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定

珠宝鉴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由伟 著
图书标签:
  • 珠宝鉴定
  • 宝石学
  • 珠宝评估
  • 宝石检验
  • 珠宝知识
  • 鉴定标准
  • 宝石识别
  • 珠宝行业
  • 宝石真伪
  • 珠宝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33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32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6
字数:2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宜喜爱珠宝首饰的消费者使用。
珠宝首饰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喜爱的饰品,与此同时,各种宝石仿制品、人工处理宝石以及人工合成宝石不断涌现,与天然宝石在一起销售,但是他们的价值有天壤之别。
本书就是带领读者,对各种“宝石”的身份和价值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定,进而买到称心如意的珠宝首饰。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珠宝首饰之中就有一些“料器”和赝品,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合成宝石、人工处理宝石以及各种宝石的仿制品层出不穷。怎么鉴定各种“宝石”的真伪呢?
专业宝石鉴定师带你揭开各种“宝石”神秘的面纱。
本书适宜喜爱珠宝首饰的消费者使用。

作者简介

由伟,华北科技学院,材料加工系,系主任,,近年来,一直从事宝玉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开设了全校公共选修课《宝石鉴定》;
2.人造玉技术发明人,研制了多个品种的人造宝玉石产品,已获得8项发明专利;
研究成果正在向产业界进行推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宝玉石基础 / 001
第一节 概述 / 001
一、宝玉石的特征 / 001
二、宝玉石的种类 / 002
三、宝玉石的作用 / 006
四、宝玉石的名称 / 007
第二节 宝玉石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 / 008
一、化学成分 / 008
二、显微结构 / 010
第三节 宝玉石的性质 / 016
一、光学性质 / 017
二、力学性质 / 023
三、热学性质 / 026
四、其他性质 / 027
第二章 宝玉石的鉴定方法 / 029
第一节 鉴定原理 / 029
一、宝玉石鉴定的目的 / 029
二、鉴定原则 / 030
三、宝玉石鉴定的原理 / 031
第二节 鉴定方法 / 031
一、宝玉石的鉴定方法 / 031
二、鉴定工具和仪器 / 033
第三章 宝石之王—钻石 / 038
第一节 概述 / 038
一、钻石与金刚石 / 038
二、历史 / 039
三、名称的由来 / 039
第二节 “宝石之王”美誉的由来 / 040
一、性质优异、特殊 / 040
二、稀有、难得 / 041
三、文化因素 / 045
四、价格昂贵 / 045
第三节 钻石的基本性质 / 046
一、化学组成 / 046
二、晶体结构 / 046
三、内含物 / 046
四、钻石的光学性质 / 046
五、钻石的其他性质 / 049
第四节 钻石的质量评价方法—“4C”分级 / 050
第五节 钻石的产地与市场 / 061
一、产地 / 061
二、钻石加工中心 / 062
三、钻石贸易中心 / 062
第六节 钻石的作假方法 / 063
一、仿制品 / 063
二、拼合石 / 064
三、人工合成钻石 / 065
四、优化处理 / 066
五、几种技术的组合 / 066
第七节 钻石的鉴别 / 067
一、仿制品的鉴别 / 067
二、拼合石的鉴别 / 069
三、人工合成品的鉴别 / 069
四、优化处理钻石的鉴别 / 070
五、组合作假品种的鉴定 / 072
第四章 红宝石和蓝宝石 / 073
第一节 基本性质 / 073
一、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 / 073
二、光学性质 / 074
三、力学性质 / 076
四、化学性质 / 076
第二节 质量评价指标 / 076
一、颜色 / 076
二、透明度 / 078
三、净度 / 078
四、切工 / 079
五、重量 / 079
六、对星光红、蓝宝石的评价 / 080
第三节 产地与市场 / 081
一、红宝石 / 081
二、蓝宝石 / 081
第四节 作假与鉴定 / 081
一、作假方法 / 081
二、鉴别方法 / 083
第五章 祖母绿 / 087
第一节 基础 / 087
一、名称的由来 / 087
二、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 / 087
三、基本性质 / 087
第二节 质量评价方法 / 088
一、颜色 / 088
二、透明度和净度 / 089
三、切工 / 089
四、重量 / 090
第三节 产地 / 090
第四节 作假方法及鉴别 / 091
一、仿制品及其鉴别 / 091
二、拼合品及其鉴别 / 092
三、合成品及鉴别 / 092
四、优化处理及鉴别 / 093
五、产地鉴定 / 093
第六章 猫眼石 / 094
第一节 基础 / 094
一、名称的由来 / 094
二、猫眼效应 / 094
三、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 / 095
四、基本性质 / 095
五、产地 / 095
第二节 质量评价指标 / 095
一、颜色 / 096
二、猫眼线的质量 / 096
三、切工 / 096
四、重量 / 097
第三节 作假及鉴别方法 / 097
一、作假手段 / 097
二、鉴别方法 / 098
第七章 其他常见宝石 / 100
第一节 水晶 / 100
一、基础 / 101
二、水晶的品种 / 101
三、产地 / 102
四、作假与鉴定 / 102
第二节 海蓝宝石 / 103
一、基础 / 103
二、主要品种 / 104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04
四、产地 / 104
五、作假及鉴别 / 105
第三节 托帕石 / 105
一、基础 / 105
二、主要品种 / 105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06
四、产地 / 106
五、作假及鉴别 / 106
第四节 碧玺 / 106
一、基础 / 106
二、主要品种 / 107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07
