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金玉满堂系列:禅话禅画

佛光金玉满堂系列:禅话禅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云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佛教
  • 禅宗
  • 禅画
  • 佛学
  • 心灵成长
  • 人生哲理
  • 艺术
  • 文化
  • 修身养性
  • 佛光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634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462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重新解释禅的新意,帮助您随时汲取禅师灵活幽默的智慧,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 随书赠送星云大师烫金法相卡,一书一卡,伴您365天吉祥平安!
★ 禅, 好比一朵花,为生命增色彩;禅,好像一撮盐,为世间添滋味;禅, 类似一幅画,能美化环境;禅,如同一滴水,能滋润身心。

内容简介

本书为星云大师所写的百则禅话故事,与高尔泰夫妇为之所作的百幅禅画相映成趣,古今富含意味的禅门事迹与栩栩如生、意境悠远的禅画相得益彰,为读者学习参禅悟道提供一种艺术的方式。星云大师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娓娓讲述了禅的新意,传递出中国古代禅者的博大智慧,帮助您随时汲取禅师灵活幽默的智慧,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本系列由星云大师任总策划,由金玉满堂编辑小组编辑,内容以星云大师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与精彩言说为主,也有星云大师的高足慈庄法师、慈惠法师的佛学心灵励志的机锋妙语,以“人间佛教”的弘法精神,为当下世人因欲望、执念、迷障、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引来股股清泉,启迪人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


本系列包含《星云法语》《人间万事》《禅话禅画》《古今谭》《佛光山名家百人碑墙》《法相》《星云说偈》《佛光菜根谭》《佛光祈愿文》《人间音缘》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201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大师著作等身,并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锄草斩蛇/ 003
偷不去/ 006
老僧何似驴?/ 009
一与十/ 012
不变应万变/ 015
不信是真谛/ 018
我不是众生/ 021
不能代替/ 024
放下什么?/ 027
到了龙潭/ 030
第二章
佛祖!佛祖!/ 035
文殊现身/ 038
还好有我在/ 041
自伞自度/ 045
心与性/ 048
一喝有多重/ 051
高与远/ 054
夜游/ 057
我也可以为你忙/ 060
古镜未磨/ 063
第三章
岂曾混淆/ 069
大颠与韩愈/ 072
灭却心头火自凉/ 075
千古楷模/ 078
百年一梦/ 081
虚空眨眼/ 084
生活的层面/ 087
了无功德/ 090
国师与皇帝/ 093
要坐哪里?/ 096
第四章
物我合一/ 101
即时转身/ 104
待客之道/ 107
公鸡与虫儿/ 110
不要拂拭/ 113
乞丐与禅/ 116
本来面目/ 119
茶饭禅/ 122
多捡一些/ 125
一坐四十年/ 128
第五章
死酬知己/ 133
快乐与痛苦/ 136
不做自了汉/ 139
隐居地方/ 142
慧可安心/ 145
珍惜现在/ 148
点亮心灯/ 151
最具魅力/ 154
心中有佛/ 157
畸形/ 160


...........

精彩书摘

编者序
饮一壶禅香
二十几年前,星云大师应邀在电视上讲说《六祖坛经》;隔年,即应《新闻晚报》副刊的邀请,撰写“星云禅话”专栏,将古今富有意趣的禅门事迹公之于世,当时美国和泰国的《世界日报》也一并刊登,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电视台首先将文字结集成书发行,美国卫得朗出版社亦将英译本出版,佛光文化也以中英对照的《星云禅话》问世;几年后,联经、皇冠等多家知名的出版社,亦陆续出版发行。
1993年,大师鉴于禅法是一股安定身心的力量,而禅画可广收寓教于乐的效果,于是亲自邀请高尔泰和蒲小雨夫妇绘制一百幅禅画,虽然每幅画的规格尺寸一样,但画家希望每幅画的人物形象都是独立的,就如他们提到的:“一百幅画,一百个构图,几百个人物形象,要避免有两个一样,也真不容易。”总之,这些画不仅为个人,也为禅宗艺术史留下崭新的一页,成为现代禅画代表作的一部分;1996年,佛光文化再将《星云禅话》与高尔泰夫妇的禅画两相对照出书,定名为《禅话禅画》;2011年,授权给江苏文艺出版社发行。
2009年至2012年期间,大师除了修正旧稿之外,继续增补《星云禅话》篇章,每天供稿于《人间福报》刊登,三年共计1084篇,去年9月已由香海文化付梓成十册套书。星云大师曾经说:“禅,好比一朵花,为生命增色彩;禅,好像一撮盐,为世间添滋味;禅,类似一幅画,能美化环境;禅,如同一滴水,能滋润身心。”
《禅话禅画》在每个公案前先引用一段禅门诗偈,再引领读者进入正文,辅以注释及读者思考、讨论,并且将明代袾宏大师的《缁门崇行录》改写为现代白话,作为延伸。最后,冀盼读者在阅读每一篇禅话禅画之时,皆能禅香四溢,亦期盼每一滴法雨,能津润你我心灵的深处。



