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明信片)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明信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燕青 著
图书标签:
  • 葛饰北斋
  • 浮世绘
  • 富岳三十六景
  • 日本艺术
  • 风景画
  • 明信片
  • 艺术
  • 收藏
  • 设计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019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908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葛饰北斋(1760-1849),生于日本江户本所的一个普通人家,原名中岛时太郎,后改名铁藏。父亲是幕府的御用镜师,家境不甚宽裕。出于生活所迫,少年时代当过租书铺和印刷所的学徒,粗学过一点雕刻。19岁,进入胜川春章门下学习绘画。早期作品,以风俗画和美入画为主。
  1806年,改名葛饰北斋,作品日渐丰富,画风也基本形成,题材开始逐渐转向风景画。北斋一生清贫,饱经磨难。进人中年以后,妻子和两个女儿先后去世,三女婚事又不顺。晚年遭火灾,毁去了他几十年的画稿与心血,儿子嗜赌成性几乎输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所有这些给北斋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却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他必须赚钱养家。
  1830年,70岁的北斋开始创作《富岳三十六景》。由于市民对浮世绘的需求加大,以及创作手法和技术的日趋成熟,浮世绘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浮世绘在当时的日本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题材多样的画种,而此时的日本已有以祭山拜神庙为内容的旅游风俗。于是,北斋和出版商共同策划了以富士山为主题的系列浮世绘,类似今天的旅游“招贴画”或“明信片”。初版绘制了36景,于1831年发行,大受好评。北斋仍以《富岳三十六景》为题追加10景,最终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称初版的36景为“表富士”,追加的10景为“里富士”。单从题目上看,《富岳三十六景》应以富士山为主题,然而在这46幅作品中,除了少数的几幅以外,富士山几乎都只是一个远远的背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是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极高的艺术魅力,同时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江户时代日本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他赢得世界性荣誉。

内页插图


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的巅峰与江户的灵魂 浮世绘,作为江户时代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市井百态乃至山川河流的壮美景象。而在众多浮世绘大师中,葛饰北斋无疑是站在顶峰的那位巨人。他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不仅仅是一组风景画,更是一部关于日本精神、自然崇拜以及江户市民生活哲学的宏伟史诗。 《富岳三十六景》并非仅仅是关于富士山的三十六个不同角度的描绘,它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富有创意的系列,最终收录的作品数量远超三十六幅,是北斋艺术生涯中最为集大成的杰作之一。这个系列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艺术思潮,尤其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风景画系列”之一。 一、富士之形:永恒的主题与多变的视角 富士山,在日本文化中,不仅是地理上的最高峰,更是神圣、永恒与美学的象征。北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将富士山描绘成一成不变的、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将其融入到江户时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他通过对光线、天气、季节乃至不同社会阶层的观察,赋予了这座山脉无数种生命形态。 在这个系列中,富士山不再是单一的描绘对象,它成为了一个“背景”与“主体”不断转换的角色。在某些画作中,富士山隐没于浓雾或暴风雪之后,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暗示着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人类的渺小;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富士山则以其傲人的姿态,高耸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仿佛是舞台上的主角。 这种多角度的诠释,使得《富岳三十六景》超越了单纯的风光写生,进入了对自然哲学的探讨。北斋似乎在用画笔发问:我们如何感知世界?我们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究竟是何种关系? 二、江户的群像:市井生活的生动记录 北斋的画作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关键在于他对“人”的关注。在他的富士山系列中,真正赋予画面生命力的,往往是前景中那些正在劳作、休憩或赶路的人们。 例如,在描绘神奈川海湾的作品中,巨大的海浪如同张开的巨兽之口,而海浪下方的渔夫们正与狂风巨浪搏斗,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渔网和船只,与身后那座宁静的富士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人与自然”的张力,是江户时代生活哲学的集中体现: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坚韧与乐观。 再比如,在描绘远足旅人的画作里,行脚僧、商人、武士和普通百姓,他们或挑着重担,或拄着拐杖,沿着古老的东海道前行。北斋细致地捕捉了他们的衣着、姿态和面部表情,使每一幅画面都成为了一个微型的社会切片。观众仿佛能听到旅途中的吆喝声,闻到路边茶馆飘出的食物香气。 三、构图的革新与色彩的运用 在艺术技法上,《富岳三十六景》是浮世绘向现代艺术过渡的关键里程碑。北斋大量采用了“远近法”和“对角线构图”,这在传统的日式绘画中较为少见。他借鉴了西方透视学的一些概念,但又将其完全本土化,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测的视觉体验。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神奈川冲浪里》。那翻卷的巨大浪花,其形态之动态、力量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浪花的尖端几近要接触到远方富士山的顶峰,这种构图上的“碰撞”制造了极致的视觉冲击力。浪花的主体结构,被描绘得如同爪子一般,充满了动感和威胁性,而富士山则以一种沉稳的三角形姿态屹立不摇,稳固了整个画面的平衡。 色彩方面,北斋对“普鲁士蓝”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在当时属于进口的新型颜料,具有前所未有的鲜艳度和持久性,被北斋大量用于描绘天空、海洋和远山。普鲁士蓝的冷峻与传统木刻版画中使用的暖色调(如土黄、朱红)形成对比,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现代气息。 四、系列的延续与精神的拓展 《富岳三十六景》最初可能计划只绘制三十六幅,但由于其巨大的成功,北斋后续又加入了“未收录”的几幅作品,使得整个系列的完整性得到了补充和扩展。这表明北斋创作的热情并未因既定目标而止步,而是随着灵感的涌现而不断深入。 从“凯风快晴”(晴朗的早晨,红色的富士山)到“山下白雨”(山脚下的骤雨),北斋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的气候条件和时间段。他不仅描绘了富士山本身,还描绘了因富士山而生发的文化、交通和宗教活动。这个系列最终形成了一个关于江户时代文化地理的全景图,是研究日本艺术史、社会史和环境史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结语 《富岳三十六景》是葛饰北斋对世界献上的一份厚礼。它不仅确立了他在浮世绘领域中“画狂老人”的崇高地位,更向世人展示了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平凡事物中的非凡之美。即便经过两百多年的时光洗礼,当你凝视这些版画时,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源自江户时代、穿越时空而来的艺术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欣赏者的角度来看,这套明信片给予了我极大的心灵慰藉。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欣赏自然之伟力。而这三十六个视角,仿佛是北斋大师为我们精心策划的一场“精神漫游”。当我感到疲惫或思绪纷乱时,随机抽出一张,聚焦于那被风吹弯的松树,或是那被白雪覆盖的山脊,周遭的一切喧嚣似乎都远去了。这套明信片让我体会到,伟大的艺术作品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它提醒着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生活、对美的永恒追求。它们非常适合作为家居装饰中的点睛之笔,或者仅仅是放在床头柜上,睡前翻阅几张,那种古典而又充满活力的意境,能让人带着一种平静而又充实的心情入眠。对于任何一个渴望从日常琐碎中抽离片刻,去感受“大美”的人来说,这套明信片绝对是物超所值,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这套明信片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主题的统一性”和“单张的独立审美”。虽然都围绕着富士山这个永恒的主题,但每一张卡片所展现的季节、天气、时间点乃至画面的焦点都截然不同。有展现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感,有展现晴空万里下的壮丽雄伟,还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比如脚夫的跋涉或是旅人的休憩。这种多维度的解读空间,使得这套明信片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我可以像串联故事一样将它们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也可以只挑选一张我当天心境最契合的作品放在案头。更重要的是,当你需要写信给朋友时,选择哪一张都恰如其分,它不仅仅是一张风景画,更是一种情绪的载体。我特别欣赏它没有过度地“现代化”处理原图,依然保留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手绘特有的不完美,这使得它在众多追求完美清晰度的现代印刷品中脱颖而出,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

