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活里的电影,电影里的生活。本书是大唐雷音寺、市井财经公众号强力作品。内附老梁签章版老梁卡通书签。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篇。主要讲王宝强的从影之路、周星驰的争议、成龙的中年危机、周润发的传说。第二部分:类型篇。主要讲电影的几种类型,例如武侠片、特工片、青春片、科幻片、僵尸片。第三部分,主要讲几个有名的导演成名之路及背后的辛酸:卡梅隆、袁和平、吴宇森、张艺谋、徐克。第四部分,主要讲电影行业的幕后工作者,他们虽然不起眼,但是作用不可或缺。例如:化妆师、道具、副导演、摄影师、编剧。第五部分,讲述了电影行业光怪陆离的乱象。例如综艺电影路何方?小鲜肉的保质期有多长?名著改编、贺岁片、好莱坞特效、香港电影坎坷北上。全书洋洋洒洒近30篇,涉及电影行业方方面面。随老梁读完了本书,你也就懂得了一半的电影。
作者简介
梁宏达,人称老梁,1972年出生。著名主持人、出版人、媒体评论人。在电视台开办《老梁观世界》《老梁说天下》《老梁故事汇》等栏目。近年进军互联网,在“大唐雷音寺”“市井财经”公众号做视频直播,积累数千万网络粉丝。其点评涉及时事、人物、体育、文化等多种领域,以独到观点和犀利幽默的语言著称。代表作品有《老梁说天下》(1-5卷)等。
目录
Chapter1 人物1
王宝强的另类电影之路 / 002
成龙面临的中年危机 / 012
多少人看错了周星驰 / 023
周润发不止是传说 / 035
Chapter2 类型
武侠片最好的时代 / 046
特工电影为何永不过时 / 055
青春电影走红背后 / 064
探索外星人 / 075
僵尸片中的奇葩 / 084
Chapter3 翘楚
卡梅隆的造梦之旅 / 094
袁和平和他的青冥宝剑 / 104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 113
张艺谋的国际化路线 / 123
徐克江湖,芳华绝代 / 135
Chapter4 幕后
化妆师的烦恼 / 148
电影道具的象征意义 / 156
副导演的故事 / 165
不甘寂寞的摄影师 / 174
被人遗忘的编剧 / 184
Chapter5 现象
众矢之的的综艺大电影 / 194
小鲜肉的保质期有多久 / 202
让人又爱又恨的名著改编 / 212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 221
贺岁档就像一场相亲会 / 228
港片北上发展坎坷多 / 237
好莱坞特效 / 246
精彩书摘
《老梁看电影》:
好莱坞特效
很多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钟情于各种特效电影。因为这些场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完全看不到的,只有在特效电影当中才能够一睹为快。尤其是近些年的特效电影,几乎能够做到真假难辨。而说起电影的特效技术,当然要说好莱坞了。
在记忆深处,有一部好莱坞的电影,当年曾经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勇敢者的游戏》,这部电影是1995年推出的,后来被中国引进。当时看到的好莱坞大片都是那样,最开始是《亡命天涯》,后来有《真实的谎言》,但是后来的这两部电影就很少有特效制作出来的那种场面了。但是《勇敢者的游戏》就不一样了,那部电影不光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还有万兽奔腾的场面,有体型硕大的狮子、鳄鱼,还有场景是地板突然就下陷变成了沼泽地,还有大蚊子一下子就把玻璃叮了个窟窿,当时观众看了之后感觉目眩神驰,深深感受到好莱坞的电影在技术层面上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一篇我们结合《勇敢者的游戏》,来梳理一下好莱坞在特效技术这方面的扎实进步。
1995年上映的电影《勇敢者的游戏》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尤曼吉的魔幻棋盘,把一个原本平静的小镇变成危机四伏的炼狱的故事。影片的过程跌宕起伏,在影片中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危险与不安的因素,给许多影迷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
《勇敢者的游戏》当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例如有一个万兽奔腾的场面,大象、狮子、老虎等各种动物从眼前经过,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后来的3D电影,而且这些动物把车都踩扁了。还有体型硕大的狮子、水里的鳄鱼,看起来都是栩栩如生,特别逼真。很多人看了之后就很好奇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当然大家肯定都知道,这绝对不可能是实际拍摄的效果。比如说大象把车给踩扁的情景,运用的就是抠像技术。在拍摄的时候先将车上面放一种大型的工具,把这个车弄扁。然后在演播室里拍大象的一些具体动作,抠像的时候把这大象抠出来,然后再挪到汽车的画面里,放在汽车的上面。这样就形成了大象把汽车踩扁的场景,其实这都是通过后期的抠像技术合成的。
抠像技术在这部电影里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棋盘扔下棋子之后,地板迅速下陷变成了沼泽,这又是怎么拍出来的呢?其实就是先把沼泽拍下来,然后跟后拍的地板画面进行合成,就形成了这样的画面。当然那时候的合成技术没现在炉火纯青,所以每一次合成中间都有转换镜头,就是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切换一下,因为如果在同一个画面里容易穿帮。当然现在就不存在这种穿帮了,因为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得天衣无缝。
也有人说抠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那些大象、老虎、狮子是从哪里来的?不可能直接把这些动物都搬到演播室拍摄,它们肯定不可能这么老实和听话的。的确,这些大象、狮子也是做出来的。因为动物和人不一样,人在演播室可以听导演的指挥,导演说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但是动物不行,动物是不会听导演的说法做动作的。其实在这之前,就有一部非常优秀的特效电影,就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的特效和《勇敢者的游戏》的特效团队是同一家,都是柯达公司下的制作团队,这个团队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侏罗纪公园》里有大量恐龙的镜头,形象都非常逼真。小到鸟龙,大到霸王龙,还有其他的种类,比如说翼龙、蛇颈龙等,在电影当中,我们感觉这些恐龙好像真的活着一样,好像真的拍摄出来的结果。其实不是这样,这些恐龙和动物都是后来做的。当时有一个软件叫3DMAX,它能够根据古生物学家的设想画出恐龙的样子。画出来之后,再和动画技术一样,让这些画面动起来,然后再将人的表情和动物的表情合在一起,这样动物就有了各种惊讶、害怕、可爱的表情,就形成了在电影当中看到的画面。
