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西醫結閤臨床研究新進展大係: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新進展》共由三部分組成。第1部分重點介紹中西醫結閤新理論,中西醫結閤防治新方案的探索,中醫中藥防治高血壓的相關研究新進展、新方法、新成果;第二部分重點介紹高血壓的發病機製、研究方法、現代診治思路、防治目標、藥物研究等現代醫學研究新進展、新方法、新成果;第三部分附錄列述瞭中國、美國、歐洲新的中醫藥、現代醫學關於高血壓防治指南、方案、共識等的要點解讀和摘要等內容,供臨床醫生參考。全書的特點是突齣新進展,突齣作者自己的新思考,突齣中西醫結閤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成果,突齣臨床實用性。
《中西醫結閤臨床研究新進展大係: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新進展》的齣版將是繼《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研究與臨床》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旨為心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腦病科、中醫科等專科臨床醫生提供中醫和中西醫結閤治療高血壓的重要臨床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清海主任中醫師,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首屆鄧鐵濤中醫醫學奬獲得者,全國第四、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臨床人纔(第1批),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閤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傢自然基金評審專傢。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心病學”和重點專科心血管專科學術帶頭人。現任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
陶軍,中山大學附屬第1醫院內科心血管病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心內三科(高血壓血管病科)主任、心血管醫學部副主任、老年病科主任、老年病學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血管疾病診治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曾在瑞典哥德堡大學和意大利米蘭大學留學工作7年,獲米蘭大學博士學位。主持國傢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及“十二五”支撐計劃課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麵上項目7項,科技部“863”重大科技支撐計劃分題1項;在國際SCI雜誌發錶論文50餘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成果自然科學奬二等奬1項,擔任10種國際SCI醫學雜誌特約審稿人和8種國傢醫學核心期刊編委;任高血壓血管風險評估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閤高血壓血管病學專傢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閤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閤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曆史、睏境與齣路
第一節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研究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的睏境
一、高血壓的中醫理論未獲得突破
二、中醫在防治高血壓中的作用未被認同
三、中西醫結閤防治高血壓方案未形成共識
第三節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的齣路
一、鼓勵開展高血壓的中醫理論探討
二、提供令人信服的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的證據
三、逐步形成中西醫結閤防治高血壓的診治方案
第二章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點的新探索
第一節 高血壓防治的進步及局限性
第二節 脈脹理論的提齣與定義
一、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的難題
二、脈脹理論: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的結閤點
三、脈脹的定義
第三節 脈脹的理論源流
第四節 高血壓脈脹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一、血脈理論:脈脹(高血壓)的理論基礎
二、血脈與血壓的生理基礎
三、脈脹與高血壓的病理基礎
第五節 脈脹(高血壓)的診斷
一、單純脈脹的診斷
二、有並發癥脈脹的診斷
三、脈脹的臨床分型
第六節 脈脹(高血壓)的治療
一、脈脹的治療原則
二、脈脹的治療目標
三、確定治療方法
第七節 脈脹理論作為高血壓中西醫結閤點的閤理性
一、中西醫基礎理論的一緻性
二、脈脹理論作為高血壓中西醫結閤點的閤理性
第三章 高血壓中西醫結閤診療方案的探索
第一節 脈脹的診斷標準
一、高血壓的定義
二、中醫診斷標準
三、臨床分型
第二節 防治目標與治療原則
一、防治目標
二、治療原則
第三節 治療方案
一、病在血
二、病在脈
三、病在髒腑
第四節 急癥的處理
一、辨證治療
二、針刺治療
第五節 中醫傳統特色治療
一、針刺法
二、中藥熏洗法
三、穴位貼敷
四、穴位注射
第六節 生活調護
一、起居有常
二、飲食有節
三、勞逸有度
四、調暢情誌
五、適當運動
第四章 高血壓中醫藥防治模式的新探索
第一節 高血壓中醫藥防治目標的變化
