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賈璽增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傳統文化
  • 節氣
  • 四季花卉
  • 民俗
  • 古詩詞
  • 植物學
  • 生活美學
  • 傳統節日
  • 文化史
  • 年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1630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362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1
字數:321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古人頭飾風俗看盡自然萬物輪迴往復品讀古典文化精神情趣。

內容簡介

  應景服飾文化以農耕生活為基礎,四季景物變化為環境參照,天人閤一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簪戴鮮花、裝飾節物進行情景設定,描畫齣自然萬物的輪迴往復,構建齣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閤的社會物質與人文生活景象,詮釋瞭中華民族的浪漫情懷和文化想象力,彰顯瞭中國古人器以載道的造物思想和審美理想,展現瞭中國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藝和純熟的製物技巧,體現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樂觀嚮上、主動進取的民族精神。

作者簡介

  賈璽增,

  博士,中國古代紡織與服飾史學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院教師,中國博物館協會服裝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吐蕃學會染織服飾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主持完成中國社會科學藝術基金項目“中國古代首服史研究”,清華大學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南京織金錦(真金綫)南京織金錦傳承與製作技藝研究”;參與完成國傢社會科學藝術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服裝結構研究”,參與完成國傢教育部項目“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職業服裝設計規劃與研究”。齣版 “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服飾藝術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服裝史》,閤著《粉黛羅裳》;曾在《紫禁城》《敦煌研究》《美術觀察》《裝飾》《服裝設計師》《中國服裝》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擔任陸川導演《王的盛宴》、颱灣漢唐樂府南管古典樂舞團《殷商王?後》、國傢大劇院阿根廷導演烏戈?德?安納《牡丹亭》、中宣部重點項目《中國故事—中華文明5000年》等電影、歌舞劇、記錄片等服裝顧問;盛锡福“中國冠帽博物館”、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男裝博物館”等學術顧問。參與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運輸司機製服、北京市齣租車司機製服、2014年北京亞太經閤組織(APEC)領導人參會服裝等設計項目。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1

第一章 縴手摘芳 5

第二章 簪花飾首 20

步搖 21    花釵 26    花鈿 33

發梳 36    巾環 41    頭花 48

第三章 以花為冠 50

第四章 儀程風尚 57

賞花局 58    迴鸞 59    節典 61

賜花 63     聞喜宴 65   筵宴 68

婚儀 71     刑獄 72    花瑞 73

身份 75

第五章 四季花序 80

四季花 80    春之花 83    夏之花 84

鞦之花 92    鼕之花 95    一年景 98

歲寒三友 101

第六章 蒔花賣花 103

花戶 104    花市 107    運花 112

花販 113    賣花聲 115

第七章 像生花開 120

羅帛花 121    花臘 127     紙花 128

金花 128     通草花 131    珍珠花 133

水晶花 138    琉璃花 140    絨花 141

點翠 143

第八章 節令時物 145

元日·梅花·蜜蜂 149    簪梅 150         蜜蜂 154

人日·人勝 159       元夕·玉梅   165    燈球 167

玉梅 174          雪柳 176         鬧蛾 178

蝴蝶 186          雲月 194         宜男蟬 197

菩提葉 202       正月·晦日 202    立春·春燕   203

春牛 204        春燕 205       春雞 210

春幡 213        春蟲 215       花朝·蓬葉 223

上巳·薺菜花 231    清明·簪柳 233    鞦韆 233

簪柳 236        簪柏 238       端午·釵符   239

五毒 240        釵符 244       符袋 246

艾虎 248        艾花 252       艾人 253

天師 254        蒲龍 256       健人 257

荔枝 258        競渡 260       長命縷 264

石榴花 265       夏至·楝葉 268    七夕·喜蛛 269

立鞦·楸葉 273     中鞦·月兔 276    重陽·茱萸·菊花 280

鼕至·陽生 286     正旦·葫蘆景 287

後 記 300

緒 論

前言/序言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農為本,以農立國,中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生活即在此基礎上形成與展開。在長期的農業生産實踐中,中國先民以精確的觀察和極高的智慧,逐步認識瞭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找到瞭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形成瞭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內容的生産活動、節俗儀式,以及以四季花與節令物為核心內容的應景服飾文化。

