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福柯

導讀福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薩拉·米爾斯 著,潘偉偉 譯
圖書標籤:
  • 福柯
  • 哲學
  • 導讀
  • 理論
  • 文化研究
  • 知識考古學
  • 權力
  • 性與權力
  • 後結構主義
  • 社會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9044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78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思想傢和思想導讀叢書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4
字數:13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通過《瘋癲與文明》和《知識考古學》等文本,米歇爾·福柯確立瞭自己作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理論革命中重要人物之一的地位。福柯的影響力不僅在於其後期齣版的作品,更在於福柯1984年去世後,圍繞其作品的爭論從未間斷。

這是一本簡單易懂的導讀書,介紹瞭福柯有影響力的思想,它們的背景以及被各種批評傢引用的方法。通過剖析一些關鍵概念,如權力、話語、知識、性、主體性和瘋狂,本書作者引導讀者瞭解那些奠定瞭今天多個學科領域基礎的理論作品。她還提供瞭作品到作品的閱讀指南,包括福柯的主要文本和進階閱讀書目,以幫助那些想在更高水平上從事研究的人們。

如果你想要理解福柯及其作品引發的復雜爭論,這本書是重要的第一步。


  

內容簡介

  

本書沒有專注於福柯主要理論文本的特定章節,而是關注瞭福柯在不同時期的職業、訪談和論文,以及作品中他所關注的問題。

在第1章,作者迴顧瞭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識和政治環境。

在第2章“權力和機構”中,作者考察瞭福柯關於權力和反抗的作品,特彆是關於社會結構和機構的作品。

在第3章“話語”中,作者討論瞭福柯關於話語的自治規則和功能的作品。

在第4章“權力/知識”中,作者考察瞭福柯關於挑戰知識和真理的常識性地位的作品,以及他關於這兩個概念運作方式的理論作品,這兩個概念被廣泛運用於各種機製中,其目的是排除其他信息。

在第5章“身體和性”中,通過考察福柯關於性的作品,作者關注瞭福柯理論中權力在身體中被建立和抵製的方式。他記述瞭性的曆史,引發瞭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女性主義理論化的廣泛研究。該作品不僅對性理論具有影響,而且還對文學中個體本質和再現個體形象具有影響力。

在第6章“質疑主體”中,作者分析瞭福柯對主體或個體,特彆是關於瘋癲與理性概念的作品。

在最後一章“福柯之後”,作者考察瞭使用和閱讀福柯的方式,並勾勒齣在不必嚴格遵守他所寫的一切的情況下,使用福柯的方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薩拉·米爾斯,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研究教授,齣版瞭一些關於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和語言學方麵的論著。另外,米爾斯也是《話語》(Discourse)的作者,該書是勞特利奇齣版社“新批評術語”(New Critical Idiom)係列中非常成功的一本。

譯者簡介

潘偉偉,江蘇南京人,本科就讀於南京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媒體行業數年,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導讀書?

叢書編者前言

緻謝

為什麼是福柯?

關鍵思想

1 福柯的智識和政治發展

2 權力和機構

3 話語

4 權力/知識

5 身體和性

6 質疑主體:瘋癲和理性

福柯之後

進階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索引

米歇爾·福柯思想源流簡圖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鮑德裏亞不僅是關於後現代主義這一主題的最著名作者之一,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他還具體體現瞭後現代主義本身。他是作傢,也是演說傢;他的文本宛如精彩的錶演吸引瞭廣大讀者和觀眾。然而同時,他的作品仍然具有高度的爭議性,備受尖刻的批判。例如,他本人就被指責為一個批評上的恐怖分子和虛無主義者(即一個根本沒有任何信仰的人,也不珍視任何事物),並且還是一個膚淺和不求精確的批評者。然而,即便存在著眾多的嚴厲批評,他仍然受到瞭眾多批判者的青睞和追隨,時至今日已齣版和發錶瞭諸多關於鮑德裏亞或應用其理論的書籍和文章。整個1990年代一直到21世紀,鮑德裏亞以法語寫成的早期著作被譯介到瞭英語世界。因此,事實上,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接觸到鮑德裏亞所有最重要的作品,這也使得鮑德裏亞得以被重新評價為一個更“嚴肅”的思想傢和作者(參見Lane,2007)。

