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豐富獨特、文字樸實精煉
★《弘一大師選集》叢書係列之《詩詞·雜記》是一部淨化心靈、值得慢慢閱讀仔細品味的書
本書是弘一大師齣傢前後的多種文體作品精選。有詩歌、詞麯、雜文、歌麯等。寫作時間跨度幾十年,從這些作品中可以對作者的經曆,思想脈絡和藝術纔華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其中有很多廣為流傳的作品至今仍然是藝術作品中的精華。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1880-1942),剃度為僧後,法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傢、藝術教育傢,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著名的佛教僧侶。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閤的優秀代錶。
詩詞
斷句
賦得憂國願年豐
戲贈蔡小香四絕
詠山茶花
和宋貞題城南草圖原韻
夜泊塘沽
遇風愁不成寐
感時
津門清明
贈津中同人
日夕登輪
舟泊燕颱
輪中枕上聞歌口占
書贈蘋香(三首)
和補園居士韻又贈蘋香(四首)
七月七夕 在謝鞦雲妝閣重有感詩以謝之
重遊小蘭亭口占
和鼕青館主題京伶瑤華畫扇 四絕
甲辰二月望日歌筵賦此疊韻
書憤
照紅詞客介香夢詞人屬題采菊圖 為賦二十八字
鼕夜客感
為滬學會撰《文野婚姻新戲冊》既竟係之以詩
滑稽傳題詞 四絕
春風
人病
醉時
昨夜
初夢
簾衣
詠菊
題丁慕琴繪《黛玉葬花圖》二絕
題夢仙花卉橫幅
題陳師曾荷花小幅
貽王海帆先生
為紅菊花說偈
老少年麯
南浦月 將北行矣,留彆海上同人
西江月 宿塘沽旅館
金縷麯 將之日本留彆祖國並呈同學諸子
喝火令 哀國民之心死
滿江紅 民國肇造誌感
南南麯 贈黃南二君
玉連環影 為夏丏尊題小梅花屋圖
月夜遊西湖歸寢
歌
送彆
月
晚鍾
憶兒時
人與自然界
化身
我的國
大中華
春郊賽跑
西湖
隋堤柳
悲鞦
護生畫集
題贊
題詞
眾生
生的扶持
今日與明朝
母之羽
親與子
仁獸
兒戲
沉溺
暗殺
訣彆之音
生離歟 死彆歟
倘使羊識字
乞命
農夫與乳母
示眾
喜慶的代價
殘廢的美
生機
囚徒之歌
投宿
雀巢可俯而窺
誘殺
倒懸
屍林
開棺
蠶的刑具
昨晚的成績
惠而不費
醉人與醉蟹
懺悔
鼕日的同樂
老鴨造象
楊枝淨水
《續護生畫集》題偈
中鞦同樂會
鷸蚌相親
歸市
鳳在列樹
雜記
中國語言齊一說
學堂用經傳議
慈說
人生之最後
悲智頌
西湖夜遊記
樂石社記
斷食日誌
我在西湖齣傢的經曆
餘齣傢之宿田
辛醜北徵淚墨
白馬湖放生記
行腳散記
惠安弘法日記
南閩十年之夢影
泉州弘法記
超度小黃犬日記
慶福寺閉關為約三章
乙亥草庵遺囑
苦樂對覽錶
飼鼠免鼠患之經驗談
甲戌初夏大病有欲延醫者說偈謝之
虞愚居士問書法妙義為說二偈
辭世二偈
演講選集
改過實驗談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敬三寶
常隨佛學
改習慣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弘一大師最後一言——談寫字的方法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演錄
賦得憂國願年豐
——得年字五言六韻
盛世憂何有,虔心祝瑞年。
為民常惕厲,願國永豐延。
搔首風塵裏,銜恩雨露前。
升平應可答,廉讓易為泉。
蟻悃縈難釋,豳風繪可傳。
重光看瑞景,簪筆鳳池邊。
1898年應天津縣試時作
戲贈蔡小香四絕
眉間愁語燭邊情,素手摻摻一握盈。
艷福者般真羨煞,侍人個個喚先生。
雲髣蓬鬆粉薄施,看來西子捧心時。
自從一病懨懨後,瘦瞭春山幾道眉。
輕減腰圍比柳姿,劉楨平視故遲遲。
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濃芳是口脂。
願將天上長生藥,醫盡人間短命花。
自是中郎精妙術,大名傳遍滬江涯。
1899年鞦作於上海城南草堂
詠山茶
花瑟瑟寒風剪剪催,幾枝花放水雲隈。
淡妝寫齣無雙品,芳信傳來第二迴。
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艷艷瘦於梅。
本來桃李羞同調,故嚮百花頭上開。
右餘近作《山茶花》詩也。
格效東瀛詩體,愧鮮形貌之似。近讀東瀛山根立庵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先生《詠山茶花詩》雲:
前身嘗住建溪濱,國色由來齣素貧。
淩雪知非青女匹,耐寒或與水仙親。
豐腴坡老詩中相,明艷涪翁賦裏人。
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迴春。
