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地理學概論》是國內第yi本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梳理中外文學地理研究的曆史和現狀,論述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定位、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學術著作。
2.全書從內容到體例都是作者自己設計的,多數的概念和觀點也是作者首次提齣,因此它的原創性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3.本書的理論性雖然很強,但作者並非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而是非常注重實證研究。他的諸多觀點不是用演繹法推論齣來的,而是通過大量的文學地理現象總結、歸納齣來的。全書的材料非常豐富,尤其是中國古代、現代和當代文學方麵的材料。大量的、經過鑒彆後的材料,有力地支持瞭作者的觀點。
《文學地理學概論》圍繞“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一核心觀點展開,先論述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定位、知識體係和理論、實踐意義,接著論述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然後依次論述文學傢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文學的擴散與接受、文學景觀、文學區、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文學地理學批評等,既層層深入,又前後照應。思路非常清晰,結構非常嚴謹,附錄為“文學地理學研究小史”,涵蓋古今中外,有述有評,視野開闊。
曾大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學博士。現為廣州大學中文係教授、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傢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文藝評論傢協會副主席。主要從事文學地理學、詞學與廣府文化研究,先後主持並獨立完成三個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要著作有《文學地理學研究》、《中國曆代文學傢之地理分布》、《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傢生命意識為路徑》、《柳永和他的詞》、《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傢研究》、《古今流行歌麯研究》、《優婚與天纔》等。
文學地理學研究本是一種很新穎的學術研究,它的許多新概念、新觀點本身就很吸引人,加之作者又熟練地運用文學地理學的方法,對許多經典作品進行瞭全新的分析和解讀,文筆又生動流暢,因此令人讀來津津有味,並無一般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著作那樣的枯燥感。
原創性、實證性、邏輯性和生動性,是本書的四個很突齣的特點。相信這本書的齣版,既能對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能為廣大讀者瞭解文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文學、欣賞文學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趙維江 中國遼金文學學會副會長、
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暨南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一章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定位 ...... 1
第一節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 1
第二節 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定位 ...... 5
第三節 文學地理學的知識體係 ...... 12
第四節 文學地理學的意義 ...... 17
第二章 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 ...... 36
第一節 自然環境對文學的影響 ...... 36
第二節 人文環境對文學的影響 ...... 48
第三節 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關鍵要素 ...... 55
第四節 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途徑與機製 ...... 70
第三章 文學傢的地理分布 ...... 86
第一節 文學傢的籍貫、祖籍、郡望和客籍 ...... 86
第二節 文學傢的靜態分布 ...... 90
第三節 文學傢的動態分布 ...... 107
第四節 靜態分布與動態分布的意義比較 ...... 130
第四章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 ...... 137
第一節 地域、區域與空間 ...... 137
第二節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要素 ...... 143
第三節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建構 ...... 172
第五章 文學擴散與接受 ...... 185
第一節 文學源地的價值及其背景 ...... 186
第二節 文學擴散的兩個主要類型 ...... 191
第三節 文學擴散的三個效應 ...... 207
第四節 文學擴散與地理環境 ...... 219
第五節 文學接受的地域差異 ...... 222
第六章 文學景觀 ...... 229
第一節 景觀與文化景觀 ...... 229
第二節 文學景觀的定義、類型與識彆標準 ...... 233
第三節 文學景觀的意義 ...... 237
第四節 文學景觀的價值 ...... 242
第七章 文學區 ...... 255
第一節 文學區的定義與特徵 ...... 256
第二節 文學區的三種類型 ...... 258
第三節 文學區的劃分依據 ...... 264
第四節 中國境內主要形式文學區 ...... 267
第八章 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 ...... 303
第一節 係地法 ...... 306
第二節 現地研究法 ...... 307
第三節 空間分析法 ...... 312
第四節 區域分異法 ...... 318
第五節 區域比較法 ...... 322
第六節 地理意象研究法 ...... 324
第九章 文學地理學批評 ...... 331
第一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性質 ...... 331
第二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基本原則 ...... 339
第三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基本步驟 ...... 350
附 錄 文學地理學學術史略 ...... 367
引用文獻 ...... 463
第一章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定位
一個學科能不能成立,關鍵在於有沒有自己的研究對象,有沒有一個準確的學科定位,有沒有一套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包括概念體係),有沒有重要的學科意義、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文學地理學學科之所以能夠成立,就在於它已經具備瞭這些必要條件。
第一節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文學地理學是研究文學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學事象的分布、變遷及其地域差異的科學。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概括地講,就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簡稱文地關係)。
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文學傢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及其空間要素、結構與功能,文學接受與文學傳播的地域差異及其效果,文學景觀的分布、內涵和價值,文學區的分異、特點和意義等。
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個概念錶明,文學與地理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狀態:一方麵,地理環境影響文學;另一方麵,文學也對地理環境構成某些影響。既如此,一係列的問題就被提齣來瞭:
第一,地理環境是如何影響文學的?它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文學?
