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共分為11章,對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係統進行瞭全麵描述。內容包括發動機總體結構與工作原理、麯柄連杆機構、配氣機構、汽油機燃料供給係統、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冷卻係統、潤滑係統、點火係統、起動係統的構造、原理和維修方法,發動機裝配與調試、汽車維修常用工量具。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內容在立足於成熟的技術和規範的同時,力爭把握汽車專業發展前沿,重視新技術、新知識、新規範的介紹和應用,力求做到內容與行業技術在使用上同步更新,並安排瞭便於學習和操作的項目單和綜閤測試題,以提高學生和培訓者在實際生産中的知識應用能力。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是以《高等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纔培養指導方案》為依據,結閤高職專業的要求和特點,以及當前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和要求而編寫的。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適閤於高職高專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等相關專業使用,也可以作為成人高等教育相關課程的教材使用,還可供汽車維修人員、駕駛人、汽車行業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發動機總論
1.1 發動機識彆
1.2 發動機總體構造
1.2.1 發動機組成
1.2.2 發動機分類
1.2.3 內燃機編號規則
1.3 發動機工作原理
1.3.1 發動機基本術語
1.3.2 四衝程發動機工作原理
1.3.3 二衝程發動機工作原理簡介
1.4 發動機性能指標及特性
1.4.1 發動機性能指標
1.4.2 發動機特性
實訓項目
第2章 麯柄連杆機構
2.1 概述
2.1.1 麯柄連杆機構的作用和組成
2.1.2 麯柄連杆機構受力分析
2.2 機體組的構造與維修
2.2.1 氣缸體與麯軸箱
2.2.2 氣缸蓋
2.2.3 氣缸墊
2.2.4 發動機的安裝與支撐
2.3 活塞連杆組的構造與維修
2.3.1 活塞
2.3.2 活塞環
2.3.3 活塞銷
2.3.4 連杆組
2.4 麯軸飛輪組的構造與維修
2.4.1 麯軸
2.4.2 麯軸主軸承
2.4.3 麯軸扭轉減振器
2.4.4 飛輪
2.5 麯柄連杆機構異響
2.5.1 異響的類型和原因
2.5.2 異響的影響因素
2.5.3 異響分析
實訓項目
第3章 配氣機構
3.1 概述
3.1.1 配氣機構的作用和組成
3.1.2 配氣機構的分類和工作原理
3.1.3 氣門間隙
3.1.4 配氣相位
3.2 氣門組的構造與維修
3.2.1 氣門
3.2.2 氣門座
3.2.3 氣門導管
3.2.4 氣門彈簧
3.3 氣門傳動組的構造與維修
3.3.1 凸輪軸
3.3.2 氣門驅動形式
3.3.3 挺柱
3.3.4 推杆
3.3.5 搖臂和搖臂軸
3.3.6 正時傳動裝置
3.4 配氣機構異響
3.5 可變配氣相位及其控製技術
3.5.1 概述
3.5.2 本田可變氣門控製機構
3.5.3 豐田智能可變氣門正時係統
3.5.4 帕薩特B5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機構
3.5.5 保時捷可變氣門正時係統
3.5.6 寶馬可變氣門正時係統
3.5.7 奧迪可變氣門升程係統
實訓項目
第4章 汽油機燃料供給係統
4.1 概述
4.1.1 汽油機燃料供給係統的作用和類型
4.1.2 車用汽油機對可燃混閤氣濃度的要求
4.1.3 可燃混閤氣的形成和燃燒過程
4.2 電控汽油噴射式發動機燃料供給係統概述
4.2.1 電控汽油噴射式發動機燃料供給係統的組成
4.2.2 電控汽油噴射係統的類型
4.2.3 電控汽油噴射係統的優點
4.3 進氣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4.3.1 進氣係統的作用和組成
4.3.2 進氣係統的主要部件
4.3.3 進氣係統的檢修
4.3.4 進氣控製
4.3.5 廢氣渦輪增壓控製
4.4 燃油供給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4.4.1 燃油供給係統的作用和組成
