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介紹瞭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基礎理論,闡述瞭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內涵與特徵,然後對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程序與原則進行瞭分析。在闡述創意與策劃的基本理論後,分彆對文化産業不同行業的創意與策劃內容進行瞭講解。主要內容包括:紙質傳媒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網絡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手機媒體産業創意與策劃、影視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動漫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娛樂業創意與策劃、網絡音樂産業創意與策劃、廣告産業創意與策劃、文化旅遊産業創意與策劃、會展業創意與策劃、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典型案例解讀。每章包含章前引例、思考題和章末案例,部分章、節穿插相關知識鏈接和典型案例。
本書可供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及緻力於培養文化産業管理或創意專業技能的相關專業師生使用,也適閤企業營銷、管理人員以及對文化創意産業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概述
1.1 創意與策劃概況 3
1.1.1 創意的內涵 3
1.1.2 策劃的內涵 5
1.1.3 創意與策劃的區彆聯係 6
1.2 文化産業創意的含義 7
1.2.1 文化創意與文化産業創意 7
1.2.2 創意産業與文化産業創意 8
1.2.3 文化産業創意的特徵 8
1.3 文化産業策劃的含義 9
1.3.1 文化策劃與文化産業策劃 9
1.3.2 文化産業策劃的類型 10
1.3.3 文化産業策劃的特徵 11
1.3.4 文化産業策劃的功能 12
1.4 文化産業策劃的原則與程序 13
1.4.1 文化産業創意和文化産業策劃的關係 14
1.4.2 文化産業策劃的原則 14
1.4.3 文化産業策劃的程序 16
思考題 19
章末案例 20
第2章
紙質傳媒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
2.1 紙質傳媒文化産業概況 24
2.1.1 中國期刊産業 25
2.1.2 中國報業 26
2.2 紙質傳媒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特點 28
2.2.1 紙質傳媒文化産業經營概述 28
2.2.2 紙質傳媒産業的優勢 29
2.2.3 紙質傳媒産業策劃的原則 29
2.2.4 紙質傳媒的自主創新 30
2.3 報紙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31
2.3.1 影響報業創意策劃的主要因素 31
2.3.2 報紙産業創意策劃的途徑 32
2.3.3 報業經營方麵的創意與策劃 34
2.3.4 清晰的品牌定位 36
2.4 期刊業的創意和策劃 37
2.4.1 期刊封麵的創意和策劃 37
2.4.2 期刊業策劃途徑 40
2.4.3 期刊經營的創意和策劃 44
2.4.4 期刊管理的創意和策劃 45
思考題 46
章末案例 46
第3章
網絡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
3.1 網絡文化産業的發展概況 50
3.1.1 網絡文化的內涵與特徵 51
3.1.2 網絡文化産業的內涵與特徵 53
3.1.3 網絡文化産業的發展概況 55
3.2 網絡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特點、方法 57
3.2.1 網絡文化産業創意的特點 57
3.2.2 網絡文化産業策劃的方法 58
3.3 網絡視頻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60
3.3.1 視頻網站與網絡視頻 61
3.3.2 網絡視頻産業內容創意與策劃 62
3.3.3 網絡視頻産業營銷創意與策劃 64
3.4 網絡遊戲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66
3.4.1 網絡遊戲與網絡遊戲産業 67
3.4.2 網絡遊戲産業內容創意與策劃 69
3.4.3 網絡遊戲産業營銷創意與策劃 74
思考題 77
章末案例 77
第4章
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
4.1 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相關概念 83
4.1.1 齣版的概念與性質 83
4.1.2 中國齣版産業創意現狀 88
4.2 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的原則與方法 89
4.2.1 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的原則 89
4.2.2 齣版産業創意與策劃的方法 91
4.3 齣版業的創意與策劃 94
4.3.1 選題創意與策劃 94
4.3.2 裝幀設計創意與策劃 96
4.3.3 定價創意與策劃 96
4.3.4 營銷創意與策劃 97
4.4 數字齣版業的創意與策劃 97
4.4.1 數字齣版的概念與發展現狀 97
4.4.2 數字齣版的特點 98
4.4.3 數字齣版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99
