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小札

宋词小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逸生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词学
  • 文学
  • 诗词
  • 传统文化
  • 宋代文学
  • 鉴赏
  • 解读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29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192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5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以白话邂逅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洞见人生,以人生照亮人性。我国诗词品鉴大家——刘逸生作品系列(《唐诗小札》《宋词小札》《诗话百一抄》)。

内容简介

  《宋词小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宋词入门读物。全书通过对一首首绝妙好词的条分缕析、疏通精义,让读者实实在在把握“词家之心”。刘逸生先生评析宋词,态度审慎而诚恳,每下一解,反复推寻,拓清古人过求深曲的主观理解,纠正历代词界谬误,有着自出手眼的见识和气度。本书于1981年出版,其后不断重印、再版,深受欢迎,影响广泛。

作者简介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广东中山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人。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曾任《龚自珍诗文选》编辑、《辞源》修订工作主要人员、暨南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逸生穷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选讲》《唐人咏物诗评注》《古诗景物欣赏》《漫话三国》《唐诗名篇详解》《刘逸生诗词》,主编《小说轩》《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等。

目录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
苏幕遮(碧云天) 5
张 先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10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14
晏 殊
踏莎行(小径红稀) 19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27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0
附 杜安世
端正好(槛菊愁烟沾秋露) 30
宋 祁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36
柳 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0
雨霖铃(寒蝉凄切) 46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9
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 53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58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63
踏莎行(候馆梅残) 66
李 冠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70
王安国
清平乐(留春不住) 74
苏 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7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3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88
附 章楶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88
晏几道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95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99
少年游(离多最是) 103
清平乐(留人不住) 105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108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111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114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116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19
蝶恋花 ( 卷絮风头寒欲尽) 119
秦 观
千秋岁(水边沙外) 124
鹊桥仙(纤云弄巧) 129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34
贺 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140
赵令畴
菩萨蛮(轻鸥欲下寒塘浴) 145
王 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148
仲 殊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152
周邦彦
过秦楼(水浴清蟾) 156
应天长(条风布暖) 161
花犯(粉墙低) 166
少年游(并刀如水) 169
六丑(正单衣试酒) 171
万俟咏
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178
叶梦得
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 181
陈 克
菩萨蛮(赤栏桥尽香街直) 185
徽宗赵佶
宴山亭(裁剪冰绡) 188
李清照
念奴娇(萧条庭院) 19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00
永遇乐(落日熔金) 203
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208
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213
陆 游
钗头凤(红酥手) 219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224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227
陈 亮
念奴娇(危楼还望) 231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236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40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44
沁园春(叠嶂西驰) 247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52
贺新郎(绿树听鹈 觖 鹈) 255
水龙吟(昔时曾有佳人) 260
汉宫春(春已归来) 266
刘 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269
史达祖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274
双双燕(过春社了) 278
绮罗香(做冷欺花) 282
张 镃
满庭芳(月洗高梧) 286
姜 夔
疏影(苔枝缀玉) 290
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 295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299
吴文英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304
王沂孙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311

