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瀚 著,鄭園 整理
圖書標籤:
  • 中國近現代史
  • 史料
  • 日記
  • 江瀚
  • 民國史
  • 曆史研究
  • 珍稀史料
  • 地方史
  • 史學
  • 檔案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55062607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736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8
字數:3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江瀚,字叔海,著述有《慎所立齋詩集》十捲等。八冊手稿《江叔海日記》傳世,四冊藏於北師大圖書館,另四冊藏江氏後人處。此次整理以2016年國傢圖書館影印本為底本,附錄《江叔海先生遺像等四種》三種。江瀚博學能文,日記涉人涉事豐富,是交遊世界的復現,是其新學發展的記錄。此次整理齣版旨在便於閱讀便於學術研究。

目錄

論江瀚日記的價值及其解讀方法(代前言)
整理說明
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丁酉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
光緒二十五年(1899)己亥
光緒廿七年(1901)辛醜
光緒二十八年(1902)壬寅
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
光緒三十四年(1908)戊申
宣統元年(1909)己酉
附錄一 《江叔海先生遺像等四種》
附錄二 《江叔海先生訃告》
附錄三 江瀚信劄輯錄

精彩書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
  十月
  初一日(11月17日)戊辰朔為廖子暉緻書何佑卿。閱《申報》,陳右銘年丈,上諭即赴湖南巡撫新任,毋庸來京請訓。子馥選授陝西懷遠縣邊缺。函詢阮文叔,知東道替人仍是藹卿觀察。是日晴。
  初二日(11月18日)己巳會講後,復招吳淞語。答何符九拜,晤談。接葉南陔、吳伯琴迴音。是日陰雨。
  初三日(11月19日)庚午作冶園鞦宴詩七古,又贈曹漱珊二十八字。赴梅宅飲。申去亥歸。是日雨,夜滋大。
  初四日(11月20日)辛未江炳人見。接雷仲宣太守書並詩。楊寬甫來談。是日陰雨。
  初五日(11月21日)壬申接桂篤生、陳子臧書。復仲宣太守函。陳禪生有字至。何佑卿大令來談。未正,赴梅宅飲,蓋桂景昌作主人也。戌初歸。是日陰,午晴,少選即入。
  初六日(11月22日)癸酉《吳門銷夏記》刻竣。是日微晴。
  初七日(11月23日)甲戌孫紀雲文龍過訪,傅生汝礪之堂姊夫也。陳明孝自閤州來。江鞦舫、祝彥和、李幼卿、張式卿先後至。招吳淞語。是日晴。
  初八日(11月24日)乙亥渡江答孫紀雲,未晤。與桂生景昌談良久。幼卿遷居書院。作一箋復舒次鴻並附詩一律。是日晴,夜月。
  初九日(11月25日)丙子請梅也愚為鵬兒填庚。李生德利、吳生淞作陪。李善卿入座,以事匆匆去。午麵,飲酒稍多,頗有醉意。孫紀雲辭行。是日晴,夜月。
  初十日(11月26日)丁醜何符九教授來談。是日晴,夜月。
  十一日(11月27日)戊寅吳生赴雙江鎮作大賓。張喬生軍門來談。飯後,詣李善卿、祝彥和、金序笙,均晤。是日晴,夜月。
  十二日(11月28日)己卯宋景、李澍吉、楊樹棻辭歸。是日微晴。
  十三日(11月29日)庚辰接葉蘭陔喬梓函。廖秉忠入見。曠世英辭歸。寄湖南撫軍陳右銘年丈暨伯嚴吏部、江建霞學使、王益吾祭酒、費屺懷編修書。是日陰雨。
  十四日(11月30日)辛巳陳永皋自江津來。十一舅由省迴。寄伍嵩生、顧子遠、周達三、何璞元暨傅生汝礪書。廖達源過訪,偕楊基厚入見。是日陰。
  十五日(12月1日)壬午何佑卿大令辭行。費紹麟祖炳來談,傅石君之外甥也。寄葉誠齋、廖季平、王鼕生、錢鐵江書。是日陰,時有小雨。
  十六日(12月2日)癸未寄瞿子玖學士、徐顔甫編修、梁星海太史書。申正,赴徐宅席,戌初散。李樹藩入見,從人藉貸不遂。是日陰,夜月甚明。
  十七日(12月3日)甲申以王而農《讀通鑒論》交費紹麟寄傅生。飯後,送何佑卿行,已登舟矣。詣江鞦舫孝廉、張喬生軍門、張稚華大令,均晤。二更往金賡虞傢。是日陰,夜雨。
  十八日(12月4日)乙酉國子達大令、王石珊觀察來談。是日陰。
  十九日(12月5日)丙戌劉世莊人見。接傅生汝礪書。舒博齋來談。吳東竹貳守贈《熙朝宰輔錄》一冊,當以拙刻報之。為陳明孝作一箋緻閤州張怡亭刺史。是日晴。
  二十日(12月6日)丁亥吳潤之來談。是日晴。
  廿一日(12月7日)戊子有以非禮之事相乾者,拒之。是日陰,夜雨。
  廿二日(12月8日)己醜梅文伯來談。是日陰,晨雨,夜又作。
  廿三日(12月9日)庚寅高淩霄辭歸。邱淵摯見。招舒博齋、祝彥和飲。鬍安笙、鄧彥芬、劉世莊作陪。二更乃罷。賓主俱有醉意矣。是日陰。
  廿四日(12月10日)辛卯藹卿觀察昨日抵渝,今遣人來候,明晨接篆矣。為彭世勛作一箋緻子藏大令。接仲宣太守暨傅生汝礪書。許廷瑞人見。是日陰,時有微雨。
  廿五日(12月11日)壬辰李善卿來談。是日雨,夜聞雁。
  廿六日(12月12日)癸巳作一箋緻藹老,並附拙刻二本。吳生自楊傢過,賡迴。是日陰,午晴。
  廿七日(12月13日)甲午舒博齋有字至,“對我生財”。張藹卿觀察來拜,暢談良久。是日陰。
  廿八日(12月14日)乙未接冉晴谿、趙堯生書。江照奎入見。答藹卿觀察,當命其幼子齣拜,並屬代撰到任稟稿。詣黎祝衡詢蒓丈疾。晤王石珊焉。徐次享自廣東迴,來謁。得王子固孝廉函,即行裁復。是日晴。
  廿九日(12月15日)丙申周樹楠摯見。接葉誠齋丈還翰。答趙堯生編修書。送舒博齋贐。索陳禪生債。謝瑟堂大令有信至,當作報章。鄒喜來。是日晴。
  ……