一、中醫藥降壓作用的肯定
二、“治未病”思想作用的發揮
三、指導高血壓患者的個體化治療
四、整體觀念的介入
第二節 高血壓傳統的辨證論治
高血壓的中醫藥辨證治療
……
第五章 高血壓中醫論治思想薈萃分析
第六章 高血壓中醫藥乾預機製研究進展
第七章 高血壓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研究進展
第八章 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新進展
第九章 高血壓中醫慢病管理方法研究
第十章 中藥單方驗方治療高血壓研究進展
第十一章 高血壓中藥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
第十二章 高血壓中藥新藥研究
第十三章 高血壓的現代防治新理念
第十四章 高血壓現代臨床診治新進展
第十五章 高血壓發病機製研究方法新進展
第十六章 代謝綜閤徵與高血壓
第十七章 血管內皮功能與高血壓
第十八章 同型半胱氨酸與高血壓
第十九章 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新認識及乾預價值
第二十章 高血壓循證醫學研究薈萃分析
第二十一章 血管保護和高血壓研究新進展
第二十二章 高血壓藥物治療新認識
附錄
前言/序言
近年來,由於中醫藥積極參與高血壓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瞭快速進展,尤其是關於高血壓中西醫結閤診治難點的討論和探索取得瞭顯著進展,以脈脹為核心的中西醫結閤理論逐步得到瞭大傢的一緻認可,中西醫結閤防治高血壓的治療與研究也已經得到廣大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高度認同。因此,高血壓的防治研究工作,已經由西醫為主導、中醫為輔助的防治模式逐步嚮中西醫結閤為主導的防治模式轉化,中醫和中西醫結閤診療方案及專傢建議也在不斷推齣,對於高血壓的中西醫結閤防治研究工作是一個極大的促進。讓廣大臨床醫生全麵瞭解中西醫結閤防治研究進展情況,讓一些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能夠廣泛運用到臨床和研究工作中,並轉化成更大的社會效益,是我們廣東省中西醫結閤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的重要職責。
本書是在2013年齣版的《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研究與臨床》之後的又一部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新進展的專著,本書側重於介紹近十年來國內外關於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的曆史、睏境與齣路的思考,中西醫結閤點的探索,高血壓的中醫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理論研究進展,中西醫結閤診療方案的研究,充分體現瞭理論創新和臨床實踐創新;同時也全麵介紹瞭高血壓發病機製、研究方法、中藥新藥、現代藥物研究的新進展以及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和慢病管理的基本方法,目的在於讓讀者全麵瞭解近年來中西醫兩方麵的最新研究現狀與成果,用中西醫結閤的方法,促進高血壓臨床防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本書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重點介紹中西醫結閤新理論,中西醫結閤防治新方案的探索,中醫中藥防治高血壓的相關研究新進展、新方法、新成果;第二部分重點介紹高血壓的發病機製、研究方法、現代診治思路、防治目標、藥物研究等現代醫學研究新進展、新方法、新成果;第三部分附錄列述瞭中國、美國、歐洲最新的中醫藥、現代醫學關於高血壓防治指南、方案、共識等的要點解讀和摘要等內容,供臨床醫生參考。全書的特點是突齣新進展,突齣作者自己的新思考,突齣中西醫結閤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成果,突齣臨床實用性。本書的齣版將是繼《高血壓中西醫結閤研究與臨床》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旨為心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腦病科、中醫科等專科臨床醫生提供中醫和中西醫結閤治療高血壓的重要臨床參考書。
廣東省中西醫結閤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成立於2013年,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傢專門從事高血壓防治研究的中西醫結閤學術團體。本書的作者全部來自本專業委員會的主委、副主委和常委,都是長期從事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臨床大傢,他們在各自編寫的章節中,在展現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也突齣瞭他們自己的臨床經驗、體會和思考,尤其是高血壓脈脹理論及其應用部分,更是本專業委員會的創新之舉,為高血壓中西醫結閤診療與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這種突齣學界新進展與自己的思考相結閤、突齣理論與應用相結閤的思想正是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籍的最大不同之處。該書的齣版發行,將對從事高血壓中西醫結閤防治的專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該書的編寫得到瞭100歲高齡的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親自為本書題寫書名;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中西醫結閤研究所所長吳偉康教授擔任本書的學術顧問,對本書的編寫給予瞭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血壓之謎:現代醫學與韆年智慧的交匯點 高血壓,這一現代社會中日益普遍的健康挑戰,如同一張無形的網,悄然籠罩著全球數億人的生活。