4.4.2 燃油供給係統的主要部件
4.4.3 燃油供給係統的檢修
4.4.4 燃油噴射控製
4.5 排氣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4.5.1 排氣係統的作用和組成
4.5.2 排氣係統的主要部件
4.5.3 排放控製
4.6 電子控製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4.6.1 電子控製器
4.6.2 隨車診斷係統
4.6.3 失效保護係統
4.6.4 應急備用係統
4.6.5 發動機控製係統的故障診斷
實訓項目
第5章 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
5.1 概述
5.1.1 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的組成
5.1.2 對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的要求
5.1.3 柴油機燃燒室
5.1.4 柴油機可燃混閤氣的形成與燃燒過程
5.2 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5.2.1 噴油器
5.2.2 噴油泵
5.2.3 調速器
5.2.4 輸油泵
5.2.5 柴油濾清器
5.2.6 柴油機供油正時
5.3 柴油機電控噴油係統
5.3.1 柴油機電控噴油係統概述
5.3.2 位置控製式電控噴油係統
5.3.3 時間控製式電控噴油係統
5.3.4 電控高壓共軌式燃油供給係統組成與特點
5.3.5 高壓共軌式電控噴油係統主要部件
實訓項目
第6章 冷卻係統
6.1 概述
6.1.1 冷卻係統的分類和組成
6.1.2 冷卻係統循環水路
6.1.3 冷卻液
6.2 水冷卻係統主要部件的構造與維修
6.2.1 水泵
6.2.2 散熱器
6.2.3 補償水桶
6.2.4 節溫器
6.2.5 冷卻風扇
6.3 電控冷卻係統
6.3.1 電控冷卻係統的組成
6.3.2 電控冷卻係統的工作原理
6.4 冷卻係統維護
6.5 冷卻係統常見故障分析
6.5.1 冷卻液溫度過高
6.5.2 冷卻液溫度過低
6.5.3 冷卻液消耗過多
實訓項目
第7章 潤滑係統
7.1 概述
7.1.1 潤滑係統的潤滑方式和濾清方式
7.1.2 潤滑係統的組成
7.1.3 潤滑係統油路
7.1.4 發動機機油
7.2 潤滑係統主要部件的構造與維修
7.2.1 機油泵
7.2.2 機油濾清器
7.2.3 機油散熱裝置
7.3 潤滑係統維護
7.4 潤滑係統常見故障分析
7.4.1 機油壓力過高
7.4.2 機油壓力過低
7.4.3 機油消耗過多
7.4.4 機油變質
實訓項目
第8章 點火係統
8.1 概述
8.1.1 點火係統的作用和要求
8.1.2 點火係統的分類和組成
8.2 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8.2.1 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8.2.2 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的主要部件
8.3 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的類型
8.3.1 有分電器的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
8.3.2 無分電器的計算機控製點火係統
8.4 點火控製
8.4.1 點火提前角控製
8.4.2 通電時間控製
8.4.3 爆燃控製
8.5 點火波形檢測
8.5.1 標準點火波形
8.5.2 點火波形檢測
實訓項目
第9章 起動係統
9.1 概述
9.1.1 起動係統的作用和組成
9.1.2 對起動係統的要求
9.2 起動係統的構造與維修
9.2.1 起動機
9.2.2 傳動機構
9.2.3 操縱機構
9.2.4 起動係統使用注意事項
9.3 起動係統控製電路
9.3.1 起動係統控製電路的類型
9.3.2 常用起動係統控製電路
9.3.3 起動係統電路的檢測
實訓項目
第10章 發動機的裝配與調試
10.1 發動機的裝配與調整
10.1.1 發動機裝配的基本要求
10.1.2 發動機裝配程序和主要技術要求
10.2 發動機的磨閤
10.2.1 發動機磨閤的意義
10.2.2 發動機磨閤規範
10.3 發動機的驗收
實訓項目
第11章 汽車維修常用工量具
11.1 常用工具
11.1.1 普通扳手
11.1.2 鉗子
11.1.3 其他工具
11.2 專用工具
11.2.1 活塞環裝卸鉗
11.2.2 活塞環壓縮器
11.2.3 氣門彈簧鉗
11.2.4 機油濾清器扳手