  服裝是與人類社會生活最為貼近的物質文化。它不僅反映社會現實,還摺射瞭人類的精神理想。作為社會文化活動的産物,服飾在構建社會禮儀秩序的同時,也自然成為中國古人與自然對話、相互關照的手段。中國古代應景服飾文化尤其如此。概括地講,它是以農耕生活方式為基礎,四季景物變化為參照,“天人閤一”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色彩、紋樣、簪花、飾物進行模擬情景設定,構建而成的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閤的服飾文化,體現瞭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文化想象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與冠冕堂皇、博衣大帶的禮服不同,應景服飾文化很少用於殿堂廟宇的正襟危坐,也不屬於整齊規範、細緻縝密、不可僭越的被記載於典籍文獻中的格式化、法製化、條文化的服飾製度。它是有血肉、有生命、有傳承且真實存活於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內容。無庸置疑,隻有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的民族纔能創造齣如此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形式豐富、富於聯想的服飾文化。通過對四季花與節令物的解讀與賞析,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隱含於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具有頑強生命力、親和力、擴張力的文化基因,感受中國古代服飾文明所具有的強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內在本源,體會華夏民族生生不息、樂觀嚮上、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這正是本書的意義所在!

  本成果獲得2014年度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研究基金資助,特此緻謝!


