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仅在世界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至今也依然是国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行为体。同时,英国在政治理念、产业模式、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很多方面都对其他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另外,英国还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本书全面介绍和分析了英国的自然地理、历史发展、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政策、文化艺术以及对外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内容丰富全面,资料翔实,是了解英国、研究英国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靖堃,女,1971年6月出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政治和英国问题。
王振华,男,1935年12月20日出生,汉族,研究员(1995年12月退休),1956-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专业为英国外交。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欧美部英语组工作,先后任编辑、翻译和新闻组组长。1981年起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西欧)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和研究员。自1988年起先后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会长,系国内资深英国问题专家。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概 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1
二 地形地貌/2
三 气候/3
四 行政区划/4
五 国旗、国徽、国歌/7
六 民族与人口/8
七 语言/12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13
一 宗教/13
二 服饰传统与变化/16
三 饮食习惯/18
四 婚姻、出生与丧葬习俗/20
五 社交礼仪/23
六 节假日与传统活动/28
第三节 特色资源/36
一 著名城市/36
二 名胜古迹/41
第二章 历 史/47
第一节 上古简史/47
一 罗马征服前的古代居民/47
二 罗马统治不列颠时期/49
三 盎格鲁-撒克逊入主英格兰时期/51
第二节 中古简史/54
一 诺曼征服/54
二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55
三 《大宪章》/57
四 议会雏形/58
五 英法百年战争/60
六 玫瑰战争/62
第三节 近代简史/63
一 都铎王朝的新君主政治/63
二 资产阶级革命/68
三 联合王国的形成与发展/71
四 工业革命/74
五 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76
六 殖民扩张/77
第四节 现代简史/80
一 工业垄断地位丧失/80
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政治状况/81
三 英联邦的形成/83
四 绥靖政策/84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87
第五节 当代简史/89
一 两党“共识政治”的形成/89
二 英帝国解体/91
三 撒切尔主义/93
四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与工党的政治社会改革/94
五 联合政府时期/100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101
第三章 政 治/111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111
一 政治制度的沿革与特征/111
二 宪法/115
三 国家元首/118
四 政府首脑/122
第二节 议会制度/123
一 议会发展简史/123
二 议会结构/127
三 议会的职权与运作/135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政府/138
一 中央政府机构/138
二 中央政府的职权及特点/141
三 地方政府/142
四 文官制度/155
第四节 司法制度/159
一 历史沿革/159
二 司法组织体系/159
三 审判制度和法官制度/163
第五节 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165
一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65
二 主要政党/167
第四章 经 济/173
第一节 概述/173
一 市场经济的形成/173
二 经济盛衰过程/174
三 产权制度与经济治理政策的调整/177
四 二战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80
五 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82
六 在当今世界的地位/184
第二节 农业、渔业和林业/186
一 发展简史与基本情况/186
二 农业/187
三 渔业/190
四 林业/192
第三节 工业/193
一 制造业/194
二 能源工业/203
三 建筑业/209
第四节 服务业/210
一 批发与零售业/211
二 金融服务业/213
第五节 交通与通信/219
一 交通运输/220
二 通信业/227
第六节 旅游业/231
一 概况/231
二 旅游促进政策/234
三 旅行代理机构/236
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236
一 对外贸易/237
二 国际收支状况/241
三 资本输出与利用外资/243
四 中英经贸关系/247
第八节 财政金融体制/250
一 中央政府财政/252
二 地方财政/253
三 税收/254
四 公共债务/254
五 货币政策/255
六 金融监管/256
第五章 军 事/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 军事大国地位的盛衰/259
二 安全防务战略的历史沿革/263
三 冷战后的安全防务战略/269
第二节 防务结构/273
一 防务任务/273
二 防务力量结构/275
三 军事决策机构/282
四 国防预算/283
第三节 对外军事关系/284
一 与北约的关系/284
二 在欧洲防务联合中的作用/286
三 其他多边军事合作/289
四 英美军事合作/289
第四节 军事科技与军事工业/291
一 军事科技与防务装备/291
二 军事工业/293
第六章 社 会/297
第一节 国民生活/297
一 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297
二 住房/300
三 贫富差距/302
四 就业/305
第二节 社会结构/311
一 社会结构的嬗变及其特征/311
二 阶级、阶层及其特征/312
三 移民和种族关系/314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321
一 确立与发展过程/321
二 福利改革/323
三 主要特点/327
四 主要内容/329
第四节 医疗卫生/331
一 国民健康状况/331
二 国民医疗服务体系/332
三 医疗卫生种类/340
第五节 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345
一 社会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345
二 社区治理政策及其实践/346
第六节 环境保护/354
一 问题的提出与初步治理/354
二 主要措施和特点/357
三 气候变化政策及在国际谈判中的立场/362
四 环境治理的成效及存在问题/372
第七章 文 化/377
第一节 教育/377
一 概况/377
二 教育体制与教育政策/378
三 基础教育/382
四 中小学校管理体制/385
五 教师/388
六 高等教育/389
七 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394
八 国际联系/397
第二节 科学技术/399
一 历史回顾/399
二 科技政策/403
三 科技管理体制与研究理事会/410
四 国际合作与交流/416
第三节 文学艺术/418
一 文学/418
二 电影/423
三 音乐/428
四 舞蹈/430
五 美术/431
六 文化产业及设施/433
第四节 体育/437
一 发展简史/437
二 体育政策与管理体制/439
三 体育设施与体育产业/440
四 体育运动项目/442
第五节 新闻出版业/447
一 报刊/447
二 广播与电视/453
三 通讯社/456
四 图书出版/457
第八章 外 交/461
第一节 外交政策沿革/461
一 均势外交传统/461
二 从“光荣孤立”到结盟政策/462
三 “三环外交”/464
四 外交重点转向欧洲/468
五 撒切尔主义外交/472
第二节 冷战后外交政策的调整/476
一 背景/476
二 指导方针/477
第三节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481
一 欧洲政策的调整/481
二 冷战后的英法德三角关系/489
三 英俄关系/493
