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短片创意设计:编剧技巧(第2版)

动画短片创意设计:编剧技巧(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Karen Sullivan,[美] Kate Alexander,[美] Aubry Mintz,[美] Ellen Besen 著,巫滨 译
图书标签:
  • 动画短片
  • 创意设计
  • 编剧技巧
  • 动画制作
  • 影视创作
  • 故事板
  • 角色设计
  • 场景设计
  • 动画剧本
  • 动画产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47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8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写给未来的电影人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实用性强,对动画片、电影故事创意和编剧有指导作用。  动画短片创意设计,第2版将为你提供以下帮助:  ·引导你进行角色设计  ·展开剧情线索创作  ·如果你想表达什么,看这本书吧  ·很适于动画创作

内容简介

  尽管书名标题提到的是“创意”,这本书给你带来的远不止创意和灵感。这本书意在帮助你激发并培养你的创意灵感。它将带你从初始的灵感进入舞台表演直至完成你的个人动画短片作品。这本书会带着你将想法实现为影视作品。  这本书还有以下内容:  ·对行业专家的访谈,诸如来自学院奖获奖工作室--moonbot工作室的布兰登。欧登堡和亚当。沃尔克;来自滑稽画公司的汤姆。班克罗夫特;来自梦工厂的史蒂夫。希克纳尔,分享了他们在角色设计、视觉设计和剧情创作以及其他方面的很多秘密。  ·我们提供了一个网站,里面有大量对专业人士的深度访谈,动画短片作品(很多附有原画、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资料)和一个表演工厂。  ·第2版的内容新增了非线性叙事,预制作案例研究,无声设计,可视化叙事以及分工合作和设计中的特殊技巧等内容,这些都对你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卡仁.苏利文 瑞林艺术与设计大学  凯特.亚历山大 副导演,来自佛罗里达剧场  奥布里。敏茨 副教授,来自加州大学  艾伦。贝森 动画制片人 导师,“无约束动画”一书的作者