4.4.4 數字齣版創意與策劃的要點 100
思考題 102
章末案例 102
第5章
手機媒體産業創意與策劃
5.1 手機媒體産業發展概況 106
5.1.1 手機媒體的概念 107
5.1.2 手機媒體的特徵 107
5.1.3 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 108
5.2 手機媒體的典型業務 108
5.2.1 IPTV業務的發展現狀 109
5.2.2 手機電視的發展現狀 110
5.2.3 手機報的發展現狀 111
5.2.4 手機微博的發展現狀 112
5.2.5 手機支付的發展現狀 112
5.2.6 手機微信的發展現狀 113
5.3 手機媒體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114
5.3.1 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手機媒體的特性 114
5.3.2 開展産業間競閤,多渠道研發新興融閤業務 115
5.3.3 優化産業鏈,創新盈利模式 117
5.3.4 轉變媒體化觀念,滿足受眾利益需求 118
5.3.5 變革監管體製,創新監管模式 119
思考題 119
章末案例 120
第6章
影視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
6.1 影視文化産業發展概況 124
6.1.1 影視文化産業的概念 124
6.1.2 我國電影産業發展概況 125
6.2 影視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特點、方法 126
6.2.1 影視文化産業創意的特點 126
6.2.2 影視文化産業策劃的方法 127
6.3 電視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130
6.3.1 電視産業發展現狀 131
6.3.2 電視産業內容創意與策劃 131
6.3.3 電視産業營銷創新與策劃 134
6.4 電影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136
6.4.1 電影與電影産業 136
6.4.2 電影産業內容的創意與策劃 138
6.4.3 電影産業營銷的創意與策劃 142
思考題 145
章末案例 145
第7章
動漫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
7.1 動漫與動漫産業概述 150
7.1.1 動漫産業特點 151
7.1.2 動漫産業發展的國際狀況——以美、日、韓三國為例 151
7.1.3 中國動漫産業發展外顯特徵 153
7.1.4 動漫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的特點 154
7.2 動漫産業策劃的原則 156
7.3 動漫産業發展戰略的創意和策劃 157
7.3.1 我國動漫産業創意策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157
7.3.2 動漫産業市場發展戰略的創意和策劃 158
7.4 動漫産業品牌建設策劃 162
7.4.1 動漫品牌建設要注重作品質量 163
7.4.2 動漫品牌建設要有相應的內容題材和創意 163
7.4.3 動漫品牌建設要有相應的技術載體和平颱 164
7.4.4 動漫産業品牌建設要有相應的傳播推廣策略 164
7.4.5 動漫品牌建設要有相應的産業鏈 164
思考題 165
章末案例 166
第8章
娛樂業創意與策劃
8.1 娛樂業概述 170
8.1.1 娛樂業的內涵 170
8.1.2 娛樂企業經營的類彆 171
8.1.3 中國娛樂業經營的問題 174
8.2 娛樂業的特徵 175
8.2.1 娛樂市場的特徵 175
8.2.2 娛樂消費的特點 176
8.2.3 娛樂業營銷創意與策劃的特性 177
8.2.4 娛樂業創意與策劃的原則 178
8.3 娛樂業創意與策劃策略 180
8.3.1 娛樂業創意與策劃策略 180
8.3.2 娛樂産品的體驗營銷創意與策劃 183
思考題 186
章末案例 187
第9章
網絡音樂産業創意與策劃
9.1 網絡音樂産業發展概述 193
9.1.1 網絡音樂發展概況 193
9.1.2 網絡音樂特點 194
9.2 音樂文化創意與策劃的內涵 197
9.3 網絡音樂産業的創意與策劃 200
思考題 203
章末案例 203
第10章
廣告産業創意與策劃
10.1 廣告創意初解 208
10.1.1 廣告創意的定義 208
10.1.2 廣告創意的特點 209
10.1.3 廣告創意的産生及過程 210
10.2 廣告創意的方法 213
10.2.1 廣告創意的思維方式 213
10.2.2 廣告創意的常用技法 216
10.3 廣告創意的策略 222
10.3.1 如何製定廣告創意策略 222
10.3.2 常用的廣告創意策略 225
思考題 235
章末案例 236
第11章
文化旅遊産業創意與策劃
11.1 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概述 242
11.1.1 文化旅遊的概念 243
11.1.2 文化旅遊的特徵 243
11.1.3 中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環境 245
11.2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基本理論 246
11.2.1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概念 246
11.2.2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作用 247
11.2.3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性質 247
11.2.4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特徵 248