前言/序言

  從江瀚(1857-1935)在清末民初的社會活動、交遊圈及其著述來看,他應該是位有些影響的人物。查檢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傢大辭典·近代捲》(中華書局,1997年),未見其人;錢仲聯、傅璿琮等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齣版社,1997年)有江瀚小傳;在汪闢疆《光宣詩壇點將錄》1944年的定本中,江瀚的名字以“一作”的形式齣現,在“馬軍小彪將兼遠探齣哨頭領一十六員”中有“地明星鐵笛仙馬麟,林紓,一作江瀚(附子庸)”一目,“一作”筆法,可見江瀚在詩壇的位置是先言他人而連帶提及的。在此目下的解說文字以林紓為主,隻在收尾處有寥寥數語評說江瀚:“叔海宗選體,而近體清健,晚作尤勝。”②隨後又用一種筆法,將江瀚之子江庸附其後。總之,這些關於江瀚的文字,大略錶明江瀚在清末民國文學與學術圈內雖有一定影響,但似乎不是核心人物或一綫人物。
  據柳森《江瀚手劄五通考釋》一文,目前關於江瀚的研究隻有兩篇文章和一種文獻整理①;而對江瀚的生平行事概述最全麵的,似是柳森此文,故此處依此文節引,字句略有調整:
  江瀚,字叔海,彆號石翁、石翁山民,室名慎所立齋,福建長汀人。鹹豐七年十一月初三日(公曆十二月十八日)生於四川。光緒十九年任重慶東川書院山長,二十二年赴重慶緻用書院講學,次年受聘於長沙校經堂,任教習。三十年赴日本考察教育。三十一年任江蘇高等學堂監督兼總教習。三十二年初,代理兩級師範學堂監督,同年四月任學部普通司行走,七月任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監督兼教務提調。三十四年升學部參事官。宣統二年初,任京師大學堂京學分科經學教授,兼女子師範學堂總理,同年二月以碩學通儒被選為資政院議員,四月升河南開歸陳許道。民國元年五月任京師圖書館館長,二年一月任四川鹽運使,三年七月任北京政府政事堂禮製館總編纂。四年任參政院參政。五年任總統府顧問。八年任國史館編纂處長。十五年任故宮教院維持會會長。十六年國務院聘充禮製館總纂。十七年任京師大學代理校長、故宮教院顧問、理事。二十一年五月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同年九月任故宮博物院理事長。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是一部旨在保存和傳播珍貴曆史文獻的學術叢刊,第四輯特彆收錄瞭被譽為“史料珍寶”的江瀚日記。江瀚(1864-1930),字樂山,號芝庭,浙江餘姚人,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重要曆史人物。他的日記,跨越瞭晚清、民國初年這兩個風雲激蕩的時代,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領域,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變遷提供瞭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江瀚其人及其曆史地位 江瀚的人生經曆與中國近現代史的脈絡緊密相連。他曾參與戊戌變法,是維新派的重要活動傢之一。在變法失敗後,他並未因此沉寂,而是轉而投身於教育和實業領域,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貢獻力量。他的日記,不僅僅是他個人生活的記錄,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的思考、掙紮與抉擇的生動寫照。他與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領袖的交往,對變法的親曆與反思,以及其後對新政的觀察與參與,都為史學界提供瞭寶貴的研究素材。 日記內容的時代背景與重要性 江瀚日記所涵蓋的時間段,正是中國經曆劇烈動蕩與轉型的時期。從帝製的晚期,到辛亥革命的爆發,再到北洋政府的成立,乃至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每一個曆史節點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江瀚作為一個身處其中的親曆者,他的日記不僅記錄瞭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審視瞭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發展以及對他個人生活和思想的影響。 政治變革的見證者: 日記詳細記錄瞭戊戌變法前後的思想動態、人物關係以及密謀過程。變法失敗後,江瀚的逃亡經曆、對時局的擔憂、以及對未來政治走嚮的猜測,都極為生動。辛亥革命的爆發,更是讓他經曆瞭從期待到審視的過程,他對革命黨人的行動、清廷的反應,以及革命後的混亂局麵都有細緻的描繪。他對北洋政府的成立、袁世凱的政治手腕、以及政壇的爾虞我詐,都有深刻的體察。這些記錄,為研究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麯摺曆程提供瞭鮮活的證據。 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觀察者: 江瀚不僅關注政治,也對當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有著敏銳的觀察。他記錄瞭當時新興産業的發展,如鐵路、礦業、銀行等,以及這些産業在社會轉型中的作用。他對城市化進程、民生狀況、以及社會習俗的變遷,都有著細緻的描繪。例如,他對上海等大城市的觀察,反映瞭中國經濟中心轉移和近代化城市生活的新麵貌。他對於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變化,如西學東漸的影響、傳統觀念的動搖等,也都有涉及,為研究中國近代社會史提供瞭豐富的材料。 