鮑德裏亞於1929年7月27日齣生在法國蘭斯,逝於2007年3月6日。他受過良好的傳統培養和教育。從1956年一直到1966年,他開始在高中教授社會學, 1966年他在巴黎第十大學(楠泰爾大學)為他的論文《物體係》(Le Système des objets)做瞭答辯。他的早期著作,尤其是偏於文學的文章和評論,主要是在法語世界知名。而1968年以後,隨著他的論文發錶,他的作品開始逐漸為英語世界中研究法國理論的學者所知。1975年,鮑德裏亞遠赴國外,執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Levin,1996:xi)。然而,鮑德裏亞的聲名鵲起並非是因為他的早期作品,而是來自他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用英語在紐約Semiotext(e)齣版社的“外國研究係列”中齣版的篇幅短小而頗具挑釁性的一些批評書籍。被最廣泛閱讀的是1981年的《擬真》以及1978年的《在沉默的大多數的陰影下:社會的終結》(In the shadow of the Silent Majorities: or, The End of the Social),這兩本著作均由Semiotext(e) 齣版於1983年(Baudrillard,1983a,1983b)。如今,西方世界受到瞭鮑德裏亞式的詞匯的狂轟濫炸,充斥著諸如“擬真”與“擬像”、“超真實”與“意義的內爆”等。鮑德裏亞儼然成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隨著他的作品日益遊戲化、含混其詞和具有挑釁意味,他也變成瞭越來越捉摸不定和難以解說明白的人。1980年代至1990年代,鮑德裏亞在全球旅行並做瞭很多講座,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瞭“非學術”的領域。他在日後的《美國》和《冷記憶》中,以遊戲化的文字記錄瞭這些旅行,而更具“誹謗性”的材料與其他文章則結集齣版為《海灣戰爭沒有發生過》。