己亥歲暮之月,惜霜仙史成蹊。
1900年作於上海
和宋貞題城南草圖原韻
門外風花各自春,
空中樓閣畫中身。
而今得結煙霞侶,
休管人生幻與真。
庚子初夏,餘寄居草堂,得與幻園朝夕聚首。曩幻園於丁酉鼕,作二十歲自述詩,張蒲友孝謙為題詞雲:
無真非幻,無幻非真。可謂深知幻園者矣。
李成蹊
1900年夏作於上海城南草堂
夜泊塘沽
杜寜聲聲歸去好,天涯何外無芳草。
春來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鳴喧嘩,野火磷磷樹影遮。
月似解人離彆苦,清光減作一鈎斜。
1901年2月作於自滬赴津省親途中
遇風愁不成寐
到津次夜,大風怒吼,
金鐵皆鳴,愁不成寐。
世界魚龍混,天心何不平?
豈因時事感,偏作怒號聲。
燭盡難尋夢,春寒況五更。
馬嘶殘月墮,笳鼓萬軍營。
1901年2月作於自滬赴津省親途中
感時
杜宇啼殘故國愁,
虛名況敢望韆鞦。
男兒若論收場好,
不是將軍也斷頭。
1901年作於天津
津門清明
一杯濁酒過清明,
觴斷樽前百感生。
辜負江南好風景,
杏花時節在邊城。
1901年4月5日作於天津
贈津中同人
韆鞦功罪公評在,
我本紅羊劫外身。
自分聰明原有限,
羞將事後論旁人。
1901年4月作於天津
日夕登輪
感慨滄桑變,天邊極目時。
晚帆輕似箭,落日大如箕。
風倦旌旗走,野平車馬馳。
河山悲故國,不禁淚雙垂。
1901年4月作於自津返滬途中
……
從閱讀的節奏感上來說,這本選集的設計簡直是“張弛有度”。詩詞部分往往篇幅短小,可以快速地沉浸進去,感受瞬間的意境爆發力,適閤在通勤或者午休時快速閱讀。而那些雜記和劄記,則需要更慢、更專注的節奏去咀嚼。我發現,如果隻是走馬觀花地快速翻閱,很容易錯過其中蘊含的精妙之處。所以,我給自己定瞭個規矩:每天隻讀一篇雜記,然後花半個小時去思考它帶來的啓發。這種“慢讀”的方法,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讓你一口氣讀完就扔在一邊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精神食糧”。更妙的是,當你沉浸在某一篇特定的雜記中時,你會發現它與你當下正在經曆的生活睏境産生瞭奇妙的呼應,仿佛大師早就預見到瞭你此刻的迷茫,並給齣瞭一把開啓心鎖的鑰匙。這種互動性和時效性,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一本普通的選集,它更像是一個私人化的、跨越時空的導師。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是令人嘆為觀止。我不是學古典文學齣身,但讀這些詩詞時,那種韻律和意境是無法抗拒的。弘一大師的詩,沒有太多激昂的慷慨陳詞,更多的是一種“靜水流深”的美感。他的筆下,即便是描繪宏大的景象,也總能找到一個極其微小、卻又無比傳神的切入點。比如他寫鞦日落葉,那份蕭瑟中蘊含的生命輪迴的哲理,一下子就擊中瞭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而那些雜記,語言更是精煉得像藝術品,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每一個詞語的選用都像是經過反復錘煉。特彆是那些書信往來,我仿佛能感受到收信人當時的心境,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非常強烈。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琢磨某一句詩的平仄和用典,去體會它背後的那份文化底蘊。這種閱讀體驗,不像是在“看書”,更像是在與一位古典文學大師進行“對話”,學習如何用最精煉的語言,錶達最深沉的情感。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對語言藝術的最高緻敬,非常值得那些熱愛文字的讀者細細品味。
評分我對這本《弘一大師選集 詩詞·雜記》最大的感觸在於它的“圓融”與“平衡”。一方麵,詩詞部分展現瞭極高的藝術造詣和對世間萬象的敏感捕捉;另一方麵,雜記則揭示瞭大師在修行與日常生活中所展現齣的那份難得的通達和慈悲。兩者相互映襯,沒有絲毫的割裂感。很多時候,讀完一篇充滿哲理的雜記後,再迴看他早期的某首略帶愁緒的詩,你會明白,那份愁緒最終是如何被時間與覺悟慢慢化解、升華為一種更宏大、更包容的境界的。這種生命軌跡的完整呈現,讓人深思。它告訴我們,偉大的精神境界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經曆瞭人世的起伏、細膩的情感波動後沉澱下來的。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一個偉大靈魂如何從“入世”到“齣世”的完整路徑圖。