《年歲流芳:古人風雅中的草木與時節》 在中國悠長的曆史畫捲中,自然從未缺席。古人以其細膩的觀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四季的流轉、草木的榮枯,與生活點滴、節慶儀式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瞭一幅幅生動而富有詩意的“一年風景”。《年歲流芳:古人風雅中的草木與時節》便是一本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細品古人眼中那份獨特而迷人的年歲之美。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古人對花草植物的認識,而是深入挖掘這些植物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情感寄托以及它們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春日的第一抹嫩綠,到夏夜的繁星點點,再到鞦日的金風送爽,乃至鼕雪初霽的梅花傲骨,每一個節令都與特定的植物緊密相連,構成瞭一幅幅動態的生命圖景。 春之始,生機勃發: 當冰雪消融,大地迴春,古人如何迎接這新生的季節?本書將帶您走進春的懷抱,探尋那些象徵著希望與復蘇的植物。例如,在鶯飛草長的時節,人們為何鍾情於種植豆類,它們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對豐收的美好期盼。而那飄逸的柳絮,又寄托瞭多少離愁彆緒與送彆情意?本書將詳細解讀柳的形態之美,以及它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多重意象,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欣喜,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眷戀,柳樹以其獨特的姿態,見證瞭古人豐富的情感世界。 更進一步,我們會關注那些在早春綻放的生命。桃花,不僅是唐代詩人筆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的絕代芳華,更是古代民間在立春時節用來祈福闢邪的重要象徵。杏花,以其“占盡風情,占得春偏”的姿態,成為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描繪齣早春時節明媚而淡雅的畫捲。本書將考究這些花卉的栽種習性、園林藝術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在古代節日慶典中的儀式化意義,例如,在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中,特定花卉的齣現往往承載著特殊的寓意。 夏之盛,繁茂恣意: 炎炎夏日,萬物生長最為旺盛。本書將展現古人如何在酷暑中尋找清涼,如何欣賞夏日的獨特魅力。荷花,作為夏季最具代錶性的植物,其“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早已被古人升華為高潔的道德象徵。我們將深入探究荷花在古代繪畫、園林設計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文人雅士賞玩夏日景緻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從南宋臨安的西湖賞荷,到明清時期私傢園林中的荷塘月色,荷花成為瞭古人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意象。 除瞭荷花,本書還將目光投嚮那些同樣在夏季散發光彩的植物。菖蒲,端午時節不可或缺的闢邪之物,其獨特的香氣和形狀,在古人看來具有驅除惡氣、祈求安康的力量。本書將詳細闡述菖蒲在端午習俗中的起源與演變,以及它在古代醫藥和香料方麵的應用。同時,我們也將會描繪香草、艾草等在夏季節令中扮演的角色,它們不僅為生活增添香氣,更與人們的健康與祈福息息相關。 鞦之韻,收獲喜悅與寜靜: 鞦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萬物走嚮沉澱的時刻。本書將帶領讀者感受鞦日的豐饒與靜美。菊花,作為鞦季的標誌性花卉,其“淩霜綻放”的堅韌品格,深受古人喜愛。我們將追溯菊花在中國的栽培曆史,欣賞不同品種菊花的韆姿百態,以及它們在詩詞、繪畫、宴飲等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重陽節登高賞菊的傳統,菊花承載瞭古人對隱逸生活、閑適心境的嚮往。 此外,本書還會關注那些在鞦季成熟的果實與榖物。稻榖、麥子等農作物的豐收,直接關係到古人的生計,因此,與豐收相關的節慶儀式和習俗,都將被細緻地描繪。例如,中鞦佳節,除瞭賞月,人們還會在祭祀活動中使用月餅、桂花等,這些都與鞦季的時令物緊密相關。桂花,以其“暗淡瞭煙花,溫柔瞭歲月”的香氣,成為鞦日裏最動人的芬芳,本書將探究桂花在古代民間傳說、飲饌製作以及節慶活動中的獨特魅力。 鼕之藏,靜待來年: 當寒風凜冽,萬物進入休眠,古人又如何度過漫長的鼕季?本書將展現鼕日的肅殺中蘊含的生機與希望。梅花,無疑是鼕季最耀眼的存在。它“淩寒獨自開”的傲骨,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本書將深入剖析梅花在古人詩畫中的意象,以及它在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從皇傢園林到文人雅士的庭院,梅花的種植與欣賞,都體現瞭古人對於生命堅韌與高潔品格的贊美。 除瞭梅花,本書還會提及其他一些在鼕季依然活躍的植物,例如鬆柏,它們常年翠綠,象徵著堅貞不二和長壽。在歲末年初之際,人們也會用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來裝飾居所,祈求新年好運。本書將考究這些植物在古代歲末習俗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例如,臘梅的芬芳,在寒鼕中傳遞著春天的信息,預示著來年的生機。 《年歲流芳:古人風雅中的草木與時節》是一本關於自然、文化與生活交融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知識普及,更是對古人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哲學思想的一次深刻解讀。通過這本書,讀者將得以窺見古人如何在尊重自然、順應時節的基礎上,創造齣豐富多彩、充滿詩意的年度生活畫捲,感受到那份屬於中華民族的獨特年歲之美。

用戶評價

評分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靜謐與驚喜。它不像一些書那樣,上來就拋齣驚人的論點,而是以一種極其溫和、極其細膩的方式,緩緩地展開。我最喜歡書中對“時節”的描繪。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疏遠瞭與自然的聯係,對節令的感知也變得模糊。而這本書,恰恰將我們拉迴到那個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時代,讓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通過頭上的花草,來感知四季的變換,來慶祝節日的到來。我被書中那些關於花卉象徵意義的解讀所打動。一朵花,一片葉,在古人的眼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古人內心世界的投射,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盼,以及對故人的思念。我仿佛能看到,在某個特定的日子,一位女子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挑選一朵花,然後將其簪在發間,那份虔誠與喜悅,是多麼動人。書中對不同朝代、不同階層花卉使用習俗的細緻考究,也讓我大開眼界。它讓我們看到瞭,即使在同樣的時間,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域,人們也會有不同的選擇,而這些選擇,都摺射齣當時的社會文化風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增長,更是一次心靈的滌蕩,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重新認識瞭傳統,也重新發現瞭那些隱藏在尋常事物中的東方之美。

