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出版社优秀作者,出版过多部累计过万册畅销书,在读者中有良好口碑。
★所选实例均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上手、有基础者迅速提高。
★网络增值服务中除了本书所有实例的素材和结果文件外,作者还提供了语音视频讲解。
《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前4版中对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脏超声造影、组织谐波成像、组织斑点追踪、心肌声学造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本版编写时又对新近发展起来和有待研发的超声技术,如超声分子成像、立体三维超声成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经鼻咽食管超声心动图、谐振频率检测压力、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成像等作了介绍,力求使读者既能掌握国内外专家的成熟经验,又能了解尚处萌芽状态的新技术。我们相信其中某些项目经过深入探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推出这些信息,目的是让读者能了解动向、广开思路、推理演绎、由此及彼,创造更多的新方法。
王新房,男,汉族,河南洛阳人,1934年出生。1953年由洛阳中学考入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58年毕业,并留校在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工作。
王新房是中国超声心动图创始人之一,1961年起始用超声液性平段诊断肝脓肿获得成功,并将此法推广用于检查多囊肝、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疾患。1963年他发现胎心超声反射,论文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1964),这是国内外有关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早文献,现已为国际上专家所公认。1963-1964年研究并制成能和心电图、心音图同步显示的M型超声心动图仪,并对正常和异常二尖瓣曲线开展研究,首次对二尖瓣双峰曲线上各波的产生机制、二尖瓣狭窄时曲线的改变以及开瓣音的形成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与当时国际上的同类研究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975年他与王加恩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超声心动图学》(内部发行),促进了我国超声心动图学的普及与发展。1978年在国际上过氧化氢(双氧水)声学造影法,在实验中,他首先作为志愿者自身静脉反复注射证明药物安全有效,而后再应用于临床,该项研究也受到国外许多专家的关注与认可。1985年率先开展彩色多普勒检查。1991年他在国内开始双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研究,并对照离体心脏的多种切割面,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心脏纵轴切面,此项研究与国外同步进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后又开展薄壳型三维超声成像(1992)、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1995)、彩色三维多普勒成像(1999)、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2002)和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2008)研究,均具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
谢明星,男,汉族,湖北赤壁人,1964年4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湖北省咸宁医学院(现湖北省科技学院),获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3-1996年、1996-1999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分别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超声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工作至今。2003年被聘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0年任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并主持工作,2003年任超声影像科主任,2010年任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国家二级教授。
2007-2009年赴美国Texas州心脏中心(Texas Heart In-stitute)和Baylor医学院德州儿童医院(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of Baylor Medical College)从事心肌干细胞移植与复杂先心病超声诊断工作。作为访问学者,曾多次出访美国、欧洲。2012年5月被推选为国际心血管超声学会常务理事(FISCU),同年11月被推选为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理事(FASE)。
长期致力于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对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的超声诊断和经食管心脏超声、胎儿心脏超声等有深入研究,经验丰富,临床技能在专业同行与患者中享有很高声誉。1993年在导师王新房教授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2003年在国内率先致力于胎儿复杂先心病的临床诊断研究,2004年后致力于纳米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二维斑点追踪的临床应用研究,2012年后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复杂先心病超声诊断与解剖、心血管铸模的对照研究。此外,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冠脉血流显像、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造影、应变与应变率成像以及介入超声等超声心动图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亦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1章 超声心动图国外研究概况
第2章 我国超声心动图发展史略
第3章 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
第4章 M型超声心动图的工作原理、检查方法、探测部位、波群与基本曲线
第5章 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工作原理、检查方法、探测部位与基本图像
第6章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与基本图像
第7章 超声多普勒的基本原理
第8章 频谱多普勒的工作原理、观察与分析方法
第9章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原理、观察和分析方法
第10章 组织多普勒成像的原理、观察和分析方法
第1l章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第12章 右心系统声学造影
第13章 左心系统声学造影
第14章 超声分子成像
