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零开始学陶艺(修订版)
:48.00元
作者:春陶房 白金陶艺工作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5441324
字数:
页码:125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内容提要
本书是陶艺初学者的入门教程。全书共6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陶艺的基础知识、陶器上的装饰纹案、复杂陶器的制作、转台的使用等。书中还细致地介绍了伴随制作过程产生的问题,例如陶艺到底怎样学?黏土的再生方法、道具的清洗方法等。并在末章介绍了儿童陶艺制作方法。内容基础详细,适合初学者阅读。
目录
4 作品展示
13 第1章 【基础篇】 陶艺基础
14 先从了解陶瓷制品开始了解陶艺
16 首先学习烧制陶瓷制品的工序
18 黏土的种类
19 釉药的种类
20 准备陶艺工具
22 牢记手筑技法
24 用捏制法制作饭碗
28 用泥条法制作汤吞杯
32 用泥板法制作平底盘
36 开始施釉
38 开始烧制
40 装窑
41 使用器皿前的注意事项
43 第2章 【装饰篇】 陶瓷的外衣
44 了解装饰的种类
46 陶衣的调制
47 陶衣的准备
48 制作刷毛纹圆盘
50 制作网纹方盘
52 制作镶嵌花纹圆盘
54 制作压壶花纹长盘
56 制作粉吹汤吞杯
58 挑战陶艺绘画
60 用铁绘画红叶
62 用染付画混合图案
64 用釉下彩绘颜料画波点
67 第3章 【应用篇】 花样器皿
68 制作大型方盘
72 制作烧酒壶
76 制作水杯和杯盘
80 制作茶壶
86 挑战制作土锅吧!
91 第4章 【电动转台篇】 你也可以成为陶艺专家
92 先从准备电动转台开始
94 用电动转台制作饭碗
98 用电动转台制作汤吞杯
102 用电动转台制作小碟子
107 第5章 【儿童操作篇】 快乐动手
108 制作纽扣
110 制作风铃
112 制作笔筒
114 制作卡片立
118 制作动物形状的小零件
122 制作玩偶
127 作者简介
小栏目
12 如何学习陶艺
42 黏土的再利用
66 工具的清洗方法
90 羊角揉和菊花揉
106 没有陶支架的时候
106 刻上落款
作者介绍
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均在东京艺术大学陶艺专业学习过专业的陶艺制作技术,现在在春陶房和白金陶艺教室这两大日本知名的陶艺工作室担任讲师,有着多年的陶艺教学经验。
文摘
序言
我接触陶艺已经有小半年了,断断续续地看了不少网络视频和旧版教材,但总感觉在“为什么”和“如何调整”这些深入的问题上,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在探讨“釉料化学基础”的那几个章节,虽然篇幅不算长,但逻辑性极强,它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告诉你“这个釉水烧出来是什么颜色”,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氧化铁、氧化铜在不同气氛下的显色原理。这对于我后来尝试自己调配釉料,或者在现有配方基础上进行微调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日本文化与陶艺”的融入,这部分内容绝非简单的文化点缀,而是与实际器型设计紧密结合的。例如,在介绍“侘寂”美学时,它展示了如何通过不规则的器型、刻意的留白和斑驳的烧制效果来体现这种哲学思想,这完全提升了我的审美层次,不再仅仅满足于做出一个规整的杯子,而是开始思考器物背后的“意境”。这本书成功地将工艺技术与艺术修养做了有效的嫁接,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深度和趣味性,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更是“为何如此做”。对于那些希望从“手作匠人”向“陶艺创作者”转变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价值连城。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实现了“从零开始”的承诺,而且是带着温度的开始。在介绍工具和材料的章节,它没有生硬地列出专业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引导读者去认识和感受泥土的特性。比如,它描述不同含沙量的泥料在触感上的区别,告诉你“好的泥料应该像被揉搓过的年糕,有韧性而不粘手”。这种感官上的引导,是任何高清图片都无法替代的。而且,书中嵌入的“文化小贴士”,比如某个器型在日本茶道中的具体用途,或者某个纹饰的历史渊源,都让我对制作过程多了一份敬畏和理解,让原本枯燥的重复性劳动,变成了一种与历史和文化对话的过程。这本书的整体叙事风格是鼓励性而非评判性的,它不会给你设定一个“完美标准”,而是鼓励你享受泥土在指尖流淌的过程。正是这种轻松、鼓励且内容详实的编排,让我这个原本对陶艺抱有畏难情绪的人,真正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且乐在其中,期待着下一次的开窑。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个高分,主要是冲着它对“常见问题排查与解决”这一部分的详尽程度。要知道,陶艺制作是一个充满变数的爱好,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开裂、变形、釉面流淌、气泡等问题层出不穷,而网上的经验分享往往是碎片化的,难以系统性地解决问题。这本修订版在这方面做得极其专业和细致。它用表格的形式,将“现象”、“可能原因(泥料、干燥、烧制)”和“解决方案”一一对应。比如,针对“素烧后的坯体在釉烧中发生塌陷”,书中列举了泥料过度吸水、素烧温度不足导致结构不稳定等五个可能原因,并配上了对比图片,让你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上次制作的一个花瓶,在釉烧时底部出现了轻微的鼓包,我百思不得其解,翻阅这本书后,找到了“釉层过厚或釉灰熔点过低”的描述,立刻意识到是我在施釉时蘸取时间过长导致的。这种即时、精准的反馈机制,极大地减少了我的挫败感,也缩短了试错成本。相比那些只讲成功经验的书籍,这种敢于揭示并解决失败的书,才是真正对初学者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包容性”。我家里没有专业的拉坯机,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这本书是否会过度强调拉坯技巧。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它在开篇就花了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手捏、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这三种无需电动设备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泥板成型部分,它不仅教了如何擀泥板,还细致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角度的切割和粘接来实现复杂的几何造型,比如棱角分明的盒子和具有雕塑感的摆件。我邻居家的孩子,才七八岁,跟着这本书里关于儿童陶艺的部分,用最简单的捏塑方法,做出了非常可爱的动物造型,那部分内容语言简单,步骤分解极其细碎,完全适合低龄段的学习者。这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它不是一本只服务于有条件进入工作室的爱好者的书,而是真正能进入家庭、服务于所有热爱泥土的人的实用工具书。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从零基础的儿童到有一定基础希望拓展技法的成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
评分这本陶艺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配合着宁静的靛蓝色调,仿佛已经能嗅到泥土和窑火的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插图的排布非常讲究,很多关键步骤的放大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比如,在介绍拉坯技巧时,它不仅仅是文字描述“保持稳定”,而是配上了不同阶段手部姿势的侧面和俯视图,甚至连手指与泥团接触的角度都有详细的标注。这本书的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图太多而显得肤浅,也不会因为字太多而让人望而却步。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国外引进的陶艺书,虽然理论扎实,但对于亚洲人的手型和审美习惯考虑不足,很多细节处理起来总觉得别扭。然而,这本《从零开始学陶艺 修订版》的细节处理就非常贴合我们日常的动手习惯,比如对于泥料的湿度判断,它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像捏紧的湿海绵,但不会滴水”,这种生活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心理门槛。此外,它在工具介绍那一章,对手工捏塑和线切割工具的推荐非常务实,给出了不同价位和不同用途的选择,避免了新手盲目购入昂贵但不实用的器材。总的来说,从视觉体验和实际操作指导的细腻程度上看,这本书无疑是市场上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让人充满了制作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