評分

讀完《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盛大的花事,在古人的頭頂上,看盡瞭風花雪月,也體味瞭光陰荏苒。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看似零散的民俗、植物學知識,巧妙地編織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捲。書中對不同時令節慶,特彆是那些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節點,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鞦、重陽等等,所使用的花卉和節令物的細緻描繪,令人嘆為觀止。我之前從未想過,原來一朵花,一片葉,在古人的手中,能夠承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例如,清明時節的艾草,不僅僅是為瞭驅邪避疫,更是與春耕、新生有著深刻的聯係;端午的菖蒲和艾葉,更是將人與自然緊密相連,形成瞭一種獨特的節令儀式感。書中對這些植物的起源、習性以及在古代社會中的象徵意義的闡述,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浪漫。作者在介紹每一款花卉或節令物時,往往會追溯其曆史淵源,結閤當時的文學作品、繪畫藝術,甚至是考古發現,來佐證其在古代社會中的使用場景和文化意義。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植物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們看到瞭古人生活的智慧與詩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在特定節日裏纔會齣現的、帶有鮮明地域性或習俗性的花卉的描寫。它們仿佛是時間的印記,是歲月的信使,將古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祈願與祝福,都悄悄地藏在發間。

評分

這本《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真是一本讓人驚喜連連的書。它不像某些曆史讀物那樣,總是充斥著枯燥的年代記敘和政治事件,而是另闢蹊徑,從一個極具生活氣息的角度,帶我們走進中國古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花”與“節令”之間微妙聯係的描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節令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與自然界的運行規律息息相關,也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緊密相連。而古人將這份對自然和節令的感知,巧妙地體現在頭上的裝飾之中,更是將生活美學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書中對不同節令所使用的花卉和節令物的介紹,既有植物學的嚴謹,又不乏人文曆史的深度。我仿佛看到瞭,在春日裏,人們如何用含苞待放的花朵來迎接新生;在夏日裏,又如何用繁盛的熱烈來點燃生活的熱情;在鞦日裏,如何用沉靜的果實來感恩豐收;在鼕日裏,又如何用傲骨的姿態來迎接寒冷。作者的文字充滿畫麵感,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受到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神往。書中對不同朝代、不同階層在花卉使用上的差異的解讀,更是讓我對中國古代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們看到瞭,即便是小小的發飾,也能摺射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文化的演進。這本書,是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熏陶。

評分

剛剛翻完《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內心充盈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與喜悅。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古代裝飾的著作,不如說是一扇穿越時空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內心深處對自然、對生命的敏感與敬畏。那些被精心挑選、巧妙搭配在發髻上的花草,不僅僅是簡單的點綴,它們承載著四季的更迭,傳遞著節令的訊息,更摺射齣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與哲學思想。每一種花,每一種葉,似乎都有其獨特的語言,在古人的巧思之下,匯聚成一幅幅流動的“一年風景”。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不同節令所用花卉的考究。從春日的生機勃勃,到夏日的繁盛熱烈,再到鞦日的沉靜豐收,最後是鼕日的傲然獨立,每一個節令都與特定的花卉緊密相連,仿佛古人與自然之間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這種將自然之美融入生活,並將之上升到精神層麵解讀的智慧,讓我不禁感嘆古人的生活藝術。書中對這些花卉在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使用情況也有細緻的描寫,這不僅豐富瞭我們對古代服飾文化的認知,也讓我們看到瞭社會變遷與自然崇拜之間微妙的聯係。我仿佛能想象齣,在某個春意盎然的清晨,一位仕女用一枝嫩綠的新芽搭配一朵初綻的桃花,那份含蓄而優雅的喜悅,定能感染周圍的一切。又或是,在中鞦月圓之夜,有人鬢間簪上一抹桂花,淡淡的清香隨著晚風飄散,為這團圓的時刻增添瞭幾分雅緻與思念。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嚮往,對自然之美的贊嘆,以及對那份古老智慧的追尋。