對於我個人而言,它提供瞭一種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秩序的範本,讓我更願意去追求那種內外兼修的境界,而不是隻停留在錶麵的追求。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宗教或哲學類的選集是抱著比較謹慎的態度,總覺得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教條式的說教。但是這本《弘一大師選集 詩詞·雜記》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給我的感覺是極其的“入世”和“真誠”。那些雜記部分,寫得非常平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更多的是對生活細節的體察,對友人的問候,對自然景物的描摹。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心境平和的長者在慢慢交談,他分享的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他自己一步步走過來的腳印和感悟。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書法和藝術創作的隨筆,他談論“一筆”的力量,談論“空”與“有”的辯證關係,那種文字的張力,不是那種空洞的口號,而是從實踐中提煉齣來的真知灼見。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日常之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填充,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待日常瑣事的態度,學會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得失。對於那些希望在快節奏生活中尋找片刻安寜和思考深度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劑良藥。
評分這本《弘一大師選集 詩詞·雜記》的裝幀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封麵那種素雅的墨色,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沉靜而深邃的氣息。我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觸感就很不一樣,不是那種光麵印刷的廉價感,而是帶著微微的紋理,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是在捧著一本有曆史厚度的典籍。內頁的排版也很有講究,字與字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眼,特彆是那些詩詞,被單獨拎齣來,仿佛一首首獨立的藝術品被精心裝裱起來。我本來以為這種選集可能會比較枯燥,但翻開目錄,發現內容編排得很有邏輯性,從早期的詩詞到後期的書信劄記,仿佛能隨著弘一大師的心境變化而一同徜徉。尤其是在選材上,看得齣編者的用心,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固然在,但穿插其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小品文和隨筆,更像是從大師的日常生活中擷取齣的珍珠,讓人看到瞭一個更鮮活、更貼近生活的側麵。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已經超越瞭一般書籍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讓人在閱讀之餘,也能得到視覺和觸覺上的雙重享受。每一次把它擺在書架上,它都在那裏靜靜地散發著一種淡泊而高貴的韻味,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藏書。
評分一般吧,很小很薄
評分人生積澱,
評分速度快,書品好。
評分不錯的書,非常受益的!
評分不錯的書,非常受益的!
評分非常棒,就是有點貴,薄薄一小冊
評分一般吧,很小很薄
評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評分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彆離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