11.2.5 冷卻係統壓力測試器
11.2.6 火花塞套筒
11.3 常用量具
11.3.1 鋼直尺
11.3.2 直角尺
11.3.3 塞尺
11.3.4 遊標卡尺
11.3.5 韆分尺
11.3.6 百分錶
11.3.7 量缸錶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特彆是大量新技術的應用,促使汽車的結構和性能不斷變化和提高。本教材是以《高等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纔培養指導方案》為依據,結閤高職專業的要求和特點,以及當前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和要求而編寫的。
全書共分為11章,對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係統進行瞭全麵描述。內容包括發動機總體結構與工作原理,麯柄連杆機構、配氣機構、汽油機燃料供給係統、柴油機燃料供給係統、冷卻係統、潤滑係統、點火係統、起動係統構造、原理和維修方法,發動機裝配與調試、汽車維修常用工量具。
根據人纔培養方案的要求,在編寫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針對目前汽車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本書內容在立足於成熟的技術和規範的同時,力爭把握汽車專業發展前沿,重視新技術、新知識、新規範的介紹和應用,力求做到內容與行業技術在使用上同步更新,並安排瞭便於學習和操作的項目單和綜閤測試題,以提高學生和培訓者在實際生産中的知識應用能力。
本書由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仇雅莉擔任主編(編寫第1、2、3、4、5、11章);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鬍光輝擔任副主編(編寫8、9、10章),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毛麗參編(6、7章)。全書由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陳曙紅教授主審。
本書適閤於高職高專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等相關專業使用,也可以作為成人高等教育相關課程的教材使用,還可供汽車維修人員、駕駛入、汽車行業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大量的國內外技術資料,得到瞭許多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嚮所有參考資料的作者及關心支持本書編寫的同誌們錶示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提供教學課件,授課教師可在機工教育服務網www.cmpedu.com注冊後下載。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 引言 現代社會,汽車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汽車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心髒,其構造原理和維修技術更是至關重要。本書旨在為職業院校學生、汽車維修從業人員以及廣大汽車愛好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深入的發動機學習資源。本書在吸收前兩版精華的基礎上,結閤當前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技術,進行瞭全麵的更新與修訂,力求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權威性。 第一部分:發動機的基礎理論與構造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層麵認識汽車發動機,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和核心部件。 第一章 發動機概述 1.1 汽車發動機的定義與作用: 詳細闡述汽車發動機的定義、在整車中的地位以及其主要功能,即為汽車提供動力。 1.2 發動機的分類: 按工作原理分類: 詳細介紹往復式內燃機(汽油機、柴油機)和鏇轉活塞式發動機(如Wankel發動機)的構造特點、工作循環及優缺點。 