真假妄语/ 324


锄草斩蛇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功夫论是非。
【公案】
某天,归宗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丛里突然钻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要砍。有位前来参学的学僧看到了,很不以为然,批评说:“很久以前,我就很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可是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归宗禅师问:“像你这样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不高兴地反问:“那你说什么叫粗?”归宗禅师把锄头放下来。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禅师举起锄头做砍蛇的姿势。
对于“砍蛇的姿势是细,放下了锄头反是粗”,学僧无法明白归宗禅师的用意。
归宗禅师说:“先不谈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啦?”
学僧毫不客气地说:“当下。”
归宗禅师就用教诫的口气说:“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到我斩蛇做什么!这不是颠倒吗?”
归宗禅师的话,终使学僧深有所悟。
禅宗历史上有所谓“南泉斩猫”的故事,有人以为,杀生是佛门的根本大戒,南泉禅师不应该杀生。也有人说,这是南泉古佛的大机大用,不能以狭隘的见解诬谤大德。其实,南泉斩猫或许以手作势斩猫,为的是斩断大众的物欲和执着。
现在归宗禅师斩蛇,也可能是作势欲斩,学僧却见风即雨,脱口就说没有慈悲。可是归宗禅师既有德望号召学者,岂能容你说粗说细,所以他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禅要割断常情,去除知识。知识是从分别心来的,禅是从无分别上建立的智慧,为什么要在外境上分别执着,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
【注释】
1.学僧:又作学问僧。其义有二,一指研究佛教之僧侣,二指有学问之僧侣。
2.道风:道之化人如风之靡草者,称为道风。《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云:“道风德香熏一切。”
【思考】
1.为什么归宗禅师要做斩蛇的姿势?
2.学僧最后醒悟到什么?
3.简述你对“慈悲”的定义。
【延伸——缁门崇行录】
南朝法朗法师,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人。最初跟随大明寺宝志禅师学禅,精通戒律、论藏。陈武帝时曾奉敕入京驻兴皇寺,宣讲《华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声誉名扬京城,听讲的人很多。他将所得到的供养都用来刻佛经,造佛像,建塔盖寺,救济生活穷困的人。看到牲畜就买回去饲养。鹅、鸭、鸡、狗充满整个房子,这些牲畜看大师睡觉休息时,都安静地不出声;当大师探望它们时,都一齐鸣吠,比敲锣打鼓还要热闹,这或许是因为对大师怀着感恩之情吧!
——赎养生命

偷不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公案】
日本有一位大愚良宽禅师,是很有名的禅者,他住在一座高山脚下的小茅屋里,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一位小偷光顾他的茅屋,小偷在茅屋里翻来翻去,找不到值得一偷的东西。
正当这个时候,良宽禅师从外面回来,碰见这位鼠贼,禅师就对小偷说:“你也许不远千里而来,我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你既然来了,也不能空手而回。”说着就把身上所穿的外衣脱下来,送给小偷当作礼物。
小偷大概太穷了,虽然不好意思,仍然拿了衣服,飞奔着逃走。
良宽禅师仅穿着内衣站在门前,欣赏着天上的明月,同时心里不断地吟道:“但愿我也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你就好了。”
世界上有不少人靠乞讨为生,甚至也有不少人靠偷窃生活,但是我们从没有见过一个乞讨或偷窃的人能够发财。世间人用种种方法侵占、聚敛,但人生最后究竟又拥有什么呢?所谓“空空而来,空空而去”,这就是人间的实相。
如果我们真的想拥有世间,清风明月可以供我们欣赏,山河大地可以让我们遨游,又何必斤斤计较于那一点点的声色货利?
月亮是偷不去的,自家宝藏的佛性也同样是偷不去的,就像大自然的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所以,世间其实没有穷人,每个人都拥有三千世界,只要心中可以容纳,何必要偷窃一些小
利呢?
【思考】
1.良宽禅师看到小偷时有什么反应?
2.文中美丽的月亮代表什么?
3.你觉得世间还有什么是偷不去的?
【延伸——缁门崇行录】
唐朝承远大师,最初在成都学道,后来住在衡山西南的石岩下。有人送食物来他就吃,没人送时他就以草木为食。有人慕名前来造访,恰巧和他在崖谷处相遇,大师正担着薪柴,身形瘦弱,劳作时弄脏了脸,来访的人误以为是仆役,不知道他就是承远大师。代宗听到他的德名,亦前来参礼,并赐其所住的居所为“般舟道场”,世称大师是净土宗三祖。
古时尧住的房屋是用茅草盖成的,和一般的村舍没两样;禹穿着破旧的衣服,别人不晓得他是帝王,还以为他是野人。何况,出家人本来就应以一钵一衲来维持生命,还讲究什么呢?如今有些出家人,服饰考究奢华,还雇请了许多奴仆,生怕别人不晓得他有钱,而得意扬扬地走在街上,这种人应该感到惭愧吧!
——人疑仆从