当时的3DMAX技术也有一些局限,当恐龙连续地跑的时候,会发现脚步不是很协调,后来这些技术问题一点一点解决了。2007年迈克尔·贝拍《变形金刚》的时候,这个软件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解决了之前看到的脚步不均匀或者画面滞涩的感觉。在电影《变形金刚》里,机器人的各种动作都行云流水。看到这样的制作,真的不禁让人感慨,有点儿鬼斧神工的感觉。
就是从3DMAX开始,电影进入了一个建造模型的时代,在很多电影中都频繁运用到各种模型的建造。比如说电影场面里经常有爆炸,如果要是真的把大楼炸了,那样损失也太大了。这时就会按照比例建造一个大楼的模型,这样就能够用建造出的模型进行爆破,之后再将爆破的场景和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合成,就完成了一次爆破的场面。刘德华拍《新少林寺》的时候,耗资近两千万在浙江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少林寺,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片中所有的爆炸场面都是实景拍摄,相当于把半个少林寺都烧毁了,这样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好莱坞好多的电影都是这么拍出来的,它先在电脑中做成一个模型,然后在电脑里进行爆破,制作一些特效场面。当然爆炸的烟雾和爆炸之后的效果可能要在现实当中拍摄,然后再把这两部分嫁接到一块,这样就能够完成这种危险的场面。这样做首先降低了拍摄过程中的危险,其次降低了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宏观的场面是很难拍摄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操控,很容易就将这个缺憾弥补。
这是现在很多好莱坞大片拍摄过程中常用的技巧,这种技巧现在已经发展到特别细致的程度了,虚拟和真实世界完全分不出来。在《黑客帝国》里虚拟效果和真人的效果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完全看不出来。在以前,这样的拍摄场景是非常难做的,比如说老版的《金刚》里,需要人钻到黑猩猩皮里去演,特别费劲,这样化妆和演员都非常不容易。比如说演《西游记》里孙悟空,他的妆容把脸贴得严严实实的,化妆要好几个小时,卸妆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涉及演员的健康问题。
现在好莱坞拍摄这类题材的时候,有了与时俱进的进步,这种技术是图像捕捉技术。人的脸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比如说哭或者笑之类的,通过贴传感器,就能够将这些喜怒哀乐的数据都输入电脑里,数据会整理出人的面部肌肉的牵动规则,然后再将这种规则换到黑猩猩的外形上,在电脑上进行合成,这样人的喜怒哀乐就能够体现在黑猩猩的脸上了。这种图像捕捉技术在卡梅隆的《阿凡达》里被大量使用。我们都知道《阿凡达》的剧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完工了,但是当时卡梅隆觉得那时的技术拍不了那样的画面,到了21世纪的时候,他发现这样的画面可以拍了,于是就拍成了电影。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他需要有一个娅这样的人,在表演室将所有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好,然后再将这些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挪到这个模型上,于是这个模型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这种技术捕捉的不仅仅是动作,而是演员的全部表演。
对身体和动作捕捉技术已经流行很多年了,真正困难的是精准地捕捉面部。但是这几年通过各种技术的发展,面部的捕捉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做一个小吊杆,就像麦克风一样,其实是一个广角镜头的小摄影机,它会拍摄到演员表演的面部表情。这个摄影机会捕捉演员脸上的标记点,这样就能得出脸部的全部运动,同时实时计算出肌肉的变化和形态。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动作角色全部是计算机生成的,能够得到全部的细节和真实的表情变化。运用这种技术做出来的效果是非常逼真的。
现在的好莱坞已经把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一解决了,而且按照现在这种技术进步的趋势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好莱坞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振奋的场面。这确实应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老梁看电影:一部触及心灵深处的银幕叙事 如果电影是一面镜子,那么《老梁看电影》便是那双洞察世情、回溯时光的慧眼。它并非简单罗列影评,亦非浅尝辄止的观影笔记,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与集体记忆的重塑。这本书,借由一帧帧影像,勾勒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剖析人性的复杂面向,更在光影交错间,唤醒读者内心深处被遗忘的情感与思考。 《老梁看电影》并非一本面向特定类型片的读者群体,它如同一本横跨时空的文化地图,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电影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宏大的叙事画卷。作者老梁,并非电影学院科班出身,也非媒体评论界的资深人士。他更像是一位对生活怀有深厚情感的观察者,一位将生命经验与影像艺术巧妙融合的倾听者。他以一种温和而又不失力量的笔触,将那些曾经触动过他的电影,化作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篇章。 那些被定格的年代,那些流淌的记忆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匣子,里面装着的是某个年代的集体记忆,或者是某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气息。