四、产地 / 108
五、作假及鉴别 / 108
第五节 坦桑石 / 108
一、基础 / 108
二、主要品种 / 108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09
四、产地 / 109
五、作假及鉴别 / 109
第六节 石榴石 / 109
一、基础 / 109
二、主要品种 / 110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10
四、产地 / 110
五、作假及鉴别 / 110
第七节 尖晶石 / 111
一、基础 / 111
二、主要品种 / 111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11
四、产地 / 112
五、作假及鉴别 / 112
第八节 橄榄石 / 112
一、基础 / 112
二、主要品种 / 112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13
四、产地 / 113
五、作假及鉴别 / 113
第九节 长石类宝石 / 113
一、基础 / 113
二、主要品种 / 114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14
四、产地 / 115
五、作假及鉴别 / 115
第十节 欧泊 / 115
一、基础 / 115
二、分类 / 116
三、质量评价 / 117
四、产地 / 117
五、作假与鉴定 / 117
第八章 翡翠 / 119
第一节 基础 / 119
一、概述 / 119
二、基础 / 120
第二节 翡翠的分类 / 122
一、根据翡翠原石的来源 / 122
二、按翡翠的“种”分类 / 123
三、按翡翠的“地”分类 / 129
第三节 翡翠的质量评价 / 130
一、对原石的评价 / 131
二、对翡翠成品的评价 / 135
第四节 翡翠的产地与市场 / 141
一、原产地(一级市场) / 141
二、二级市场 / 141
三、翡翠的加工 / 141
四、成品交易市场(三级市场) / 142
第五节 作假及鉴定 / 143
一、原石的作假 / 143
二、成品的作假及鉴别 / 145
第九章 和田玉 / 149
一、基础 / 149
二、类型 / 151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59
四、产地 / 160
五、作假与鉴定 / 162
第十章 其他常见的玉石 / 165
第一节 岫玉 / 165
一、历史 / 165
二、基础 / 165
三、分类 / 166
四、质量评价 / 167
五、产地与市场 / 168
六、造假与鉴定 / 168
七、其他品种的蛇纹石玉 / 169
第二节 独山玉 / 169
一、基本性质 / 169
二、品种 / 170
三、质量评价指标 / 172
四、产地 / 173
五、作假及鉴定 / 173
第三节 绿松石 / 174
一、基础 / 174
二、品种 / 175
三、质量评价 / 175
四、产地 / 175
五、作假与鉴定 / 175
第四节 玛瑙 / 176
一、基本性质 / 176
二、品种 / 177
三、产地 / 178
四、其他的石英质玉石 / 178
五、质量评价 / 179
六、作假与鉴别 / 179
第十一章 有机宝石 / 180
第一节 珍珠 / 180
一、基本性质 / 180
二、分类 / 181
三、质量评价 / 182
四、产地与类型 / 184
五、珍珠的作假与鉴定 / 184
第二节 琥珀 / 185
一、基本性质 / 186
二、品种 / 187
三、产地 / 189
四、质量评价指标 / 189
五、琥珀的造假与鉴定 / 191
第三节 珊瑚 / 191
一、基本性质 / 191
二、质量评价 / 193
三、产地 / 193
四、作假与鉴别 / 193
第四节 象牙 / 194
一、基础 / 194
二、品种 / 195
三、质量评价 / 195
四、产地 / 195
五、造假及鉴别 / 196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地方兴起强烈的珠宝消费热潮,购买珠宝、佩戴珠宝、收藏珠宝成为一种时尚。有人希望珠宝为自己带来吉祥、好运;有人相信珠宝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有人则作为兴趣进行收藏、鉴赏;还有人把它们作为投资途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很多普通消费者不具备珠宝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经常发生两种情况:一、在选购珠宝时不能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二、容易跟风、轻信他人、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独立的判断。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们判断失误,甚至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从而上当受骗,在经济、感情方面都蒙受损失。
因此,消费者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珠宝专业知识。
本书的目的就是向普通消费者介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珠宝基础知识,从而在购买宝玉石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读完本书后,读者可以具有下述方面的知识。
①?能了解市场上常见的珠宝品种,包括其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基本性质、主要产地、质量评价指标,为选购提供一定的依据。
②?现在很多店家出售的珠宝产品都带有鉴定证书,但很多消费者看不懂这些证书,读完本书后,读者能够看懂鉴定证书,明白里面写的都是什么意思。
③?能了解宝玉石常见的作假手段以及常用的鉴定方法,而且自己能学会、掌握一些简单的鉴定方法。
本书力求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简练通顺,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珠宝鉴定的基本知识。希望本书对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
帮助。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珠宝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及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由伟
2016年7月27日
于北京东燕郊