目录

第一章 故事背景与相关理论 1

制作动画短片:采访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安德鲁·吉梅内斯  17

第二章 发现灵感 20

《科技的威胁》(Technological Threat)的创作想法:采访比尔·克罗尔(Bill Kroyer)和苏·克罗尔(Sue Kroyer) 43

《月亮女孩》(Moongirl)背后的创意:采访迈克·卡丘拉(Mike Cachuela) 47

第三章 表演:对人自身的探索  51

戏剧的重要性:对编剧杰克·坎福拉(Jack Canfora)的采访 73

第四章 创建角色和场景 75

性格、目标、形状以及角色设计中的多样化:汤姆·班克罗夫特(Tom Bancroft),滑稽画有限公司  97

视觉设计:采访梦工厂动画公司的肯达尔·科伦凯特(Kendal Cronkhite)和凯西·阿尔特利(Kathy Altieri)  99

第五章 构建剧情  103

将它视觉化:《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  120

第六章 不走寻常路: 非线性叙事介绍  125

处于边缘的非线性创作:采访迪安娜·莫尔斯(Deanna Morse) 136

第七章 对白的目的  139

给动画师的ABCCCs式的语音和方言:金妮·科夫(Ginny Kopf) 151

音乐辅助叙事:采访佩里·拉·马卡(Perry La Marca) 153

第八章 故事板创作  156

故事板创作:采访迪士尼动画导演,内森·格里诺  190

第九章 构图布局  193

对梦工厂导演史蒂夫·希克纳(Steve Hicker)的采访及镜头分析 205

第十章 跟奥布里·明茨(Aubry Mintz)学习创作动画短片  215

讲出你的故事:采访索尼影业公司的桑德·斯科尔多兹  241

附录  244



动态影像叙事:从概念到成片的艺术 作者: 行业资深编剧与导演团队 出版社: 蓝图文化 页数: 480页 装帧: 精装,附赠剧本结构图表集 --- 内容概述:重塑你的叙事肌肉 《动态影像叙事:从概念到成片的艺术》是一本为所有致力于在光影世界中捕捉和传达故事的创作者量身定制的深度指南。本书超越了传统剧本写作的格式要求,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原始的创意火花转化为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动态叙事作品。无论你是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还是实验短片的新锐导演或编剧,这本书都将成为你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全书内容围绕“如何构建一个能驱动观众情绪的完整故事流程”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分为五大部分,系统性地覆盖了从初期概念发展到最终剧本完善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 第一部分:故事的起源与核心概念的提炼(Foundations of Concept) 本部分专注于故事的“种子”——如何识别、孕育和保护最初的创作冲动。 1. 发现你的核心驱动力: 探讨如何从日常观察、哲学命题或个人经历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主题。我们不只是寻找“好点子”,而是寻找“有生命力的概念”。详细分析了“高概念”(High Concept)与“低概念”(Low Concept)的有效运用,以及如何通过“一句话陈述”(Logline)来测试概念的强度和市场潜力。 2. 世界观的构建与规则设定: 深入解析构建可信世界观的“冰山理论”——水面上可见的细节与水面下支撑结构。这部分特别强调了在不同类型片(科幻、历史、写实主义)中,世界观规则设定的差异化处理,以及如何确保世界观服务于人物的成长,而非成为叙事的桎梏。 3. 角色:行动的引擎: 本章的核心在于“动机”(Motivation)与“需求”(Need)的区分。角色并非由标签定义,而是由其内在的冲突和驱动力驱动。我们提供了深度访谈案例,展示顶尖编剧如何通过设计角色的“谎言”(他们相信的事实)和“真相”(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来塑造复杂且具有弧光的人物。 --- 第二部分:结构的力量——动态节奏的蓝图(The Architecture of Motion) 本部分将叙事结构视为一种可塑的物理形态,而非僵硬的公式。我们借鉴了经典结构模型(如三幕式、英雄之旅),但更侧重于如何根据故事的内在需求进行“定制化解构与重组”。 4. 节奏的脉搏:场景与序列的编排: 场景不再是简单的对话堆砌,而是信息、行动和情感的最小单元。本章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场景的密度(Pacing)来控制观众的呼吸。内容包括“推拉技巧”(Push & Pull)——如何在紧张中插入喘息,又如何在平静中埋下危机。 5. 关键转折点(Turning Points)的精确引爆: 深入剖析了激励事件、第一幕高潮、中点(Midpoint)和低谷(All Is Lost)等关键节点的功能。重点讨论了如何设计出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反转”,确保转折点是人物主动选择的结果,而非外部强加的巧合。 6. 适应现代叙事:非线性与多线叙事: 针对当代观众对复杂故事结构的需求,本章提供了处理多时间线、多主角视角的实战方法。讲解了如何使用“交叉剪辑”(Cross-Cutting)来制造张力,以及如何保持不同故事线索之间的平衡与汇合。 --- 第三部分:视觉语言与感官体验的设计(Cinematic Language)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本部分引导编剧超越文字,思考如何用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 7. 场景的“动词”化:行动高于对白: 强调剧本写作中的“Show, Don’t Tell”的升级版——“行动定义一切”。我们教授如何用精确的动作描述(Action Lines)来传达人物的内心状态,以及如何设计具有内在戏剧性的物理动作,而非仅仅是背景描述。 8. 声音景观与沉默的叙事作用: 探讨声音设计在剧本阶段的规划。从环境音效(Ambiance)到音效提示(Sound Cues),声音如何能预示危险、强调情感,甚至替代视觉信息。同时,深入分析“有目的的沉默”在塑造高压时刻的力量。 9. 镜头语言的“预演”: 虽然剧本不是分镜头脚本,但优秀的剧本应具备“镜头感”。本章指导读者如何用文字暗示景别、运动和焦点,以确保剧本的意图能被导演准确捕捉,尤其是在动作序列和情感特写的设计上。 --- 第四部分:对话的艺术:潜台词与角色之声(The Craft of Dialogue) 优秀的对话是角色性格的直接体现,而不是信息传递的工具。 10. 潜台词的深度挖掘: 讲解如何设计角色“所说的”与“真正想说的”之间的鸿沟。通过大量的真实剧本分析,揭示如何通过拒绝回答、反复试探或无意识的口误来暴露角色的脆弱或谎言。 11. 语速、节奏与角色专属“声纹”: 如何确保每个角色的说话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分析了词汇选择、句法结构和节奏差异在构建角色“声纹”中的作用。确保读者能够写出即使去掉角色名标注,听众也能辨认出说话者的对白。 12. 叙事性对白的规避与植入: 探讨了如何巧妙地将背景信息和世界观设定融入自然对话中,避免“信息倾泻”(Info-dumping)。分享了如何使用“对抗性对话”来推进情节,而非仅仅是信息的交换。 --- 第五部分:剧本的打磨与专业化流程(Polish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将初稿转化为可供制作的专业文档的实践环节。 13. 重写:从结构修改到细节雕琢: 重写是创作的核心,而非附属工作。本章提供了结构性重写的检查清单,指导作者如何识别“弱场景”、“拖沓段落”和“功能重复”的片段,并提供具体的删除、合并或强化策略。 14. 格式、标注与可读性: 详细解析行业标准的剧本格式规范,确保你的文档能被制作团队快速理解。特别关注了如何在剧本中高效地使用场景标题(Sluglines)、人物动作描述(Action Blocks)的留白,以及确保节奏感流畅的断行技巧。 15. 提案与反馈的艺术: 如何将你的故事有效地推销出去?本章提供如何撰写引人入胜的故事大纲(Synopsis)、人物小传(Character Bios),以及如何专业地接收、筛选并整合来自制片人、导演或读者的反馈意见,保持创作初衷的同时优化作品质量。 ---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本书摒弃了过于理论化的学术探讨,专注于提供可立即应用于实践的工具、案例和工作流程。它不教授你“写什么故事”,而是教授你“如何以最有效、最具冲击力的方式,将你的故事呈现于光影之中”。通过对结构、视觉、声音和对话的全面整合训练,你将能构建出在任何媒体平台上都能产生持久共鸣的动态叙事作品。 适合读者: 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动画及高概念短片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所有对故事架构有深度探索需求的创意工作者。 --- (总字数约为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关于“动画短片创意设计”的书,我本以为会是一本侧重于技术操作的指导手册,毕竟“设计”和“编剧技巧”这两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实践性。然而,它更像是一份深入的、富有洞察力的理论剖析,探讨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框架。书中对于角色动机和冲突设定的探讨尤为深刻,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提供“如何写出好故事”的公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好故事的本质是什么”。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把控的论述,那种如同音乐谱曲般的结构分析,让我对短片叙事的起承转合有了全新的理解。它没有直接给我一个现成的剧本模板,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拆解和重构故事的骨架,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于从结构层面思考问题的人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进行深度交流,他不断地用犀利的提问挑战我固有的创作思维,迫使我去挖掘故事深层的情感内核。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远比单纯的步骤罗列要有效得多。

