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振 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委員、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藥材標準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彆行政區衛生署榮譽顧問,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典東亞專傢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藥臨時顧問等職。長期從事本草學、中藥鑒定學和世界傳統藥物研究。陳虎彪 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中藥課程主任。曾任日本金沢大學藥學部助理教授、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藥雜誌》、《中國藥學》(英文版)等雜誌編委。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藥用植物學及中藥資源學研究。
前言
中藥鑒定是中藥標準化與國際化的基礎之一,是保障中醫臨床安全用藥的 必經步驟。
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中藥鑒定在方法上已經由性狀鑒定、顯微 鑒定、理化鑒定、色譜鑒定,拓展到瞭 DNA 條形碼鑒定、蛋白質電泳鑒彆, 以及仿生技術(如電子舌、電子鼻)的應用。盡管如此,顯微鑒定現在依舊是 日常藥品檢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顯微鑒定通過觀察藥材在顯微鏡下所呈現的組織、細胞、後含物等微觀特徵來判斷中藥的真僞及優劣。它具有快速、簡便、環保等優點。作為鑒彆大多 數藥材與一些中成藥的重要方法,顯微鑒定不僅是曆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的必備內容,亦被《美國藥典》《日本藥局方》等 多個國傢的藥典正式采用。
從事中藥顯微鑒彆,需要一定時間的專業訓練以及經驗的積纍。由於顯微 鑒定研究的是檢品的微觀圖像,因而來源可靠的中藥樣品、清晰而代錶性強的 圖像、科學精準的文字描述,以及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專業參考書,對從事 中藥鑒定工作的人士來說是十分需要的。
《中藥顯微鑒定圖典》是筆者在過去三十年的實驗室工作心得的積纍,也 是在筆者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粉末顯微鑒彆彩色圖集》(1999 年) 和《中藥顯微鑒彆圖鑒》(2005 年)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通力閤作而成的最新 研究成果。
全書共收載 230 種常用中藥材、10 種西草藥以及 10 種中成藥,以彩色數 碼相片配以簡潔的說明,直觀而生動地展現齣藥材樣品橫切麵及粉末的顯微特 徵,並配以墨綫簡圖進一步標示各部位的構造,特彆列齣其關鍵的鑒彆特徵, 部分藥材還列齣其與易混淆品種的顯微特徵差異。
本書內容來自筆者及其研究團隊的第一手實驗數據,全部藥材均經過嚴格 的基原鑒定,所有實驗材料均完好保存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銀行(香港)中藥 標本中心,可供核實與對照。
《中藥顯微鑒定圖典》不僅可供中醫藥界的學生、教師、研究人員以及從 事藥物檢驗、中藥貿易及植物學研究的專業人士學習參考,也適閤對中醫藥有興趣的其他人士閱讀。 中藥顯微鑒定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由於筆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在使用本書後,將意見反饋給我們,以便本書再版時能 更加充實完備。
我近期讀瞭一本關於《中醫養生智慧》的書,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生活指南。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高深的理論,而是從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角度,闡述瞭中醫的養生之道。我一直覺得養生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是那些身體不好的人纔需要操心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養生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書中從四季的更替,到飲食的宜忌,再到起居的規律,都給齣瞭細緻的指導。比如,在介紹春季養生時,它會告訴你為什麼要在春天多吃些綠色的蔬菜,為什麼要在早晨多活動筋骨,這些看似簡單的建議,背後都蘊含著中醫“順應自然,天人閤一”的深刻道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誌養生”的部分,它讓我明白,情緒的好壞對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吃任何補品都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和,沒有絲毫的教條感,仿佛是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領悟到瞭中醫的精髓。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嘗試做齣一些積極的改變,感覺身心都變得更加輕鬆和愉悅。
評分偶然間在書店看到一本叫做《中國針灸學概論》的書,對於一直對針灸感到好奇的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清晰,從針灸的曆史淵源講起,到針灸的理論基礎,再到具體的穴位和操作方法,都做瞭係統而全麵的介紹。我之前總覺得針灸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技術,操作起來也一定非常復雜,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瞭解到,原來針灸背後有著嚴謹的理論體係和精細的操作規範。書中對每個重要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都做瞭圖文並茂的講解,並配有相關的臨床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針灸的應用。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針灸的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項的強調,這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我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雖然我目前還無法親自實踐,但通過這本書,我不僅對針灸有瞭初步的認識,還激發瞭我深入學習的興趣。它讓我看到瞭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麵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式,也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佩。
評分這本《本草綱目》的解讀本,絕對是給現代人打開中醫大門的金鑰匙。我之前對中藥的認識,僅限於一些零碎的民間說法,總是覺得它神乎其神,又帶著點神秘莫測。可讀瞭這本書,纔發現事情遠非如此。作者並非直接照搬古籍,而是結閤瞭現代科學的視角,將那些古老而精深的藥理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清晰的圖示,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比如,關於“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過去隻是模糊的概念,現在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我能清晰地理解為何如此搭配能達到最佳療效,又為何隨意改動會適得其反。書中對每味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炮製方法,都做瞭詳細的闡述,並配有精美的插圖,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地辨識和記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一些常用藥時,還會穿插一些關於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比如某種成分的提取和作用機製,這讓我在學習傳統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醫的科學性和時代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彌閤瞭古籍與現代讀者的鴻溝,讓那些寶貴的醫學遺産得以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也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實用的養生保健知識。
評分最近拜讀瞭一本《中醫方劑學原理》,著實讓我對這門學科颳目相看。我一直認為中藥方劑是前人經驗的積纍,是“對癥下藥”的簡單疊加。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方劑的構成邏輯,揭示瞭藥與藥之間是如何協同增效,如何化解彼此的副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作者用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例證,詳細講解瞭方劑的組方原則,如君臣佐使的配伍關係,以及不同證型下方劑的選擇要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經典名方的解析,不再是簡單的功效羅列,而是從病機入手,分析為何選用特定的藥物,為何采取特定的劑量,為何采用特定的煎煮方法。這種深入的探究,讓我看到瞭方劑學背後強大的思維體係和科學性。它讓我明白,中醫的魅力不僅在於藥物的天然屬性,更在於其精妙的組閤與應用。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學習瞭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讓我對中醫的認識,從“知其然”提升到瞭“知其所以然”。
評分最近偶然間翻閱瞭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名醫傳》的書,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它並非枯燥的史書堆砌,而是用生動細膩的筆觸,為我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古代醫學畫捲。我得以跟隨那些仁心仁術的先賢們,穿越時空的迷霧,親曆他們的懸壺濟世,感受他們對生命的敬畏與對醫學的執著。書中對每位名醫的生平事跡都有詳盡的介紹,從他們的成長經曆、師承關係,到他們獨特的醫學思想、臨床經驗,甚至是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都娓娓道來。我尤其被那些在睏境中依然堅持探索、在平凡中創造不凡的故事所打動。例如,那位為瞭治愈百姓的瘟疫,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疫區采集草藥的醫生;那位即使身患重病,依然筆耕不輟,將畢生所學著成傳世名著的學者。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醫學的傳承,更是人性的光輝。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那些為中醫發展做齣傑齣貢獻的前輩們充滿瞭深深的敬意。它就像一扇窗,讓我窺見瞭中國傳統醫學背後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讓我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也受到瞭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評分o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