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北宋魏以前地理学大成的名著。其文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详细记载了137条河流干流及1252条流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在历史、文学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价值。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学者们取得了很多成果。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赵永复教授选评,书稿参考大量文献,吸取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有自己的见解。
赵永复,1932年生,上海市人。中山大学毕业,复旦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修订工作及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编著有《水经注通检今释》等书。
赵燕敏,上海市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并留学德国,工程师。与他人合作发表过学术论文和通俗性史地文章。
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很有分量,感觉会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一本正经去啃的学术著作。我其实对古代的地理学和水利工程一直都挺好奇的,尤其是《水经注》这部古籍,虽然久闻其名,但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读到这本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古代的工匠如何勘探河道,如何运用智慧修建水利设施,那些古老的河流又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变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水经注》原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触摸那些古老的遗迹。这本书的“选评”二字也很有意思,这说明它不仅仅是原文的罗列,更有后人的智慧结晶,或许会有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观点碰撞,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巨大的吸引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我从未思考过的角度,让我对《水经注》有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地理知识,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它应该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引发读者思考的书,让我能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也能在思考中获得启迪,感觉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学术探险。
评分我是一位对古代科技和工程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经常会想,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完成那些令人惊叹的工程的?《水经注》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宝库。我期望《水经注选评》能够深入挖掘这本书中关于水利的部分,比如关于河流的治理、运河的开凿、灌溉系统的构建等等。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解,能够直观地展示古代水利工程的结构和原理,哪怕是文字描述,也希望能够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我对于“选评”这个词赋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这些“评”能够是对古代水利智慧的现代解读,甚至可以是一些技术上的分析,比如古代材料的应用、施工方法的考量等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一本介绍性读物,更应该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对古代技术反思的“工具书”。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的,并从中汲取灵感,甚至能为我们当今的一些工程问题提供一些古老的启示,感觉像是要打开一扇通往古代工程智慧殿堂的大门。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细节控”的追求。我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事物本质的书籍有着天然的好感。书名“水经注选评”让我觉得,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在“水经注”这部宏大著作中,精挑细选出最精华的部分,并加以细致的评析。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个显微镜,带领我观察《水经注》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对河流的描写,还是对地理地貌的记述,亦或是其中穿插的传说和典故。我期待“选评”部分能够提供详尽的考证,比如对地名、水名的溯源,对记载事件的时间、地点进行比对和确认。我更希望它能探讨《水经注》在古代文献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地理学、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甚至可以是一些文本校勘上的精妙之处。这本书对我来说,应该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并且能够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我希望它能够满足我对知识的严谨性和求证精神,让我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学者的严谨,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密的“文献考古”,发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无数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一种“古今对话”的体验。我平时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度比较高,但偶尔也会被一些历史或文化类的书籍吸引。《水经注》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选评”二字则暗示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我希望这本书能挑选出《水经注》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价值的篇章,并邀请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评论。我期待这些评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甚至是哲学的角度。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碰撞,他们如何理解《水经注》中的字句,如何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如何评价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历史文化领域的大家,共同品读和解析《水经注》这部经典。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选评”,能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不仅能领略《水经注》的原貌,更能体会到后人对这部伟大著作的传承和发展,感觉就像是在听一场精彩纷呈的“智者论道”。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拾遗补缺”的心态。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但我的知识体系总感觉有些零散,很多时候在阅读史书时,会遇到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够具体。我希望《水经注选评》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脑海里预设的这本书,应该是一部详尽考证的力作,它会把《水经注》中的地理描述与当今的地理现实进行对照,找出那些古今地貌的变迁,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一些考古的发现,来佐证书中的记载。我特别想知道,在古代,那些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分布,究竟是怎样的,这些地理信息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的“选评”部分,我猜测应该包含了对《水经注》原文的注释和解读,这些注释应该是非常专业的,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古老的地理概念。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古籍活化石”一样,让那些尘封的历史地理信息重新焕发生机,让我能更清晰地勾勒出古代中国的地理图景,也让我在阅读历史时,能有更扎实的地理基础支撑,而不是停留在模糊的轮廓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