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顺德社会工作案例选编(2015)》是2015年顺德社会工作的经典工作案例选编。顺德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顺德也是是国内较早关注和探索社会工作的城市之一。
《顺德社会工作案例选编(2015)》辑录的案例是从80多篇征文中优选而来,汇集了多个领域在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面的服务经验,将顺德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呈现给社会各界,为了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专业学习的样本材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小组工作篇
“爱+人”亲子沟通平衡小组
发挥潜能以实现自我价值之长者成长小组
“青春那些事”青春期成长小组
“暑期特工队”——青少年义工能力提升小组
4C青少年义工领袖培育计划
搭建朋辈支持网络,绽放精彩人生
新生活·心成长——病友家属人际交往小组
社区工作篇
乐从镇“三工结合”之关爱新市民子女服务案例
自下而上的企业义工团体服务模式探索
社会工作对社会组织服务中的专业介入及反思
大门社区众善乐融长者中心服务项目策划
义工培育模式下的残疾人自助组织孵化
龙江KT厂坍塌事故之危机介入服务
“小脚丫社区阅读计划”系列活动
以发布青年研究议题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悦动之声”志愿者团队自我管理探索
龙江家庭亲子义工结对关爱孤老服务计划
“我对毒品Say N0!”陈村镇禁毒系列活动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活动中的实践
个案工作篇
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介入服务案例
人本治疗模式在精神病患者个案中的应用
系统理论在少女成长个案工作中的实践
丧亲妇女勇敢走出悲痛的蜕变过程
社区帮教对象的回归之路
让辍学后的网瘾青年重燃成长希望
从天堂瞬间跌进地狱,紧急介入化悲痛为力量
暴风雨后见彩虹
世界那么大,你也是主角
用爱和支持化解危机
未婚青少年非意愿怀孕个案跟进
重新认识你——家庭教育理念的正向转变
拨开迷雾,给自己争取一缕阳光
后记
前言/序言
过去30多年来,顺德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顺德也是国内较早关注和实施探索的城市之一。数年来,顺德一直坚持在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发展,顺德社会工作已呈现稳步推进、初见成效、专业性不断加强等特点。到2015年,顺德区社会工作服务已在十个镇(街道)共设立112个村居专业服务站,工作范围涉及了青少年、长者、残疾康复、妇女、职工、司法、家庭、义工、医务社工、社区等10个领域。
虽然当前社会工作在国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但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之职业性质、专业特征及社会功用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社会公众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能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存在质疑,导致社会工作行业的职业信任和社会认同还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随着地方政府对社会工作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顺德各个镇街的社会工作者在经过多次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实践以后,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逐渐得到增强。
目前,专业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专业内涵不足和专业性不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工作服务方式与服务效果、公众认同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略有脱节的情形。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工作专业权威尚未出现,不少社会工作机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大家能在职业角色方面把志愿服务者与社会工作者区分清楚,但有可能把社会创新服务、心理咨询工作、传统社区服务之类的业务等同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从而导致行业内及相关部门中出现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边界认识不清,或者认识随意化、个性化。这种情况的存在,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个地方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目前,顺德区逐步加大社会工作服务购买力度,各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从业人数也稳步提升,但社会工作服务本土化的理论指导和实务督导依然非常匮乏。这对于刚起步的社会工作行业和从业经历较短的社会工作者而言,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难以运用对应的理论或工作经验去应对。
因此,本案例选编从一个侧面是想让顺德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专业手法和社会效应呈现给社会各界,也为了便于与国内广大同行进行专业上的沟通交流。也为珠三角地区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学习材料。
顺德社会工作:探索与实践的印记 引言 顺德,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城市,以其蓬勃的经济活力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而闻名。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多元化,社会工作在顺德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回应社会挑战的有效机制,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积极力量。本书《顺德社会工作案例选编(2015)》并非对具体案例的呈现,而是旨在深入探讨顺德社会工作在2015年前后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脉络、核心理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如同一个历史的缩影,试图捕捉并记录下那个时期顺德社会工作发展的点滴印记,为研究者、实践者以及所有关注社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观察和思考的窗口。 第一章:时代洪流中的顺德社会工作 2015年前后,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流动、城乡差距、老龄化加剧、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顺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县域经济体,其社会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家庭结构面临冲击,新的社区形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国家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土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德的社会工作开始从早期的雏形发展,逐渐走向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阶段。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孵化、专业社工机构的兴起,都为社会工作在顺德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社区矫正、青少年服务、老年人关怀、残疾人康复、妇女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探索的社会工作实践。这些实践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回应,更是顺德人民在面对社会挑战时,寻求解决方案的生动体现。 本章将回溯2015年前后顺德社会工作的宏观环境,分析其发展的驱动力、政策导向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顺德社会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理解其发展的必然性和特殊性,为后续章节对具体实践的探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顺德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范式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的专业。