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背景与相关理论 1
制作动画短片:采访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安德鲁·吉梅内斯 17
第二章 发现灵感 20
《科技的威胁》(Technological Threat)的创作想法:采访比尔·克罗尔(Bill Kroyer)和苏·克罗尔(Sue Kroyer) 43
《月亮女孩》(Moongirl)背后的创意:采访迈克·卡丘拉(Mike Cachuela) 47
第三章 表演:对人自身的探索 51
戏剧的重要性:对编剧杰克·坎福拉(Jack Canfora)的采访 73
第四章 创建角色和场景 75
性格、目标、形状以及角色设计中的多样化:汤姆·班克罗夫特(Tom Bancroft),滑稽画有限公司 97
视觉设计:采访梦工厂动画公司的肯达尔·科伦凯特(Kendal Cronkhite)和凯西·阿尔特利(Kathy Altieri) 99
第五章 构建剧情 103
将它视觉化:《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 120
第六章 不走寻常路: 非线性叙事介绍 125
处于边缘的非线性创作:采访迪安娜·莫尔斯(Deanna Morse) 136
第七章 对白的目的 139
给动画师的ABCCCs式的语音和方言:金妮·科夫(Ginny Kopf) 151
音乐辅助叙事:采访佩里·拉·马卡(Perry La Marca) 153
第八章 故事板创作 156
故事板创作:采访迪士尼动画导演,内森·格里诺 190
第九章 构图布局 193
对梦工厂导演史蒂夫·希克纳(Steve Hicker)的采访及镜头分析 205
第十章 跟奥布里·明茨(Aubry Mintz)学习创作动画短片 215
讲出你的故事:采访索尼影业公司的桑德·斯科尔多兹 241
附录 244
初次翻开这本关于“动画短片创意设计”的书,我本以为会是一本侧重于技术操作的指导手册,毕竟“设计”和“编剧技巧”这两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实践性。然而,它更像是一份深入的、富有洞察力的理论剖析,探讨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框架。书中对于角色动机和冲突设定的探讨尤为深刻,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提供“如何写出好故事”的公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好故事的本质是什么”。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把控的论述,那种如同音乐谱曲般的结构分析,让我对短片叙事的起承转合有了全新的理解。它没有直接给我一个现成的剧本模板,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拆解和重构故事的骨架,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于从结构层面思考问题的人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进行深度交流,他不断地用犀利的提问挑战我固有的创作思维,迫使我去挖掘故事深层的情感内核。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远比单纯的步骤罗列要有效得多。
评分从头到尾,这本书都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自洽性和内在的严密性。它对动画短片媒介特性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章节的论述中。例如,书中对“无对白叙事”的探讨,并非简单地视为一种风格选择,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对“纯粹视觉语言”的探索高度。它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环境细节、肢体语言乃至光影变化来承载信息和情绪,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画面的华丽程度。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美学与结构”的结合体,它既有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也有对实际操作中时间、资源限制的清醒认识。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画布上,用最精确的笔触完成一次完整而有力的表达。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有效叙事”的理解维度被拓宽了,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多层次、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考究,带着一种冷静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读者保持对“流行趋势”的警惕。它没有追捧任何当下的热门IP或风格,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跨越风格和流派的编剧底层逻辑。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情感弧线设计”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强调,短片虽然时间有限,但情感的起伏必须是完整且有说服力的。他通过一系列抽象的图表和概念模型,阐释了如何精确地在角色内心世界中植入“转折点”和“顿悟时刻”。这种对内在世界的关注,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层面,而进入了“如何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内在体验”的领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创作中那些草率处理的人物动机,意识到一个精彩的短片背后,是无数次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致打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透露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学术气质,完全不是那种浮夸的“速成秘籍”风格。它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视觉叙事”与“文字叙事”之间的张力与平衡,这点对我触动很大。以往我总觉得编剧的工作重心在于台词和情节推动,但这本书强调了在动画这一媒介中,画面本身就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引入了一些非常前沿的叙事理论,甚至引用了电影理论中的一些经典概念,然后将其巧妙地嫁接到动画短片的语境中进行阐释。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对“意象的重复与递进”的分析,作者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当然,并非直接给出剧本细节,而是对其主题和结构进行解构),展示了如何用视觉符号来深化主题,而不是仅仅依赖对话来解释一切。对于严肃的动画创作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深度来支撑其创意实践,它让你不再满足于“看起来很酷”的画面,而是追求画面背后的意义。
评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尽管内容密度很高,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以直观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批判某个短片的不足,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创作约束下,编剧是如何一步步做出妥协并最终导致叙事失效的。这种“反面教材”的分析角度,比单纯的“成功范例”教学更能让我警醒。它让我意识到,编剧技巧的精髓,很多时候体现在如何优雅地解决限制,而不是如何天马行空地去想象。书中对于“三幕剧结构在短片中的变体”的讨论尤为精辟,它没有教条地要求所有短片都必须遵守传统框架,而是探讨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快速建立钩子、铺陈矛盾并进行一次有力的爆发。这本厚厚的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案,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时间、与观众注意力进行博弈的策略指南。
评分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书,喜欢。
评分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对动画学习帮助很大!学习加油!
评分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挺好的!写的不错~ 挺专业的 动画编剧
评分很好的书,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