《禅意寻踪:山水寄情》 一、 纸上泼墨,山水入梦 在纷繁扰攘的尘世中,我们常常渴望寻得一方宁静的角落,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安歇。纸上泼墨,山水入梦,正是这样一场心灵的漫游。本书汇集了当代数位山水画家的精粹之作,他们以笔为媒,将千山万壑、烟波浩渺、云卷云舒的自然景象,化作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翻开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秘境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的山峦,苍劲挺拔的古松,以及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画师们运用写意的手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山水的雄浑气魄;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面的微澜,叶片的脉络,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每一笔都蕴含着画师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每一墨都流淌着他对生命的热情与思考。 水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媒材,其独特的晕染效果和写意精神,最能传达山水的灵动与意境。本书中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水墨的特质,或浓墨重彩,表现山峦的巍峨;或淡墨轻染,渲染水面的灵秀。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刚柔并济,共同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山水交响乐。 我们跟随画家的脚步, traversing 崇山峻岭,感受飞瀑的激荡;漫步于幽深的山谷,聆听溪流的潺潺;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巅,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那些古朴的村落,静谧的寺庙,以及隐逸其中的隐士,都为这山水画卷增添了人文的气息,引人遐思。 本书不仅仅是欣赏艺术的画册,更是一次关于自然、生命与心灵的探索。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宇宙的浩渺与自身的渺小,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 笔墨丹青,禅心默照 “禅”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而深邃的概念,它关乎心灵的修行,关乎对人生真谛的体悟。当山水画的笔墨丹青与禅的意境相结合,便诞生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本书中的山水画作,虽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却处处流露出禅意,引导观者在画中体味禅的精髓。 禅,是一种超越言语的智慧,是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悟。它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强调内心的体悟和当下的觉醒。本书中的山水画,正是这种“不立文字”的艺术体现。它们不直接讲述道理,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发观者的联想,让观者在静观默赏中,自行领悟禅的境界。 画中的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之一。那些未被笔墨占据的空间,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们如同禅宗中的“空”,并非虚无,而是容纳万物的广阔空间。在这留白之处,观者可以自由地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注入其中,与画面产生共鸣。留白之处,正是禅意生发之地。 山水画中所描绘的静谧,也是禅的体现。一泓清泉,一棵古树,一座孤亭,都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心得以沉静,尘世的喧嚣得以隔绝。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的一方净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那份“心如止水”的宁静。 此外,画中的意境,也与禅的“悟”息息相关。画师们并非机械地复制自然,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提炼与升华,赋予其独特的生命与灵魂。那些被描绘的山石,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坚韧;那些流动的水,可能寓意着世事的变迁。观者在理解画师的笔墨背后,往往能够触碰到更深层的生命哲理,从而获得一种顿悟般的体验。 本书通过精选的山水画作品,带领读者一同踏上“禅心默照”的旅程。在欣赏笔墨丹青的同时,我们也在感悟禅的智慧,体味人生的真谛。这是一种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 意境悠远,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素来注重“意境”。意境,是画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有机结合,是情与景的深度交融,是可感可触的,却又难以言说的。本书中的画作,正是意境的典范。每一幅作品,都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呈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投射。 在这些画作中,我们看不到刻板的写实,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想象。一抹远山,可能承载着画家的乡愁;一处孤舟,可能寄托着画家的孤寂;一片烟云,可能挥洒着画家的豪情。画师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巧妙地融入到山水的描绘之中,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命力与情感张力。 例如,某些作品中,画家可能会着力表现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这或许反映了画师对人生艰难险阻的体验和挑战。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可能描绘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这又可能寄托着画师对美好生活和生命希望的憧憬。无论是何种情感,都通过山水的形态、色彩和笔墨,得以生动地传达出来。 情景交融,是本书作品的又一大特色。画中的景物,不仅仅是背景,而是与画家的情感紧密相连,相互生发。山是山,水是水,但在这山水之中,却蕴含着画家的情思。这种情与景的融合,使得画面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触动观者的心灵。 我们常常会发现,在欣赏一幅画作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被画面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产生某种相似的情绪。这种共情,正是情景交融的魅力所在。它打破了观者与画者之间的隔阂,让彼此在艺术的世界里,得以心意相通。 本书的编者,在作品的筛选上,也着重考虑了意境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山水画作,让读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领略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人生智慧。 四、 传承创新,时代之声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传承,从唐宋的雄浑大气,到元明的文人意趣,再到近现代的写实与创新,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本书中的作品,既是对传统山水画精神的继承,又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 当代山水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构图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和艺术理念。他们不再拘泥于对自然景物的纯粹摹写,而是更加注重对自然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景象的描绘。 例如,一些作品中,可能会出现现代建筑的剪影,或是繁忙都市的远景。这些元素与传统的山水意象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展现出一种“古今对话”的意味。这说明,山水画并非是陈旧的艺术,它依然能够与时俱进,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同时,本书中的一些作品,也展现了画家们对环保、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当代议题的关注。通过描绘 pristine 的自然风光,或是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画家们在用艺术的方式,呼唤人们珍视自然,保护环境。 创新,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本书所呈现的,正是中国山水画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缩影。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更是对未来艺术的探索。它们证明了,中国山水画依然充满活力,依然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出属于自己的时代之声。 五、 结语 《禅意寻踪:山水寄情》是一次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度对话,是一次与禅意心灵的温情相拥。在这里,笔墨挥洒着自然的力量,丹青流淌着人生的智慧。我们通过一幅幅画作,感受山水的壮丽,体味禅的宁静,领悟情与景的交融,并聆听来自时代的创新之声。 愿本书能够成为您心灵的栖息地,在浮躁的世界中,为您带来一丝清风,一份宁静,一种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意境悠远的“禅意寻踪”之旅,让山水寄情,让心灵飞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架构和章节设置,体现出了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脉络。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格言警句,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主题,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我注意到,每一部分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是浑然天成的一条河流,从源头的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磅礴的大江。作者似乎很注重读者的心路历程,他似乎引导着我们先从最容易理解的日常小事入手,然后慢慢深入到更宏大、更本质的生命议题上。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门槛,让读者能够稳步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消化。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使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反复阅读。每次重读,我似乎都能从以前忽略的角落里,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更深的含义。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可以长期陪伴和滋养心灵的伙伴。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些担心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到一些偏向哲思的探讨。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深厚,他总能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点。他既能保持住思想的深度和原汁原味,又不会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那些阐述观点的句子,往往是精炼而富有韵味的,读起来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老茶,初尝微苦,回味却是无穷的甘甜。而且,作者非常擅长运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现代的视角来解读那些古老的智慧,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道理,一下子变得鲜活、可亲近。比如,他描述“放下”这个概念时,用的例子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焦虑状态,让人读完后,忍不住会心一笑,同时又深思良久。这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叙事方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心境也随之沉淀下来。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教条的文字,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晨光中与你促膝长谈,轻松自然,却字字珠玑。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平静”。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常常处于一种过度刺激的状态,很容易感到浮躁和焦虑。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神的“降噪器”。我发现自己每次阅读完一段时间,放下书本后,周遭世界的喧嚣似乎都减弱了许多,内心的杂音也随之平息。它不是通过逃避现实来提供慰藉,而是通过提供一种更稳固的内在参照系,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例如,书中对“当下”的强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腻的观察和反思,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活在此时此刻的重量和美好。这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感,是任何快速娱乐都无法给予的。我甚至觉得,长期坚持阅读这本书,对改善睡眠质量都有潜在的帮助,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地“放空”和“安住”。