历史的碎片:人类文明的秘密档案 一卷关于失落文明、未解之谜与时间洪流中被遗忘者的深度考察。 本书并非聚焦于物质财富的价值评估,亦无关乎宝石的克拉重量与光学特性。它是一次穿梭于历史深处、探寻那些在宏大叙事下被轻轻拂去的文明碎片的旅程。我们不再关注金银珠宝的鉴定标准,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塑造了人类集体意识、却鲜为人知的事件、思想和技术。 第一部分:青铜时代的低语——地中海的早期权力结构 我们将从公元前第三千年的爱琴海域开始,探索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鼎盛时期。这里没有对红宝石的详细描述,但有对那座迷宫般宏伟宫殿的建筑哲学、其复杂的宗教仪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海洋贸易构建起一个和平却又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重点将放在米诺斯线性文字A的未破译之谜上。我们试图重建当时的行政管理体系,而非评估其流通货币的金属纯度。通过对阿加那克隆(Aganakron)泥板的拓片解读(尽管内容晦涩),我们推测其记录的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土地分配或季节性劳动力调配系统,而非简单的财富清单。我们探究了米诺斯壁画中反复出现的“跳牛仪式”,并将其置于当时地中海沿岸泛神论信仰体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这种仪式对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潜在作用。 随后,我们将视野转向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明。本书详尽考察了“狮门”的军事象征意义,以及廷德尔堡垒群的防御工事布局。我们深入分析了“Pylos战车库”的考古发掘报告,侧重于战车的设计如何反映了迈锡尼贵族对速度与力量的崇拜,以及这种军事技术如何转化为其在希腊世界中的霸权地位。当然,我们没有探讨金银器皿的冶炼技术,而是关注《荷马史诗》中对这些王权象征的文学化处理,以及它如何固化了希腊人对“英雄时代”的集体记忆。 第二部分:帝国的骨架——罗马法与基础设施的构建 本书的第二部分彻底转向了对古罗马社会运作机制的解析。我们不关心奥古斯都时代流通的金币铸造工艺,而是专注于罗马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的核心精神及其对后世西方法律体系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细致梳理《十二铜表法》的演变过程,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公民权”与“私有财产”的界定,这些抽象概念才是帝国得以维系的真正基石。我们分析了格拉古兄弟改革的政治动机,探讨了土地分配不均如何侵蚀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最终导致了凯撒的崛起。这不是一部关于财富的编年史,而是一部关于权力分配与法律工具的教科书。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对罗马引水渠的工程学成就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在于其几何学基础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我们通过对庞特迪加尔水道(Pont du Gard)的结构力学分析,揭示了罗马工程师如何精确计算坡度与水压,以确保数万居民的饮水供给。这种对公共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远比单个贵族拥有的私人收藏更具历史价值。 此外,我们探讨了罗马军团的组织结构。从百夫长(Centurion)的选拔标准,到军团旗帜(Aquila)的神圣地位,我们试图理解这种高度纪律化的军事机器是如何在数百年间控制了从不列颠到叙利亚的广袤疆域。 第三部分:边缘的智慧——被遗忘的科学与哲学思潮 第三部分将探索在主流历史叙事中往往被边缘化的知识体系与哲学运动。我们着重讨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前夕的知识流失问题,及其对科学发展进度的潜在阻碍。 本书深入考察了古希腊的原子论思想,特别是德谟克里特的理论,分析了其在当时唯心主义思潮下所受到的压制,以及这种微观层面的哲学思考如何在后世的文艺复兴中重新获得生命力。我们没有讨论矿石的化学分析,而是关注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的形而上学思辨。 在晚期古典时代,我们研究了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的兴起。这种强调个人精神觉醒、挑战既有宗教权威的神秘主义思潮,展现了早期基督教世界内部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分析了《汤玛斯福音》的文本结构,试图理解它所描绘的“真实知识”与物质世界的对立关系,这与物质价值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最后,我们聚焦于伊斯兰黄金时代在代数和光学领域做出的突破性贡献。重点分析了阿尔·海森(Ibn al-Haytham)在《光学书》中对视觉形成的科学解释,这种基于实验而非纯粹几何推演的方法论,标志着科学范式的重大转变。我们分析了他的实验装置图,而非他所记录的任何珍稀文物。 结语:时间的计量 《历史的碎片》最终将回归到一个核心主题:时间。我们没有鉴定任何贵重物品的真伪,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最宏大、最无法估量的“珍宝”。我们试图重构的是那些驱动文明前进的无形力量——法律、信仰、组织结构和探索精神。这些碎片,共同构筑了人类文明复杂而迷人的图景,远比任何闪耀的矿物都更具永恒的价值。本书是一封写给求知者和历史学家的情书,旨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财富,在于我们理解过去的能力,而非拥有过去的物件。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有点抱着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价值”和“真伪”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过度夸大某些小技巧。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新颖,它没有急于教你如何辨别真假,而是先带你走进宝石形成的神奇世界。它从地质学的角度娓娓道来,讲述了那些我们今天看到的璀璨宝石是如何在地壳深处经历了亿万年的锤炼才得以问世。