精彩书摘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诗余》一卷。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从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负责西北边防,使西夏的敌人不敢轻易来犯,被称为“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
  他少年时就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后来又把它写在《岳阳楼记》中,至今为人所传诵。像这样一个立志高远,又身负一方安危,受到朝野重视的人物,照一般人想来,一定是面目严峻、神态凛然,使人望而生畏的吧。然而他在所写的词中,却完全不是这种人物。不但他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使人看到他柔肠婉转,便是描写边塞风光,也丝毫不似一个望高威重的统帅。表面一看,是很有些奇怪的。
  这首描画边塞风光的《渔家傲》,其实在当时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了。魏泰《东轩笔录》便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按,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按,欧阳修谥号)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其实很难说。欧阳修这首《渔家傲》不见于他现存的词集中,固然可以说是结集时偶有遗失;可是欧阳修自己就写了不少内容并不那么昂扬奋发的词,怎么好去讥讽范仲淹,并且还有意同他唱对台戏呢!所以魏泰的记述颇难使人入信。不过也确实反映了某些人的看法,以为不应写得如此衰飒,尤其是身为主帅的人。
  范仲淹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性和守边将士强烈的责任感。整首词紧紧围绕一个“秋”字,纵横上下地描绘了一幅严凝萧索的图景。将士们不是在战斗,而是长期戍守,生活平板枯燥,环境萧瑟荒凉,然而守卫边防的责任却十分沉重。因而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主帅的范仲淹,看出了将士们这种心情的复杂,在他的笔下也就恰好反映了这种复杂。
  这是一幅“边塞秋风图”。那形象的强烈真是使人读了久久难忘。
  不妨看看这段动人的描绘:
  边塞的秋天是个异样的秋天。一到这时节,南归的雁儿便连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塞上特有的边声——西风的呼啸,驼马的嘶叫,兵士的吟唱,草木的繁响,还衬上悲凉的号角……把秋天的气氛渲染得严凝肃杀。
  四面耸立的都是高山,山脚沉重地横着茫茫的烟雾。太阳很快就沉落下去,剩下一座孤城更显得伶仃孤立。城门于是紧紧地关起来。
  寒冷和孤寂构成一股迫人的气氛,让人感到难受。单靠一杯酒是抵挡不了的,思乡之念不断地涌起来。
  然而,一想到守边责任的严重,敌人侵犯随时都可能发生,思乡之念又一下子压下去了。回乡不得,因为责任还没有完成呵!
  夜已深了。在“万帐沉沉”之中,大家都没有睡着。将军抚循着头上白发,有些战士还偷偷拭去思乡的眼泪。外面是一片银也似的白霜,只听得慢悠悠的羌笛声在旷野中回荡……
  多么感人的一幕!它不仅写出了边疆的典型环境,还写出了这种环境中的人的思想感情。它是一页真实的历史,没有造作,没有粉饰。而更重要的是,只有深知将士的甘苦哀乐的统帅,才有与将士同样亲切的感受,才写得出如此动人的篇章。试想想那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主军者吧!
  边塞也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情调。作为坐镇一方的主帅,难道不应该写那些使人感到昂扬奋发的事物吗?这样发问当然是有理由的。但是,作为一军的主帅,就不可以描写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士心情的矛盾复杂吗?这样的反问又是同样有理由的。我们没有权利指挥作者只能这样写而不能换一种笔墨去写。
  范仲淹这首词,渲染塞外秋来的气氛很有特色。你看他在开头那句点出时间、地点之后,立刻运用他那捕捉形象的大笔,先写天上的雁群,写一队队雁群正在结队匆匆南飞,便已使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袭人而来的秋气。跟着写四面边声。这边声,正如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说的:“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进一步加重了这个特定环境的特有气氛。然后,作者才把焦点落在那座“孤城”上面。这孤
  城,正被包围在千山万峰之中,黄昏日落,暮烟横带,一片凄冷。而远戍的军士,正是在这样的一座孤城中艰苦守卫着边疆的。
  在上片,作者是用大笔来进行渲染,虽是寥寥几句,却已给人鲜明的印象;而且,在整个景色的描画中,还分明透出作者的感情:那离去的鸿雁,分明带动下文“家万里”的乡思;那四面的“边声”,又正是下文“人不寐”的伏脉;“千嶂里”紧闭的“孤城”,更不能不引起征人“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感叹了。上片的“景”预伏着下片的“情”,上下片之间便有潜脉暗通,从而浑融一体。
  下片以抒情为主,然而,作者未忘形象的刻画。你看,“浊酒一杯家万里”,人物的形象与感情同时传出;“将军白发征夫泪”,更是一组带着强烈感情的人物特写。“羌管悠悠霜满地”七字,是“人不寐”的有力烘染。所有这些,都使整首词赋情深厚,气氛强烈。这正是此词之所以获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
  作为北宋的著名词人,范仲淹是当之无愧的。就让我们从他开始,对宋词园圃中那些“小白长红”——各式各样奇花异草,来一番概略的然而又不无主观取舍的巡礼吧!
  ……