《導讀福柯》:思想的迷宮與權力之網 米歇爾·福柯,這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以其深刻的洞察力解構瞭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權力和主體性觀念。他的著作如同一幅幅精密的地圖,引領我們深入理解社會秩序的形成、曆史敘事的建構以及個體身份的塑造。然而,福柯的思想體係龐雜而復雜,初涉其領域者往往會感到迷失於他那獨樹一幟的術語和跳躍性的論證之中。《導讀福柯》正是一部旨在為讀者提供清晰路徑、揭示福柯思想核心的指南。它並非對福柯某一部具體著作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而是緻力於梳理其思想發展的脈絡,呈現其關鍵概念的演變,並探討其理論在當下社會現實中的迴響。 本書並非對福柯的某個特定論著進行詳盡的復述。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福柯思想的密林,點亮那些最關鍵的節點。我們將從福柯早期對精神分析和人文科學的批判性反思齣發,追溯他如何質疑傳統意義上的“真理”和“理性”,轉而關注知識生産背後的權力機製。這一過程伴隨著他對“瘋癲”曆史的考察,在那裏,他揭示瞭社會如何通過定義和排斥“非理性”來鞏固其自身的理性秩序。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福柯“考古學”和“譜係學”的方法論。考古學旨在挖掘曆史深處的知識結構,揭示在特定時代占據主導地位的“話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話語如何構成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譜係學則進一步關注知識與權力之間的血緣關係,追問“真理”是如何在權力鬥爭中被製造、被固化,並最終成為一種統治工具的。在這裏,我們將接觸到諸如“知識-權力”(savoir-pouvoir)這樣的核心概念,理解它並非簡單的權力壓迫,而是一種滲透於社會肌體,通過規則、規範和製度悄然運作的力量。 本書的重點將是福柯關於“權力”的獨特理解。他顛覆瞭權力僅僅是壓製或禁止的傳統觀念,認為權力是一種生産性的力量,它不僅製造規訓,塑造主體,更生産齣知識、欲望乃至我們所理解的“現實”本身。我們將探討“規訓權力”(pouvoir disciplinaire)如何在監獄、學校、醫院等機構中運作,通過精密的監視、考核和懲戒機製,將個體塑造成符閤社會規範的“規訓主體”。“生命權力”(biopouvoir)的概念則將我們帶入對人口、健康、性等生命過程的關注,展示瞭現代國傢如何通過對生命本身的科學管理和控製,來維持和增強其統治力。 在理解瞭福柯的權力觀之後,我們將進一步考察他關於“主體性”的論述。福柯認為,我們所謂的“自我”或“主體”,並非先驗存在的實體,而是曆史和權力作用的産物。我們的身份、欲望、情感,都是在特定的知識-權力話語中被建構齣來的。本書將細緻分析福柯是如何揭示“主體化”(assujettissement)的過程,即個體如何被置於一係列規則和規範之下,並在此過程中逐漸內化這些規則,從而成為我們所認知到的“自己”。從對“性”的考察,到對“真理”的追問,福柯始終在解構那些我們以為是自然而然、毋庸置疑的關於“人”的定義。 《導讀福柯》還將聚焦福柯對思想史和知識形態的獨特視角。他提齣的“知識形態”(épistémè)概念,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不同曆史時期人們思考和認識世界的基本框架。通過對不同知識形態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發生斷裂和轉摺的,從而理解我們當下的思想睏境和可能性。 此外,本書也將深入探討福柯關於“話語”(discours)的理論。話語不僅僅是語言的錶達,它是一種由概念、判斷、規則和實踐構成的係統,它定義瞭什麼是可以被說、被想、被感知的東西。福柯通過對醫學、精神病學、法律等領域的話語進行分析,揭示瞭這些話語如何構建瞭我們對疾病、瘋狂、犯罪等現象的理解,並如何塑造瞭相應的社會實踐。 《導讀福柯》的價值不僅在於梳理其思想的復雜性,更在於揭示其理論的現實意義。在信息爆炸、身份多元、權力運作日益隱秘的當下,福柯的分析工具顯得尤為寶貴。他幫助我們審視那些看似中立的技術、製度和知識,識彆其中潛藏的權力邏輯。我們能否在社交媒體的算法中看到規訓的痕跡?教育體係是如何塑造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法律製度又如何在看似公平的錶象下運作?福柯的思想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批判性審視這些問題的視角。 本書將避免直接對福柯的某一部作品進行詳盡的逐字解讀,而是聚焦於其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論。它將如同一個高倍放大鏡,幫助讀者聚焦於福柯思想的紋理,理解其如何層層遞進,相互關聯。我們將不迴避其理論的晦澀之處,而是力圖以清晰的語言,輔以恰當的例子,為讀者搭建一座通往福柯思想世界的橋梁。 總而言之,《導讀福柯》旨在成為所有對理解現代社會、權力運作、知識構建以及個體身份生成感興趣的讀者的一盞明燈。它所提供的,並非一套現成的答案,而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審視世界的新視角。通過對福柯思想的深入導讀,讀者將能夠以更加敏銳和批判的眼光,去解讀身邊的世界,去理解我們為何是我們,以及我們如何被塑造。這本書是一次思想的探險,一次對我們自身存在根基的追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引言部分寫得極其精彩,它沒有像許多學術導讀類書籍那樣直接拋齣艱澀的理論框架,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親近讀者的敘事方式,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首先為你勾勒齣整個知識領域的宏大地圖。作者在開篇就巧妙地設置瞭一個核心的“謎題”或者一個令人睏惑的哲學睏境,讓你立刻産生一種“我必須知道答案”的強烈好奇心。這種敘事策略非常高明,它避免瞭初學者麵對龐大體係時的不知所措感,而是通過激發探索欲來引導你進入主題。讀完引言,我立刻感覺自己已經跨過瞭第一道心理門檻,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而不是畏懼。它成功地將一個可能顯得高冷的學術領域,轉化成瞭一個充滿魅力和挑戰的智力探險。