在顺德,这一理念如何与本土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特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实践范式?2015年前后,顺德的社会工作在理念层面,是否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赋权增能”等普世价值?是否也融入了顺德地方特色的“邻里互助”、“乡情纽带”等传统观念? 本章将深入剖析顺德社会工作在2015年前后的核心理念。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理论的引进,更是这些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发生的转化和创新。例如,在老年人服务方面,是仅仅提供物质上的照料,还是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慰藉和社交需求的满足?在青少年服务方面,是简单的说教和干预,还是更倾向于通过小组活动、个案辅导来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章还将探讨顺德社会工作所采用的实践范式。是传统的机构服务模式,还是更加多元化的社区嵌入式服务?是政府主导的模式,还是更多地依靠社会组织的参与?我们还将关注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这一时期的角色定位,他们是如何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来回应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与社区居民、志愿者、政府部门形成联动。 第三章:多元主体协同:构建顺德社会工作的网络 社会工作并非孤立的专业,它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才能发挥最大效用。2015年前后,顺德的社会工作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多元主体协同特征?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者、服务购买者,还是服务提供者?社会组织,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这一时期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和贡献?它们是如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又如何主动回应社区需求? 社区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场域,其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等基层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又如何体现?他们是服务的受益者,还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志愿者的力量在顺德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是作为专业社工的补充,还是独立的社会力量? 本章将着力描绘2015年前后顺德社会工作领域内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我们将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模式、竞争关系以及面临的挑战。例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是否顺畅?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专业社工与社区居民的连接是否紧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如何?通过对这些多元主体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顺德社会工作体系的运作机制。 第四章:服务创新与领域拓展:顺德社会工作的探索足迹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工作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2015年前后,顺德的社会工作在哪些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上,有哪些新的服务模式被引入或创造?例如,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智慧养老等是否在顺德得到了积极的实践? 在青少年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问题青少年”干预,是否更加注重对“潜在风险青少年”的早期介入和预防?是否也关注青少年在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残疾人群体,除了康复训练,是否更加注重其社会融入、就业支持和权益保障?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如低保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顺德的社会工作在2015年前后是否进行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是否也关注了新出现的社会群体,如新市民、网络新青年等? 本章将重点关注顺德社会工作在服务创新和领域拓展方面的具体表现。我们将探讨在特定服务领域内,专业社工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设计出更加贴合服务对象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是否引入了更加科学的评估工具?是否开发了更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是否利用了新技术手段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些创新和拓展,构成了顺德社会工作发展中闪耀的足迹。 第五章:挑战与反思:前行之路上的思考 任何社会工作的发展都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前后的顺德社会工作也不例外。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顺德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尽管社会工作在顺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专业社工的数量、素质以及稳定性是否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如何吸引、留住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社工? 其次是服务资源的可持续性。政府购买服务是否能够长期稳定?社会组织自身造血能力如何?如何确保社会工作的服务能够长期、有效地提供,而不是因为资源断裂而中断? 再者是专业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如何更好地将国际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与顺德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水土不服”?如何处理好专业判断与社区意见之间的关系? 此外,社会认知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将社会工作仅仅视为一种“慈善”或“福利”,而忽视了其专业性和系统性? 本章将基于对这些挑战的分析,进行深入的反思。这些反思不仅是对过去实践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顺德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顺德的社会发展。 结语 《顺德社会工作案例选编(2015)》并非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案例汇编,它更是一份关于顺德社会工作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轨迹的描绘,一次关于本土化实践的深刻探索,以及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展望。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梳理、核心理念的解读、多元主体的协同、服务创新的展示以及挑战与反思的探讨,本书试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相对完整和立体的顺德社会工作图景。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历史印记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能够为顺德乃至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进步,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