第15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第16章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第17章 血管内超声
第18章 负荷超声心动图
第19章 心脏功能测定
第20章 超声心动图测量及其正常值
第21章 正常超声心动图
第22章 二尖瓣狭窄
第23章 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24章 二尖瓣脱垂
第25章 主动脉瓣狭窄
第26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27章 主动脉瓣脱垂
第28章 三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第29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30章 心脏人工瓣
第31章 心脏移植
第32章 Marfan综合征
第33章 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
第34章 肺动脉夹层动脉瘤
第35章 Valsalva窦瘤
第36章 肺动脉栓塞
第37章 心包疾病
第38章 冠心病
第39章 心肌病
第40章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第41章 心肌炎
第42章 川崎病
第43章 心室憩室
第44章 心脏肿瘤
第45章 心脏血栓形成
第46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分段诊断法
第47章 某些少见的先天性瓣膜畸形
第48章 先天性主动脉疾病
第49章 主动脉瓣下狭窄
第50章 肺静脉畸形引流
第51章 先天性肺动脉疾病
第52章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第53章 肺动脉闭锁
第54章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与肺动静脉瘘
第55章 左位上腔静脉及其他体静脉异常引流
第56章 冠状静脉窦畸形
第57章 冠状动脉畸形
第58章 三房心
第59章 三尖瓣下移畸形
第60章 房间隔缺损
第61章 室间隔缺损
第62章 心内膜垫缺损
第63章 动脉导管未闭
第64章 Fallot四联症
第65章 Fallot三联症
第66章 右室双出口
第67章 大动脉转位
第68章 永存动脉干
第69章 三尖瓣闭锁
第70章 单心室
第71章 心位异常
第72章 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征象
第73章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第74章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超声心动图评价
第75章 胎儿超声心动图基础、检查与分析方法
第76章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第77章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第78章 对超声心动图研究工作的几点期望
缩略词
参考文献
索引
《超声心动图学》是原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1975年在我国编写的有关超声心动图的第一部专著,由湖北省卫生厅以内部资料形式印制交流。其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下,几次重新修订编写,先后于1981年、1985年、1999年、2009年4次公开出版,对普及推广这一技术,提高国人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13年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委托,由王新房、谢明星、邓又斌、朱天刚、吕清诸位教授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同时邀请一些著名超声心动图专家和优秀青年医师,根据各自的丰富经验和深刻体会,并参阅国内外在先进性、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方面成就突出的最新专著和文献,对原书再次进行较大幅度的增订与修改,编写出《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我们希望通过认真总结,高度概括,突出重点,简明论述,能为新近从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工作人员,临床心脏内科与外科医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研究生,提供与心脏超声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笔者期待,通过参阅本书,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超声心动图的原理,仪器类型与特性,熟悉各种心脏疾息的病理解剖特点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明了各种病变的图像特点.掌握图形变化的规律和正确的检查方法,通过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不同心脏病种的诊断依据、鉴别要点,并为临床诊断、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监护方面提供重要信息,力争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能够迅速提高临床应用的技能和研究工作的水平。
本书各个章节由不同作者撰写,其观点和认识不尽相同,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本书兼收并蓄,以保持各个章节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们在编写时力争做到既尊重国外学者的开拓精神,也不漠视我国研究人员曾做出的杰出贡献。特别对于国内学者在超声医学发展早期所进行的开发性研究与取得的独创性成果,经过临床证实有效者均予保留,并适当发扬。对国内外新近提出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意见和超声指南等,也作了较详细介绍,希望能更快地促进我国超声心动图诊断水平的提高。
本书前4版中对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脏超声造影、组织谐波成像、组织斑点追踪、心肌声学造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本版编写时又对新近发展起来和有待研发的超声技术,如超声分子成像、立体三维超声成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经鼻咽食管超声心动图、谐振频率检测压力、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成像等作了介绍,力求使读者既能掌握国内外专家的成熟经验,又能了解尚处萌芽状态的新技术。我们相信其中某些项目经过深入探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推出这些信息,目的是让读者能了解动向、广开思路、推理演绎、由此及彼,创造更多的新方法。
由于二维、三维超声成像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目前M型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声学造影的作用有被忽视的倾向。为充分发挥M型超声和右心声学造影精细的时相分辨力,准确显示造影剂出现部位和先后程序的性能,以及这些观察在紫绀型心脏病诊断上的功效,本书在有关章节中对这两种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使之在临床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详情将在有关章节中论述。