这种“溯源”的写法,让我对每一颗宝石都产生了深厚的敬畏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历史故事”的部分,比如某个著名红宝石的流传轶事,或者某种稀有宝石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象征。这些故事让原本静态的矿物瞬间活了起来,充满了人文色彩。作者的文笔沉稳而富有洞察力,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探险家,耐心引导着读者去探索地球深处的秘密宝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对自然伟力的赞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盛宴!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些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图解深深吸引住了。那些宝石的光泽、切割的细节,甚至是矿物晶体的纹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本来只是对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有点兴趣,但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好像上了一堂大师级的宝石学速成课。作者对不同宝石的色彩描述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红色”或“蓝色”,而是像“鸽血红的深邃”或者“矢车菊蓝的清澈”,让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实物的模样。特别是讲解宝石的净度和火彩那几章,用非常直观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不再觉得那些专业术语高不可攀。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也看得出非常用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配得上它所介绍的主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美学和自然科学有追求的朋友,即便是作为一本精美的画册收藏,也绝对物超所值。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科学知识包裹在了一层艺术的滤镜之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对“真”与“美”的执着追求。他不仅在讲解如何识别“不是什么”,更在引导读者去欣赏“是什么”。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匠人精神,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苛求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深深地感染了我。例如,在描述如何判断一颗钻石的腰部抛光质量时,作者用了非常富有哲理的语言,将机械的物理评估与光影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体悟到了一份对事物本质的尊重。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触及了价值的哲学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珍贵?是稀有性,还是历史沉淀,抑或是完美无瑕的比例?这种引发思考的文本魅力,使得它远超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之美的思想录。

评分

我一直觉得,衡量一本专业书籍的价值,关键在于它是否能提供“干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过多渲染那些天价宝石的神秘感,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接触到的、那些更具市场流通性的宝石种类上。例如,对常见处理方式的图文对比,或是对特定宝石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漂移情况的描述,都非常贴近实际操作的需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设备使用”那部分的介绍,虽然不是一本纯粹的仪器手册,但对于基础的放大镜、折射仪等工具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做了非常到位的说明,这些细节是那些理论书里常常忽略的。读完后,我立刻尝试运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观察我收藏的一些小石头,果然,以前没注意到的晶体特征和包裹体细节都暴露无遗。这感觉就像是给我的眼睛装上了一个新的高清滤镜,让原本模糊的轮廓变得清晰锐利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像其他工具书那样简单地罗列特征,而是建立了一套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从宏观的宝石学基础理论,到中观的常见宝石分类与特性对比,再到微观的内含物分析与光学现象解读,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无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优化处理”的讨论部分,作者的处理态度非常客观和公正,没有采取一概而论的贬低态度,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宝石价值和稳定性的影响。这种严谨的中立立场,让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不带偏见的鉴定视角。我个人作为一名爱好者,过去经常被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误导,但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被彻底重塑和巩固了。对于希望系统学习鉴定技术,而非仅仅满足于一两个小窍门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选择,它的体系化程度之高,让人信服。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