名利祿的渴求。
古今有多少人為瞭名利,爾虞我詐,巧取豪奪,有說不盡的帝王將相風雲錄,道不完的王侯公卿富貴夢,可是,一朝夢斷,魂歸離恨天,還能剩下什麼?
所謂功名,所謂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如流水而來,似浮雲而去。
樵夫呢?
“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
樵夫的生活很平靜,平靜到如水一般。每天,他上山砍柴,從不多砍,永遠一擔。擔到集市上,換三斤米,足夠母子兩人一天吃,一切就OK。
樵夫的生活中,沒有買賣的爭執,更沒有權謀機心。
古時候有許多樵夫,那尋常樵夫會想啥呢?——今天我要多砍一擔,就可以多存三斤米,三五年下來,便可以攢點錢,擺個小攤做買賣,以後就不用天天砍柴那麼辛苦瞭。我日日辛苦,每天攢錢,再過三五年,租個小店麵。再過三五年……
可在指點孫悟空的這樵夫看來,即便最後過上駿馬高閣、雞鴨魚肉的富貴生活那又如何?那時候身心俱疲,人生已老!還不如現今,除瞭最基本的生活,無欲無求,逍遙快活。
看穿世情,明白本心,樵夫已經領悟瞭欲求之道。
人生在世,最難捨棄的是什麼?
是對傢人、兒女的牽絆。
不過,那是對俗人,對老百姓而言。對於一個修仙者來說,傢人、兒女的牽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呢?
仙人壽元悠長,動輒有數百上韆年,甚至數萬年乃至永生不死,壽與天齊。於是,仙人注定瞭要和傢人分離,傢人隻是仙途中的匆匆過客。
一想到可以長生,多少人毫不猶豫捨棄傢人;一句天道無情,多少人揮劍斬情絲,捨棄親情、愛情、友情,乃至一切的情。
多少人隻是因有望長生,有望成仙,就已經冷漠無情,拋妻棄子?
樵夫呢?
三界奇人菩提老祖是他的鄰居,且對樵夫極為看好,以至於親自為其度麯《滿庭芳》。可以說,隻要樵夫開口,菩提老祖必定收他為徒。
可是,樵夫近水樓颱不愛月,嚮陽花木不戀春。
樵夫告訴孫悟空:“我一生命苦,自幼濛父母養育至八九歲,纔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嚮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其實,並非樵夫不能修行,而是他在盡孝和修仙兩者之間,選取瞭盡孝,捨棄瞭修仙。
修仙是為自己,盡孝是為母親。在己與人之間,在索取和付齣之間,樵夫選擇瞭他人,選擇瞭付齣。
在人生價值的選擇中,樵夫已經領悟瞭取捨之道。
孫悟空聽瞭樵夫的敘述,也頗為感動,不過,他希望樵夫陪他同去尋訪仙人,並且說:“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瞭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把菩提老祖的洞府所在詳細告訴孫悟空,然後說:
“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纔這般與你說瞭,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瞭,卻不誤瞭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為何不陪孫悟空同去?
樵夫說:老母何人奉養?意思是陪瞭孫悟空去,母親就要沒飯吃瞭,就會受餓瞭。這句話看似有理,其實純粹是藉口。
後文提到,三星洞距離樵夫說話的地方不過七八裏路。以兩人的腳程,就算山路再難走,頂多一個小時。耽擱一個小時砍柴,很可能會耽擱一小時賣柴,耽擱樵夫老母一個小時吃飯。但是,耽擱一個小時吃飯,老母親就會餓死嗎?樵夫是一個大孝子,本應當是一個大好人,其母也必定通情達理。若是因為幫人而耽擱吃飯,老母未必會責怪樵夫,甚至可能會贊賞樵夫。
總之,這都是樵夫的藉口,根本原因是樵夫不想去三星洞門口。
為什麼?
並非樵夫冷漠,若是冷漠,他就不會詳細指點孫悟空。
樵夫明白,既然已經選擇瞭盡孝,就等於放棄瞭仙途。既然自己做齣瞭這個選擇,就不要拖泥帶水,三心二意。陪同孫悟空前去三星洞,這不就等於想要修仙?孫悟空說:“若還得瞭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連拜菩提為師都可以放棄,還會在乎小小石猴的一點迴報?
既然做齣瞭選擇,那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沒有彷徨,沒有猶豫,樵夫已經領悟瞭信念之道。
在我看來,修仙即是修心。什麼是仙?不像凡人一樣日日憂愁、夜夜煩惱就是仙。
但凡是人,就有欲求,一有欲求,就有貪念。想念而不得,於是生煩惱。
如何纔能沒有煩惱?就要斬斷欲求。之後菩提老祖為石猴取名“悟空”,不就是要讓猴哥看透一切,不要有牽絆嗎?
隻是,即便太上,也隻能忘情。
何謂忘情?
隻因有情,所以需要忘情。樵夫捨棄口腹之欲,捨棄名利之心,卻不願意斬斷最初的母子深情。
在我看來,菩提老祖自創《滿庭芳》歌麯傳授樵夫,就如隨手創造“筋鬥雲”賜給孫悟空一樣,都是他依據不同弟子的性情,開創的不同修仙大法。
換言之,樵夫每誦念一遍《滿庭芳》就等於是在修仙。
我想,其母歸天,樵夫盡孝完畢之日,就是樵夫成仙得道之時。
樵夫能得道,多虧菩提老祖因材施教。對於菩提老祖是誰,一直爭議很大。下麵,我換個角度,再來談談這個話題。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眼就被那充滿張力的插畫和古樸的字體所吸引。當我拿到實體書的時候,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裝訂牢固,這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我特彆喜歡這種帶有神話色彩的封麵,它暗示著書中充滿瞭奇幻的冒險和精彩的故事,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閱讀。
評分我對作者的敘事功力感到非常欽佩。文字流暢且富有節奏感,即使是描寫一些比較復雜的場景,也能條理清晰,讓人能夠輕鬆跟隨作者的思路。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描寫,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瞭角色的喜怒哀樂。這種代入感,是很多作品難以企及的。
評分我是一位對神話傳說充滿興趣的讀者,而《西遊記》無疑是我最鍾愛的神話故事之一。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眼前一亮,它似乎預示著將要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解方式。我期待著作者能夠深入挖掘原著中的細節,用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降妖伏魔世界。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顛覆傳統認知的西遊記解讀,這本書的名字《勘破西遊2:降妖伏魔一場戲》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經典的文學作品總是有著多層次的解讀空間,而《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更是如此。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這本書,帶我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去探尋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這些經典角色的深層動機,去理解他們身上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與選擇。
評分讀完一本厚重的書,然後把它放在書架上,看著那些熟悉的文字留下的印記,總會有一種完成一次長途旅行的感覺。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本身,更是一種思考。我喜歡那種在閱讀過程中,時不時停下來,反復琢磨書中某個細節,或者因為某個觀點而陷入沉思的體驗。這本書無疑給瞭我這樣的機會,它不僅僅是消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評分幫彆人買的,他說很滿意,好評
評分同學叫我買的,他很喜歡。
評分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評分一部《西遊記》,中有萬韆謎。
評分西遊記也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評分四大名著裏麵都是隱藏瞭很多東西的,需要我們好好閱讀。作者還是認真看瞭西遊記的。。。
評分東西收到瞭,包裝過於寒酸,裏麵的字印的還是很清楚的,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的
評分從全新的角度看西遊,很有意思。
評分和商超品質的一樣,但價錢便宜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