我必须要提一下这张明信片在“动态感”的捕捉上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我们都知道北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将静态的风景赋予强烈的生命力和运动感,而这套明信片完美地捕捉了这一点。举个例子,我看到其中一张描绘着风中的树影,那种风的力度几乎要穿透纸面扑面而来,树枝的弯曲弧度和叶片的飘零轨迹,都精准地描绘了一种瞬间的、不可复制的自然力量。这不像某些印刷品那样只是平面的图像堆砌,而是充满了空间透视和运动轨迹的暗示。我甚至试着将其中几张并排放置,想象自己正站在某个特定的观景点,然后目光随着构图中的引导线移动,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传统画册难以给予的。它迫使你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象,去体会画家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深度和时间上的流逝感。老实说,以前看印刷品总觉得差点意思,但这一套明信片,从装帧到印刷质量,都极大地弥补了数字复制品带来的疏离感,让人感觉仿佛能嗅到当时空气中海盐的味道,或是感受到山间的清冽空气。

评分

这套明信片简直是视觉盛宴,每一张都像是一扇通往江户时代日本的窗户。我第一次翻看时,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和细腻的笔触深深吸引住了。首先想说的就是色彩的运用,那种矿物颜料特有的沉稳和饱和度,即使是印刷品,也能感受到原画中那种穿越时空的质感。尤其是那些蓝色调,尤其是“黛蓝”,用得极其精妙,从远处富士山的朦胧雾霭到近景中海浪的激昂,深浅变化无穷,让人不禁停下来研究每一道线条的走向和墨色的晕染。而且,这套明信片的设计非常考究,卡纸的厚度和纹理都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有份量感,这远超出了普通印刷品的预期。我发现,把它们随意散放在书桌上,都能瞬间提升整个空间的艺术气息,它们不仅仅是画作的复制品,更像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艺术品碎片,每一张都有自己独立的叙事性,但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对于任何热爱日本艺术或者对木刻版画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套明信片都是一个绝佳的入门或收藏选择,它提供了一种非常亲密且可触摸的方式去欣赏葛饰北斋那不朽的匠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收藏有偏好的人,我对这套明信片的“版本价值”非常看重。你知道,艺术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稀有度和制作工艺的精良程度。这套《富岳三十六景》的明信片,显然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印几张打发了事的周边产品。它的纸张选择,以及对原版木刻线条中“墨痕”的处理,都显示出制作者对原作的敬畏。很多版画的精髓在于那些手工雕刻带来的微妙的粗糙感和层次感,这张明信片成功地在现代印刷技术下重现了那种颗粒感,尤其是在表现岩石纹理或者水面的波纹时,那种细腻的阴影过渡简直令人叫绝。我甚至怀疑他们使用了某种特殊的上光或压纹技术,使得某些高光部分在不同角度下会产生微妙的光泽变化,这极大地提升了观看的趣味性。如果有人想将世界级的艺术作品以一种日常、无负担的方式融入生活,而不是高高供奉在博物馆里,那么这套明信片无疑是最佳的“平民化”的艺术载体,它让艺术的魅力触手可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