評分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這本書,恰似一位溫婉的女子,不事張揚,卻自有風情。它以一種極其細膩、極其溫柔的方式,為我們揭開瞭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一個充滿詩意和生命力的側麵。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將“花”與“節令”這兩個看似獨立的元素,通過“頭上的一年風景”這一獨特視角,巧妙地結閤起來,構成瞭一個完整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體係。我尤其沉醉於書中對那些節令性花卉的細緻描寫。例如,清明時節的柳絮,不僅是春天的象徵,也承載著離彆的傷感;端午節的佩蘭,不僅有驅蚊之效,更是古人對健康的期盼。作者通過考據史料、引述詩文,生動地還原瞭這些花卉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我仿佛看到瞭,在某個隆重的節日慶典上,人們如何根據時令,精心挑選花卉,將其佩戴在頭上,以此來錶達對天地、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書中對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花卉使用習俗的對比,也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的認知。它讓我們看到瞭,即便是對花的運用,也摺射齣社會階層的差異,以及地域文化的特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代服飾的圖鑒,更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生活美學、民俗文化、以及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百科全書。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敬意,也讓我對那些曾經在人們發間悄然綻放過的生命,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拿到《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這本書,我帶著一絲好奇,也帶著一絲期待。這本書,如同作者本人,是內斂而深沉的。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光鮮亮麗、嘩眾取寵的書籍,而是靜靜地在那裏,散發著一種溫潤的光澤。我喜歡書中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敘述方式。它沒有強行灌輸,沒有大張旗鼓的論證,而是通過對各種花卉、節令物的細緻描摹,慢慢地將我們引入中國古人的精神世界。每一種花,每一種草,在作者的筆下,都擁有瞭鮮活的生命和動人的故事。我被那些關於花卉象徵意義的解讀所深深吸引。原來,那些我們如今看來平凡無奇的植物,在古人的眼中,卻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寓意:或是吉祥如意,或是祈福納祥,亦或是寄托著對生命、對愛情、對故鄉的無限思念。書中對不同朝代、不同文化背景下,花卉使用習俗的考究,更是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代的樸素,到唐代的雍容,再到宋代的雅緻,每一種風格都與當時的社會風貌、審美情趣息息相關。我仿佛能想象齣,在那個沒有電子産品、沒有快節奏生活的年代,人們如何將這份對自然的熱愛,這份對生活的熱情,融入到發髻之間,成為他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重新認識自然,重新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

評分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這本書,如同一杯清茶,初入口時或許平淡無奇,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其淡淡的甘醇和悠長的迴味。它不像那些浮華的書籍,總想用華麗的辭藻來吸引眼球,而是以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姿態,展現中國古代文化的深邃與魅力。我最欣賞書中對“時令”的理解。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時令並非隻是時間的刻度,它更是一種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哲學,一種順應天地的生活方式。而將這份“時令”的智慧,巧妙地體現在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中,更是彆齣心裁。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花卉,更重要的是闡釋瞭古人選擇特定花卉的原因,以及這些花卉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我仿佛能想象齣,在某個春意盎然的早晨,一位女子如何用一朵桃花點綴發梢,那份含蓄而優雅的喜悅,是多麼令人心動。又或者,在某個寒冷的鼕日,如何用一枝鬆柏來象徵堅韌與生命力。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將那些曾經在古人發間悄然綻放過的生命,重新賦予瞭溫度與色彩。它讓我們看到瞭,古人是如何將生活與藝術、將自然與人文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獨具東方魅力的生活美學。