评分

从头到尾,这本书都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自洽性和内在的严密性。它对动画短片媒介特性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章节的论述中。例如,书中对“无对白叙事”的探讨,并非简单地视为一种风格选择,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对“纯粹视觉语言”的探索高度。它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环境细节、肢体语言乃至光影变化来承载信息和情绪,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画面的华丽程度。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美学与结构”的结合体,它既有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也有对实际操作中时间、资源限制的清醒认识。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画布上,用最精确的笔触完成一次完整而有力的表达。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有效叙事”的理解维度被拓宽了,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多层次、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考究,带着一种冷静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读者保持对“流行趋势”的警惕。它没有追捧任何当下的热门IP或风格,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跨越风格和流派的编剧底层逻辑。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情感弧线设计”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强调,短片虽然时间有限,但情感的起伏必须是完整且有说服力的。他通过一系列抽象的图表和概念模型,阐释了如何精确地在角色内心世界中植入“转折点”和“顿悟时刻”。这种对内在世界的关注,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层面,而进入了“如何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内在体验”的领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创作中那些草率处理的人物动机,意识到一个精彩的短片背后,是无数次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致打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透露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学术气质,完全不是那种浮夸的“速成秘籍”风格。它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视觉叙事”与“文字叙事”之间的张力与平衡,这点对我触动很大。以往我总觉得编剧的工作重心在于台词和情节推动,但这本书强调了在动画这一媒介中,画面本身就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引入了一些非常前沿的叙事理论,甚至引用了电影理论中的一些经典概念,然后将其巧妙地嫁接到动画短片的语境中进行阐释。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对“意象的重复与递进”的分析,作者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当然,并非直接给出剧本细节,而是对其主题和结构进行解构),展示了如何用视觉符号来深化主题,而不是仅仅依赖对话来解释一切。对于严肃的动画创作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深度来支撑其创意实践,它让你不再满足于“看起来很酷”的画面,而是追求画面背后的意义。

评分

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尽管内容密度很高,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以直观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批判某个短片的不足,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创作约束下,编剧是如何一步步做出妥协并最终导致叙事失效的。这种“反面教材”的分析角度,比单纯的“成功范例”教学更能让我警醒。它让我意识到,编剧技巧的精髓,很多时候体现在如何优雅地解决限制,而不是如何天马行空地去想象。书中对于“三幕剧结构在短片中的变体”的讨论尤为精辟,它没有教条地要求所有短片都必须遵守传统框架,而是探讨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快速建立钩子、铺陈矛盾并进行一次有力的爆发。这本厚厚的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案,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时间、与观众注意力进行博弈的策略指南。

评分

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

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的书,喜欢。

评分

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

对动画学习帮助很大!学习加油!

评分

没抢到400-300券 小小遗憾 但是罗师傅服务OK

评分

挺好的!写的不错~ 挺专业的 动画编剧

评分

很好的书,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