按燃料分類: 區分汽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氣體燃料發動機(如LPG、CNG)以及新能源發動機(如混閤動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和燃料特性。 按配氣相位分類: 解釋頂置氣門、側置氣門發動機的結構區彆和影響。 按點火方式分類: 講解火花塞點火(汽油機)和壓燃點火(柴油機)的原理。 按冷卻方式分類: 詳細描述水冷發動機和風冷發動機的結構、工作過程和適用範圍。 按進氣方式分類: 介紹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機械增壓)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提升效果。 1.3 發動機的基本術語與參數: 介紹缸徑、衝程、排量、壓縮比、功率、扭矩、轉速等關鍵術語,並說明它們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1.4 發動機的組成: 簡要介紹發動機的整體結構,包括機體、氣缸蓋、麯軸、連杆、活塞、配氣機構、燃油供給係統、點火係統、冷卻係統、潤滑係統、進排氣係統等主要組成部分。 第二章 發動機的機械結構 本章將深入解析構成發動機的各個核心機械部件,理解其設計原理和功能。 2.1 發動機機體: 2.1.1 氣缸體: 詳細介紹氣缸體的材料、結構(整體式、分體式)、冷卻水道、油道、支承麯軸的麯軸箱等。 2.1.2 氣缸套: 介紹濕式和乾式氣缸套的結構、作用、材料及安裝方式。 2.1.3 麯軸: 講解麯軸的組成(麯柄、主軸頸、連杆頸、平衡塊)、材料、製造工藝、作用以及動平衡的重要性。 2.1.4 飛輪: 介紹飛輪的作用(儲存能量、平穩運轉、連接傳動係),以及其結構和安裝。 2.1.5 氣缸蓋: 詳細描述氣缸蓋的結構(進排氣門座、燃燒室、火花塞安裝孔、噴油器安裝孔、冷卻水道)、材料、密封方式(墊片)以及其與氣缸體之間的配閤。 2.2 活塞連杆機構: 2.2.1 活塞: 介紹活塞的組成(頂、裙、環槽)、材料、形狀(錐形、橢圓形)以及活塞環(壓縮環、油環)的作用、結構和安裝。 2.2.2 活塞銷: 講解活塞銷的作用、固定方式(浮動、固定、半浮動)以及其材料和精度要求。 2.2.3 連杆: 介紹連杆的組成(大頭、小頭、杆身)、材料、結構以及其與麯軸和活塞銷的連接。 2.3 配氣機構: 2.3.1 氣門: 介紹進氣門和排氣門的作用、結構(門杆、門蓋、門座)、材料以及氣門密封的重要性。 2.3.2 氣門彈簧: 講解氣門彈簧的作用、結構(單簧、雙簧)以及其對氣門關閉的影響。 2.3.3 氣門驅動方式: 頂置凸輪軸(OHC)和頂置氣門(OHV): 詳細介紹OHC(單頂置凸輪軸SOHC、雙頂置凸輪軸DOHC)和OHV的結構、傳動方式(齒輪、鏈條、皮帶)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凸輪軸: 介紹凸輪軸的組成(凸輪、軸頸)、材料、加工工藝以及凸輪的形狀對配氣相位的影響。 搖臂、挺杆、氣門間隙: 解釋這些部件的作用、配閤以及氣門間隙的調整意義。 2.4 麯軸箱通風係統: 介紹麯軸箱內氣體産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強製通風(PCV)係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 發動機的工作循環與熱力學 本章將深入探討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從能量轉換的角度揭示其內在規律。 3.1 四衝程發動機工作循環: 3.1.1 進氣衝程: 講解進氣門開啓、活塞下行、混閤氣(或空氣)進入氣缸的過程。 3.1.2 壓縮衝程: 描述進氣門關閉、活塞上行、混閤氣(或空氣)被壓縮的過程,以及壓縮比的影響。 3.1.3 做功衝程: 闡述火花塞點火(汽油機)或燃油噴射(柴油機)後,混閤氣燃燒膨脹,推動活塞下行,對外做功的過程。 3.1.4 排氣衝程: 講解排氣門開啓、活塞上行、燃燒後的廢氣排齣氣缸的過程。 3.2 二衝程發動機工作循環: 介紹二衝程發動機的結構特點、工作循環(閤並進氣和排氣到壓縮和做功階段)以及其優缺點。 3.3 發動機的熱力學基礎: 3.3.1 燃燒過程: 介紹混閤氣的燃燒機理、燃燒速度、火焰傳播以及燃燒過程中的能量釋放。 3.3.2 熱效率: 講解發動機的熱效率概念,以及影響熱效率的因素(壓縮比、燃燒質量、摩擦損失等)。 3.3.3 發動機功率與扭矩的産生: 從熱力學角度解釋功率和扭矩的來源,以及它們與燃燒壓力、轉速的關係。 3.4 發動機的燃燒室類型: 介紹不同類型的燃燒室(如半球形、楔形、平闆形)及其對燃燒效率和排放的影響。 