第二,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錶現有哪些?結果又是什麼?
第三,文學又是如何影響地理環境的?
第四,地理環境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什麼?
事實上,地理環境隻能通過文學傢這個中介來影響文學,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錶現和結果隻能通過文學作品體現齣來,文學隻能通過文學接受者這個中介來影響地理環境,地理環境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結果則是文學景觀與文學區的齣現。因此,關於以上係列問題的解答,就不能不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麵的內容:第一,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所謂地理環境,就是人類活動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地貌、水文、氣候、生物、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等要素,人文環境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教、風俗、語言等要素。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各個要素都能對文學構成影響,文學也能對地理環境構成一定的影響。那麼,在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各個要素中,哪些要素對文學的影響最為關鍵?它們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文學?文學又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地理環境?這些問題都是文學地理學所必須研究和解答的問題。
第二,文學傢的地理分布。關於文學傢的研究,不同的學科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文學地理學隻能從地理這個角度來進行。它必須考察文學傢(包括由文學傢所組成的文學傢族,以及那些帶有地域性質的文學流派、文學社團與文學活動中心)的地理分布(包括靜態分布與動態分布)。通過文學傢的地理分布,結閤相關背景材料和文學作品本身,分析文學傢所接受的本籍文化與客籍文化的影響,從而瞭解文學傢的地理基因和地理感知。因為地理環境隻有通過文學傢的地理基因和地理感知纔能對文學作品構成影響。
第三,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地理環境通過文學傢這個中介來影響文學,文學的完形型態則是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因此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重心隻能是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包含思想、情感、景觀、實物、人物、事件、語言、風格等諸多要素,如果這些要素具有地域性,再通過文學傢的創造完成空間組閤,就構成瞭文學作品的形態各異的地理空間。這些形態各異的地理空間既有客觀世界的投影,又包含瞭文學傢的主觀想象、聯想和虛構,是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統一,也是地理思維與文學思維的統一。因此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研究文學作品,必須把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作為重中之重。
第四,文學接受與文學擴散。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文學的意義和特點是通過文學接受這一環節纔得以顯現的,文學接受者參與並最終完成瞭作品的創造。文學地理學吸納瞭這一觀點。文學地理學認為,正是通過文學接受者這個中介,文學實現瞭對地理環境的某些影響,尤其是對人文環境的影響。文學接受離不開文學傳播,因此文學地理學既要研究文學接受,也要研究文學傳播,包括文學傳播的發源地、路徑、特點和效果等。文學史也研究文學傳播,但它所關注的重點是縱嚮傳播,即文學傳承;文學地理學所關注的重點則是橫嚮傳播,即文學擴散。
第五,文學景觀。文學景觀是地理環境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是文學的另一種呈現,既不是傳統的紙質呈現,也不是新興的電子呈現,而是一種地理呈現。許多景觀(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雖是已然存在的,但是知名度並不高,隻是由於文學傢與文學作品的作用和影響,它們的知名度纔得以提升,甚至名滿天下,於是這些景觀就成瞭文學景觀,例如黃鶴樓、杭州西湖、小鳥天堂等。還有一些景觀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們根據文學傢的事跡和文學作品的內容而專門建造的,因而是很純粹的、原生態的文學景觀,例如桃花源、東坡赤壁等。傳統的文學研究並不涉及文學景觀,文學景觀研究是文學地理學研究的獨特內容。
第六,文學區。所謂文學區,是根據不同地區呈現的文學特徵的差異而劃分的一種空間單位。文學區又可稱為文學圈,它是以相對穩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為依托,由一定數量的、在特徵上比較接近或相似的文學要素(包括文學傢、文學作品、文學接受者和文學景觀)所形成的一個分布範圍。文學所賴以産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有差異,文學的特質與風貌也會齣現相應的差異,根據這兩種差異,世界各地可以劃分為許多大大小小的文學區。文學區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典型範本,文學區研究則是最能集中體現文學地理學研究之特色的內容之一。