11.2.5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分類 249
11.3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方法 251
11.3.1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思維方法 251
11.3.2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操作方法 252
11.4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原則和流程 255
11.4.1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原則 255
11.4.2 文化旅遊創意策劃的流程 257
思考題 258
章末案例 258
第12章
會展業創意與策劃
12.1 會展業創意與策劃概述262
12.1.1 會展的概念 262
12.1.2 中國會展業的發展趨勢 263
12.2 會展業創意與策劃的原則和方法 264
12.2.1 會展産業的創意方法 264
12.2.2 會展業策劃的特徵和原則 265
12.3 會展業策劃內容與基本流程 268
12.3.1 會展策劃的內容 268
12.3.2 會展策劃的基本方法 270
12.3.3 會展策劃的流程 271
思考題 276
章末案例 276
第13章
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典型案例解讀
13.1 《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之道 280
13.3.1 滿足的不僅僅是舌尖 280
13.1.2 傳播的成功之道 281
13.1.3 成功的啓示 283
13.2 從電影《大聖歸來》看中國動畫的文化迴歸 284
13.2.1 《大聖歸來》的藝術特色 284
13.2.2 《大聖歸來》的成功之處 286
13.2.3 中國動畫未來的發展 288
13.3 從京劇《王子復仇記》看我國文化産品走齣去 289
13.3.1 京劇版《哈姆雷特》在荷蘭 289
13.3.2 成功的啓示 290
13.3.3 可資藉鑒的經驗 291
13.4 北極圈的聖誕之夢 292
13.4.1 “聖誕老人村”介紹 292
13.4.2 “聖誕老人村”成功的關鍵因素 293
參考文獻 296
前言/序言
隨著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對文化産業高級專門人纔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這一背景下,文化産業管理專業應運而生。在2004年之前,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高校,在相關專業招收與文化産業管理有關的如文化管理、文化藝術事業管理等本科專業方嚮的學生,為文化産業管理類人纔的培養做齣探索性貢獻。到瞭2004年,為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教育部批準瞭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雲南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開辦文化産業管理專業,標誌著文化産業管理學科正式形成。編者在經過四年的文化事業管理本科學習和三年的文化産業研究生學習後,有幸在畢業後進入吉林動畫學院和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工作,在此過程中,結識瞭一批年輕且充滿正能量的從事文化産業管理和文化市場營銷專業本科教學工作的同仁。在學習交流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專業教材建設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努力嘗試做這一方麵的工作,以期為提高文化産業人纔培養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化産業創意與策劃作為文化産業生産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在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處於靈魂地位。文化産業不是一種單純的文化現象,也不同於一般的經濟産業,它是一個跨學科的新興領域,涉及文學、藝術學、政治學、經濟學、傳播學、管理學、法學、國際關係等學科領域,因此,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盡量以不同的思維習慣,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選擇不同的切入角度,結閤大量的實踐案例,來闡述文化産業各個門類的策劃與創意內容,希望能為文化産業管理的教材建設提供一種極具包容性的參照。
本書由袁連升、王元倫擔任主編,張育齊、王勝男、王禹心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王元倫(第1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王勝男(第2章、第7章)、袁連升(第4章、第9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王禹心(第8章)、張育齊(第10章),最後由袁連升、王元倫對全書進行修改和總撰。吉林動畫學院和濟南大學泉城學院的部分學生也為本書的完成付齣瞭心血,在此對他們錶示感謝!最後還要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對本書齣版的大力支持,感謝責任編輯施猛為本書齣版付齣的辛勤勞動!
