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瀚 著,郑园 整理
图书标签:
  • 中国近现代史
  • 史料
  • 日记
  • 江瀚
  • 民国史
  • 历史研究
  • 珍稀史料
  • 地方史
  • 史学
  • 档案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60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3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字数: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江瀚,字叔海,著述有《慎所立斋诗集》十卷等。八册手稿《江叔海日记》传世,四册藏于北师大图书馆,另四册藏江氏后人处。此次整理以2016年国家图书馆影印本为底本,附录《江叔海先生遗像等四种》三种。江瀚博学能文,日记涉人涉事丰富,是交游世界的复现,是其新学发展的记录。此次整理出版旨在便于阅读便于学术研究。

目录

论江瀚日记的价值及其解读方法(代前言)
整理说明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
光绪廿七年(1901)辛丑
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
宣统元年(1909)己酉
附录一 《江叔海先生遗像等四种》
附录二 《江叔海先生讣告》
附录三 江瀚信札辑录

精彩书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
  十月
  初一日(11月17日)戊辰朔为廖子晖致书何佑卿。阅《申报》,陈右铭年丈,上谕即赴湖南巡抚新任,毋庸来京请训。子馥选授陕西怀远县边缺。函询阮文叔,知东道替人仍是蔼卿观察。是日晴。
  初二日(11月18日)己巳会讲后,复招吴淞语。答何符九拜,晤谈。接叶南陔、吴伯琴回音。是日阴雨。
  初三日(11月19日)庚午作冶园秋宴诗七古,又赠曹漱珊二十八字。赴梅宅饮。申去亥归。是日雨,夜滋大。
  初四日(11月20日)辛未江炳人见。接雷仲宣太守书并诗。杨宽甫来谈。是日阴雨。
  初五日(11月21日)壬申接桂笃生、陈子臧书。复仲宣太守函。陈禅生有字至。何佑卿大令来谈。未正,赴梅宅饮,盖桂景昌作主人也。戌初归。是日阴,午晴,少选即入。
  初六日(11月22日)癸酉《吴门销夏记》刻竣。是日微晴。
  初七日(11月23日)甲戌孙纪云文龙过访,傅生汝砺之堂姊夫也。陈明孝自合州来。江秋舫、祝彦和、李幼卿、张式卿先后至。招吴淞语。是日晴。
  初八日(11月24日)乙亥渡江答孙纪云,未晤。与桂生景昌谈良久。幼卿迁居书院。作一笺复舒次鸿并附诗一律。是日晴,夜月。
  初九日(11月25日)丙子请梅也愚为鹏儿填庚。李生德利、吴生淞作陪。李善卿入座,以事匆匆去。午面,饮酒稍多,颇有醉意。孙纪云辞行。是日晴,夜月。
  初十日(11月26日)丁丑何符九教授来谈。是日晴,夜月。
  十一日(11月27日)戊寅吴生赴双江镇作大宾。张乔生军门来谈。饭后,诣李善卿、祝彦和、金序笙,均晤。是日晴,夜月。
  十二日(11月28日)己卯宋景、李澍吉、杨树棻辞归。是日微晴。
  十三日(11月29日)庚辰接叶兰陔乔梓函。廖秉忠入见。旷世英辞归。寄湖南抚军陈右铭年丈暨伯严吏部、江建霞学使、王益吾祭酒、费屺怀编修书。是日阴雨。
  十四日(11月30日)辛巳陈永皋自江津来。十一舅由省回。寄伍嵩生、顾子远、周达三、何璞元暨傅生汝砺书。廖达源过访,偕杨基厚入见。是日阴。
  十五日(12月1日)壬午何佑卿大令辞行。费绍麟祖炳来谈,傅石君之外甥也。寄叶诚斋、廖季平、王冬生、钱铁江书。是日阴,时有小雨。
  十六日(12月2日)癸未寄瞿子玖学士、徐颜甫编修、梁星海太史书。申正,赴徐宅席,戌初散。李树藩入见,从人借贷不遂。是日阴,夜月甚明。
  十七日(12月3日)甲申以王而农《读通鉴论》交费绍麟寄傅生。饭后,送何佑卿行,已登舟矣。诣江秋舫孝廉、张乔生军门、张稚华大令,均晤。二更往金赓虞家。是日阴,夜雨。
  十八日(12月4日)乙酉国子达大令、王石珊观察来谈。是日阴。
  十九日(12月5日)丙戌刘世庄人见。接傅生汝砺书。舒博斋来谈。吴东竹贰守赠《熙朝宰辅录》一册,当以拙刻报之。为陈明孝作一笺致合州张怡亭刺史。是日晴。
  二十日(12月6日)丁亥吴润之来谈。是日晴。
  廿一日(12月7日)戊子有以非礼之事相干者,拒之。是日阴,夜雨。
  廿二日(12月8日)己丑梅文伯来谈。是日阴,晨雨,夜又作。
  廿三日(12月9日)庚寅高凌霄辞归。邱渊挚见。招舒博斋、祝彦和饮。胡安笙、邓彦芬、刘世庄作陪。二更乃罢。宾主俱有醉意矣。是日阴。
  廿四日(12月10日)辛卯蔼卿观察昨日抵渝,今遣人来候,明晨接篆矣。为彭世勋作一笺致子藏大令。接仲宣太守暨傅生汝砺书。许廷瑞人见。是日阴,时有微雨。
  廿五日(12月11日)壬辰李善卿来谈。是日雨,夜闻雁。
  廿六日(12月12日)癸巳作一笺致蔼老,并附拙刻二本。吴生自杨家过,赓回。是日阴,午晴。
  廿七日(12月13日)甲午舒博斋有字至,“对我生财”。张蔼卿观察来拜,畅谈良久。是日阴。
  廿八日(12月14日)乙未接冉晴谿、赵尧生书。江照奎入见。答蔼卿观察,当命其幼子出拜,并属代撰到任禀稿。诣黎祝衡询莼丈疾。晤王石珊焉。徐次享自广东回,来谒。得王子固孝廉函,即行裁复。是日晴。
  廿九日(12月15日)丙申周树楠挚见。接叶诚斋丈还翰。答赵尧生编修书。送舒博斋赆。索陈禅生债。谢瑟堂大令有信至,当作报章。邹喜来。是日晴。
  ……