四 对外关系中的北爱尔兰问题/496
第四节 英美“特殊关系”/499
一 概况/499
二 梅杰政府时期的英美关系/500
三 工党政府时期的英美关系/501
四 联合政府时期的英美关系/505
第五节 与英联邦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507
一 与亚洲国家发展伙伴关系/508
二 与英联邦国家的关系/509
第六节 对华关系/512
一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12
二 走向关系正常化/513
三 香港问题的解决/514
四 香港回归中国以后的中英关系/515
大事纪年/525
参考文献/531
索 引/543
前言/序言
前英国驻华大使韩魁发爵士序
将英国从罗马时代直到今天的历史和文化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是一个听起来都会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即使对英国人来说,向中国朋友讲述我们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也绝非易事。英国的政治和文化机构可能仍根植于过去的传统,但今天的英国已同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天壤之别。21世纪的英国是充满动感的、开放的、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
中英双方对彼此都非常重要。现在的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阶段。简单地说,在商业方面,英国公司投资中国的行动和决心是首屈一指的;在教育方面,到英国求学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正在不断增强,两国之间的交往也会因此不断加强。
不断提高对两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非常感谢王振华教授对此所做的重要贡献。
英国驻中国大使韩魁发爵士
2003年
导言
英国是一个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尽管人口有限,面积也不大,且地处欧洲大陆边缘,但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它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强国。除了某些客观条件之外,主要原因在于,英国较好地把握住了历史机遇,较早进行了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创立和发展了强大的工业,科学技术先进。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早,为它后来争雄世界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使它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能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英国开始丧失工业优势地位,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使英国的衰落变得更为明显和急剧。持续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英国病”于此肇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加快了英国衰落的进程。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已无可挽回地由世界一流大国沦为一个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只能发挥二流作用的中等工业发达国家。但必须指出,英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或者说只不过是在向与其本身资源、人口等客观条件相称的角色“回归”: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它曾拥有与其本身客观条件不相称的过多的财富,并在世界上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霸权地位;而目前它在世界上的分量和地位,只不过是回到了其应有的位置。英国经济的相对衰落虽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仍具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基础。其国民财富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虽已被一些后起的、发展更为迅速的国家超过,但更符合其自身的资源和客观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经济状况已有明显改善,近百年来的衰落趋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止。尽管在2008~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但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其经济恢复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按照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2014年英国重回世界第五大国的地位。
这得益于英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能够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及时进行调整,在保持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内容的更新。二战后,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战后初期,英国面临着与战前迥然不同且异常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强烈要求变革。艾德礼工党政府实施了以国有化、充分就业和建设福利国家为重要内容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改革。之后上台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总体上延续了工党政府时期的政策,并适当加以调整,增加了与保守党价值观相符的一些内容。两党共同推行的这一系列大体一致的方针政策,被称为“巴茨克尔主义”,即“福利资本主义”。它曾经对医治英国的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成了某种程度的社会平等和稳定。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巴茨克尔主义”已走入死胡同,于是“撒切尔主义”应运而生。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新右翼上台执政,开始实施新自由主义改革和政策调整。撒切尔主义的推行,引起了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英国经济治理的政策方针较过去有了重大改变,自由竞争原则和精神已广泛而深入地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英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某种程度的“中兴”。不过,撒切尔主义的自由化改革尽管在激活市场、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严重的失业和社会排斥现象,加剧了工薪阶层的不安全感,危及社会稳定。在这种背景下,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的工党政府上台执政,提出以“第三条道路”作为治国纲领的核心与理论基础。布莱尔指出,第三条道路是一次认真的重新评价。它寻求采纳中间和中左的基本价值观念,并使其适用于不断变化的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第三条道路旨在创立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力图全方位推进西方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它试图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平等、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以及社会竞争、个人创业与社会团结互助等结合起来,开创一种能够缓解大规模失业与贫富严重分化的新局面。总体而言,在工党执政的前半期,“第三条道路”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英国的内政和外交都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在1992~2007年长达16年的时间内,英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增长。同时,即使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情况下,英国的失业率在欧盟主要国家中仍然是最低的,政府财政状况也总体良好。