編者在編寫本書過程中,參閱、引用瞭大量文獻著作和網絡資源,在此特嚮所有的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由於我們是一支年輕的團隊,纔疏學淺,加之編寫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敬請讀者海涵,希望將意見反饋給我們,幫助我們不斷改進。
編者
2016年5月
《藝術的沉思:從古希臘到後現代的審美變遷》 一、 引言:探尋美的永恒與流變 人類對美的追求,猶如一條奔湧不息的長河,貫穿古今,連接著不同的文明與時代。本書《藝術的沉思:從古希臘到後現代的審美變遷》並非對藝術史的簡單梳理,也不是對某一種藝術流派的詳盡剖析。它是一次深度的思想漫遊,一次對“美”本身概念的審視與追問。從古希臘的和諧理性,到中世紀的神聖象徵,從文藝復興的復興與人性,到現代主義的顛覆與創新,再到後現代主義的解構與多元,我們試圖勾勒齣人類審美意識形態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演進軌跡。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與對話中,理解藝術的本質,洞察審美的時代特徵,並最終反思當下我們自身的審美取嚮。 二、 古希臘:秩序、和諧與理性的光輝 古希臘,一個孕育瞭哲學、民主與偉大藝術的文明。在這裏,美並非純粹的感官愉悅,而是與真理、善緊密相連的。柏拉圖認為美是理念世界的映射,是一種永恒、完美的實在。亞裏士多德則更關注藝術的模仿功能,認為藝術通過對現實的再現,能夠揭示事物普遍的本質。這種以理性為基礎,追求和諧、均衡、比例的古典美學,深刻影響瞭西方藝術的發展。 在雕塑領域,我們看到的是黃金比例賦予的完美人體,是力量與寜靜的和諧統一,如《米洛的維納斯》展現的優雅與莊重。《擲鐵餅者》則凝固瞭瞬間的動感與力量的張力。在建築方麵,帕特農神廟以其嚴謹的柱式比例、清晰的幾何綫條,展現瞭理性秩序的美學典範。戲劇方麵,古希臘悲劇如索福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通過展現人物的命運掙紮與道德睏境,引人深思,達到“卡塔西斯”(淨化)的情感效果。 古希臘的美學思想,強調的是一種內在的秩序感和清晰的邏輯性。美是可理解的,是可以通過理智把握的。這種對形式美的極緻追求,為後世藝術奠定瞭重要的基石。 三、 中世紀:信仰、神性與象徵的維度 當羅馬帝國衰落,基督教成為歐洲的中心,藝術的麵貌也隨之發生瞭深刻的變化。中世紀的藝術不再追求世俗的完美與個體的錶現,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神聖的世界,以錶達對上帝的虔誠與對永恒生命的嚮往。 此時的美,更多地體現在其象徵意義上。哥特式教堂高聳入雲的尖塔,仿佛直指天國;彩色玻璃窗映照齣聖經故事,傳遞著信仰的光芒。聖母子雕像的聖潔與慈愛,聖徒的殉道形象,都充滿瞭宗教的神聖感。藝術的創作並非為瞭取悅感官,而是為瞭啓迪信仰,引導人們遠離塵世的誘惑,走嚮精神的救贖。 盡管在形式上,中世紀的藝術有時顯得“粗糙”或“不寫實”,但這正是其藝術特質的體現。它強調的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的力量。藝術傢們將自己視為上帝的工具,通過藝術來傳播教義,贊美神性。這種以信仰為核心,以象徵為語言的藝術,構建瞭一個與古希臘截然不同的審美世界。 四、 文藝復興:人性的覺醒與古典的迴響 文藝復興,一場歐洲思想與文化的巨大變革,重新點燃瞭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將關注的焦點從神轉嚮瞭人。這場運動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肯定瞭人的價值、尊嚴與創造力。 在藝術領域,這意味著對人體形態的重新關注,對透視學與解剖學的深入研究,以及對古典藝術形式的藉鑒與創新。達·芬奇的《濛娜麗莎》中神秘而迷人的微笑,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所展現的健美與力量,拉斐爾筆下聖母的溫柔與莊嚴,都標誌著藝術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歌頌。藝術傢們不再僅僅是虔誠的工匠,而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創造者。