前言/序言

  从江瀚(1857-1935)在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交游圈及其著述来看,他应该是位有些影响的人物。查检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未见其人;钱仲联、傅璇琮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有江瀚小传;在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1944年的定本中,江瀚的名字以“一作”的形式出现,在“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一十六员”中有“地明星铁笛仙马麟,林纾,一作江瀚(附子庸)”一目,“一作”笔法,可见江瀚在诗坛的位置是先言他人而连带提及的。在此目下的解说文字以林纾为主,只在收尾处有寥寥数语评说江瀚:“叔海宗选体,而近体清健,晚作尤胜。”②随后又用一种笔法,将江瀚之子江庸附其后。总之,这些关于江瀚的文字,大略表明江瀚在清末民国文学与学术圈内虽有一定影响,但似乎不是核心人物或一线人物。
  据柳森《江瀚手札五通考释》一文,目前关于江瀚的研究只有两篇文章和一种文献整理①;而对江瀚的生平行事概述最全面的,似是柳森此文,故此处依此文节引,字句略有调整:
  江瀚,字叔海,别号石翁、石翁山民,室名慎所立斋,福建长汀人。咸丰七年十一月初三日(公历十二月十八日)生于四川。光绪十九年任重庆东川书院山长,二十二年赴重庆致用书院讲学,次年受聘于长沙校经堂,任教习。三十年赴日本考察教育。三十一年任江苏高等学堂监督兼总教习。三十二年初,代理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同年四月任学部普通司行走,七月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监督兼教务提调。三十四年升学部参事官。宣统二年初,任京师大学堂京学分科经学教授,兼女子师范学堂总理,同年二月以硕学通儒被选为资政院议员,四月升河南开归陈许道。民国元年五月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二年一月任四川盐运使,三年七月任北京政府政事堂礼制馆总编纂。四年任参政院参政。五年任总统府顾问。八年任国史馆编纂处长。十五年任故宫教院维持会会长。十六年国务院聘充礼制馆总纂。十七年任京师大学代理校长、故宫教院顾问、理事。二十一年五月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同年九月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是一部旨在保存和传播珍贵历史文献的学术丛刊,第四辑特别收录了被誉为“史料珍宝”的江瀚日记。江瀚(1864-1930),字乐山,号芝庭,浙江余姚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的日记,跨越了晚清、民国初年这两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江瀚其人及其历史地位 江瀚的人生经历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紧密相连。他曾参与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的重要活动家之一。在变法失败后,他并未因此沉寂,而是转而投身于教育和实业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他的日记,不仅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挣扎与抉择的生动写照。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的交往,对变法的亲历与反思,以及其后对新政的观察与参与,都为史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日记内容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性 江瀚日记所涵盖的时间段,正是中国经历剧烈动荡与转型的时期。从帝制的晚期,到辛亥革命的爆发,再到北洋政府的成立,乃至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每一个历史节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江瀚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亲历者,他的日记不仅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发展以及对他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政治变革的见证者: 日记详细记录了戊戌变法前后的思想动态、人物关系以及密谋过程。变法失败后,江瀚的逃亡经历、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未来政治走向的猜测,都极为生动。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让他经历了从期待到审视的过程,他对革命党人的行动、清廷的反应,以及革命后的混乱局面都有细致的描绘。他对北洋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的政治手腕、以及政坛的尔虞我诈,都有深刻的体察。这些记录,为研究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曲折历程提供了鲜活的证据。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观察者: 江瀚不仅关注政治,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他记录了当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铁路、矿业、银行等,以及这些产业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他对城市化进程、民生状况、以及社会习俗的变迁,都有着细致的描绘。例如,他对上海等大城市的观察,反映了中国经济中心转移和近代化城市生活的新面貌。他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如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观念的动摇等,也都有涉及,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文化与思想的记录者: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江瀚的思想变化和文化追求也体现在日记中。他与当时许多文化名流、学者有着广泛的交往,记录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文化活动,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他对新式教育的倡导与实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都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对于新思潮的涌现、报刊杂志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有所提及,勾勒出近代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的景象。 《江瀚日记》的史料价值 《江瀚日记》之所以被誉为“史料珍宝”,在于其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填补历史空白: 许多事件,《江瀚日记》的记录填补了以往史籍的空白,或者提供了更为详细、准确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些具体的政治密谋、民间活动、以及社会事件,往往在官方史书中难以寻觅,而江瀚的日记则以其亲历者的视角,展现了事件的真实面貌。 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日记真实记录了江瀚个人的喜怒哀乐、思想斗争、以及他对时局的复杂情感。这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符号。同时,通过他对其他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互动,也为我们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决策动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角度观察社会变迁: 江瀚的日记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多角度的观察,使得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他既看到了宏大的政治变革,也关注了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史料的厚度与广度。 语言风格的生动性: 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江瀚的日记语言风格朴实、真挚,充满生活气息。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人物和事件,使得枯燥的历史文献焕发出生命力,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系列丛刊的宗旨是搜集、整理、出版一批海内外分散、流传较少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近现代文献。第四辑收录《江瀚日记》,无疑是该丛刊的又一重要成果。 珍贵文献的抢救与保护: 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保存条件差、流传范围窄,面临着遗失的危险。《江瀚日记》的出版,是对这一珍贵史料的抢救性保护,使其得以更广泛地流传,避免了被遗忘的命运。 学术研究的推动: 严谨、细致的整理和校勘,以及详实的注释,使得《江瀚日记》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研究工具。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晚清民国史研究的深入。新的史料的出现,往往能够引发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热潮,为史学界带来新的活力。 公众历史意识的提升: 历史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与人性的展现。《江瀚日记》的出版,也能够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与生动,提升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兴趣,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话。它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只有宏大叙事,更蕴含着无数个体的命运与选择。 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的出版,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呈现,更是对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一次深刻的补充与丰富。江瀚的日记,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所经历的辉煌与黯淡,希望与绝望。通过阅读这本日记,我们可以更真切地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温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民族走过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江瀚日记》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未经修饰的真实感。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记录下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宏大的历史事件的旁观,也有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这种真实,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的肌理,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沉浮。 日记中对于个人思想转变、学术探索的记录,尤其具有启发性。在那个新旧交替、思想激荡的时代,江瀚的思考和选择,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路径。他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思想发展的一个侧影,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评分