评分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纸面上的页数所能体现的。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全新视角,这种视角是极具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人性问题时的那种洞察力,他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好人/坏人”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能量流动。这使得我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人际冲突时,能够多一份理解和少一份戾气。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自身局限性的反思,促使我去审视那些根深蒂固却不一定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自身的盲区和成长的潜力。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强大的“提问工具”,引导我们自己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传承。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它不像是一本单纯的书籍,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封面采用了一种温润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出一种低调而又高贵的气息。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出色,厚实、细腻,阅读起来触感极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部分,那些水墨风格的画作,无论是线条的疏密变化,还是墨色的浓淡过渡,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仿佛能从纸上感受到画者沉静的心境。每一幅画都不仅仅是文字的配角,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审美价值,让整个阅读体验从视觉上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觉得作者和出版方对这部作品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那种沉静、典雅的气质,很容易吸引到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的目光。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一下装帧所用的材质和工艺,这绝对是市场上少有的用心之作。

评分

希望京东能一如既往这么干下去!我支持!快准狠!

评分

喜欢京东买书,价格实惠,送货上门,速度快

评分

非常好,星云大师是佛教界的泰斗,推荐购买。。

评分

佛光山系列丛书,好几位大师所著。

评分

东西很好,快递员送货很快。

评分

东西很好,快递员送货很快。

评分

东西很好,快递员送货很快。

评分

非常好的书,静心细细品读

评分

东西很好,星云大师的法语,要好好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