作为一名临床多年的心脏科医生,我手头已经有几本关于超声心动图的书籍,但一直觉得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不够深入,或者说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不够系统。偶然间看到《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的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拿到书后,我第一印象是印刷质量非常好,图片和图表都十分清晰,这对于理解超声图像至关重要。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非常全面,覆盖了超声心动图的各个方面,从原理到临床应用,再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关注了关于“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应力超声心动图”等前沿技术的章节,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更深入的解读和临床应用的指导。对于那些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复杂病例,比如瓣膜反流的定量评估,或者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加精细和实用的方法。书中会不会有关于超声造影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以及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技术盲点,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心脏内科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深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听说《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于是我特意买来学习。这本书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细致地传授知识。我翻阅了一下,发现它涵盖了超声心动图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声学原理到复杂的临床病例分析,都写得非常透彻。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各种心脏疾病时,不仅仅描述了超声图像,更结合了病理生理机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超声评估”和“心力衰竭的超声指标”等章节,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重要且需要精准掌握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梳理和巩固这些知识,并从中学习到一些新的诊断思维和技术。
评分作为一名影像科的年轻医生,我平时接触到的超声检查种类很多,但心脏超声始终是我觉得最复杂也最需要深入钻研的领域。手里这本《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内容的严谨性。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而是充满了专业的术语和详细的阐述,这正是我需要的。我仔细浏览了目录,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疾病的超声表现,更是从解剖、生理、病理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像学特征。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介入操作”的部分,因为在现代心脏介入治疗中,超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技术要领。此外,对于一些罕见的心脏畸形或者不典型的心肌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全面的鉴别诊断思路和技巧,帮助我克服在诊断中遇到的瓶颈。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实用的“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是我非常期盼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医学影像学怀有浓厚兴趣的在读研究生,尤其对心脏的超声诊断情有独钟。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作为我的学习用书。这本书的外观设计非常专业,厚重的篇幅也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其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临床应用,涵盖了从常见病到少见病的超声诊断。我尤其被“测量方法与参数解读”这一章节吸引,因为准确的测量是超声诊断的基石,而对各种参数的深刻理解则是诊断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测量指南,并对不同参数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做出清晰的解释。另外,我对书中关于“动态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内容也充满期待,这些都是理解心脏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读懂”心脏的运动和血液的流动,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是学术专著,但并没有显得枯燥。拿到手里,能感受到它厚实的质感,预示着内容的丰富程度。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超声心动图的医学生,对于这个领域既充满好奇又感到一丝畏惧。我听说这本书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许多资深医生都会推荐。翻开扉页,精炼的序言和详实的目录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目录中详细列出了各个章节的标题,从基础的原理、声学特性,到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应用,再到具体的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特定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评估”的部分,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等,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且非常复杂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知识条理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进行讲解,帮助我建立起清晰的诊断思路,并能逐步掌握各类病变的超声表现。我对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最新的超声技术和鉴别诊断的难点解析特别感兴趣,毕竟医学知识更新换代很快,一本经典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
评分包装太差,以至于在邮寄过程中书的封面有破损,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学习,希望学有所得。。。。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学习,希望学有所得。。。。
评分包装太差,以至于在邮寄过程中书的封面有破损,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学习,希望学有所得。。。。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正版
评分包装太差,以至于在邮寄过程中书的封面有破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