这部《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江瀚日记》的出版,无疑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和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扇珍贵的窗口。翻开这部厚重的史料,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日记的作者江瀚,作为一位亲历者,他的记录不仅是历史事件的编年史,更是其内心世界、思想演变乃至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从他朴实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的彷徨与坚定,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我尤其被日记中对晚清社会风貌的细致描绘所吸引。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规矩与礼仪,在江瀚的笔下栩栩如生。他笔下的官场生态、文人交往、家庭生活,都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又有微观的个体感受,这种结合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张力。

评分

在翻阅《江瀚日记》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这位百年前的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文字,质朴而有力,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从他的日记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迷茫与抉择,以及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日记中对于社会生活的细节描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对衣食住行的记录,还是对人情世故的观察,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些微观的细节,与宏观的历史事件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立体而生动的画卷。

评分

《江瀚日记》的出现,填补了某些历史研究的空白,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史、家族史的研究方面,其价值不可估量。日记中提到的具体人物、事件、地点,都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使得历史的细节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让那些被大历史所掩盖的个体命运得以重见天日。 作者的语言风格虽然朴素,却蕴含着深沉的力量。他对于时事的评论,虽然不一定深刻,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思考逻辑和价值判断。这些记录,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我们去细心发掘和串联,才能勾勒出更为完整的历史图景。

评分

阅读《江瀚日记》,最大的感受便是其扑面而来的真诚与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渲染,江瀚只是以一种近乎自言自语的方式,记录下他生活的点滴,以及他对时代变迁的观察与思考。这种未经雕琢的文字,反而更具史料价值,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真实生存状态,感受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前行。 日记中关于教育、学术、思想的记录,尤其令我深思。在那个变革的年代,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民族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新旧思想的冲击与融合。江瀚对西方学术的引进、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他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忧虑与期盼,都跃然纸上,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

评分

hhhhhhhhhhhhhhh

评分

这本书真的很棒,看了之后觉得获益匪浅

评分

还算满意的书,整理还可以,不如中华书局的精当

评分

主要是过日子的流水账,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些价值!

评分

晚上下单,第二天就到货,配送员服务一流,包装严实,用纸箱包装,趁活动购入,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的内容很好

评分

很重要的著作,期待很久。活动购入。很给力哦!

评分

hhhhhhhhhhhhhhh

评分

这本书真的很棒,看了之后觉得获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