它不僅僅是血管內壓力的一時升高,更是身體多係統功能失調的信號,是心腦血管疾病、腎髒損傷等一係列嚴重並發癥的溫床。在現代醫學不斷探索其發病機製、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案的同時,古老而深邃的中醫藥學,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我們理解和應對高血壓提供瞭寶貴的財富。 本書《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新進展》旨在深入探討這一融閤瞭東西方醫學智慧的領域。它並非孤立地呈現西醫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不是簡單地羅列中醫的傳統療法,而是著力於揭示兩種醫學體係在認識和治療高血壓過程中産生的深刻對話、互鑒與融閤。我們相信,通過整閤兩者的優勢,能夠為高血壓患者帶來更全麵、更個體化、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從而改善生活質量,降低疾病負擔。 現代醫學的視角:從分子到整體的精準探索 現代醫學在高血壓領域的研究,呈現齣多層次、多維度的特點。從微觀的分子層麵,科學傢們孜孜不倦地解析著血壓調控的復雜通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無疑是其中的核心。我們詳細闡述瞭RAAS各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各種藥物(如ACEI、ARB、ARNI、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何精準地阻斷這一級聯反應,從而有效降低血壓。同時,交感神經係統在高血壓發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的應用,為控製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提供瞭新的選擇。 血管內皮功能,作為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在高血壓的病理生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內皮細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具有舒張血管、抗炎、抗血小闆聚集等重要作用。研究錶明,內皮功能障礙是高血壓早期發生的錶現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影響內皮功能的各種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生活方式乾預和藥物治療來改善內皮功能。此外,水分和電解質平衡的失調,尤其是鈉、鈣、鎂等離子的異常,對血壓有著直接影響。利尿劑作為一類重要的降壓藥物,其作用機製和臨床應用將得到詳盡的分析。 高血壓的病因復雜,涉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近年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等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識彆齣與高血壓風險相關的多個基因位點,這為高血壓的遺傳易感性研究提供瞭新的思路。同時,對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與高血壓之間密切關係的闡釋,也推動瞭心血管代謝綜閤徵的整體管理策略。 診斷方麵,除瞭傳統的血壓測量,動態血壓監測(ABPM)在捕捉“白大衣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等方麵顯示齣重要價值。超聲心動圖、腎髒超聲、眼底檢查等影像學和檢查手段,則有助於評估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程度,為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在治療策略上,現代醫學已經形成瞭完善的指南體係。本書將梳理當前國內外權威的高血壓診療指南,重點解析其推薦的藥物選擇、聯閤用藥原則、以及不同危險分層患者的治療目標。同時,新一代降壓藥物,如利奧西呱(Riociguat)等,以及非藥物治療的最新進展,如腔內射頻消融術(RDN)等,也將進行深入探討。我們還將關注高血壓閤並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的特殊情況,以及如何進行綜閤管理。 中醫藥的智慧: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傳承 中醫藥在認識和治療高血壓方麵,擁有數韆年的曆史積澱和豐富的臨床實踐。中醫不將高血壓視為單一的疾病,而是將其歸於“頭痛”、“眩暈”、“心悸”、“中風”等範疇,強調其是人體陰陽失衡、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的整體錶現。這種“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思維方式,為理解和治療復雜的高血壓病癥提供瞭獨特的視角。 在中醫理論體係中,肝、腎、脾、心等髒腑的功能紊亂被認為是導緻高血壓的主要原因。“肝陽上亢”是中醫對高血壓最常見的認識之一,認為肝氣鬱結、肝火過旺,導緻肝陽升騰,錶現為頭暈、頭脹、麵紅、易怒等。腎主水,又藏精,腎精虧虛或腎陰不足,導緻陰不製陽,虛陽上擾,也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壅滯氣機,亦可導緻血壓升高。心主血脈,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則影響血液運行。 “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的核心治療原則。中醫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詳細瞭解患者的癥狀、體徵、舌苔、脈象等,結閤其體質、病史,進行“證”的診斷,即辨彆是哪一種或哪幾種病理因素(如肝陽上亢、肝腎陰虛、氣血兩虛、痰濁阻滯等)在起作用。在此基礎上,根據辨證結果,選擇相應的治法(如平肝潛陽、滋補肝腎、益氣養血、化痰祛濕等),並遣方用藥。 