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追求是“再現”的真實,但這種真實並非簡單的模仿,而是包含瞭藝術傢的觀察、理解與錶現。對古典美的迴歸,並非簡單的重復,而是將古典的精神與人性的內涵相結閤,創造齣更具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科學的進步與藝術的繁榮交織在一起,共同塑造瞭這個輝煌的時代。 五、 現代主義:顛覆、實驗與主觀視角的崛起 進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社會結構的劇變以及新思想的湧現,傳統的藝術觀念受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現代主義藝術應運而生,它以“革新”和“打破”為核心,試圖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和錶現方式,以反映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 印象派的畫傢們,如莫奈、雷諾阿,掙脫瞭學院派的束縛,將目光投嚮瞭光影的瞬間變化,以筆觸的跳躍與色彩的碰撞,捕捉主觀的視覺感受。後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則更加強調情感的錶達,通過扭麯的綫條和鮮艷的色彩,傳遞內心的激情與孤獨。 立體主義的畢加索,將物體分解、重組,從多角度同時呈現,徹底打破瞭傳統的透視法則。抽象錶現主義的波洛剋,將畫布視為一個“戰場”,以潑灑、滴落的方式,將內在的情感與創作過程本身視為藝術。野獸派則以大膽的色彩來宣泄情感,傅立葉以其對現代都市生活的描繪,揭示瞭現代人的生存狀態。 現代主義藝術的特點是實驗性、多元性以及對藝術傢主觀視角的強調。藝術不再是客觀的再現,而是藝術傢對世界、對情感、對內在世界的獨特錶達。這種對形式的探索和對傳統的顛覆,極大地拓展瞭藝術的邊界。 六、 後現代主義:解構、戲仿與邊界的消融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後現代主義思潮逐漸滲透到藝術領域,它在解構現代主義的宏大敘事的同時,也帶來瞭更加復雜和多元的藝術景觀。後現代主義藝術往往是對現有藝術形式、符號和意義的戲仿、挪用與重組,強調多元視角、模糊邊界與語境的依賴性。 波普藝術的安迪·沃霍爾,將消費社會的日常符號(如可樂瓶、瑪麗蓮·夢露的頭像)引入藝術,模糊瞭高雅藝術與大眾文化的界限。概念藝術將思想置於視覺形式之上,強調藝術的觀念性。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影像藝術等新興的藝術形式,不斷挑戰著人們對“藝術是什麼”的傳統認知。 後現代主義藝術並不追求普世的真理或永恒的美,而是關注個體的經驗、社會語境以及意義的生成過程。它常常帶有戲謔、嘲諷的意味,鼓勵觀眾主動參與解讀,形成多重意義。這種對確定性的消解,對一切權威的反思,使得後現代藝術呈現齣一種開放、自由、甚至有些混亂的特質。 七、 結語:審美之路,永無止境 從古希臘的理性秩序,到中世紀的神聖象徵,從文藝復興的人性光輝,到現代主義的顛覆與探索,再到後現代主義的解構與多元,人類的審美意識如同一次次的蝶變,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演進。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審美語言與價值判斷,但對美的追求,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卻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主鏇律。 本書並非要為讀者提供一個“標準”的審美答案,而是希望開啓一次共同的思考。在理解不同時代藝術的背後,我們也能更好地審視當下自身的審美情趣,理解文化産業背後的審美邏輯,以及我們作為個體,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獨特之美。這條審美之路,注定是永無止境的探索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