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榆生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20世紀的詞學三大傢。三位詞學大師各有側重,夏承燾先生主要做專題研究,做瞭很多重要詞人的年譜;唐圭璋先生側重於詞學方麵的文獻整理,主編瞭《全宋詞》、《全金元詞》;龍榆生先生則主要是從事詞學評論。詞學研究界一般認為現代詞學學科的建立,龍榆生貢獻較大。這與他詞學史、韻文史、詞麯概論性質的專著有關,也與他《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受眾頗大有關,更與他曾主編《詞學季刊》和《同聲月刊》兩大雜誌有關。所以,龍榆生全集的整理,實際上是一個梳理現代意義上的詞學學科建立的過程。從專著到詞選,再到詞學題跋,比較全麵地呈現齣20世紀詞學發展的一個走嚮和輪廓。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晚年以字行,號忍寒。1902年4月26日齣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曾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龍榆生的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是20世紀較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主編過《詞學季刊》。編著有《風雨龍吟室詞》、《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等。他和商務印書館閤作,也編選瞭很多普及性讀物及中學國文補充讀本,參與瞭所謂“民國老課本”的構建。
中國韻文史
宋詞講義
詞麯概論
這部《龍榆生全集:中國韻文史(外二種)》中的“中國韻文史”,真的是一本讓我反復品讀的寶藏。龍榆生先生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將中國幾韆年來的韻文發展曆程描繪得生動形象。他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者,更是文學的解讀傢。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一些被大眾熟知的作品,竟然能挖掘齣如此多新的角度和深度。例如,他對於宋詞的論述,不僅僅停留在豪放與婉約的簡單區分,而是深入探討瞭宋詞在詞牌、句式、意象等方麵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所反映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讀到此處,我常常會閤上書本,迴味那些熟悉的詞句,忽然間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時代的呼吸。更難得的是,龍榆生先生在梳理曆史的同時,也注重對中國韻文獨特的審美特質的挖掘,比如其含蓄蘊藉、言外之意、情景交融等特點。這些都讓我在閱讀時,不僅獲得知識,更是一種審美體驗的升華。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循循善誘,讓我對中國文學産生瞭更深沉的熱愛。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龍榆生全集:中國韻文史(外二種)》無疑是我近幾年來讀到的一本極具價值的書籍。尤其是在“中國韻文史”這一部分,龍榆生先生的學識之深厚、論述之精闢,令我受益匪淺。他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曆史,更是在剖析中國韻文的發展脈絡,探尋其演變的內在邏輯。書中的章節劃分清晰,從上古的歌謠,到後來的詩、詞、麯、賦,每一個部分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特彆欣賞他對不同文體之間聯係的分析,比如詞如何從詩中脫胎而來,麯又如何受到詞的影響,這種層層遞進的梳理,讓我在理解中國文學史時,不再感到零散和片段化。而且,龍榆生先生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典雅,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趣味。他對於一些經典作品的解讀,常常能點醒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細節,讓我對這些作品有瞭全新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深入瞭解中國韻文的框架,讓我在閱讀古籍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評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翻閱到《龍榆生全集:中國韻文史(外二種)》的,初看書名,以為隻是一部枯燥的學術專著,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其內在的魅力遠超我的想象。其中“中國韻文史”這一部分,就如同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將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一一呈現。龍榆生先生的論述,既有宏觀的體係構建,又有對具體作品、作傢細緻的品析。他對於每個時期韻文的代錶性作品,都會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藝術成就,探討其思想內涵,並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例如,在談到唐詩時,他不僅梳理瞭盛唐、中唐、晚唐的風格差異,還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傢的作品進行瞭獨到的見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詩歌意境的闡釋,總能精準地捕捉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在感受中國古代文學之美的同時,也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典文學殿堂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文字背後那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這部《龍榆生全集:中國韻文史(外二種)》著實讓我眼前一亮,特彆是其“中國韻文史”部分,簡直是一部梳理中國文學脈絡的曠世傑作。龍榆生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態度,將源遠流長的中國韻文,從先秦的《詩經》、楚辭,到漢魏的樂府、古詩,再到唐宋的詩詞、元麯,乃至明清的戲麯、小說,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和分析。他不僅僅是羅列文本,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時期、不同體裁韻文的藝術特徵、創作背景、時代精神以及它們之間的傳承與演變關係。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條時間的長河,親眼目睹瞭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用優美的文字、動人的韻律,錶達他們的喜怒哀樂、傢國情懷。書中對於音韻、格律的論述尤其令人稱道,對於我這樣對古典詩詞音韻有所好奇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讓我理解瞭為何古人如此講究平仄,為何詩句讀起來如此有韻味,這種對語言本身美的極緻追求,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而且,他不僅僅局限於“高雅”文學,對於民間的歌謠、小調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展現瞭中國韻文的廣博與豐富,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初涉中國古典文學的讀者來說,《龍榆生全集:中國韻文史(外二種)》中的“中國韻文史”部分,簡直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入門指南和進階階梯。龍榆生先生以一種極其清晰且富有邏輯的方式,為我構建起瞭一幅中國韻文的完整圖景。從早期質樸的歌謠,到聲律嚴謹的格律詩,再到意境深遠的詞,以及通俗易懂的麯,他都進行瞭詳盡而生動的介紹。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不同時期文學思潮與韻文創作之間關係的闡釋,讓我理解瞭文學作品是如何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書中舉例恰當,引用的詩文段落也都很經典,即使我之前沒有接觸過,也能在龍榆生先生的解讀下,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他對於韻文的“韻”字,有著極深的理解,從音韻到意境,都做瞭精彩的闡述,讓我對“言之有物”又“言之有韻”的文學追求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不僅讓我認識瞭中國韻文的“史”,更讓我體會到瞭中國韻文的“美”。
評分好書
評分龍榆生先生的書無條件五星。
評分龍榆生經典之作 京東送貨很好很快 感謝京東
評分正版,很好
評分好書
評分很好(?▽?)
評分正版,很好
評分朋友推薦的書,非常不錯,值得推薦,包裝很好,快遞也很給力!好評!
評分幫朋友買的,看過纔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