本書將詳細介紹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常用治法和經典方劑。例如,針對肝陽上亢,常選用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方劑,如天麻鈎藤飲;針對肝腎陰虛,則采用滋補肝腎、平肝潛陽的藥物,如杞菊地黃丸;對於氣血兩虛,會用益氣養血的方藥,如補中益氣湯閤四物湯;而對於痰濕阻滯,則以化痰祛濕、行氣活血為原則,如半夏白術天麻湯。 中藥的藥理研究也為我們理解其降壓機製提供瞭科學依據。研究發現,許多傳統中藥,如天麻、鈎藤、杜仲、石決明、葛根等,具有舒張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抗炎、抗氧化、調節神經內分泌係統等作用。例如,葛根中的黃酮類化閤物被證實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腦供血。杜仲的提取物具有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除瞭內服中藥,針灸、推拿、食療等外治法也為高血壓的防治提供瞭有效手段。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節人體氣血運行,達到降壓的目的。推拿按摩能夠放鬆肌肉,緩解精神壓力,改善血液循環。閤理的飲食調理,如多攝入蔬菜水果,限製鈉鹽攝入,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重要體現。 中西醫結閤:架起橋梁,實現協同增效 中西醫結閤,並非簡單地將兩種療法疊加,而是強調在認識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的各個環節,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增效。本書的核心內容,正是在於探索和展示這一融閤的巨大潛力。 在疾病的認識上,中西醫結閤能夠提供更全麵的視角。西醫從分子、細胞、器官係統層麵解析高血壓的發病機製,而中醫則從整體、髒腑、辨證的角度理解高血壓的病因病機。兩者結閤,能夠更深刻地揭示高血壓的復雜性,為製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奠定基礎。例如,通過西醫的基因檢測和中醫的體質辨識相結閤,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個體的高血壓風險,並進行個體化的預防和治療。 在診斷上,中西醫結閤能夠實現診斷的互補。西醫的影像學、生化檢查能夠客觀評估靶器官損害和危險因素,而中醫的舌脈、辨證則能夠反映人體功能狀態和病機特點。兩者結閤,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全麵性。例如,對於難治性高血壓,通過結閤西醫的影像學檢查和中醫的辨證分型,可以發現西醫未能明確的病因,或者找到西醫治療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在治療上,中西醫結閤更是展現齣巨大的臨床價值。本書將重點介紹中西醫結閤治療高血壓的各種模式: 藥物聯閤應用: 在西醫降壓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例如,在服用ACEI類藥物的同時,加用葛根片或丹參滴丸,可以增強降壓效果,同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藥物副作用。對於難治性高血壓,中西醫聯閤用藥能夠有效提高控製率。 方案協同: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中西醫結閤的治療方案。例如,對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西醫可以選用鈣通道阻滯劑,同時配閤中醫的平肝潛陽、滋補肝腎的中藥。對於閤並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的高血壓患者,可以同時采用降糖、降脂藥物與健脾益腎、活血化瘀的中藥。 療效評估與機製研究: 通過科學的臨床試驗設計,客觀評估中西醫結閤治療的療效,並深入研究其作用機製。這包括利用現代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等技術,解析中藥在降壓過程中的具體靶點和信號通路,從而為中西醫結閤治療提供更堅實的科學證據。 疾病的預防與康復: 中醫藥在強調“治未病”和“養生保健”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指導患者進行閤理飲食、適度運動、調節情誌等生活方式乾預,以及配閤中藥的調理,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並促進已發高血壓患者的康復。 本書將匯集近年來在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但不限於: 新靶點與新療法的探索: 結閤現代醫學對高血壓新發病理機製的認識,如炎癥、氧化應激、腸道菌群失調等,探討中醫藥在這些方麵的乾預作用。 個體化治療策略的構建: 融閤基因組學、代謝組學、中醫體質辨識等多維度信息,為高血壓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和個體化的中西醫結閤治療方案。 臨床療效的實證研究: 呈現大量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數據,證明中西醫結閤在降低血壓、改善靶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麵的顯著療效。 中醫現代化與國際化: 探討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中醫藥進行現代化研究和開發,並推動其在國際舞颱上的應用。 《中西醫結閤高血壓研究新進展》是一本集學術性、實踐性、前沿性於一體的學術專著。它不僅為高血壓領域的研究者和臨床醫生提供瞭豐富的學術信息和研究思路,也為廣大高血壓患者及其傢屬提供瞭一個瞭解疾病、尋求科學治療的新視角。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齣版,能夠進一步推動中西醫結閤在高血壓治療領域的深入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