總之,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學的互動,産生瞭許多的文學空間(包括空間要素),例如文學傢所賴以生存的空間、文學作品所賴以産生的空間、文學作品的內部空間、文學作品的接受與傳播空間等。因此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內容也可以概括為這樣兩句話:一是“空間的文學”,二是“文學的空間”。
關於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個彆學者曾經有過兩個誤解。一是以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可能會陷入“地理環境決定論”,二是以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隻是一種外部研究。事實上,地理環境與文學的關係,乃是一種雙嚮互動的關係,地理環境影響文學,文學也影響地理環境,並非地理環境單方麵地影響文學,更非單方麵地“決定”文學。“決定”和“影響”是有區彆的。既是“影響”,就錶明其作用是有限度的。文學傢的養成與文學作品的産生,往往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地理環境的影響隻是其一,文學地理學既不主張將這種影響絕對化,也未曾將這種影響絕對化。
文學地理學也不是一種單純的外部研究,除瞭外部研究,它還要深入到作傢本體,更要深入到作品本體(文本),同時也要深入到接受本體(讀者),它實際上是一種內外兼顧的文學本體研究。有學者擔心把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界定為“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能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即文學地理學隻是一種探討文本産生之環境的外部研究(外批評),並不深入到文本內部(內批評)。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
自序
《文學地理學概論》或《文學地理學原理》這一類的書,國內迄今還沒有,國外有沒有不敢肯定。就我本人及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諸位同仁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應該是沒有的。但我們的視野畢竟有限,也許某個國傢已經齣版瞭這一類的書,隻是還沒有傳到中國來而已。那麼,《文學地理學概論》這本書要不要寫呢?我徵求瞭學會諸位同仁的意見,他們的意見很明確:要寫。理由是:對於文學地理學這樣一個新興學科,應該有一個通盤考慮,或者頂層設計。換句話說,對於一個尚在建設之中的學科,應該有這樣一本書,以便大傢討論、補充、完善。因此這本書雖說是集中瞭我多年來關於文學地理學的思考,是我多年來從事文學地理學的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一個總結,但是說到寫作的初衷,乃是為瞭提供一個供大傢討論的文本。我相信有瞭這本書,今後就會有第二本、第三本,而且一本比一本好。
本書從內容到體例都是我設計的。最初的大綱齣來之後,徵求過張三夕、鄒建軍兩位教授的意見,之後又在寫作過程中作過十多次的調整和修訂。書中的多數概念和觀點是我首次提齣,全書的話語體係也是中國式的。內容、體例、多數的概念和觀點,還有話語體係,這些能不能成立,均有待於專傢和讀者的評判,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交待一下。本書第一章,按照最初的設計,是“國內外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要寫的內容不少,竟然一下寫瞭五萬多字。篇幅太長瞭,大大超齣原來的計劃,與後麵各章不平衡, 放在第一章已經不閤適瞭,因此就把它作為附錄放在最後,並且改名為“文學地理學學術史略”。
本書從醞釀、寫作到修改完成,一直得到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諸位同仁的熱情關注、鼓勵與支持。在此謹嚮各位錶達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曾大興
2016 年5 月15 日於廣州世紀綠洲寓所
《文學地理學概論》在解讀文學與地理的關係時,展現瞭一種非常“在地化”和“觸感化”的視角。作者並非停留在對地理環境的平麵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地理特徵如何被文學“體驗”和“消化”的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身體性”在文學地理學中的作用的闡釋。作者認為,文學中的身體並非脫離環境而存在,而是與山川、河流、氣候等地理元素緊密互動,並在這種互動中形成獨特的感知方式和行動模式。例如,書中分析的北歐文學中,極端寒冷的氣候如何塑造瞭人物內斂、堅韌的性格,以及這種性格如何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象徵性的敘事得以體現。這種對“身體在地化”的強調,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發現原來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都可能與腳下的大地、身邊的風雨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此外,作者對“地方隱喻”的解析也十分精闢,他指齣,許多地理概念,如“邊界”、“通道”、“孤島”等,在文學中被賦予瞭豐富的象徵意義,成為理解人物命運和情感狀態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文學與地理二元對立的刻闆印象,而是展現瞭一種更加有機和動態的關聯。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證明瞭文學作品並非“無根”的,而是深深植根於特定的地理土壤之中,並從中汲取養分,生長齣獨特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風景”與“故事”之間辯證關係的論述。作者認為,文學中的風景不僅僅是背景,它本身就蘊含著敘事的力量,能夠觸發人物的情感,推動情節的發展,甚至暗示著某種命運。書中關於“河流敘事”的研究,讓我對“水”這一地理意象有瞭全新的認識。無論是象徵著生命、流動,還是阻礙、消逝,河流在不同的文學傳統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者通過對中國大運河、尼羅河、亞馬遜河等文學意象的對比分析,展現瞭同一地理元素在不同文化語境下所承載的豐富內涵。這種從宏觀的地理環境到微觀的意象解讀,讓文學的體驗變得更加立體和深刻,仿佛能觸摸到文本背後那鮮活的土地和流淌的生命。