第四章 發動機的輔助係統 發動機的正常工作離不開各種輔助係統的支持,本章將逐一進行介紹。 4.1 燃油供給係統: 4.1.1 汽油發動機燃油供給係統: 化油器式: 介紹化油器的基本原理、結構(主量孔、怠速係統、加速係統)以及其工作過程。 電控燃油噴射(EFI)係統: 詳細講解EFI係統的組成(燃油泵、燃油濾清器、噴油器、燃油壓力調節器、ECU、傳感器等)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單點噴射(SPI)和多點順序噴射(MPI)。 缸內直噴(GDI): 介紹GDI技術的特點、優勢、結構(高壓燃油泵、直噴噴油器)以及其對發動機性能和排放的影響。 4.1.2 柴油發動機燃油供給係統: 高壓油泵(柱塞式、分配式): 介紹柴油機高壓油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噴油器: 講解柴油機噴油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壓力開啓、慣性開啓)以及柴油機噴射方式(單次噴射、多次噴射)。 高壓共軌(Common Rail)係統: 詳細闡述高壓共軌係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優勢以及其對柴油機性能和排放的提升。 4.2 點火係統(汽油發動機): 4.2.1 傳統點火係統: 介紹分電器、點火綫圈、火花塞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4.2.2 無分電器點火係統(DIS): 講解雙缸同步點火和獨立點火係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4.2.3 電子控製點火係統: 介紹ECU如何根據傳感器信號控製點火時間和點火能量,以及點火提前角調整的意義。 4.2.4 火花塞: 介紹火花塞的結構、作用、種類(電阻式、貴金屬)以及其電極間隙的調整。 4.3 冷卻係統: 4.3.1 水冷係統: 詳細介紹水泵、散熱器、節溫器、冷卻風扇、冷卻水道等部件的作用和工作流程。 4.3.2 冷卻液: 介紹冷卻液的成分、性能要求以及其重要性。 4.3.3 冷卻係統的常見故障及檢查: 分析冷卻液泄漏、散熱不良、節溫器故障等問題。 4.4 潤滑係統: 4.4.1 潤滑的作用: 介紹潤滑在降低摩擦、減少磨損、散熱、清潔、密封方麵的作用。 4.4.2 潤滑係統組成: 詳細描述機油泵、機油濾清器、油底殼、機油道、油壓傳感器等部件。 4.4.3 乾式和濕式油底殼: 介紹兩種油底殼的區彆和應用。 4.4.4 機油的種類和性能要求: 介紹不同粘度等級的機油,以及機油的清淨性、抗氧化性等。 4.5 進排氣係統: 4.5.1 進氣係統: 介紹空氣濾清器、進氣歧管、節氣門等部件的作用。 4.5.2 排氣係統: 講解排氣歧管、三元催化轉化器、消聲器等部件的功能,以及其對排放和噪音控製的重要性。 4.5.3 增壓技術(迴顧與深化): 結閤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更深入地講解其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4.6 發動機控製單元(ECU)與傳感器: 介紹ECU在現代發動機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各種傳感器(如麯軸位置傳感器、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氧傳感器、空氣流量計、水溫傳感器、爆震傳感器等)的功能和在發動機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發動機的維修技術 本部分將聚焦於汽車發動機的實際維修過程,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方法。 第五章 發動機的故障診斷 5.1 故障診斷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強調“先易後難、先總後分、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介紹問診、檢查、試車、測量等基本步驟。 5.2 常用故障診斷工具與設備: 介紹萬用錶、示波器、汽油機/柴油機診斷儀、壓縮壓力錶、真空錶、內窺鏡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5.3 發動機常見故障現象分析: 5.3.1 發動機難以啓動或無法啓動: 分析燃油供給、點火、壓縮、機械故障等原因。 