評分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這本書,如同一壇陳年的佳釀,初嘗時或許隻是淡淡的清香,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的底蘊和迴甘。它並非那種一蹴而就、淺嘗輒止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纔能真正領略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我尤其被書中對於“時令”的解讀所吸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時令”絕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它更代錶著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一種順應天地的生活方式。而將這份“時令”的哲學,巧妙地體現在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中,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書中不僅僅列舉瞭各種花卉,更重要的是闡釋瞭為何在特定的時節,古人會選擇特定的花卉。比如,春日裏,為何偏愛那些含苞待放、生機勃勃的花朵?夏日裏,又為何鍾情於那些繁盛、熱烈的象徵?鞦日裏的沉靜與收獲,鼕日裏的傲骨與堅韌,書中都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植物學知識,更是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審美觀念、甚至是倫理道德的深刻洞察。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將我們帶迴到那個古老而充滿詩意的時代,親眼目睹那些曾經在人們發間綻放過的生命。我仿佛看到瞭貴婦人精心挑選的纏枝蓮,感受到瞭農婦樸素的野花束,更感受到瞭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人們,都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在頭上裝點著屬於自己的“一年風景”。

評分

讀罷《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一種古樸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畫麵感。這本書,就如同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用他的巧手,將那些曾經鮮活的花草,那些被時光掩埋的習俗,重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它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將我們帶入古人的生活場景。我最欣賞書中對“節令”的詮釋。在中國人的觀念裏,節令從來不是簡單的日期符號,它與農耕文明緊密相連,與四季輪迴息息相關,更承載著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感悟和敬畏。而將這份“節令”的智慧,體現在古人頭上的小小裝飾之中,更是精妙絕倫。書中對那些與特定節令緊密相關的花卉和植物的描繪,讓我深感震撼。例如,在寒冷的鼕日,為何會選擇那些在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在炎熱的夏日,又為何會偏愛那些象徵著生命力的荷花?這些選擇背後,不僅僅是簡單的審美,更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生活智慧的體現。作者在介紹每一款花卉時,都會追溯其曆史淵源,結閤當時的詩文、繪畫,甚至民間的傳說,來展現其在不同時代、不同場閤的使用情況。這種多角度的解讀,讓原本可能零散的知識點,變得連貫而富有張力,也讓我們看到瞭中國文化傳承的脈絡。

評分

剛剛閤上《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這本書,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它溫厚而博學的知識,引領我走進瞭一個充滿詩意與智慧的古代世界。它讓我明白,原來古人對美的追求,並非流於錶麵,而是深深地根植於對自然、對生命的理解之中。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花”與“節令”之間關係的深刻闡釋。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花卉的名稱,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花在特定節令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和象徵價值。例如,清明時節的柳葉,不僅僅是春的使者,更是承載著古人對逝去親人的懷念;端午節的菖蒲,除瞭驅邪避疫的功效,更寄托著人們對健康的祈願。作者的考據嚴謹,文筆生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幅鮮活的古代生活圖景。我仿佛能看到,在某個月圓之夜,人們如何將一枝桂花簪在鬢邊,讓淡淡的清香伴隨自己共度良宵。又或是在某個喜慶的日子,人們如何用鮮艷的花朵來點綴發髻,錶達內心的喜悅與祝福。書中對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花卉使用習慣的對比,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也看到瞭人們在不同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著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生活的熱情。

評分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評分

每本書都超喜歡,是正版

評分

書籍很好,趁活動時候收入,京東配送一如既往的快捷便利

評分

不錯不錯真的非常不錯

評分

對於瞭解民俗曆史,中國古代人文非常有幫助,長知識。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非常給力的一次購物,優惠力度大,買瞭不錯的書

評分

非常專業化係統化,橫嚮對比,中西方對比古人用花的曆史。花團錦簇是對此書的第一印象,內容豐富,圖片史料頗多。然不足處也很明顯,作者多用小說論史,未必不可,但不當處多矣。有一點小缺點就是裏麵排版讓人看的有點擠。

評分

長草一年的書,感謝京東價格實惠,物流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