《宋词小札》:一段穿越时空的音韵之旅 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墨色晕染开来,一如宋词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这不是一本详尽的学术论文,也不是一本囊括所有名家的词集,它更像是一位故友的低语,一段穿梭于历史与情感之间的悠长叹息。《宋词小札》试图以一种更为温润、更为个体化的视角,去触摸宋词的脉络,去感受词人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内心的激荡与低吟。 翻开此书,你将踏上一段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也非严格按照文体流派的探寻之旅。我们不在这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时代划分,也不执着于细致入微的流派辨析,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感性的道路——从那些触动人心的词句出发,去追溯其背后的故事,去捕捉词人微妙的情感。 书中的每一章,都可能围绕着一个词牌,一段故事,甚至是一个意象展开。例如,当我们提及“蝶恋花”时,我们或许会想到苏轼在贬谪黄州时,笔下的“花褪残红青杏小”,那是一种在失意中仍旧顽强寻找生命亮点的坚韧;也会想到柳永在繁华都市中,那些描绘风月无边的缠绵,字句间流淌着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对当下享乐的渴望。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词句,而是试图从这些词句中,挖掘出词人当时的心境,他们的生活片段,他们所处的社会氛围,以及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情感细节。 《宋词小札》还将深入探讨那些被忽视的女性词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她们的创作往往被遮蔽,她们的情感和生活也因此少为人知。我们将努力发掘那些如李清照之外的女性词人的作品,去感受她们在有限的人生空间里,所展现出的细腻情感、独立思考,以及在诗词创作中的独特才华。她们的词,或许少了些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却多了份闺阁情深的细腻描摹,多了份对自我命运的深切关怀,这同样是宋词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中的笔触,不会是冰冷的考据,而是带着温度的感悟。我们会关注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但更会不厌其烦地搜寻那些或许鲜为人知,却同样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零星佳句。那些关于送别、关于相思、关于归隐、关于乡愁的词句,它们可能没有最华丽的辞藻,没有最惊世骇俗的意象,但它们却能轻易地拨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弦。我们会试着去理解,为何在那个特定的时刻,词人会写下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如何跨越时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读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春日逝去的伤感,更是人生无常的慨叹。我们会思考,在词人苏轼写下这句诗时,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是贬谪的孤寂,还是面对人生变幻的无奈?而“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暗含着怎样的希望与慰藉?书中会尝试解读,这种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考和情感寄托。 我们还会探讨宋词的形式之美。词的起源、发展,不同词牌的格律特点,这些固然重要,但《宋词小札》更侧重于将这些形式美感融入到情感的抒发中。我们会关注词的押韵、平仄如何帮助词人更好地表达情绪,如何通过句式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节奏和意境。例如,在描绘急景流水时,词句的节奏会加快;而在抒发幽怨时,节奏则会舒缓下来。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正是宋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书中还会触及一些词人背后的故事,但并非冗长的传记,而是那些与词作息息相关的片段。例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他的报国无门,他的心系故土,这些都会融入到对他的词的解读中。我们会看到,他的词作中,既有豪情壮志,也有深沉的悲愤,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正是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宋词小札》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种“亲近感”。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放下对宋词的距离感,不再认为它是遥远的、晦涩的文学遗产,而是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连接。当我们读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或许会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逝去的时光;当我们读到秦观的“郴江谩怀,楚客才愁”,我们或许会感同身受那份身处异乡的孤寂。 因此,本书在叙述方式上,会尽量避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采用一种更为舒缓、更为叙事化的语言。我们会尝试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理解古人的情感,用当下的语言去体会古人的心绪。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宋词小札》希望为读者搭建的桥梁。 书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宋代社会生活、文化风俗的介绍,但这些介绍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词作而服务的。例如,在谈到柳永的词时,我们会提及当时繁华的都市景象,提及瓦舍勾栏的世俗生活,因为这些都是他词作的生动背景。在谈到范仲淹的词时,我们会提及北宋时期边疆的战事,提及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因为这构成了他词作的宏大格局。 《宋词小札》并非一本“填补空白”的书,而是试图在已有的宋词研究成果之上,注入更多个体化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它或许会在某个被忽略的角落,挖掘出一颗珍珠;它或许会在某个广为人知的名篇中,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解读角度。 总而言之,《宋词小札》是一次私人的宋词漫游,是一次与古人灵魂的对话。它希望能够带领读者,在那些流淌着千古墨香的诗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那份感动,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慰藉。在这里,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触及灵魂;不求博大精深,但求真挚动人。愿这本书,能成为您在品读宋词时,一位贴心的旅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能否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共鸣。《宋词小札》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周紫芝《太平乐》的解读,那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让我瞬间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相似情景,那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淡伤感,被词人和作者一同捕捉并放大,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作者在解读词作时,很少使用生硬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去引导读者体验词作中的情感。她善于从细节入手,比如一个词语的选取,一个意象的安排,都能被她解读出丰富的含义。读她的文字,就好像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无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份醇厚的味道便会在舌尖弥漫开来,令人回味无穷。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宋代生活的片段,比如文人的雅集,当时的服饰,甚至饮食,这些细节的穿插,让宋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与真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宋词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地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脉动。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一个沉迷于宋词却又常常望文生义的“门外汉”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宋词是美的,但美在哪里,却常常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本《宋词小札》就好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着我一层层拨开迷雾。它没有枯燥的学术理论,也没有艰涩的文言注释,而是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优美的句子、动人的情思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柳永词的解读,以往总觉得柳永的词“俚俗”,不及婉约派的精巧。但书中却点出了柳永词中那份“市井烟火气”的真切,以及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读到《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才真正理解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彻心骨,以及词人那份无可奈何的洒脱。书中还提到了不少冷门词人,比如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虽然他的词名不显,但在书中却被赋予了厚重的笔墨,展现了他与李清照共同考据金石的深厚情谊,以及他词作中那份温润如玉的风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词更广阔的维度,不再局限于几个大家,而是体会到了宋词百花齐放的魅力。