文化與思想的記錄者: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江瀚的思想變化和文化追求也體現在日記中。他與當時許多文化名流、學者有著廣泛的交往,記錄瞭他們的學術思想、文化活動,以及對西方文化的吸收與融閤。他對新式教育的倡導與實踐,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反思,都為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提供瞭寶貴的資料。他對於新思潮的湧現、報刊雜誌的發展、以及文學藝術的創作,都有所提及,勾勒齣近代中國文化百花齊放的景象。 《江瀚日記》的史料價值 《江瀚日記》之所以被譽為“史料珍寶”,在於其多方麵的史料價值: 填補曆史空白: 許多事件,《江瀚日記》的記錄填補瞭以往史籍的空白,或者提供瞭更為詳細、準確的信息。例如,對於一些具體的政治密謀、民間活動、以及社會事件,往往在官方史書中難以尋覓,而江瀚的日記則以其親曆者的視角,展現瞭事件的真實麵貌。 還原曆史人物的復雜性: 日記真實記錄瞭江瀚個人的喜怒哀樂、思想鬥爭、以及他對時局的復雜情感。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原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人”的形象,而非僅僅是教科書上的符號。同時,通過他對其他曆史人物的評價和互動,也為我們理解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決策動機提供瞭重要參考。 多角度觀察社會變遷: 江瀚的日記並非局限於某個特定領域,而是全麵地反映瞭當時社會的方方麵麵。這種多角度的觀察,使得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麵、不同維度來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復雜性。他既看到瞭宏大的政治變革,也關注瞭普通人的生活點滴,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極大地增強瞭史料的厚度與廣度。 語言風格的生動性: 作為一個時代的記錄者,江瀚的日記語言風格樸實、真摯,充滿生活氣息。他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繪瞭當時的場景、人物和事件,使得枯燥的曆史文獻煥發齣生命力,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的意義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係列叢刊的宗旨是搜集、整理、齣版一批海內外分散、流傳較少但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近現代文獻。第四輯收錄《江瀚日記》,無疑是該叢刊的又一重要成果。 珍貴文獻的搶救與保護: 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獻,由於保存條件差、流傳範圍窄,麵臨著遺失的危險。《江瀚日記》的齣版,是對這一珍貴史料的搶救性保護,使其得以更廣泛地流傳,避免瞭被遺忘的命運。 學術研究的推動: 嚴謹、細緻的整理和校勘,以及詳實的注釋,使得《江瀚日記》成為一個高質量的研究工具。這必將極大地促進國內外學者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晚清民國史研究的深入。新的史料的齣現,往往能夠引發新的學術觀點和研究熱潮,為史學界帶來新的活力。 公眾曆史意識的提升: 曆史的魅力在於其真實性與人性的展現。《江瀚日記》的齣版,也能夠讓更多普通讀者瞭解中國近現代史的復雜與生動,提升公眾對曆史的認知和興趣,激發人們對曆史的思考和對話。它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隻有宏大敘事,更蘊含著無數個體的命運與選擇。 總而言之,《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的齣版,不僅是對一段重要曆史文獻的整理與呈現,更是對我們理解中國近現代曆史進程的一次深刻的補充與豐富。江瀚的日記,猶如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以及身處其中的個體所經曆的輝煌與黯淡,希望與絕望。通過閱讀這本日記,我們可以更真切地觸摸曆史的脈搏,感受曆史的溫度,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民族走過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江瀚日記》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未經修飾的真實感。作者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記錄下瞭他生活的方方麵麵,既有宏大的曆史事件的旁觀,也有瑣碎的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這種真實,讓我們得以觸摸到曆史的肌理,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曆史變遷中的命運沉浮。 日記中對於個人思想轉變、學術探索的記錄,尤其具有啓發性。在那個新舊交替、思想激蕩的時代,江瀚的思考和選擇,代錶瞭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典型路徑。他的日記,不僅是個人經曆的記錄,更是那個時代思想發展的一個側影,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提供瞭寶貴的材料。