評分

這本書在結構組織上的嚴謹性,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似乎遵循著某種內在的、邏輯自洽的秩序在展開論述,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顯得如此自然而然,仿佛是水到渠成。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復雜概念時的“分層遞進”手法。他不會一次性傾倒所有信息,而是像剝洋蔥一樣,先給齣最核心的骨架,然後纔一層層地添磚加瓦,引入細枝末節和旁證。這種清晰的結構讓我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時,感覺格外輕鬆和有條理。每讀完一個部分,我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腦海中原本模糊不清的圖像,被這張書中的藍圖清晰地勾勒瞭齣來。這種強大的結構支撐,讓我在後續迴顧和整理筆記時,效率都大大提高瞭。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附錄和索引部分,其詳盡程度幾乎可以獨立成書瞭。通常情況下,附錄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補充,但在這本書裏,它簡直是我的“隨身工具箱”。從詳細的術語錶到關鍵人物的時間綫梳理,再到延伸閱讀的精選書目,每一個部分都體現瞭作者和編輯團隊的極大誠意。尤其是那個跨章節的概念對照錶,簡直是救星,當我忘記瞭前文某個術語的精確定義時,無需翻越厚厚的正文去尋找,隻需掃一眼附錄,便能迅速定位,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和準確性。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工具性設置,無疑是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遠超齣瞭“導讀”本身的範疇,更像是一本貼心的案頭工具書。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簡直是為深度閱讀量身定製的。我通常對閱讀體驗要求很高,很多暢銷書為瞭追求“易讀性”而采用的過大字號或者過於現代的字體,反而會讓我感覺思維跳躍得太快,抓不住重點。然而,這本書的字體設計非常講究,字距和行間距都經過瞭精心的考量,形成瞭一種非常流暢的視覺節奏。當你沉浸其中時,文字仿佛自己會“流動”起來,你的視綫可以順暢地沿著文本的脈絡前進,而不會在任何一個點上産生阻礙感。我發現,在閱讀一些相對復雜的論述時,這種舒適的排版極大地減輕瞭我的認知負力,使得我可以更專注於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而不是被閱讀本身的機械動作所乾擾。這種對閱讀舒適度的細緻打磨,顯示齣齣版方對嚴肅閱讀群體需求的深刻理解,讓人感到被尊重。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略帶復古的字體搭配上深沉的藍綠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當時在書店裏漫無目的地翻找,就是被這封麵散發齣的某種“知識的重量感”所吸引。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齣色,不是那種廉價的紙漿味,而是帶著一點點粗糲的紋理,翻閱起來非常舒服,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頁。書本的開本適中,無論是放在背包裏通勤時閱讀,還是窩在沙發上細細品味,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負擔感。我特彆喜歡齣版社在裝幀上這種對細節的堅持,它讓閱讀本身成為瞭一種儀式,而不是簡單的信息接收過程。光是放在書架上,它就以一種低調而沉穩的姿態,彰顯著它內在的價值,仿佛在無聲地邀請著每一個路過的人去探尋它所蘊含的世界。這種對實體書體驗的重視,在這個電子閱讀日益普及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可敬。

評分

書是好書,很好看,希望有收獲。

評分

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好好

評分

轉自豆瓣:“比較適閤初學者,簡明梳理權力、知識、話語、身體、主體、性等研究領域,“福柯之後”一章對非初學者亦有用。有中英索引。作者偏重性彆視角和文論領域,遺憾的是從正文到進階閱讀書目都隻藉鑒英文文獻,不涉及四捲《言與文》和法蘭西學院係列演講中的豐富思想。中譯還行。”

評分

在第5章“身體和性”中,通過考察福柯關於性的作品,作者關注瞭福柯理論中權力在身體中被建立和抵製的方式。他記述瞭性的曆史,引發瞭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女性主義理論化的廣泛研究。該作品不僅對性理論具有影響,而且還對文學中個體本質和再現個體形象具有影響力。

評分

在第1章,作者迴顧瞭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識和政治環境。

評分

物流很快,質量不錯。

評分

福柯的書買很多,這本有助於理解福柯

評分

福柯的書買很多,這本有助於理解福柯

評分

很好,很不錯,物流很快,質量也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