在推进“新经济”方面,英国同样走在了欧洲国家的前列。但“第三条道路”既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谋求改良,它就不能不受到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制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工党执政后期,英国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这和“第三条道路”所宣扬的“平等、自由和公正”的价值目标相悖。教育和培训曾被视为提高竞争力和消除社会排斥现象的重要手段,然而人们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加剧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现象,使得“社会公正”实际上成为一句空话。在外交方面,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得十分活跃,英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恢复和提高。但是,布莱尔将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得英国成为美国推行“民主输出”战略的“小伙伴”。工党政府追随美国政策“亦步亦趋”,从而招致国内外的诸多质疑和批评,伊拉克战争成为布莱尔辞去首相职务的一个导火索。而英国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使英国经济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严重衰退。尽管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英国经济实现了较快恢复,但元气大伤,特别是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不得不连续多年实行财政紧缩,也限制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自2008年之后,无论是布朗任首相的工党政府,还是联合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在外交方面总体上采取“守势”。
但在外交方面,英国具有一种审时度势的应变“天赋”,能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只要能争取到的利益,就决不放弃,但它的实用主义传统又使其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英国历史上最擅长均势外交,善于利用各种矛盾,借助多方面的联系和他人的力量为自己的需要服务,所以常常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作用和影响。“三环外交”是丘吉尔战后为保持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而提出的一项外交总方针。丘吉尔设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托英国作为二战战胜国的余晖和依然保有的大部分殖民地及其同英联邦国家的历史渊源,借助在战争中壮大起来并与英国保有“特殊关系”的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促成西欧国家联合抗苏的新局面,以维护和重振英国的大国地位。但是,随着自身实力的相对衰落及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变化,英国不得不对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实行收缩,重点面向欧洲。在多年的犹豫和怀疑之后,英国最终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但英国国内在对外政策问题上的“欧洲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争并未终结。撒切尔夫人强烈的亲美反欧情绪,致使其在1990年罗马欧盟峰会上投票否决欧洲经货联盟第二阶段建设计划,引发了一场全面的政府危机,并最终导致撒切尔夫人辞职。其后上任的梅杰首相尽管曾承诺要使英国居于欧洲的中心地位,但是由于担心欧洲一体化进程走得过远会危及英国的主权和独立,特别是顾忌保守党内欧洲怀疑派的强烈反欧情绪,因此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采取消极防守和阻挠反对的态度,使英国在欧洲陷入空前孤立。在这一背景下,于1997年5月上台的布莱尔工党政府决定推行更为积极、更富建设性的欧洲政策。在经货联盟问题上,英国的态度也变得更趋积极明朗。不过从总体上讲,鉴于英国国内对主权问题的传统观念和欧洲怀疑主义情绪根深蒂固,工党政府对于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任何步骤和措施,都不得不采取审慎的态度。因此,在工党执政期间,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合政府执政后,英国的欧盟政策趋向强硬,在诸多问题上与欧盟唱反调。2013年1月,卡梅伦首相在一次演说中提出,若保守党在下届大选中获胜,则将就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举行全民公投。2015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并单独执政。2016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示,有51.9%的人投票支持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的未来关系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英国之所以一直在欧洲问题上犹豫不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虽地处欧洲,但多年来在情感和某些政策上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更为接近。尽管冷战结束后,随着英国力量和影响的进一步削弱,英美“特殊关系”实际上已被更为广泛的欧美特殊关系取代。但英国并不甘心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局限于欧洲。“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仍被认为是英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和谋略。英国自认为处于一种能够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的特殊地位,可以充当欧美之间的某种中介和桥梁。但是,英美“特殊关系”对于英国的对外关系并非只有正面的意义和影响。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固然可以增加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但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危及英国同欧盟和欧洲国家的关系,成为英国进一步融入欧洲的一种制约因素。特别是在英美两国都在调整外交政策重点、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英国是西方列强中最早入侵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将近代欧洲文化、科学技术和新式产业模式输入中国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追求国家进步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程中,英国的经验和模式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人对英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以后。当时大英帝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一些先进人士痛感必须知己知彼才能御侮图强,于是着手对英国等西方列强开展研究。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有关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开始源源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来。不过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自从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千辛万苦地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中国人通过十月革命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开展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学人撰写的有关英国的著述不仅数量大大超过
英国(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英国(第3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