評分

在翻閱《江瀚日記》的過程中,我仿佛與這位百年前的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文字,質樸而有力,承載著那個時代的記憶與情感。從他的日記裏,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睏境與精神追求,看到瞭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迷茫與抉擇,以及他們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日記中對於社會生活的細節描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對衣食住行的記錄,還是對人情世故的觀察,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這些微觀的細節,與宏觀的曆史事件相互映照,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立體而生動的畫捲。

評分

這部《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江瀚日記》的齣版,無疑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學者和愛好者們打開瞭一扇珍貴的窗口。翻開這部厚重的史料,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日記的作者江瀚,作為一位親曆者,他的記錄不僅是曆史事件的編年史,更是其內心世界、思想演變乃至生活細節的真實寫照。從他樸實的文字中,我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普通知識分子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他們的彷徨與堅定,他們的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我尤其被日記中對晚清社會風貌的細緻描繪所吸引。那些曾經鮮活的人物,那些發生在街頭巷尾的故事,那些曾經的規矩與禮儀,在江瀚的筆下栩栩如生。他筆下的官場生態、文人交往、傢庭生活,都帶著濃厚的時代印記,既有宏觀的曆史背景,又有微觀的個體感受,這種結閤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情感的張力。

評分

閱讀《江瀚日記》,最大的感受便是其撲麵而來的真誠與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渲染,江瀚隻是以一種近乎自言自語的方式,記錄下他生活的點滴,以及他對時代變遷的觀察與思考。這種未經雕琢的文字,反而更具史料價值,它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真實生存狀態,感受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前行。 日記中關於教育、學術、思想的記錄,尤其令我深思。在那個變革的年代,知識分子肩負著啓濛民族的重任,同時也麵臨著新舊思想的衝擊與融閤。江瀚對西方學術的引進、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以及他對國傢未來走嚮的憂慮與期盼,都躍然紙上,展現瞭他作為一名進步知識分子的時代擔當。

評分

《江瀚日記》的齣現,填補瞭某些曆史研究的空白,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史、傢族史的研究方麵,其價值不可估量。日記中提到的具體人物、事件、地點,都為後來的學者提供瞭寶貴的綫索,使得曆史的細節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現,讓那些被大曆史所掩蓋的個體命運得以重見天日。 作者的語言風格雖然樸素,卻蘊含著深沉的力量。他對於時事的評論,雖然不一定深刻,但卻真實地反映瞭一個知識分子在那個動蕩年代的思考邏輯和價值判斷。這些記錄,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我們去細心發掘和串聯,纔能勾勒齣更為完整的曆史圖景。

評分

江瀚,字叔海,著述有《慎所立齋詩集》十捲等。八冊手稿《江叔海日記》傳世,四冊藏於北師大圖書館,另四冊藏江氏後人處。此次整理以2016年國傢圖書館影印本為底本,附錄《江叔海先生遺像等四種》三種。江瀚博學能文,日記涉人涉事豐富,是交遊世界的復現,是其新學發展的記錄。此次整理齣版旨在便於閱讀便於學術研究

評分

這套書非常值得買,可以慢慢品味那個時代。

評分

內容簡介】

評分

書不錯,價格也實在,贊一個。

評分

很稀有的書,非常滿意

評分

這本書真的很棒,看瞭之後覺得獲益匪淺

評分

很重要的著作,期待很久。活動購入。很給力哦!

評分

東西不錯,值得再次購買。

評分

不錯,挺好,值得一看,又收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