評分《文學地理學概論》最讓我感到驚艷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地理理論與具體的文學文本之間建立起一座堅實的橋梁。作者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將地理學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中,為理解文學的深層含義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空間想象”的討論,它讓我認識到,文學作品中的空間並非總是嚴格按照物理現實來構建,而是充滿瞭作者的主觀想象和情感投射。例如,書中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中“扭麯的空間”的分析,讓我理解瞭地理想象如何成為構建超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時,作者對“文學旅遊”現象的探討也十分有趣,它揭示瞭現實中的地理空間如何被文學作品所“激活”和“重塑”,吸引著讀者前往實地體驗,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從文本內部到文本外部的雙嚮延伸,讓我看到瞭文學與現實地理之間更加復雜而有趣的關係。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張“文學地圖”,能夠指引我去探索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地理密碼,並從中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初讀《文學地理學概論》時,我心中曾揣著一絲忐忑,畢竟“文學”與“地理”的結閤聽起來像是一場頗具挑戰性的跨界對話。然而,書中對兩者之間韆絲萬縷聯係的細膩描摹,卻讓我徹底顛覆瞭原有的預設。作者並非簡單地將文學作品視為對地理空間的“描繪”,而是深入剖析瞭地理環境如何形塑文學的“精神氣質”,又如何被文學作品反過來“解讀”和“重塑”。例如,書中對蘇格蘭高地在詹姆斯·庫切作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的論述,便讓我豁然開朗。那嶙峋的山巒、稀疏的植被,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角色內心孤寂、頑強的精神象徵。作者通過對文本細節的精妙解讀,展現瞭自然環境如何內化為人物的性格,並直接影響情節的走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探討,它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承載著曆史記憶、文化符號和情感羈絆的復雜概念。作者引導讀者去感受,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同一片土地如何因不同的敘述視角和情感投射,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麵貌。這種從宏觀的地域格局到微觀的人物心境的層層深入,讓我對文學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仿佛能聞到文本中散發齣的泥土和風的氣息。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更多地體現在其獨特的敘事角度和對“文學地圖”構建的巧妙嘗試。作者並未遵循傳統的文學史編年體或流派劃分,而是以地理區域為經,以文學流派或主題為緯,編織齣瞭一幅幅既具象又抽象的文學版圖。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大西洋文學圈”的討論,書中不僅列舉瞭跨越國界的文學交流,更深入分析瞭海洋作為連接與隔離的雙重意象,如何滲透到從愛爾蘭海到加勒比海的文學作品中。這種“跨國界”的文學審視,讓我看到瞭文學作品在更廣闊的地理視野下所呈現齣的共通性與獨特性。書中對“中心與邊緣”地理概念在文學傳播中的作用分析,也極具啓發性。例如,作者探討瞭巴黎、倫敦等文學中心的輻射效應,以及被邊緣化的地區如何通過獨特的文學錶達反抗或重塑自身形象。這種對文學權力格局的地理學解讀,讓我認識到地理位置並非僅僅是文學創作的“舞颱”,更是文學生産、傳播和接受的重要“場域”。讀完這部分,我仿佛站在一個高處,俯瞰著全球的文學河流,感受著它們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匯聚、分流,各自流淌齣獨特的韻味。
評分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文學地理學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已為顯學
評分給朋友買的,她說還可以。
評分很好很好
評分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買的看下買的看下買的看下買的看下
評分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該書是研究文學地理學的重要理論參考書,非常經典,價格適中,值得購買!
評分發貨快,收貨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