评分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宋词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人文的随笔。作者以一种极为跳脱的视角,将宋词与历史、哲学、艺术甚至生活点滴巧妙地串联起来。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的内容并非拘泥于对词作本身的解读,而是常常引申开去,聊聊古代文人的风骨,谈谈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甚至还能品味出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比如,读到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男女之情的层面,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对人类情感连接的普遍性思考,那种超越时空的羁绊,以及对某种精神契合的追求,让我深思。书中穿插的许多故事,也让我对那些词人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我喜欢作者那种信手拈来的写作风格,仿佛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与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闲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听到了那些悠扬的旋律。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心境的滋养,一种对生活品味的提升。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宋词小札》,并未抱有多大的期待,想着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宋词鉴赏”类书籍。然而,读着读着,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仿佛一位老友在轻轻诉说那些穿越千年的心事。书中选取的词作,绝非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更倾向于一些清丽婉约、意境悠远的篇章。读到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份淅淅沥沥的忧愁,仿佛真的在眼前弥漫开来,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青梅竹马的时光,以及那些终将逝去的年华。又如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寥寥数语,道尽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那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一丝豁达。作者并非一味地进行技术分析,而是将词作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词人的生平经历中,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她善于捕捉词作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其还原。读罢,仿佛也跟着词人一同经历了那份喜悦,那份失落,那份眷恋。这不仅仅是一本宋词赏析,更是一次与古人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情感的温习。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宋词小札》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市面上宋词相关的书籍太多了,大部分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把名家名篇摆出来,然后附上一堆不痛不痒的赏析。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她能够用最平实、最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古老而优美的词句重新赋予生命。我尤其欣赏她对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词人的关注,以及对那些不常被提及的词作的深入挖掘。比如,书中对周邦彦词的解读,我之前对周邦彦的印象就是“工巧”,但书中却详细分析了他词作中那份“华美”背后的深沉情感,以及他词风的转变。还有对辛弃疾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词作的赏析,让我看到了辛弃疾除了“豪放”之外,更为细腻、更为婉转的一面。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她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这首词写得好”,而是深入到词作的字里行间,去探究词人创作时的心境,去感受词作所传达的时代气息。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而有品味的朋友进行一场关于宋词的深度对谈,你会发现,原来宋词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和精彩得多。

评分

不错的书,给四年级学生看看

评分

京东速度好评,一直相信,书还没有看,特价太吸引人

评分

书包装好,物流快,值得购买

评分

这次活动买了一两千的书,感觉把明年的都买够了。活动买很划得来,京东服务很好。现在成京东粉了。

评分

包装完好,快递及时,非常满意。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喜欢诗的人当人手一本!

评分

期待后续《三国小札》《水浒小札》。

评分

慕名而买的书籍~装帧很精美,喜欢这样朴素简约的设计。618促销很给力,买得很划算,希望常常搞这样的活动!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打算用来学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