《老梁看电影》深入挖掘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的电影,不仅仅是它们的光影美学,更是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乃至民族精神。《老梁》会带你走进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重温那些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电影,感受那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洪流,体会那个社会巨变的澎湃。他会让你看到,《妈妈》里朴实无华的母爱如何触动了一代人的心弦;《活着》的镜头如何描绘出中国底层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无奈;《霸王别姬》的色彩与命运如何交织,映照出戏子人生与时代变迁的残酷。 他又会让你跟随《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镜头,重回那个躁动不安的青春年代,感受荷尔蒙的喷张,青涩的爱恋,以及那个特殊时期少年们特有的迷茫与叛逆。书里对这些电影的解读,绝不仅仅停留在情节复述,而是深入到电影创作的背景,导演的意图,以及这些影像作品在当时社会激起的反响。老梁用一种饱含温度的叙述,将读者拉回到那些熟悉的场景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喜怒哀乐。 人性的深邃,心灵的触动 《老梁看电影》更是一次对人性深刻的探究。他从电影人物的命运起伏中,看到了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看到了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看到了爱与恨,生与死,善与恶的永恒较量。他不会回避电影中那些沉重的主题,比如《泰坦尼克号》中跨越阶级的爱情,却也道出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肖申克的救赎》里对自由的渴望,对希望的坚守,不仅仅是个人意志的胜利,更是对体制压迫的深刻反思;《阿甘正传》里那个看似愚钝的男人,却以最纯粹的心灵,践行着最简单的道理,赢得了生命的尊重。 老梁的文字,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及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描绘的不仅仅是角色的悲欢离合,更是这些角色身上所折射出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的特质。他会让你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看到一个杀手内心的孤独与温情,以及他与小女孩之间超越血缘的情感羁绊,并从中反思人性中被压抑的善意;他会让你在《美丽人生》中,体会到一个父亲如何用谎言编织出一个童话,来保护孩子纯真的心灵,以及这份爱的伟大与牺牲。这些故事,无论多么戏剧化,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性的复杂与丰富,以及在困境中闪耀的微光。 电影语言的艺术,与生活哲思的碰撞 《老梁看电影》并非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充满了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老梁善于捕捉电影中那些微妙的镜头语言、色彩运用、配乐烘托,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起电影的情感氛围和叙事节奏。他能让你看到,《教父》中的光影运用如何烘托出家族的权力与阴谋;《盗梦空间》的层层递进,是如何巧妙地展现潜意识的奥秘;《千与千寻》的奇幻世界,又是如何映射出成长的烦恼与自我身份的追寻。 更重要的是,老梁将电影艺术与生活哲思巧妙地结合起来。他从电影人物的经历中,提炼出关于人生选择、情感困惑、社会规则的深刻思考。他会让你在《当幸福来敲门》中,看到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如何在绝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人生逆袭的励志故事,并从中感悟坚持的力量;他会让你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追随内心的重要性。他的解读,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的分享,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 不止是回忆,更是前行 《老梁看电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重温过去的经典,更在于它能启发读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当读者跟随老梁的笔触,穿越不同的电影世界,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会被唤醒内心深处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本书,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忽略的情感,那些被遗忘的梦想。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不平凡的意义;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希望的光芒。 《老梁看电影》,它不提供答案,但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生的全新视角。它让你在光影流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找到前行的勇气。它是一场关于电影的旅程,更是一次关于生命的探索。这本书,值得你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细细体会。它会让你明白,那些被珍藏在心中的电影,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影像,而是串联起我们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中最动人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