5.3.2 發動機怠速不穩或熄火: 檢查怠速控製閥、真空泄漏、點火係統、燃油係統等。 5.3.3 發動機加速無力或加速闖動: 檢查燃油供給、點火提前角、進氣係統、排氣堵塞等。 5.3.4 發動機異響: 區分敲擊聲、嘶嘶聲、摩擦聲等,分析活塞、連杆、氣門、軸承等部件的故障。 5.3.5 發動機冒黑煙、藍煙、白煙: 分析燒機油、燃油混閤比過濃、冷卻液泄漏等原因。 5.3.6 發動機過熱: 檢查冷卻係統、潤滑係統、點火提前角等。 5.3.7 發動機爆震: 分析燃油標號、點火提前角、積碳、混閤氣過稀等原因。 5.3.8 發動機油耗過大: 檢查燃油係統、點火係統、潤滑係統、機械磨損等。 5.4 運用診斷儀進行故障代碼讀取與分析: 介紹OBD-II診斷接口,如何連接診斷儀,讀取故障碼(DTC),並根據故障碼解析可能的故障點。 第六章 發動機的拆卸與裝配 6.1 發動機拆卸前的準備工作: 場地準備、工具準備、安全注意事項。 6.2 發動機拆卸順序與注意事項: 6.2.1 外部附件的拆卸: 進排氣管、點火綫圈、噴油器、發電機、空調壓縮機等。 6.2.2 頂蓋與配氣機構的拆卸: 氣門室蓋、凸輪軸、正時鏈條/皮帶等。 6.2.3 燃油供給與點火係統的拆卸。 6.2.4 冷卻與潤滑係統的拆卸。 6.2.5 發動機整體從車架上拆卸。 6.2.6 機體內部部件的拆卸: 氣缸蓋、油底殼、麯軸、連杆、活塞等。 6.3 發動機裝配順序與注意事項: 6.3.1 機體內部清潔與檢查。 6.3.2 麯軸、連杆、活塞的安裝與間隙測量。 6.3.3 氣缸蓋的安裝與氣門間隙的調整。 6.3.4 配氣機構的安裝與正時調整。 6.3.5 輔助係統的安裝與連接。 6.3.6 發動機的外部安裝與連接。 6.4 關鍵零部件的安裝精度與公差配閤: 強調各部件的配閤間隙、扭矩要求的重要性。 第七章 發動機主要部件的維修 本章將針對發動機的關鍵部件,提供詳細的維修技術和方法。 7.1 氣缸體的維修: 7.1.1 缸體裂紋的檢查與修復: 焊接、粘接等方法。 7.1.2 氣缸孔的測量與研磨: 測量氣缸孔直徑、橢圓度,根據磨損程度進行鏜缸或珩磨。 7.1.3 麯軸主軸頸孔的測量與修正。 7.2 氣缸蓋的維修: 7.2.1 氣缸蓋平麵度的檢查與研磨。 7.2.2 氣門導管的更換與修理。 7.2.3 氣門座的研磨與更換。 7.2.4 氣門密封的檢查與調整。 7.3 麯軸與軸承的維修: 7.3.1 麯軸的檢查(彎麯、磨損)。 7.3.2 麯軸軸頸磨損的測量與修磨。 7.3.3 麯軸軸承(主軸承、連杆軸承)的檢查、更換與間隙調整。 7.4 活塞與連杆的維修: 7.4.1 活塞的檢查(磨損、裂紋)。 7.4.2 活塞環的更換與安裝。 7.4.3 活塞銷的檢查與更換。 7.4.4 連杆大頭與小頭孔的檢查與修理。 7.5 配氣機構的維修: 7.5.1 凸輪軸的檢查(磨損、變形)。 7.5.2 氣門彈簧的檢查與更換。 7.5.3 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 7.5.4 正時鏈條/皮帶的檢查與更換。 第八章 發動機的保養與常見故障排除 8.1 發動機日常保養項目: 機油、機濾、空濾、燃油濾清器、冷卻液、火花塞的檢查與更換周期。 8.2 定期保養與季節性保養: 針對不同使用環境和裏程的保養建議。 8.3 發動機常見故障的快速排除: 針對實際維修場景,提供常見故障的快速診斷和處理流程。 8.4 發動機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磨閤期、避免長時間怠速、注意異常聲音等。 8.5 發動機環保與排放控製: 簡要介紹三元催化、EGR等技術在降低排放中的作用。 第九章 新型發動機技術簡介 9.1 混閤動力發動機技術: 介紹不同類型的混閤動力係統(串聯、並聯、混聯),以及發動機在其中的角色。 9.2 渦輪增壓直噴(TSI/TFSI)發動機: 結閤增壓和直噴技術,分析其優勢和特點。 9.3 可變氣門正時(VVT)與可變氣門升程(VVL)技術: 講解這些技術如何優化發動機的進排氣效率,提升性能和燃油經濟性。 9.4 智能啓停係統: 介紹其工作原理和節油效果。 9.5 電動汽車動力係統(簡述): 簡要介紹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電池等,作為與傳統發動機的對比。 結論 本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翔實的圖文、嚴謹的敘述,幫助讀者全麵掌握汽車發動機的構造原理和維修技術。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您在汽車發動機學習和實踐道路上的良師益友,為您的職業發展和汽車維修技能的提升提供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